抗美援朝71週年心得體會四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W
  致敬抗美援朝主題雲隊課觀後感心得有哪些讓我們銘記那些最可愛最可敬的人——曾經奮不顧身向前作戰的志願軍吧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抗美援朝71週年心得體會四篇的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抗美援朝71週年心得體會四篇

抗美援朝71週年心得體會1

我永遠忘不了青年時代那段軍旅生活,忘不了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戰爭。鴨綠江上空的激烈空戰驚心動魄,年輕飛行員的英雄事蹟可歌可泣。如今五十年時光飛逝,青年時代早已別離,然而當年結識的那些戰友,卻時常在心頭夢境縈繞不離。純樸談笑、英發雄姿,又時常讓我詛咒那無端的別離。當年的戰友你如今在哪裏?新聞媒介你能幫我把戰友的行蹤尋覓!終於有一篇報導她告訴我"《韓德彩將軍和美國飛行員延續四十四年的故事》"。這篇報導使我激動不已,她喚起我無深遠的回憶。

七十一年前,我曾目睹了韓德彩擊落美國雙料王牌飛行員愛德華的那場空戰。1952年冬,板門店停戰談判已進行了一年半,但是談談打打戰事終未停過。美方把"空中優勢"做為談判桌上的籌碼,美機經常在三八線上空騷擾。為爭取主動權我志願軍空軍遂加強對三八線上空的作戰。空軍第十五師奉命二度參戰,進駐大堡機場(遼寧省鳳城縣)實行遠程出擊,與兄弟部隊配合遏制了美機在三八線上空的肆虐。不到半年時間即擊落美李飛機數十架,戰鬥中湧現出一批英雄飛行員。記得孫忠國、吳勝凱、蔣道平……等都擊落敵機四五架。年僅二十一歲的韓德彩已擊落美機四架。

這時美國空軍依仗其數量優勢,常常以多批次輪番與我戰機纖纏。更狡猾的是他們常避開我方雷達的監視,竄入我機場上空偷襲我返航着陸和滑行起飛的戰機。為此我軍常派出飛機在機場上空巡邏警戒,掩護正起飛和返航的飛機保證安全,並尋找時機將偷襲的敵機擊落。

那時部隊的文化教育工作也正緊張進行,以迎接全軍五月大會考。我在十五師警衞營第一連,任文化教員。利用戰鬥空隙為連隊官兵上文化課。連隊分駐在機場周圍和大堡村的民房中,我們在上課時,經常看到敵我兩方飛機在空中鏖戰,藍天上噴氣機拉出的白煙縱橫交錯,就象古戰場上的車轍,有時飛機從高空到低空追逐格鬥,有時低得連敵機的機徽都看得清楚。機場周圍的高射炮羣射出的炮彈在敵機四周開出白花。有時敵機十分瘋狂,機槍子彈射在跑道上,就象散落的冰雹。

195347日下午天氣晴朗,我正在給官兵上語文課,指導學員閲讀《戰鬥英雄張積慧的故事》課間休息時戰士們都在觀看那些忙碌穿梭的機羣。有個戰士突然叫道:"不好!那邊一架美國飛機溜山根偷襲來了。"我抬眼望去,只見一架F86已咬住我一架經過四轉彎要着陸的飛機高度約有200多米。我心理一陣緊張,因為我知道美國的佩刀式F86要比蘇聯造的來格15低空性能好,況且還是偷襲呢,我怕自己的飛機吃虧。"快拉起來吧!"我心裏暗叫着,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只聽幾聲沉悶的炮響,我機尾中部冒煙,我的心咯噔一沉。也就在這一瞬間,我另一架飛機忽從低空躍起,極其敏捷地咬住了這架F86,此後兩機上升下滑追逐撕咬。我的心也隨着這場空戰的變化時上時下。當那架F86再次擺脱追擊逃出我機射程時。我們都不約而同的面向高炮陣地高聲喊着:"高射炮,高射炮開火。"這時的我儼然是一位防空總指揮。其實高射炮此時是施展不開的。當我們惋惜敵機溜逃時,卻見我機已擺正機頭死死地咬住了敵機,旋即聽到"咚咚咚"。我機開炮。再向敵機望去但見那配刀式帶着一團煙火向西方落去。"打中了!打得好!"戰士們歡呼雀躍。旋即看見一張紅色降落傘徐徐張開下面吊着美國飛行員墜向地面。"跳傘了,美國人跳傘樂,捉活的……"隨着喊叫戰士們抄起步槍向傘落方向跑去。"這堂文化課又泡湯啦。"我邊叨唸邊跟着戰士們跑去。我的心嗵嗵直跳,是緊張還是興奮?説不清楚。然而我們沒跑出多遠,就見一輛嘎斯車由石頭城那邊開來,向司令部那邊駛去。車上戰士向我們招呼:"抓住了,美國飛行員捉住了!"目送遠去的汽車我這才回過神來,"怎麼沒看到那美國飛行員呢?"真是又高興卻又掃興啊!

