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人派讀後感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6W

小夥伴們可以在讀完一本書後仔細起草一篇讀後感,讀後感是我們從作品中揣摩作品的表達順序,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敵人派讀後感5篇,感謝您的參閲。

敵人派讀後感5篇

敵人派讀後感篇1

暑假伊始,靜下心來,拜讀了鄭傑和徐紅兩個教育名家合著的《誰是教育的敵人》一書。本書是以對話的形式就中國小教師教學、管理中存在的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在兩人你答我問的對話中讓我們走近教育現象,更深一層次去思考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去探尋解決問題的策略。

鄭傑,曾當過中國小教師、校長,現是自由教育者和撰稿人,著有《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學校的祕密》、《從校長到幕僚》等專著,因其觀點新鋭,被戲稱為“另類校長”。

徐紅,語文特級教師,現任上海市實驗學校校長。上海市實驗學校是上海市教委直接領導的一所市重點學校,是一所集教育科研於一體的中國小十年一貫制的學校。

我想,這樣的兩位教育管理者必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教育更需要情感還是理性

徐紅老師相信情感和直覺的力量。她談到:理性是為感情服務的,因為愛教育我們才做教育、才做的好教育,這是一個前提。

而鄭傑老師談到了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被情感驅使,男性比女性更能覺察到自己的理性,也能自覺接受理性的指引。他的觀點是:

價值觀是理性的產物,是人類用理性進行澄清的結果。

我從來不藐視情感,我認為情感是人類最美好的真實存在,因為有了情感我們才能體味到生命的力量。而我認為理性,也只有理性能夠讓人感覺到生命的意義。也就是説,價值觀決定着我們為什麼而活以及如何活,情感可以讓人活的更好、更精彩。從這個意義上説,理性要高於情感,一個真正受過教育的人,會自覺地將情感之餘理性的控制之下,讓情感成為理性的奴僕,讓情感俯仰理性的鼻息,讓一切情感全都沐浴着理性之光。

理智型的校長不是沒有情感,習慣用頭腦去分析,先辨別情況再採取行動。”

顯然,在這些對話發現中,鄭傑老師更能理性的看待教育管理,當然他也承認理性的教育也需要感性的管理。

學校是一個學習型組織

只有在學習型的組織裏,才能讓教師發展和學生髮展真正融為一體。學習型的組織應該具備四個特性:開放性、民主性、合作性、自主性。這是他們的共同認識。但又在以下對話中一一驗證,要達到“學校是一個學習型組織”這個目標目前存在的現實問題。

學校是開放的,教師和學生的頭腦是開放的,學校信息是開放的;學校的內外資源要共享;那麼人力資源的開放能做到嗎?人才能進能出可以做到嗎?學校解聘一個不稱職的老師比留在一個優秀老師還要困難。

學校中徹底的民主是沒有的,在學校管理方面你不能徹底民主,否則你全聽大多數人的意見很有可能導致失職。

少講團結,多講合作。作為學校每一個自主團隊,需要精神基礎——團結,同樣也需要在尊重多元化的基礎上建立一種多贏的合作關係,這樣團隊才能走出瓶頸,走向創新,更需要團結基礎上的有技能、有方法的有效合作能力。

在一個學校裏若管得越多,相反人們做得會越少。急功近利的環境,教育專家推波助瀾,參與制造一個又一個美麗的肥皂泡,領導管得越多,教師做得越少,同樣,教師管得越多,學生學得越少。在大環境下要想獨善其身很難,你很想做的事情常常不允許你做,而即使允許你做,技術條件又達不到。“一刀切”的管理與要求捆住了學校、限制了老師、害苦了學生,熱情和創造力一點點被磨滅。

看到這兒,我不禁疑惑了,什麼樣的學校才能是一個學習型組織?

教育理念

教育的好壞決定未來社會的狀態,今天社會狀態反映了以前的教育結果。目前亂象叢生的社會是我們多年教育失敗的後患,同時,幾天急功近利的教育必然會影響到現在的孩子,未來的社會。就目前狀況來説,不可否認我們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講是失敗的,原因在於我們忽略了教育中最根本和最核心的東西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育人而不是像現在一樣拼命育分。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教育好不好,關鍵是看培養出來的人好不好。很多西方國家把“培養合格公民”作為教育的目的,把批判性思維納入課程。新加坡在建國初期就將教育的目的定位為“培養好人”。我們的教育目標也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然而,事實卻是教育目標成了紙上談兵,“思品課”成了考試的科目,背誦代替了行為,學做兩張皮,就連對教師師德考查也是通過網上答題的形式來完成。很多教師上課既無理念也無目標,只是帶着教學內容,尤其是帶着考試的內容進課堂。為大學聯考而教(學)成了唯一的目的,成績也成為唯一的評價衡量手段。

優秀的老師有着牧師般或者宗教般的情懷,懂得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的幸福。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為什麼總是試圖把草當樹來種呢?

