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關於《撒哈拉的故事》的讀書筆記六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6.7K
我讀書,我進步,我收穫,我成長。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那麼讀了某些書籍後你有什麼感想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高中生關於《撒哈拉的故事》的讀書筆記六篇,以供參考查閲!
高中生關於《撒哈拉的故事》的讀書筆記六篇

於《撒哈拉的故事》的讀書筆記

《撒哈拉的故事》一書由十幾篇精彩動人的散文結合而成,三毛用自己的心去適應、關懷這片大沙漠,用自己的筆記下了自己與荷西的甜蜜生活和撒哈拉這片沙漠裏的動人故事。

三毛,是個傳奇的女子,她的一生就像是一張畫卷,她的經歷就像是一支神奇的畫筆,在畫卷上描龍繪鳳,濃墨重彩地畫出精彩的人生。

在《撒哈拉的故事》一書中,三毛以率真、樂觀的手筆記敍了她和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那一段難忘歲月。在當地,他們一起參加了民族婚禮、觀察當地的風俗習慣、用自己的醫術救助村民、在沙漠中觀浴、與鄰居打交道、在沙漠中尋寶……一路下來,三毛與丈夫從剛到沙漠的一無所知、白手起家到最後精神財富源源不斷,其中滋味只能慢慢體會了。

當然,三毛的生活也不都是歡樂:鄰家小孩常來調皮、當地男人對女人的輕視、生活資金的窘迫……但這都無法阻擋三毛那一顆對生活炙熱的心,她用自己的熱情去融化着生活中的煩悶。

沙漠中的小挫折當然阻擋不了三毛對它的愛。她用沙漠裏淘來的小裝飾品裝飾簡陋的家、用簡單普通的蔬菜鎖住別人的胃、養小植物打發時間……所有朋友都羨慕三毛的.生活、羨慕三毛的家。撒哈拉的生活明明是一鍋淡而無味的清湯,在三毛的手下添油加醋,成為人人都魂牽夢繞的濃湯,散發着誘人的香氣。這個多姿多彩的女子用自己的熱情書寫着沙漠中的幻彩世界,怎能不讓人心醉於其中?

這本書中的文字細膩卻又不失俏皮,描寫着婚後生活的甜蜜與新奇。三毛是個幸福的女子,她自己也樂享其中,與荷西一起抓魚、一起賣魚、一起“耍弄”上司、一起去尋寶……三毛若是一人去外面“遊蕩”,荷西定會一家店一家店地問:“有沒有看到三毛?”三毛會對荷西説:“我不會死,我還要給你做餃子呢。”三毛和荷西之間的那些小細節總是讓我感動,感歎生命的幸福。雖然荷西早三毛而去,但他們的愛情就像一條涓涓流淌着的小河,流得漫長卻從不孤單,曲折卻從未停息,在小舟上,三毛一直與荷西相愛。

三毛放棄了大城市裏的生活,與荷西來到了魂牽夢繞的撒哈拉,那個神祕且美麗的地方,它的每一寸土地對三毛來説都是渴望的,她用心去感受着每一寸土地,體會它的温存與激情。三毛是夢的使者,跟隨着她的思想,順流而下,抵達開滿芬芳的峽谷,深吸一口氣,從温暖的文字中呼吸到自由的花香。三毛的每一次旅行都是隨性的,不停地在尋找生活的魅力,這樣的行走,隨時可以拾撿生活的美麗,裝飾自己心靈的家。

三毛曾説:“如果選擇了自己結束生命這條路,你們也要想得明白,因為在我,那將是一個幸福的歸宿。”我想,三毛是個追求完美化、理想化的人,她容易選擇最極致的方式去達到超脱與昇華的境界。可無論怎麼説,她一生中,無時無刻不在追求完美與幸福,認定目標就付諸行動,正是這份追求使她到達撒哈拉,展現心中炙熱的愛。三毛心裏一直埋藏一份堅定不移的信念,支撐着她。正如她自己所説:“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嚐嚐是什麼滋味。”

是的,在撒哈拉,三毛嚐到了幸福的滋味,嚐到了快樂的滋味,嚐到了生命的滋味……而我也在她的作品中體味到了別樣的人生。

於《撒哈拉的故事》的讀書筆記

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描述了三毛與荷西在沙漠裏的所見所聞,記載了他們多姿多彩的歷程,從中讓我深切地體會到了三毛的樂觀、熱情、快樂的心境。《撒哈拉的故事》中,有《沙漠中的飯店》、《進入婚姻殿堂記》、《懸壺濟世》、《娃娃新娘》、《荒山之夜》、《沙漠觀浴記》、《愛的苦找》、《芳鄰》、《素人漁夫》、《死果》、《天梯》以及《白手成家》這些篇章。

