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2021抗美援朝71週年演講稿範文1000字

來源:巧巧簡歷站 3.07W
為了祖國人民的和平,我們不能後退一步,2021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1週年。演講稿能夠用來交流思想、感情,表達 主張、見解。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關於2021抗美援朝71週年演講稿範文1000字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關於2021抗美援朝71週年演講稿範文1000字
 
  關於抗美援朝71週年演講稿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志:
 
  大家好!
 
  烈士當中,有抱炸藥衝敵陣與敵同歸於盡的楊根思,有挺胸膛堵槍眼視死如歸的黃繼光,有戰友傷、自己上、炸死敵軍的一級爆破英雄伍先華,有雙腿傷、忍痛爬、捐軀開路的許家朋,有子彈打光拉響手榴彈衝向敵人的孫佔元,有卧火海忍劇痛、維護潛伏紀律的邱少雲,有搶修橋樑保暢通英勇獻身的楊連第,有戰終日、殲頑敵、屢建戰功的楊春增,有冒嚴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
 
  中國大陸: 抗朝鮮戰爭(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簽定停戰協定)原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鮮與韓國之間的民族內戰,後美國、中國等分別支持朝韓雙方的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1950年1月以來,在蘇聯和美國相繼撤出在朝鮮和韓國(當時稱為“南朝鮮”)的駐軍後,朝鮮政府與蘇聯領導人密切協商,並使斯大林“同意朝鮮領導人對局勢的分析和準備以軍事方式實現國家統一的設想”。
 
  抗美援朝戰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為粉碎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侵犯,保衞中國的安全,派出志願軍於1950年7月赴朝進行的正義戰爭。
 
  1950年5月中旬,金日成祕密訪問中國北京,他按照斯大林的要求,向毛澤東通報了對韓戰爭的意圖,而毛澤東持反對意見,認為此時發動戰爭時機不夠成熟。斯大林隨後給毛澤東電報,希望他調幾個師的兵力到東北,佈防于丹東-瀋陽一線。毛澤東要求蘇方提供幾個師的武器,斯大林回覆稱裝備問題可以幫助解這場戰爭。這場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冷戰中的一場“熱戰”。由於參戰雙方簽署的是停戰協定而非和平條約,因此從國際法上來講,這場戰爭尚未結束。抗美援朝;朝鮮戰爭。
 
  戰爭意義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粉碎了美國妄圖干涉朝鮮內政、併吞全朝鮮的企圖,保衞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獨立;捍衞了新中國的安全,保障了新中國經濟恢復和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保衞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戳穿了美帝國主義“紙老虎”的面目,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鼓舞了世界人民保衞世界和平反對侵略的意志和決心;打出了中國的國威和軍威,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使中國軍隊取得了以劣勢裝備戰勝現代化裝備的敵人的寶貴經驗,加速了人民軍隊的建設。
 
  在抗美援朝期間,在中國國內開展了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大批青年踴躍參加志願軍,全國人民掀起了增產節約運動和捐獻運動,這不僅支援了抗美援朝戰爭,也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推動了各項社會改革運動的進行。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有力地向世人證明了一個真理,就是毛主席所説的:“外國帝國主義欺負中國人民的時代,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而永遠宣告結束了。”
 
關於抗美援朝71週年演講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志:
 
  大家好!
 
  1960年6月25日這一天,朝鮮戰爭爆發了。7月7日,在蘇聯缺席的情況下,美國操縱的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第87號決議,決定介入朝鮮內戰,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隊支援南朝鮮攻打北朝鮮。
 
  金日成寫信求助於蘇聯,但是斯大林違背了自己曾經説出的話,他不想捲入這場戰爭,於是將這個“爛攤子”扔給了中國。當毛澤東看到了這封求助信之後陷入了沉思,中國戰爭的傷口還沒癒合,此時伸出援手,中國的損失也會很大。
 
  戰爭愈演愈烈,當戰火燒到了“三八線”之後,毛澤東突然意識到,美國這個獅子的“胃口”絕不只是朝鮮,我們不能坐以待斃,這一仗我們必須打。我們主張人民羣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並不否認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唯物史觀從人民羣眾創造歷史這一基本前提出發,科學地説明了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
 