沒隔幾日便知道那被擊落的美國飛行員是美國空軍上尉雙料王牌飛行員哈羅德·愛德華。擊落愛德華的正是我所欽慕的年輕飛行員韓德彩。飛行受傷後安全着陸的是他的長機張牛科。

韓德彩和張牛科的事蹟隨即在全國轟動。

以後我給戰士們出的作文題目是《韓德彩和張牛科的故事》。

我從少年時代就想當一名飛行員,但我的願望未能實現。我永遠崇敬飛行員--空中驕子。

小時候,我曾伏在田坎下躲避日本鬼子飛機的轟炸掃射。那時候中國的領空常遭日本飛機的侵犯,多少城市和村莊遭到塗炭。稍大點,我便知道中國空軍的健兒曾經在保衞上海和武漢的空戰中與日寇機羣浴血奮戰,重創日軍使之大傷元氣。中國空軍湧現了高志航、李桂丹、劉粹剛、樂應琴這樣一些英雄好漢。打那時起我就常哼一支歌:"你看戰鬥機飛在太陽下,你聽馬達高唱着走進雲宵……"同時我也知道美國人陳納德的"飛虎隊"曾援助中國的抗日戰爭。等我再大點的時候,我便知道了蘇聯英雄闊日杜布在二戰中曾創下擊落德寇62架飛機的戰績。更知道蘇聯曾派出援華志願航空大隊,那位庫裏申科大隊長在對日寇作戰中壯烈犧牲,他的飛機中彈墜毀於四川萬縣的長江中。

我渴望着成為一名飛行員--新中國的飛行員。

幾乎與新中國誕生的同時人民空軍誕生了。我中止學業參加了人民空軍的行列。我進入的那所航空預科學校就在杭州筧橋。當年保衞上海大空戰,高志航的第四大隊就從這裏起飛。

然而預科畢業後我沒能進入本科去學飛行。

19518月,預科畢業我來到了吉林省公主苓市,這是一座繁華的小城鎮,郊外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空軍第十五師就在大平原的一座機場上開始組建。我被分配到文工隊,當了一名演員。文工隊駐在文化館樓上。常借地方劇院演出文藝節目。每次演出時我總是打聽有沒有飛行員來觀看。記得有一次演出散場後,我急忙拉一同事到街上想一睹飛行員的風采,正好一些飛行員邊走邊談論剛才的演出。一個敦實的紅臉膛細眼睛的小夥子,操一口安徽腔説:"演得不錯,還是不錯的。"同事告訴我:"那小夥子叫韓德彩,才十九歲,放牛出身,有前途啊!"見到韓德彩我那當飛行員願望又從心底翻騰起來,心有點兒痠痛。