在《沙漠中的飯店》中,三毛與荷西間的妙語讓人忍俊不禁,尤其是最後,三毛用小黃瓜代替筍做的“筍片炒冬菇”令荷西的老闆稱讚,讀完也讓我跟着樂了起來。

《懸壺濟世》這一節首要是説三毛做大夫,給鄰居看病的故事。一次又一次,三毛用她奇異獨特的方法,或是用國內藥書上的老法子,給當地人治好了病。尤甚有一次,三毛“改行”做牙醫,用指甲油來補人牙齒,並且確實補得那幾個不肯去醫院的發病的人牙齒都不痛了,足可令咬東西。這件事荷西瞭解後,“嚇得全部頭髮刷一下完整豎起來,像漫畫裏的人物一樣”,又足以讓讀者心裏感受到荷西當時的驚嚇。

在《荒山之夜》中,荷西差點死掉了。看這1個故事的時間,我真是感到身臨其境,被當時的繃緊、懼怕的氣氛所打動,也傳染了三毛當時的那種懼怕心理,又與她同急、同憂、同喜……

《沙漠觀浴記》那主人公離奇的遭遇讓我捧腹大笑;《芳鄰》裏那些鄰居的行為讓我又好氣又好笑;《素人漁夫》中荷西和“我”“用十二倍的價錢在吃自我賣出的魚”,而後賣魚的收賬單又被洗衣機泡爛,真如同看到他們“又哭又笑”;《死果》則SHOW了十分厲害的“靈異”狀況,“這種符咒的狀況,也是拿人本身健康上的缺點在做攻擊,它可令將這些小毛病化成厲鬼來取你的性命”看得有部分恐怖;《天梯》又描述了三毛考駕駛執照的搞笑歷程……1個個故事活靈活現地展現時了讀者面前,其中也可令看出三毛對撒哈拉的熱愛。但是,在《娃娃新娘》中又可見三毛對撒哈拉當地風俗的無奈,對姑卡的同情。

整本書以《白手成家》作結。《白手成家》記敍了三毛來到撒哈拉沙漠到她與荷西一步一步終於建成了“沙地的城堡”——他們美好的家。這一過程佈滿挫折,但最後他們的住所還是由“那個灰暗的中間有個大洞的小屋子”到“沙漠中最漂亮的小屋”,讓我心裏感受到了白手成家的艱辛和成家後的快樂。

讀罷了《撒哈拉的故事》,我看到了1個廣闊漂亮的撒哈拉沙漠,看到了一個快樂的三毛……

於《撒哈拉的故事》的讀書筆記

茫茫的一片大漠,給人以無盡的遐想和嚮往。那片神祕的撒哈拉沙漠使一位無比勇敢的女子魂牽夢縈。那大概是“前世的鄉愁”在呼喚着她。每一粒沙子都見證了她在沙漠上的如歌歲月。最浪漫、最真性情、最勇敢灑脱的三毛來到了撒哈拉,擁抱着、親吻着這片醉人的土地,用她的手,寫她的心,表達她對撒哈拉的無限的崇拜與痴迷。她在這兒創作了一系列風靡無數讀者的作品,向我們道來在那片神奇的土地上發生的無數動人故事。《撒哈拉的故事》向我們展現了真、善、美的光輝,讓我們明白就算在貧瘠、落後的地方,有愛,有陽光那麼就是天堂。

“等我給自己安排好時間,預備去沙漠住一年時,除了我的父親鼓勵我之外,另外只有一個朋友,他不笑話我,也不阻止我,更不拖累我。他,默默地收拾了行李,先去沙漠的磷礦公司找到了事,安定下來,等我單獨去非洲時好照顧我。

他知道我是一個一意孤行的倔強女子,我不會改變計劃的。

在這個人為了愛情去沙漠受苦時,我心裏已經決定跟他天涯海角一輩子流浪下去了。

那個人,就是我現在的丈夫荷西。”