是的,教育理念、教育目的直接影響着我們的教育方向。我們總把草當成樹來種。只要你踏進校門,不管你是花草還是樹,反正都要把你弄成參天大樹,這讓學生成長得很痛苦。其實這個世界,既需要草的綿密青綠,也需要的花嬌豔絢爛,以及樹的蒼翠挺拔。

教師的專業發展

國外把教師由實習期到專家教師分為三個階段:新手階段、中間階段和最後階段。在新手階段,允許教師有失誤,在失誤中成長;在中間階段,教師積累了實踐經驗,能夠自覺調節;最後階段只有部分老師能夠超越自我成為優秀的教師。

聯想到對新入職的年輕教師來説,目前都會參加一年的見習教師培訓,同時學校也為新教師配備了學科導師和班主任導師,先從教學規範,教學模式,教學行為從一點一滴抓起。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他們必須先“入格”才能“出格”,先養成規矩,才能突破規矩,教有定方是走向教無定方的前提。

老師最欠缺的不是學科知識,而是教學目標,方法和模式。集體備課和課堂觀察能夠使他們少走彎路、減少失誤,減少才生手成為熟手的時間。

對於這一點,學校也充分認識到集體備課和課堂觀察對老師的重要性,也是對教師校本培訓的兩大抓手。但總體而言,我們大多數教師缺乏專業意識,從來也沒有認識到老師是個專業。另外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有規律性,是有一定的階段性的,每個階段都有其特點。因此,培訓更需要分階段、分層次,當然我們的師訓工作也在不斷提高。

職業倦怠

職業滿足感的人有兩個特點:一是有方向感,知道自己要到哪裏去,為什麼要到那裏去;二是有可控感,能夠將正在做的事情控制在自己能控的範圍內。一名教師,如果沒有自己的夢想,屈從急功近利的趨勢,只能將教學僵化為完成固定的課本內容講解,日復一日肯定會失去教學的熱情和興趣,職業倦怠成為必然。將教師職業當做一份事業的人則不一樣,他會充分調動自己的智慧在工作中體現自己的思想和創意併為此主動學習反思。

職業倦怠與老師缺乏智慧和情感有關,隨着歲月見長,老師失去了熱情和創造力,尤其是在學校越來越像一架組織嚴密的機器的時候,教師待遇、評職困難和工作環境也起着推波助瀾的作用。

職業倦怠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一個學校如何減少教師的職業倦怠感是我們目前面臨的嚴峻課題。學校的文化、課程都需要老師的認同,凝聚力工程相當重要。

?誰是教育的敵人》中,雖然每次對話的篇幅不長,但智慧的火花、思想的碰撞處處可見。鄭傑老師是個很有思想的人,從他與徐紅的對話中,可以感受到他這位“另類校長”的理智和深刻與徐紅校長的温和和包容。這些對話體現了對教育的執着追求和博大情懷,也給我帶來了一些對教育實踐工作的新的思考。

在教育思想的碰撞中,在理性與感性的衝突中,在深邃而不失幽默、輕鬆但直抵問題本質的對話中,逐步理解了困擾教師和教育管理者的實際問題。隨着對話的`深入,對書中提出教育存在着兩大敵人的觀點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切從實際出發”和“統一思想”是教育的兩大敵人。教育一旦從實際出發,那麼教育的大問題便迅速被實際中的小問題所羈絆,最終葬送在功利世界裏,失去夢想的光輝;教育一旦統一思想,則會使教育者失去思想和靈魂而淪為行屍走肉,也會使教育不幸再次成為政治或經濟的奴僕和幫兇。

人們常説:一個好校長就是一個好學校,校長是一校之魂,一個學校沒有了魂,這個學校就失去了辦學的方向和目標。一個好校長應該把辦出有特色的學校作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社會呼籲有思想、有膽識的好校長。

好校長成就好老師,好老師成就一所好學校。記住一所學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記住了老師。不是説學校教育不重要,一所好的學校,它有好的學風、好的學習氛圍,這對學生的成長是很重要的,但有時候覺得,遇到一位好教師比上一所好學校更重要。好老師是學校的中流砥柱,是學校形象的代言人。好老師就是學校發展的動力所在。因此,好校長更應該提供教師一個愉悦的環境、發展的平台。