不久,部隊開赴大孤山機場(丹東)實戰鍛鍊(在友軍掩護下對李美空軍作戰)這時我已當了文化教員,因組織文化教育而留在後方。這段時間,時常聽到前方傳來的捷報,十五師初次參戰已經擊落敵機__架。有些飛行員已嶄露頭角,我們每每為之激動不已。有兩位飛行員的事蹟已在部隊廣泛流傳,在戰勤人員中樹起了榜樣。中隊長孫忠國在空戰中他的僚機負傷,他被敵機包圍,形勢極為不利,但他沉着機智英勇奮戰一舉擊落擊傷敵機各一架,當他衝出敵圍後,發現座機已中彈負傷,此時飛行高度僅150米,他毅然低空跳傘成功。但他的腿已撞擊骨折,不得不入院治療。治療後他要求再上飛機。以後戰士們稱譽孫忠國是"真正的人"(蘇聯小説《真正的人》主人公是一位截肢後又重上藍天的飛行員)另一位就是韓德彩,在一次空戰中他和長機把敵機衝散,韓德彩咬住一架敵機,那架美國飛機拼命往海上逃去。韓德彩未經海上作戰訓練,但他毫不退縮,一直咬住敵機不放,追到海上終將其擊落。韓德彩立了大功,但也違反了作戰紀律。(當時部隊初建未經海上作戰訓練,不準到海上與敵作戰)對於韓德彩這一舉動大家看法不一,我和多數人一樣,認為這小夥子敢打敢衝,機動靈活,敢於勝利,是好樣的。也就從這次勝利開始這位放牛娃出身的飛行員一發而不可收,屢戰屢勝直至擊落愛德華成為著名的戰鬥英雄。

十五師實戰獲得勝利,部隊官兵這樣唱着:"鷹羣衝向太陽閃着銀光,遍地紅旗迎風捲起波浪。人民的空軍誕生了,人民的空軍無比堅強……

我覺得這歌比我小時候唱的那支歌雄壯有勁……

我當了飛行員的文化教員兼做《飛行快報》的編輯。我要把文化知識獻給戰友,獻給英雄。

朝鮮停戰協定生效以後,形勢緩和,志願軍陸續分批迴國。但鴨綠江上空仍時有敵機入侵,空軍部隊除執行戰備執勤,便是抓緊進行夜航和複雜氣象飛行訓練。飛行員的文化教育也提上議事日程。

1954年春,十五師轉到吉林孤店子機場開展夜航訓練,韓德彩所在團隊仍留駐大堡機場守衞領空。時我已調師部幹部輪訓隊任教。我那當飛行員的願望已逐漸消泯。因為據我觀察新參軍的青年知識分子是進不了飛行圈的,更何況還有個出身"高貴"的問題呢。我暗中調整了奮鬥方向,那就是向工農出身的經過戰爭考驗的幹部學習,在文化教育崗位上做出成績,爭取入黨。我突發奇想:我要為飛行員上文化課,把自己的文化知識奉獻給他們。飛行員有了文化知識便如虎添翼。我也可以學習他們的高度覺悟和高貴品質,以充實自己,改造自己,這豈不一舉兩得。

組織同意我的要求,師政宣傳週科長要我返回大堡到四十三團政治處,在飛行員中開展文化教育。我真是喜出望外,"打起揹包就出發"了。到了火車站才想起忘記到財務科換取票證。回去取已來不及了,只好用自己的車貼費買了火車票(那時供給制)乘車南下。

離別一年,大堡還是那老樣子,起伏的丘陵承託着一簇簇果園,盤曲的河流擁抱着一片片平整的稻田,河卵石切成的矮牆,圍護着户户人家。遙望鳳凰山依舊巍峨聳立幽深莫測。山峯上有一洞口透着明亮,是傳説中薛仁貴徵東時一箭射穿。據説山上還有鳳凰巢,鳳凰蛋,有唐太宗和薛仁貴對奕的棋盤……

機場上平靜多了,一年前那緊張的戰爭氣氛不見了。停機坪上的銀燕兒整齊地列隊待命。我看到韓德彩的座機,座艙邊塗着五顆耀眼的紅星。(一顆紅星表示擊落一架敵機)

在飛行員中開展文化教育是一件難事。這首先是因為幾十名飛行員原有的文化水平參差不齊,難以編配班次。其次是學習時間難以安排,上面雖然規定了飛行員每週有6-8小時文化學習時間,但往往被其他工作擠佔。

