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野草》讀後感範文四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W

通過讀書我們可以瞭解到古今中外的各種知識,真正做到不出門便知天下事,你有想過為你喜歡的書籍寫讀後感嗎?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最新版《野草》讀後感範文四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最新版《野草》讀後感範文四篇

最新版《野草》讀後感範文

這天,我看了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寫的散文詩集《野草》。

我一看這本書就入迷了,愛不釋手,一口氣就將它讀完了,其中有一篇我印象最深的雪,這篇文章與眾不同,寫得十分優美,表達的思想感情很強烈。

《雪》這篇文章我覺得很有特色,與我們寫的.有很大不同。我們寫雪的着重點一般都是寫它的形狀,顏色飄落的樣貌等,而魯迅寫的這篇雪的着重點卻是孩子分了如何塑羅漢。依我個人認為這是學這篇文章的閃光之處。“第二天,還有幾個孩子來訪問他,對了他拍手點頭嬉笑,但他最後獨立坐着了。晴天又來消釋他的皮膚,夜又使他結一層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樣,連續的晴天又使他成為不明白算什麼,而嘴上的胭脂也褪色了。”這一段話裏藴藏着一個道理;看似強大的物體卻經不住一點點小小的考驗,就已經完全變了樣,認輸了,低頭了。在我們身邊也存生着這樣的事情,我們要去克服它,消滅它,不使他成為他生活中的累贅。

《雪》這篇文章用了許多的修辭手法將文章寫得更加生動形象,讓人讀了以後,眼前彷彿就出現了這個情景,如:“但我的眼前彷彿看見冬花開在雪野中,有許多蜜蜂忙碌地飛着,也聽得他們嗡嗡地鬧着。”這一句話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蜜蜂飛來飛去寫作了忙碌,蜜蜂一邊飛一邊發出嗡嗡的聲音,這是很正常的事,而作者卻把它們寫成是吵鬧,這更加突出作者之文采,只要你一閉眼,眼前就會出現書中所寫的這一幕。

《雪》在我腦海裏是很美的,但在作者筆下的《雪》中覺得更加美麗,我想魯迅能寫出這樣美的雪景,他肯定是注入了自己不少的感情在裏面,不然是不可能將《雪》寫得如此美麗,我從中發現寫作文最重要的是要用真情實感去寫。

最新版《野草》讀後感範文

魯迅的《野草》是獨語式抒情散文,它是以豐富的、深刻的、幽深的、神祕的意象,把魯迅生命哲學的體驗傳達出來了,這種詩性的想象與昇華,深化了我國的現代散文詩的藝術和思想意境。所以説,現代有知識的人應該去讀一讀魯迅的《野草》,而對我們現在的年輕人來講是學習進步的最好讀物,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覺悟。我從文中節選了《死火》“我夢見自己在冰山間奔馳,這是高大的冰山,上接冰天,天上凍雲瀰漫,片片如魚鱗模樣。山麓有冰樹林,枝葉都如鬆杉。一切冰冷,一切青白,但我忽然墜在冰谷中。上下四旁無不冰冷,青白。而一切青白冰上,卻有紅影無數,糾結如珊瑚網。我俯看腳下,有火焰在。這是死火。

有炎炎的形,但毫不搖動,全體冰結,象珊瑚枝;尖端還有凝固的黑煙,疑這才從火宅中出,所以枯焦。這樣,映在冰的四壁,而且互相反映,化成無量數影,使這冰谷,成紅珊瑚色。”《死火》它很美,跟寫一個故事不一樣,講了一種內心情緒、內心的哲學思考,講了被凍滅的熱情,一種想象,那個時代人的精神,革命者的戰鬥情緒,一代人追求者的靈魂。他凍死了,還要把他救出來,自己想用生命把他救出來,最後死火一躍而起把他救了,他卻死了,而死火也同歸於盡。你想走進魯迅的心靈世界嗎?你想走進魯迅的深層世界嗎?多讀幾遍魯迅的《野草》,更能瞭解魯迅的精神世界最深的東西,因為它是一個窗口,是看魯迅靈魂的篇章。

最新版《野草》讀後感範文

讀魯迅的文章,總會有一股細細的憂傷在心頭蔓延,為自己懂得太少而悲傷。讀魯迅,其實是讀人生。

今天,一整天都在啃魯迅的散文集《野草》,越往裏看,我就越有走進洪荒的錯覺。離當今紛擾的社會到底有多遠,這已不是萬里之遙的分隔,而是徹底的轉身之向了。

一直沒有人,甚至沒有鳥獸的痕跡,有的,一切都是比這些還黑暗的一面。夢境裏,也唯有在夢境裏才能享受片刻的安寧。這裏沒有路的,能否向前進,能否到達安寧的世界,這都是個未知數。

我致思緒於《野草》中,彷彿致身於夢中。我停止了前進的腳步,在野草叢中徘徊,徘徊又彷徨。揚起頭迎着風向去尋找前進的路,這似乎是一種奢望。誰會來?誰會來指引我走那一條路呢?