敵人派讀後感篇2

著名教育專家、特級教師孫蒲遠老師寫的《美麗的教育》一書,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師生現實生活。比如孫老師發現學校給三好學生頒獎狀時,校長雙手把獎狀遞給學生,可有的學生卻用一隻手把獎狀隨意抽過去,晃晃悠悠地下了領獎台。孫老師感到難受,她認為,這不是孩子的錯,是班主任沒有盡到自己的職責。從此,她開始培養學生尊重別人雙手接物的行為習慣,並且每天訓練。每天發作業本時,孫老師總是雙手遞給學生,如果學生忘了,單手來接,她不會遞出去,直到學生伸出雙手。久而久之,她的學生們形成了習慣,遞給來勢的哪怕是一快小小的橡皮,也一定用雙手來遞。孫老師相信,這種良好的習慣會使孩子很有教養的對待長輩。

孫老師在講到有關批評學生的話題時説: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不批評嗎?不是!沒有批評就等於放縱孩子的不良行為,但是批評的時候,一定要講清其要害,是在告訴孩子這樣做為什麼不可以,這樣做對別人、對自己、對集體有什麼不好。孩子是在犯錯誤中長大的,但這並不等於錯誤無所謂。能否認清是非對錯,是能否成長進步的關鍵。

老師愛學生,學生感到幸福,老師也會感到幸福;同樣,老師也得到了學生最真摯的愛,這樣的教育也是最為美麗的教育。

敵人派讀後感篇3

最近兩週在讀鄭傑和徐紅兩個教育名家合著的教育書籍《誰是教育的敵人》。

讀完這本書,給我最深的印象有以下幾條:

第一,寫作形式:

對話體。以往讀的書籍基本都是獨白,這本書則以兩人對話的形式展開對教育各個範疇的探討,在兩人你答我問的對話中讓我們走近教育現象,更深一層次去思考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去探尋解決問題的策略,讓人讀下去不在是那麼單一枯燥。這種閲讀感覺有點像在看電視訪談。

第二,部分理論讓人深思。

學校是一個學習型組織。只有在學習型的組織裏,才能讓教師發展和學生髮展真正融為一體。學習型的組織應該具備四個特性:開放性、民主性、合作性、自主性。在一個學校裏若管得越多,相反人們做得會越少。

我們總把草當成樹來種。現在我們的教育,習慣的做法是,只要你踏進校門,不管你是花草還是樹,反正都要把你弄成參天大樹,這讓學生成長得很痛苦。其實這個世界,既需要草的綿密青綠,也需要的花嬌豔絢爛,以及樹的蒼翠挺拔。

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大多來自心理學領域。第一是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它所產生的教學模式“目標教學”、“掌握學習"、"直接教學"。第二是認知主義心理學理論,它所產生的教學模式“概念獲得模式”、“巴特勒的自主學習模式”、“範例教學模式”、“加涅模式”;第三是建構主義心理學理論,它所產生的教學模式則有“自學—輔導式”、“探究式教學”、“合作學習模式”等。作為高效能的教師,他具備深厚的學科基礎,同時他還具備調動各種教學模式為教學目標服務的能力。

教師的專業發展。目前,我們教師總體上都缺乏專業意識,從來也沒有認識到老師是個專業。另外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有規律性,是有一定的階段性的,每個階段都有其特點。而我們經常搞一些“大培訓”,如聽報告、記筆記是很難有效果的。

此外,在分析一些問題時,作者很多時候能用哲學的觀點去思考,去辨別,我覺得這是很值得我們去學習的一種思維方式。當然,到底誰是教育的敵人,最終作者沒有形成結論。但在一系列的爭辯中,讓我們知道了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其實就是一念之差。

敵人派讀後感篇4

理性的鄭校長在與一線校長的對話中不斷學習思考,又獲得新的思想。這是一種對教育的執着追求和博大情懷,也給我帶來了一些對教育實踐工作的新的思考。

鄭傑:我們對教師的管理更應該關注他們行為背後的價值觀念,而不是多加干預他們所應用的具體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行為,哪怕這些方法和行為貌似不符合“科學技術”的要求。

鄧模:我很認同您的説法。因為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背後是他的教育價值觀及思維方式在起作用,所以我們的管理應學會抓住最本質的核心問題。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進入得深,才能抓得準,從而幫助教師真正地教好書育好人。

鄭傑:我理解的團結,一是指存在分歧時,大家為了防止分裂而達成一種妥協;二是指大家在幹同一件事的時候能勁往一處使,比如拔河,就是考驗團結的,因為大家都在做同一件事,而打籃球卻不一樣,打籃球不僅需要團結,似乎更需要合作。