我和另一位文化教員洪邁雄終日深入到飛行員中間,跟他們一起進出機場,找機會接近他們,以期在交談中摸清他們原有文化水平。

在飛行員休息室裏,我找到了韓德彩,這時他已是中隊長。

"韓中隊長,你在家念過幾年書?"我開門見山地問。

"唸書!學校門沒進過,當兵後才認識了幾個字。比文盲強點。"他回答很爽快,可我並不相信他的話,因為我看見過《飛行快報》上他寫的稿子通順流暢,也很有邏輯性。於是我對他説:"你講的不是真話"這時他那雙彎彎的細眯的眼睛透出了明亮的光又帶有幾分狡黠。停了一會兒他説:"教員,這樣吧,你考考我。"我讓他讀了一段報紙,他讀得很流利,只有少數幾個字不認識,我心裏有了底,是初步的。

就這樣我們幾乎天天跟飛行員到機場插空交談了解,與大隊長王文炳、付大隊長喬華南、中隊長戴風良、扈廷成以及王光元、李元先、沐顯豪等許多飛行員閒扯終於摸清了底,掌握了情況。在數學方面我們發現,飛行員用的計算尺使用都很熟練,一般算數題心算快而準,但筆算較差,常常是能得出答案但列不出式子。這次調查摸底及以後的一次測驗成了我們制訂教學計劃的主要依據。

我和洪教員共同制訂了教學計劃,把全體飛行員編為初小、高小兩個班,開語文、數學兩門課,韓德彩被編入初小班。

帶着教學計劃,去徵求飛行員的意見。不少飛行員要求把自己的班次降低只怕跟不上。我向韓德彩投去詢問的目光。

"當飛行員最需要的是數學,不懂數學連個飛行員數據都算不出來,目前最需要的是三角幾何,這國小算術不夠用啊!"韓德彩快言快語。胸懷敞亮。

"但是要一步步來啊,不先學算術這三角幾何怎麼學啊!就象你學飛行員先用教練機學起落,然後才放單飛--這是一個道理呀!"我給他解釋。

"那得學到哪一年啊!"他有些急躁。

對於他這種急於掌握數學知識的心情,我是十分理解的。這也提醒了我,文化教育要從"實際出發""實用出發""因時制宜,因人制宜"。於是我們調整了班次修改了計劃,決定壓縮國小課程,提前講授國中數學。

但是飛行訓練仍然十分緊張,我們的計劃雖得到領導批准,但學習時間卻難以保證。正在我十分焦急的時候政治處王任反要我接手《飛行快報》的編輯工作。我到飛行員中去組稿,通過擬稿、改稿、教授寫作方法,提高了他們的寫作水平,我也學得了一些飛行知識,我們之間增進了友誼。記得韓德彩和曹蕊先、張牛科、喬華南以及戴風良、扈廷成等人經常寫一些飛行訓練中的心得體會和經驗教訓。多數是他們自己寫成初稿我修改後利用。

《飛行快報》每天一版,當天徵稿連夜抄寫繪製,次日凌晨隨飛行員到機場,張貼於休息室內。用磅紙墨筆抄寫,配以彩噴剪貼插圖。內容多是團長對飛行科目的指示,參謀長的計劃各大隊的動態,飛行員的心得體會,戰術探討,先進事蹟表彰等。穿插詩歌漫畫幽默,較為生動活潑,受到飛行員的歡迎。我因工作出色立了三等功。

1954年底,四十三團要進行盲目飛行和夜航訓練,終於撤離了戰鬥了兩年的大堡機場。在遼陽北大營駐地,我和飛行員門更熟悉了。空閒時間在一起打籃球,滑冰,飛行員的樂觀精神常感染着我。已是中尉付大隊長的韓德彩常哼幾句評劇《劉巧兒》或《王二嫂過年》,宋忠林則常常唱京劇《徐策跑城》他們都喜歡侯寶林的相聲,有時也學説幾句。他倆人對流傳的韓復渠的笑話很有興趣,常常學起:"總理不死還有精神"那段。他們對我説:"你們山東出了個韓復渠,"了不起""我便扮着韓腔:"都靠左邊走那右邊誰走啊?",於是我們哈哈大笑。

五十年過去了,戰爭的烏雲早已消散,政治風雲也早已飄離,天空是那樣的湛藍。中美關係在不斷改善,中韓關係也在向前發展,報導説那位哈羅德·愛德華先生於19971018日來到中國。韓德彩將軍與之會面。回首過去,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展望更美好的明天,我的思緒在往前伸延。

抗美援朝71週年心得體會2

初冬,西伯利亞的冷空氣過早的光顧了小城.接連兩天的小北風,直吹的天昏地暗,吹的人毛骨悚然.午飯後,風越刮越大,後來還淅淅瀝瀝下起了小雨.又過了一陣子,小雨竟變成了零落的雪花,紛紛揚揚,隨風飄撒.沒過多久,房屋,大地一片潔白.