  毛澤東做出的這一決策是正確的,也是歷史發展的結果,他在中國的歷史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歷史人物是一定歷史事件的主要倡導者、組織領導者或思想理論、科學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毛澤東就是中國解放前後的領導人,也是中國發展的主導者、思想的領導者。戰爭仍在繼續,中國的部分領導人不同意出兵援助朝鮮,毛澤東站在長遠的角度上,他站得比別人高,看得比別人遠,認識到打這一仗的必然性,否則中國永遠在列強面前抬不起頭來。
 
  任何歷史人物的出現,特別是傑出的政治人物的出現,都體現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同意。時勢造英雄,傑出人物的出現具有必然性。處於動盪時期的中國造就了毛澤東,同時毛澤東的出現拯救了處於迷茫時代的中國,不得不説,他是一名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他帶領了中國人民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勝利,帶領着中國人民走入了新中國,同時在他的指導下,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勝利,為新中國在國際上贏得了一定的地位。毛澤東的思想行為符合了社會發展的規律和人民羣眾的意願,順應了歷史發展的需求,所以他起到了推進社會前進的積極作用。
 
  人民羣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在戰爭來臨時,中國人民沒有退縮,而是勇敢地還擊敵人。1952年10月8日,美帝國主義中斷停戰談判,於14日發動“金化攻勢”,妄圖奪取朝鮮金化東北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上甘嶺陣地。志願軍依託坑道,打退了敵人數百次衝擊,堅守陣地四十三天,於11月25日粉碎了人的進攻。此役殲敵兩萬五千五百餘人,志願軍指戰員在缺水、缺氧、缺糧、缺彈等極端困難殘酷的作戰中,發揚國際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湧現出無數英雄任務。上甘嶺戰役的勝利,迫使美帝國主義於次年4月恢復了其無理中斷的停戰談判。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身後就是自己的家園,他們奮勇抗敵,不讓敵人再次侵略自己的家園。在這次戰爭中湧現出了很多黃繼光、邱少雲這樣的革命戰士,我們的家園,他們用生命來保護。
 
  人民羣眾是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力量,在這次戰爭中,犧牲了數十萬志願軍戰士,他們的犧牲換來了革命的勝利,他們為新中國的發展獻出了重要的力量。如今我們的生活是建立在他們的犧牲之上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報效社會,報效國家,將他們的願望繼承下去!
 
  關於抗美援朝71週年演講稿3
 
  71 年前,當侵朝美軍把戰火燒向我國東北邊境、並侵佔我國領土台灣的時候,面對強敵的侵略和戰爭威脅,中國要不要出兵參戰,要不要同美國進行戰爭較量,這在政治、軍事和外交上都是至關重要的戰略問題。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毅然決然地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衞國的歷史性決策。歷經兩年零九個月捨生忘死的浴血奮戰,中國人民志願軍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軍隊的軍威,創造了以弱勝強、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之敵的戰爭奇蹟。71 年後的今天,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特別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戰略格局發生重大變化,我國安全面臨嚴峻挑戰,重温抗美援朝戰爭戰略決策的精髓要義,從中汲取戰略意志、戰略智慧和精神力量,對於不斷奪取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新勝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1950 年 6 月,朝鮮內戰爆發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入侵朝鮮,並欲將戰爭強加給中國人民的時候,成立不到一年的新中國滿目瘡痍、百廢待興。面對世界上最強大、武器裝備最現代化並擁有原子彈的美軍,我們敢不敢出兵、能不能應戰?這是擺在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面前異常艱難的重大戰略抉擇問題。胡喬木同志曾回憶説,“我在毛澤東主席身邊工作二十多年,記得有兩件事是很難下決心的”,其中一件事就是“1950年派志願軍入朝作戰”。
 