鄧模:聯繫我校多年來實施的年組自主管理治,我也感受到,光站在團結這個精神基礎上工作的效能,的確是沒有在團結基礎上學會分工合作,充分發揮團隊每個成員的個性、長處工作效能高。的確,打籃球需要團結,但更需要團結基礎上的有技能、有方法的有效合作能力。作為學校每一個自主團隊,需要精神基礎——團結,同樣也需要在尊重多元化的基礎上建立一種多贏的合作關係,這樣團隊才能走出瓶頸,走向創新。

鄭傑:教育存在着兩大敵人;一是“一切從實際出發”,二是“統一思想”。教育一旦從實際出發,那麼教育的大問題便迅速被實際中的小問題所羈絆,最終葬送在功利世界裏,失去夢想的光輝;教育一旦統一思想,則會使教育者失去思想和靈魂而淪為行屍走肉,也會使教育不幸再次成為政治或經濟的奴僕和幫兇。

鄧模:在未看到您提出這話之前,我還真沒意識到這是個問題。現在細細品讀,琢磨之後,結合自己的工作現狀,的確覺得有一定道理。為什麼我們會每天陷在實際工作中的小問題裏解決不完?跳不出來?總是循規蹈矩、按部就班地按上面要求“步調一致”行走?

其實也許這樣做教育有可能看似做了很多事,很熱鬧,但很可能在原地踏步,效能並不高,未真正在教育上有突破有創新。當今教育,盲動實在太多,理性思索遠遠不夠。教育真的很難,但我想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絕不能放棄,還要試圖想辦法做得更好,向雷夫學習。希在相互鼓勵中堅定地一路前行。

敵人派讀後感篇5

近段時間讀了孫蒲遠老師的《美麗的教育——寫給年輕的班主任》一書。讀完後,有些許感悟。

全書共分為八章,與其他書不同的是,本書的每章節中又都有若干個以問題為形式出現的子題目。如:你冤枉過孩子嗎?為什麼班主任在課間要儘量和孩子們一起玩?學生寫作業磨蹭怎麼辦?為什麼不要輕易給孩子打壞分數等等。

班主任雖然是世界上級別最低的主任,但班主任又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任。這是我讀完《寫給年輕的班主任》一書的第一感受。誠如孫老師所説:班主任在國小生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説至高無上的,國小班主任對自己的學生影響非常大,班主任的好惡將會成為這個班的是非標準,班主任的要求將會形成這個班學生的習慣,班主任常説的話會成為這個班學生的座右銘,班主任的言談舉止對學生氣質的形成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孫蒲遠老師在書中用她自己細膩的愛抒寫了教育的真諦。教育因愛而美麗,因愛而神聖,因愛而光芒四溢。作為教師,沒有人不知道不愛學生的。但是,怎樣去愛?怎樣用自己的愛來感化學生,讓學生健康成長?孫老師告訴我們:

一、愛是關注

孫老師在《愛學生是什麼意思》一文中説道:老師愛學生主要是對學生誠心誠意的關注。你要細心的發現他的閃光點,認可他的努力,鼓勵他點點滴滴的進步,理解他的苦衷與需求,關心他的生活與學習,幫助他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充分發揮他的特長,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這樣的語言是樸實的,這樣的愛是具體的,所以學生能夠感受到孫老師的愛,學生能夠被這樣的愛點燃希望,積極向上。

記得班中的一個很乖巧的女孩。平時上課的時候很認真,一雙大眼睛會很專注地注視着你。雖然成績並不太盡人意,可是她懂事,努力了很多,成績也稍有進步。快臨近期末考了,我把她叫來談話,表揚她的進步,並問她平時的作業爸爸媽媽有沒有幫忙輔導下?誰知,她立刻眼淚汪汪了,哽咽着説道:他們離婚了。啊?我驚了一下。三個月前就離了。是女孩太乖巧還是我忽視了她?平時班級中孩子家裏有點事,總寫在臉上,肯定是我忽視了。只好稍加安慰了幾句。愛是關注,在工作中,往往會以這樣那樣的理由忽視了孩子,包括最重要的那些細節上的關注。

二、愛是寬容

在孫老師的班裏,上課的時候學生也可以去上廁所,這也許沒有什麼驚奇的,但讓我驚奇的是如果碰到去的時間長了還沒回來的情況,孫老師會讓另一個學生帶着手紙去廁所看看是不是那位同學碰到了什麼困難?從這個細節上可以看出孫老師是一個多麼寬容的老師呀,在她班裏的學生真是感到幸福。孫老師的這種做法讓人有些擔心的問:您這麼寬容會不會讓孩子養成一上課就去廁所的習慣?孫老師搖搖頭説:幾十年的實踐證明孩子沒有這樣,在孫老師的心目中班主任是在用自己的人格來培養學生的人格,是在用自己的靈魂塑造學生的靈魂。