看來,前幾天約定週末陪二叔去北郊池塘釣魚的事要泡湯了.

二叔是機關的離休幹部,大號叫李震乾.年輕時曾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立過功,受過傷,後來轉業到地方一直擔任機關的工會主席.二叔為人厚道實在,脾氣也隨和,整個機關大院不分老幼都稱他為"二叔",而他的大號卻慢慢地被人們所遺忘.

我是聽着二叔的戰鬥故事長大的:仁川登陸,二次戰役,北極熊團,白虎團.. ....説到高興處,他會拿出他的珍藏來炫耀一番:各式各樣的獎章,退了色的老棉褲,還有一個被二叔稱作美國貨的鴨絨睡袋.

二叔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的兩個孩子都在外地,一年難得回家幾次.二老離休後多少顯得有些寂寞.為此,我幾乎每個週末都變着法的逗他樂.

"二叔",我推開了虛掩的門---奇怪,老爺子正趴在窗前一動不動的望着窗外發愣.他看見我走進屋來,轉過了身子,算是給我打了招呼,而嘴卻象着了魔一樣不停的説着什麼.

我把二叔拉到沙發上,他這時好像才回過神來:"就是這個時候,也是這麼個天氣".二叔拍了拍早已謝頂的光腦門,又從卧室取出有不少年頭的那個鴨絨睡袋,頗有感觸的説:"鴨綠江一別,轉眼已有五十個年頭了......" 二叔又把我帶到那冰天雪地的朝鮮戰場.

"那是1950年的11月下旬,我軍發起抗美援朝的第二戰役.27日傍晚,我所在的志願軍2780238團奉命向美軍王牌部隊北極熊團的側後方穿插迂迴.當時也是這麼個季節,這麼個天氣,這麼個冰天雪地.不過,朝鮮要比我們這兒冷多了,雪下的也比現在大的多.

我們在朝鮮嚮導的指引下,一路上也説不清被藤蔓,荊棘扎傷了多少次,也不知道摔了多少跤.我只覺得渾身麻木,兩條腿好像不是自己的一樣,每朝前移動一步,都要花費全身的氣力.就這樣,我們硬是按照上級的部署,第二天拂曉出其不意的出現在北極熊團的左翼.

我們最先看到的是山下的幾座帳篷,衝進去一看,一百多號美國兵正龜縮在鴨絨睡袋裏做夢。戰士們一夜勞累頃刻化作一陣狂射,把這些號稱美軍王牌部隊的北極熊團官兵乾淨利落地送上了西天.

在一個被當作庫房的帳篷裏面,堆積着整捆整捆的鴨絨睡袋,這些漂洋過海的美國貨隨後也就成了我們的軍需品了......"

我順手接過那個鴨絨睡袋:絲一樣柔順的咔嘰面料,輕軟又富於彈性的羽絨內芯.雖然經歷半個世紀的滄桑.而其當年的風采猶存---睡袋在手,一股暖意油然而生.

鴨絨睡袋上端有一個墨綠色的緞帶,上面模模糊糊還可辨出"MADE IN U.S .A"字樣.看來,這是地地道道的美國貨!

美國人是愚蠢的!"在一個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方,發動了一場錯誤的戰爭....."麥克阿瑟將軍在回憶錄中的坦誠表白.

為了祖國的安危,為了民族的尊嚴,年輕的志願軍在"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戰歌引導下,毅然跨過鴨綠江,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了一場殊死較量!這是國力與軍力的較量,民族意志的較量,血肉之軀和近代先進武器的較量!中國人民不可侮---美國最終低下了他那高傲的頭. 美國人又是聰明的!一個只有200年曆史的國家,能在短短的時間裏,取得經濟,科技,軍事諸方面的巨大成就,實在使5000年的文明古國汗顏.