  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作出出兵參戰戰略決策,是非常審慎、非常講究鬥爭藝術和方法的。突出表現在,立足於最困難的情況、爭取最好的結果,對出兵參戰的戰略目標和戰爭發展作出三種設想和相應準備:一是在朝鮮境內殲滅和驅逐美軍,從根本上解決朝鮮問題;二是迫使美國知難而退,通過談判解決問題;三是美國對中國宣戰,使用其空軍轟炸我國大城市及工業基地,使用其海軍攻擊我國沿海地帶,並支持國民黨軍或蔣美聯軍進攻大陸。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的戰略期望是,以實現第二種設想為基點,力爭第一種設想,力避第三種設想,據此作了周密部署。同時,為了保持政治上的主動,不僅事先向美國發出警告,而且決定用志願軍名義參戰,不以國家名義參戰,避免對美國或其他國家宣戰,並選擇在侵朝美軍越過三八線、向中朝邊境瘋狂推進時才出兵參戰,等等。實踐證明,抗美援朝戰略決策是無產階級革命家偉大膽略和馬克思主義科學態度相結合的產物,是非常英明正確的。
 
  新時代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是我們必須賡續傳承的寶貴財富。當前,面對更加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迫切需要發揚抗美援朝戰爭不畏強敵、敢於鬥爭與善於鬥爭的精神,堅定鬥爭意志,激揚鬥爭精神,強化底線思維,講求鬥爭藝術,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任何艱難險阻。
 
  敢於鬥爭與敢於勝利相得益彰 對於可能贏得抗美援朝戰爭的最終勝利,黨中央和毛主席是有信心、有底氣的。毛澤東主席多次指出:我們是不打無把握之仗的。這次派志願軍出國,勝利是有把握的。我們的願望是不要打仗,但你一定要打,就只好讓你打。他們要打多久,我們就打多久,一直打到我們完全勝利!
 
  中國共產黨卓越的政治領導力和正確的戰略策略,是敢於鬥爭與敢於勝利的根本保證。正因為有中國共產黨領導、有全國各族人民對黨中央和毛主席戰略決策的擁護與支持,中國人民志願軍才創造出世所罕見的戰爭奇蹟,才有了美國曆史上第一個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協定。正如毛主席指出的,“抗美援朝的勝利是靠什麼得來的呢?”“是由於領導的正確”“沒有正確的領導,事情是做不好的”。
 
  堅持人民戰爭思想,緊緊依靠人民羣眾,是敢於鬥爭與敢於勝利的堅實基礎。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黨和政府在全國人民中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政治動員與組織工作,以高度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鼓舞人民。廣大青年踴躍參軍,成千上萬的民工、鐵路員工、汽車司機、醫務工作者奔赴前線,擔任各種戰地勤務,各界人民捐獻了可購買 3710 架飛機的鉅款,開展了全國規模的慰問志願軍運動,為志願軍提供了所需人力、物力支援和巨大精神鼓舞。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是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作出出兵參戰戰略決策的通盤考慮。新中國成立後,美國採取敵對政策,在政治上實行孤立,在經濟上實行封鎖,在軍事上實行包圍。毛主席指出,美國“要把三把尖刀插在我們的身上,從朝鮮一把刀插在我們的頭上,以台灣一把刀插在我們的腰上,把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們的腳上。天下有變,它就從三方面向我們進攻,那我們就被動了。”抗美援朝就是不讓美國的如意算盤得逞。歷史證明,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後,美國再也不敢輕易在軍事上作侵犯中國的嘗試。
 
  新時代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必須善於統籌兼顧當前與長遠,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航船乘風破浪、行穩致遠,奮力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着眼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把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最大限度地統一起來,打好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法理等各方面的組合拳。
 
  關於抗美援朝71週年演講稿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們:
 
  大家上午好:
 
  抗美援朝戰爭作為我軍以弱勝強、以劣勝優的經典戰例,不僅雄辯地證明了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這個論斷的科學性,而且向全世界展現了我軍政治工作強大的生命力是我軍的優勢所在,為我軍打贏現代化武器裝備的美國侵略軍,取得戰爭的輝煌勝利,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研究和借鑑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經驗,對我軍加強軍事鬥爭準備,樹立打贏信心,是十分必要的。
 
  一、戰爭的正義性,是進行人民戰爭的基礎,是我軍打贏的力量源泉
 
  彭德懷同志説: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力量源泉及其獲得勝利的根本原因,是偉大的抗美援朝鬥爭的正義性。一切正義的戰爭,由於政治的進步,代表了大多數人民的利益,必然會得到廣大人民羣眾的支持,參戰者士氣高漲,從而取得戰爭的最終勝利。反之,非正義的戰爭則因為其政治上的孤立,失道寡助,軍隊士氣低落,而最終歸於失敗。
 