每每讀到這幾段話,我就不禁潸然淚下,為三毛與荷西的愛而感動。在《撒哈拉的故事》裏,三毛多次提起了與丈夫荷西的生活場景。例如在《沙漠中的飯店》一文中,三毛在吃紫菜包飯時欺騙荷西説自己在吃藍色的複寫紙,荷西當然不相信,批評三毛道:“你是吹牛大王,虛虛實實,我真恨你……”;再如在《懸壺濟世》一文中,三毛正準備給以為已經破了羊水的婦女接生,但小病小痛三毛憑藉經驗能夠輕易解決,接生孩子這樣的大事可完全沒有實戰經驗。荷西看見妻子如此荒唐的舉動萬分擔心的呵斥道:“你瘋了,不許去”。這原本是平白無味的生活瑣事,可正是這些淳樸的語言為我們生動地再現了彼此深愛的兩個人在生活中的甜蜜、温馨。《荒山之夜》向我們展現了兩人在漆黑,荒涼的沙漠中驚心動魄的情景。荷西不幸陷入泥濘中並且越陷越深,泥漿甚至漫過腰間。三毛為求幫助險遭三個流氓糟蹋。兩個人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也不願拋下對方置之不理,兩顆温暖的心緊緊相依,再也不願分離。

自幼結緣,卻未料會鍾情一生。

三毛足足大荷西八歲,身邊的男友亦是一換再換,但八年的差距並沒有撲滅這團熊熊燃燒的愛情之火。荷西為了三毛,願意捨棄西班牙安逸的生活,遠赴撒哈拉沙漠,在荒涼的大漠中為愛痴狂。

明知道愛情會讓人滿是傷痕,但仍然選擇奮不顧身。

與心愛的人在自己的“皇宮”裏踏踏實實地過日子,彷彿就是荷西一生的追求。荷西的工作場所離家有很長的一段距離,但為了見愛妻一面,向她報一聲平安,願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中擋着無情的風沙一步一步地走回家。一個男子對愛情的執着,對家庭的責任竟到了這種地步,誰不為之感動?

如果你要去撒哈拉,那麼我也願意跟隨你的腳步,讓我陪你浪跡天涯。

現實生活中很難見到了。

在現代生活中很難找到這樣單純地為愛而愛的感情。不少女子都選擇嫁給“高富帥”,“愛情”和“麪包”真的是一個難以抉擇的問題。三毛説,家,對每一個,都是快樂的源泉,再苦也是温暖的,有你的地方就有家。如今人們對“家”的定義,更多的偏向於“房產證”上。屬於自己的房子才是最可靠的,就算一輩子當“房奴”也是心甘情願的。為了房子,日夜奔波,又有什麼閒暇去浪跡天涯。

愛情是人類最璀璨的一種感情,物質就算再豐富也始終比不上愛情的美好。或許今天的我們更多的關注在物質生活上,但是我想在每一個人的生命中終究是有那麼一個人,讓你願意陪他走遍千山萬水,一輩子浪跡天涯。當你遇到這麼一個人的時候,請好好珍惜他,或許他就是你的“荷西”,就是那個改變你一生的至愛。

於《撒哈拉的故事》的讀書筆記

一向對三毛懷有一份獨特的情感,大抵是心下羨慕有人能夠活得如此灑脱不羈,愛她對待生活的態度,一向尋求自然與單純,從台北到德國,從撒哈拉到美利堅,她的一生似乎都是一個傳奇。

對於三毛所有作品都是鍾愛的,如果必須要選取,那還是會選取撒哈拉里的三毛。如一朵豔紅在沙漠裏綻放,沙漠的熱度和躁礪讓她顯得那麼飽滿、奔突,她滿頭的黑髮和遮擋於後的眼神,有着生命最亮眼的光芒。這段故事記敍着她與荷西的幸福,記錄着瑣碎的煩惱、憂愁、快樂。同時也帶給我從未體驗過的沙漠風情。三毛説她第一次見着撒哈拉,像見到久違的故鄉。那時她已在異國多年,也心存了各種風情。但還有比沙漠更適合安頓下三毛的雲遊四方的心的居所嗎?沙本是世間最無依無着之物,安定流浪聽憑風停風起。而沙漠收容他們——還有三毛,一併攬入它的懷抱。

我想以前甚至是此刻,有很多人正因《撒哈拉的故事》,而愛上沙漠,開始對流浪產生憧憬。從她的小説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一個遙遠而又新奇的世界,我們能夠想象她在沙漠裏一步一步行走的模樣,但是在現實中我們不曾想象過一個現代人在荒涼的沙漠裏會是什麼樣的生活。必須不是像她所寫的那樣浪漫,必須有許多艱辛和阻礙,而她居然憑着一時的衝動就拎着少少的行李就去了撒哈拉,因此從中我們還能夠讀到三毛對於沙漠的渴望是內心洋溢而出的一種對生活超逸不俗的態度,她的浪漫奇想總是能夠為枯燥艱辛的沙漠生活製造無限情趣,就連痛苦也好似扎着蝴蝶結的。在三毛的筆下,她還原了一個女生的本性——天真,熱情,心中充滿了愛與感恩。一個女生,和自己心愛的人遠離故土,來到一個貧瘠,甚至是落後的地方,卻從未對生活失望,我們都不知道是什麼信念支持着這麼一個瘦小的身軀。我想正正因不知道和許多的無法解釋,因此我們會心生羨慕。