家禽源於中國,絲綢源於中國,而祖先的創造偏偏被"洋人"提早享用了幾十年!朝鮮戰場上小小的鴨絨睡袋,對中華民族既是一種莫大的諷刺,又給我們帶來無限的啟迪!

我們反對災難,但是我們並不懼怕戰爭;我們渴望寧靜,因此努力去爭取和平.用和平創造財富,用和平攀登科技高峯;用和平再鑄中華,用和平重圓960萬平方的泱泱大國之夢!

告別二叔,已是深夜.回到家中,我特意取出自己的鴨絨覆在身上,清馨,軟柔,暖透心田---我與共和國同生,更與共和國同夢! (撰寫人呂建國)

抗美援朝71週年心得體會3

抗美援朝獨膽英雄呂松山

呂松山同志是山東牟平縣人,原先是一個油脂工廠的技術工人。美國帝國主義者發動侵略朝鮮戰爭以後,他便毅然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部隊,在一個戰鬥連隊裏,當了一個名符其實的戰鬥小組長,這是他感到最光榮的一個稱號!

隨着火光而起的炮火,從四面八方像雪花一樣的飛向敵人的陣地上。美國兵現在都像失掉靈魂一樣!有的伏在地上,頭恨不得埋到地下去,有的鑽到汽車輪子下,有的爬進工事去,頭也不敢露。有的跑掉了帽子也不顧,這真是一幅難以形容的狼狽相。

從遠處不到一千公尺的山地裏,有十多個身手敏捷的戰士,在炮火的掩護下,通過了敵人機槍的封鎖線,很快地便接近到開闊地邊緣的河沿裏。這就是攻擊部隊最先頭的一個突擊班。班前頭的第一名,便是突擊班裏第一戰鬥小組長呂松山同志。這個班的任務,是要直接攻擊敵人中心公路旁的一個核心工事,正好像一把尖刀直刺到敵人心臟一樣,然後兄弟部隊再把整個地區的敵人分割消滅。這個任務是艱鉅的,因為突入敵人心腹時,是會受到敵人各方面的火力制壓的,不但補給有困難,傷亡也會大。可是,這些問題,他們無暇考慮,突擊班在班長的指揮和呂松山同志的領導下,很快而安全地接近到距離橋樑不到一百公尺的地方,這正是距攻擊目標最捷徑的地方——三百多公尺。

呂松山同志沒有絲毫猶豫地爬上了河牀,一邊鼓勵着:同志們!立功的時候到了!”大家在他的行動和鼓勵下,便一起翻身跳上開闊地,向敵人展開決定性的攻擊!這時候,給自己掩護的炮火,和敵人從各方面打來的槍彈,在開闊地上冒起一陣陣的灰塵和煙霧。突擊班的戰士們,冒着彈雨,穿過塵煙,在戰鬥中前進,從死屍遍野的敵人身上補充彈藥!

英雄們有了槍彈,好比老虎長了翅膀!敵人的槍彈,那能擋得住他們的前進!在前進中一個兩個……五個同志都躺下了,負傷了,可是他們知道:這是敵人的垂死掙扎!愈接近敵人,勝利便愈有把握。一聲:前進!”敵人的核心工事,就擺在英雄們的面前了。

奇怪!工事裏一個敵人也沒有,只有一輛遍體鱗傷的坦克仍然躺在洞門口,地面上看不出一點異樣,也找不到一個敵人逃跑的蹤影,只有路旁一輛蓋着帳篷的汽車上,不知道是什麼東西。班長走向汽車,想搜查一下。其餘三個人正搜索着工事的周圍,拍拍拍……”一陣衝鋒槍響,吱吱吱……響的子彈便飛到汽車上,班長的肩頭負傷了,呂松山同志端起衝鋒槍,拍拍拍……”來不及瞄準便給敵人一陣威嚇的射擊!果然,不過十多公尺在公路那邊的兩個敵人,頭縮到地裏面去了。呂松山情急生智,不等敵人抬頭,他便搶上前去,接連一陣痛擊!這兩個敵人倒下了。呂松山同志一見眼前的情景,不由得心急發忙,滿頭只冒汗!