反思一下自己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我總是以一種挑剔的眼光去審視學生,總關注學生的缺點和錯誤。甚至常常氣極敗壞、聲色俱厲:昨天上課遲到,今天怎麼又來晚了,下午叫家長來吧!不能容許學生的反覆。再看看孫老師,她的慈眉善目,笑容可掬,是從心靈深處對孩子的理解和關愛,所以她的學生都願意在老師身邊和老師親近。我從中體會到若真想成為學生的良師,就必須讓學生從心裏接受你。而讓學生接受你,在有些事情的處理上就要向孫老師那樣放下老師高高在上的姿態,真心對待這生,學會寬容,學會理解。

三、愛是理解

一次,孫老師接過學生送來的一團看不出模樣的用畫報貼成的東西時,想笑,看着學生莊重的樣子,她忍住了笑,努力發揮着自己的想象力,終於看出來了:一個機器人!對極了!學生高興地叫道。試想,如果老師隨意一句:這是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啊?會是怎樣的結果呢?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得入木三分,您不可輕視小孩子的情感,他給您一塊糖吃,是有汽車大王捐助一萬萬元的慷慨。孫蒲遠老師是理解孩子的,她謝過男孩,並把那個機器人認真地夾在教科書裏。

孫老師的故事告訴我們:愛學生,就要理解學生。詩人泰戈爾説:愛是理解的別名。理解有多深,愛就有多深。只有瞭解學生,理解學生,才能有師生情誼。有了感情,才能溝通,才能解決問題,才能盡到教書育人的責任。

四、愛是尊重

當看到後進生小郭舉手時,孫老師激動地對全班説:郭某能積極參與學習,我們特別歡迎,他就是念錯十個地方,我也不批評他。這暖暖的一句話裏,有鼓勵、有尊重,更讓其他同學對小郭也十分尊重。結果這個孩子只在一個地方打了磕巴,沒有唸錯一處!這個孩子爸爸原來幾乎天天打他,家裏幾天就得買一把新掃帚,孫老師及時與他爸爸進行溝通,爸爸就沒再打過他。一天,他突然問孫老師:孫老師,你哪天過生日?你問這個幹什麼?他哭了,一邊哭一邊説:您對我太好了……我想長大了報答您……我有您這樣的老師覺得很幸福……孫老師聽後感動得熱淚盈眶,緊緊地握着他的手。

讀完孫老師的書,我情不自禁地對書中調皮而又可愛的孩子露出了笑臉,也被孫老師的教育方法折服。反思自己,很多時候會怨天尤人,埋怨學生不夠聰明,埋怨學生太調皮,靜下心來,想想平日裏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盡惹我生氣的孩子,原來也都有可愛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只是有時匆忙的步履,泥濘的心情遮掩了雙眼;繁瑣的工作,忙亂的頭緒,鈍化了思想;成績的鐐銬,應試的傾向擾亂了心智,所以學生的缺點在我眼中被放大。可孫老師的學生從沒有見到老師時有畏懼的感覺。他們都願意圍在老師身邊和老師親近,與老師交談,把自己所有知道的事情與老師分享。因為他們喜歡這樣一個對他們寬容的老師。

孫老師是幸福的,她愛她的學生;孫老師的學生更是幸運的,因為他們有這樣愛他們的好老師。我想,之所以我不快樂,是因為我整天都埋頭在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處理學生的問題之中,這些使得我疲憊不堪。我要向孫老師學習,以飽滿的熱情來感染孩子,為孩子們描繪出美好的未來,激勵孩子們為創造美好的未來而努力。我要做真正快樂的、研究型的教師,讓學生每天都看到我真誠的微笑。孫蒲遠老師就是是一個終生快樂的形象,這一切都源於愛。愛,使她苦中有樂;愛,使她不斷學習;愛,使她多才多藝;愛,使她與孩子們一起成長。

正如孫老師在後記中寫到的:學生的進步是我最大的幸福。當我看到膽子小的孩子變得開朗了,攻擊性強的孩子變得文質彬彬了,不愛學習的孩子知道主動寫作業了,情感淡漠的孩子變熱情了……都會從內心產生由衷的喜悦。 教師愛學生,學生感到幸福,老師也會感到幸福;同樣,教師也得到了學生最真摯的愛。這就是所有班主任的幸福,這樣的教育也是最為美麗的教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