  朝鮮戰爭中,美國無視我國政府的嚴正警告和世界人民的強烈反對,悍然出兵,並瘋狂叫囂:在歷,鴨綠江並不是把兩國截然劃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礙。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新中國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全國軍民以深厚的國際主義情誼、飽滿的愛國熱情、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迅速投入了捍衞國家民族利益尊嚴、捍衞社會主義道路、捍衞正義的戰爭中,鬥志昂揚、不畏強敵、敢打必勝,最終取得戰爭的勝利。
 
  這一勝利的經驗告訴我們:未來的高技術戰爭並不可怕,只要我們樹立打贏信心,勝利永遠是屬於愛好和平,堅持正義的人民軍隊的。首先,我國的性質和一貫在國際上奉行和平自主的方針、政策符合國家、民族和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而且符合世界和平發展的潮流。其次,戰爭是敵對雙方綜合國力的對抗,這種綜合性的對抗往往以人民戰爭的形式表現出來的。
 
  戰爭中,充分調動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運用軍事的、政治的、經濟的、科技的、文化的、道義的方式支持戰爭,發揮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各戰線的羣體力量,增強戰爭的潛力和實力,限度地激發人民戰爭的偉大力量,是贏得戰爭勝利的力量源泉。再次,在未來可能發生的軍事鬥爭中,很有可能會遇到強敵干涉。必然會遭到全世界正義和熱愛和平的人民的強烈反對,必然會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必然會引起全國人民的強烈憤慨。人民戰爭正是我軍優勢所在,是戰爭的持續力和後備力所在,這就註定戰爭的最終勝利是屬於我們的。
 
  二、我軍政治工作是一個繼承發展、不斷創新的體系,是我軍打贏的思想保證
 
  我軍的政治工作的理論體系和原則方法是經過了長期以弱勝強、以劣勝優的革命鬥爭實踐不斷積累,並且吸取了一代又一代革命先輩思想精粹,從而成為我軍的精神力量,成了我軍的優勢。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充分發揮了政治工作的光榮傳統,創造性地開展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
 
  這場戰爭使中國人民志願軍經受了現代戰爭的鍛鍊,特別是取得了現代條件下依靠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強敵的寶貴經驗。場戰爭是一場現代條件下的局部戰爭,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歷現代化程度和依靠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強敵最為典型的一場戰爭。
 
  志願軍雖然武器裝備處於劣勢,但參戰軍兵種之多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歷空前的,先後參戰的有:步兵27個軍又1個師,直接參加過第一線作戰的為25個軍又1個師;地面炮兵10個師又18個團;高射炮兵5個師又10餘個團和60餘個獨立營;坦克3個師;空軍殲擊機10個師又1個團,轟炸機3個大隊;還有雷達、探照燈部隊為空軍和高炮部隊作戰服務。另有鐵道兵10個師和1個援朝鐵路總隊,工兵15個團擔負鐵路、公路的搶修、新建和各種工程保障任務,有2個公安師擔負後方警衞和公路線上的防空哨任務。
 
  在這場戰爭中受到鍛鍊的部隊先後共有290萬人。“我們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陸軍、空軍、海軍,步兵、炮兵、工兵、坦克兵、鐵道兵、防空兵、通信兵,還有衞生部隊、後勤部隊等等,取得了對美國侵略軍隊實際作戰的經驗。”這場戰爭的作戰經驗,對於後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訓練和保衞國防作戰及援外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於研究打贏現代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也具有重要的借鑑價值。
 
  特別是,這場戰爭極大地推動了中國軍事學術的發展,有力地促進了20世紀50年代中國的軍事變革,使我軍作戰觀念發生了許多重要轉變,主要是:由單一步兵作戰向現代多軍兵種聯合作戰的轉變;由單純地面作戰向現代立體作戰的轉變;由主要實行運動戰向既注重運動戰又注重陣地戰的轉變;由單純前方作戰向現代前後方全面作戰的轉變;後勤保障由“小米加步槍、倉庫在前方”向組織現代後勤保障的轉變等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