原來他面前是一個十多公尺長方的一個工事——休息掩體,從地平面掘下兩公尺多深,上面蓋着帳篷,和薄薄的一層土,偽裝得同地面一樣。這兩個被打死的敵人,正在這個工事的進出口,洞裏面滿是美國兵,!!”的叫。呂松山眼瞅自己彈夾的子彈快打光,如果射擊中斷了,説不定敵人就會往外衝,他急忙把開關撥到點發上,右手端槍一發一發的作點放封鎖洞口,左手掏出手榴彈,用牙咬開彈蓋,又咬住拉火圈,這樣齒手合作的把手榴彈投進洞口去。轟的一聲,只炸得敵人亂叫喚。趁着手榴彈爆炸的一剎那,又迅速換上了新彈夾,一陣槍響連着的便是一聲手榴彈。沒有間斷的一顆兩顆……他身上的四顆手榴彈投完了,工事裏面的敵人還在亂咕嚕!這時候他只有最後喊:快掩護!快掩護!”

可是,在公路那邊的兩個戰友,正在應付幾個敵人的反擊,根本無法分身,只有肩頭負傷的班長爬起來依託在汽車頭上,一槍一槍的向洞口射擊,替他掩護,助威!他在瞬間,從敵人死屍上,找到了四顆手榴彈,他照樣地一陣槍一陣彈的投到第七顆手榴彈,在帳篷縫的遠處,伸出來一條白色的毛巾,——投降的記號。呂松山同志右手端着滿匣子彈的衝鋒槍,左手拿着手榴彈,用大拇指頂起拉火圈,作好了應變的準備後,才停止了射擊招呼着:歐開!歐開!頂好!頂好!”幾聲招呼後,敵人很有經驗地把槍托朝上從帳篷縫裏一根兩根……數十根槍都丟到工事外,接着舉起雙手一個兩個……三十幾個同一姿勢的美國兵魚貫地走到洞外,順着他手指的方向走到公路上。最後還有幾個特別膽小的怕死鬼,眼見一顆揭開彈蓋的手榴彈在他手上揮動,嚇得吞吞吐吐,抖抖擻擻的不敢走出洞外。這時候,呂松山太興奮了,他站了起來,用手去招喚他們,猛不防,!”的一聲,從旁的陣地上飛來一顆子彈,正打中呂松山同志的左臂上,他眼睛一冒火花,頓時汗如雨下,他鎮靜地堅持着:歐開!歐開!頂好!頂好!”一直把最後幾個美國兵叫出來,交給跟上來的兄弟部隊後,他已經支持不住地昏倒了。等醒過來,四圍的槍聲響得很利害,他知道這是兄弟部隊在最後地殲滅敵人,他好容易掙扎了起來,離開火線,由戰地的救護同志們把他抬下來。

抗美援朝71週年心得體會4

1022日上午9點,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尚未開館,大門外等待參觀的觀眾已排起長隊。銘記偉大勝利捍衞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1週年主題展覽” 19日開幕後,來自社會各界的參觀者絡繹不絕。

中共中央黨校報刊社網絡與新媒體中心工作人員張保平,特意帶着單位裏的預備黨員前來觀展。早已刷過不少展覽新聞的他專門去看了特級英雄楊根思的相關展櫃,並向預備黨員們講述心目中的英雄偶像

“‘三個不相信精神,我們這一輩仍在傳承。出國維和、抗疫、抗洪救災……事實證明,和平年代依然需要這樣的精神!”這位曾在部隊服役26年的轉業老兵堅定地説。

走入展覽大廳,第一展區上方懸掛着令人震撼的志願軍番號旗陣,100面鮮紅的旗幟整齊排列,垂掛半空,每一面都寫着一個參戰建制單位的番號。旗陣盡頭,一面繡着中國人民志願軍字樣的巨幅紅旗靜靜鋪展,張貼在牆面正中。

走到這裏,參觀者不由放輕了腳步,駐足、拍照。人羣中,86歲的志願軍老兵張漢傑突然高高舉起右手,指着一面旗幟激動地説:炮八師,那是我的老部隊!”