野草越發茂密,路就越發難找了,地老天荒,天荒地老,這是另外一個世界,一個隱祕的世界。我在草叢中徘徊又彷徨。空氣越發的清爽,隱約有山野的氣息?我興奮地穿越在草叢中,沒有人知道,這個草叢,這一個隱祕的世界,其實也可以讓人快樂的,儘管只有片刻,卻令人刻骨銘心。

所有這些,都是我的故事。疲憊地走出草叢,一股涼風撲面而來,似乎是給我帶來勝利的消息。但,我來不及開心。抬起頭想向天空宣告"我勝利了”,但眼前的高山又把我嚇住了。天!我的路,在哪?

轉過身來,茂密的草叢正在迎着風兒起舞,彷彿是在嘲笑我:“哼!看你還往哪跑!逃得了我們,逃不了大山!”

人生似乎是個始終都無法打破的迷,它的神祕,它的苦,它的樂,我始終都無法揭開。於是,當我還來不及享受片刻安寧的時候,自己又被捲進了另一種漩渦,掙扎,掙扎,拼命地掙扎!眼前,是陡峭的高山;身後,是草叢辱罵的私語。往前,往後?我不知所錯。別人的評論清晰地跑進耳中,諷刺的,毒罵的。唯獨沒有鼓勵的。饒了我把?我不想走了,只想在這裏尋求片刻的安寧!

最新版《野草》讀後感範文

白居易有詩曰:“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我想這或許就是魯迅給他的散文集取名為《野草》的原因吧。像野草一樣即使被焚燒、被割刈、被踐踏,但深扎土地的根是不會死的,第二年的春天他照樣吐出新綠,這就是野草的生命力,也是魯迅的生命力。當然這並不是毫無根據的推測,在《野草》的題辭裏魯迅先生寫到:“野草,根本不深,花葉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陳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奪取它的生存。”讀《野草》的時候,我似乎看到了一個在絕望邊緣掙扎的人,在無邊無際的絕望中1又看到了微弱渺茫的希望;我想到一個詞“絕處逢生”。

“過去的生命已經死亡。我對這死亡有皆大歡喜,因為我藉此知道它曾經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經腐朽,我對這腐朽有皆大歡喜,因此我藉此知道它還非空虛。”我覺得這句話裏包含了希望,絕望之中渺茫的希望。在《影的告別》裏,那個決意與人告別的影,因為他不願生活在黑暗裏“然而黑暗又會吞併我,然而光明又會使我消失。然而我不願意彷徨於明暗之間,我不如在黑暗裏沉默。”這是一種自我毀滅,寧願在黑暗中沉默,在黑暗中離開,也不要彷徨。這是影在絕望中尋求自滅以求那渺茫的希望,與其在黑暗與光明之間徘徊還不如選擇毀滅以此得以解脱。《希望》中也有一句“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絕望與希望是相同的,這也説明在魯迅先生眼裏,絕望與希望他們並不是完全對立的,起碼在《野草》裏不是的。因為現實的希望已經不可能了,但是不甘心,因為不甘心就此認命,寧願選擇毀滅也不要委曲求全,也許在絕望中還有生的希望。“我只得由我來肉搏這空虛中的暗夜了,縱使尋不到身外的青春,也總得自己來一擲我身中的遲暮。”即使暗夜、即使蒼老,也要肉搏絕望,用遲暮孤身奮鬥,在絕望中活得重生。《野草》裏幾乎每一篇都透露着絕處逢生的悲壯。

我始終覺得作家的作品裏或多或少都帶有自身的感情,或身份、或性格、或背景……魯迅先生也是這樣的,不管他的小説還是散文都不是以一個觀看者的身份來定位的,起碼不會全是,每一篇文章都有他的影子或者脊樑在裏邊。魯迅一生的經歷很曲折,自己人生的曲折、迷茫、絕望在《野草》中淋漓盡致的展現了。並且《野草》的寫作背景也是魯迅在他的人生低潮期,可以説《野草》裏的迷茫、困惑也是魯迅自己的困惑,但在他的意識裏,骨子裏戰士、鬥士那般不服氣的精神,《野草》裏的絕望與希望,正好是魯迅戰士精神的體現,寧願自我毀滅、寧願委曲求全,在絕境之中尋求生存。在《野草》裏的絕望與希望,它們不是完全對立的關係而是一種依存關係,絕望中孕育希望,希望中隱藏着絕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