在展覽以打促談愈戰愈強板塊,血戰上甘嶺的景觀雕塑真實再現出那個艱苦卓絕的經典戰例。特製音效模擬的隆隆炮聲讓張漢傑老人的記憶又回到71年前,奔赴朝鮮戰場那年,他只有17歲,來參觀主題展覽時,他特意穿上了舊軍裝。

上甘嶺戰役景觀雕塑前,一方展櫃裏靜靜陳列着從特級英雄黃繼光犧牲處挖出的爆破筒。91歲的志願軍老兵呂長浩站在爆破筒前,一遍遍撫摸玻璃罩,久久不願離去。持續43天的上甘嶺戰役中,作為炮兵的他奉命進行火力支援,激烈的戰鬥中,高地上的石頭被炸成粉末,一截截枯木飛上了天,陣地的山頭被生生削去兩米。

那時我們的火力、裝備比美軍差遠了。但我們的戰士敢打,敢拼,靠的就是必勝的信念。呂長浩聲音有些哽咽,去了朝鮮就沒想過生死。我們只有一個念頭,就是保家衞國,絕不讓祖國和同胞受到侵害!”

540餘張照片、1900餘件展品向參觀者講述着那段炮火紛飛的英雄歲月。景觀雕塑對面,一截上甘嶺戰役中的電話線殘破不堪,被炸斷了50多處。不遠處的展櫃中,一級英雄邱少雲犧牲後殘存的棉衣碎片擺放其間,英雄的遺物深深震撼了人們的心靈。

據軍事博物館副館長黃亦兵介紹,本次展覽中有824件文物系首次展出,不少當年的衣物、水壺等生活用品,都是各地的志願軍老兵聽説辦展消息後,自發捐獻的。

中國新聞社員工姜永恆站在志願軍戰士的破舊單衣前感慨萬千,這名80後驚歎於先輩們竟穿着如此單薄的衣物,在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的嚴寒中堅守陣地。而上方的牆壁上,恰巧懸掛着一張幾名志願軍戰士的合影。黑白照片上,年輕的戰士們微笑着,手握鋼槍,目光堅定。

站在王海大隊空戰示意圖前,望着一架架志願軍空軍駕駛的米格-15殲擊機模型,94歲的老兵蔡錦濤自豪地挺直腰桿説,他當年就負責審訊美空軍俘虜。

195010月,24歲的蔡錦濤報名參軍,與戰友第一批跨過鴨綠江。他記得,最初的那段日子美國飛機到處狂轟亂炸,後來我們的飛機來了,美軍的戰俘就越打越多。看到熟悉的戰機,蔡錦濤興奮不已,事實證明,我們不懼怕任何敵人,我們的戰士英勇無畏。以前是,現在也是!”

展線最後,一張火神山醫院出具的出院證明,與一張年輕志願軍軍人的黑白照片一同展出。照片是志願軍老兵張兆堂在入朝時拍攝的。今年2月,他感染新冠肺炎入院。在火神山醫院病房裏,這位老兵發揚當年戰場上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戰勝了新冠肺炎這個敵人

1020日,張兆堂專程趕到北京觀展。展櫃前,他掏出那張照片的原件,驕傲地疊放在出院證明上方的玻璃上。

戰勝新冠肺炎,是我的又一場勝仗,我這一輩子都在打勝仗。這位經歷過多次生死考驗的老兵説,中國人的意志是打不垮的。我們永遠會為了祖國和人民、為了和平正義而戰。

展覽上還展出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手稿,幾位前來觀展的志願軍老兵聚在那裏,共同唱起熟悉的旋律。雄壯激昂的歌聲迴盪在空曠的大廳裏,引得路過的觀眾紛紛停下腳步,舉起手機拍攝記錄。

展廳出口,留言簿上記錄着不少觀眾的感言。一位名叫危平的志願軍老兵留言説:祖國萬歲,珍視和平。在她的筆跡後面,年輕的參觀者續寫道:謝謝你們,偉大的人民英雄萬歲!”“向最可愛的人致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