人們常説,文字如人,三毛的文字,向來都是質樸,感人。閲讀她的書,彷彿你是在跟她交談,而不是在讀她的書,就像別後的友人在向你訴説着她遠行的故事,不加任何修飾。看的時候舒服,放下時卻是如此的感動。

三毛曾説:“如果選取了自己結束生命這條路,你們也要想得明白,正因在我,那將是一個幸福的歸宿。”我想往往過於追求完美,追求理想化的人,容易選取決絕的方式去到達超脱和昇華的境界。但是不管怎樣説,她一向都在追求她生命中定義的完美與幸福,三毛的心裏一向深埋一份堅定不移的信念在支撐着她,正如她自己所説: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嚐嚐是什麼味道。

於《撒哈拉的故事》的讀書筆記

記得阿拉伯語對"撒哈拉"的解讀是"大荒漠":廣闊、孤寂、貧窮與落後。可翻開書籍,咀嚼着三毛的《沙漠中的飯店》《白手發跡》《懸壺濟世》等18個故事,感受到的並非像阿拉伯語解讀的同樣,字裏行間反映着大沙漠特有的地形地貌與風土着土偶情,如同走進一幅佈滿異國風情的畫卷。這一切更讓我心馳神往,竟然孕育發生一種踏着三毛足跡重遊的強烈衝動。

濃情穿梭頻繁在三毛清爽、細膩而風致的文字裏,一種情素在縈繞,一種愛意在流淌,一種震撼心魄的人性美起頭浸潤…

三毛是個深切留念沙漠生活的女孩,貧瘠廣漠的大沙漠在她眼中佈滿了無窮的誘惑。她勇敢地拋棄了繁華的都市生活來到大沙漠,迎迓她的是黃沙滾滾、風聲嗚咽的很壞環境,水源奇缺、物質匱乏。還有那置於大墳場的破舊含沙很多的土房:狹窄簡陋,沒有傢俱,沒有牀,頂上還有一個大窟窿…,可是這一切難不倒三毛。她和荷西一頭扎進去,甚至將生擲中最神聖、最憧憬的結婚儀式也"搬"到了沙漠。

在艱難的日期裏,她和荷西動手設計房子,買白灰水泥糊牆、補窗户,用裝棺材的外箱改做傢俱,到樂瑟場拾汽車外胎自做"鳥巢"式的坐墊,巧用鐵皮和玻璃自制風燈,用沙漠麻布縫製彩色條紋窗簾…,積極樂觀地一步步建設着佈滿情趣的"沙地城堡",三毛説"在一年以後,已成了一個真正藝術的宮殿"。

與此同時,三毛也盡一切可能走進浩瀚的沙漠探尋她真正的面目,她用相機拍下極偏僻地域遊放牧牲畜的人的共同體的生活,隨身攜帶帶着藥箱為貧窮落後的撒哈拉威人義務診治,並將日用品等送給當地的人們…作為第一位進入某種環境大荒漠的東方女性,她以東方女性不常見的灑脱和詼諧,以神州人特有的廣博與俠義的精神傳播着現代文明。

同時,她也以現代文明的角度寓目古老文明與沙漠舊俗,並生動地記錄着她在沙漠的所見所聞所感。她在《沙漠觀浴記》描述了撒哈拉人的邋遢、奇異生活習俗。因為沙漠缺水,她們三四年才洗一次澡,洗澡的方式聞所未聞,用石片刮掉身上的污痕,還用海水灌腸,讓人真實地感受到沙漠環境的很壞與生活方式的落後,也為三毛在沙漠的生活捏了一把汗。

三毛就是這樣以潑天勇氣和靈懂事情的道理慧行走在沙漠裏,留下了一個個生動、浪漫、離奇的故事。她如同開在沙漠裏的繁花,到處綻放美麗,將生命高高高舉起在塵俗之上,那份濃濃的愛流淌在沙漠裏…

於《撒哈拉的故事》的讀書筆記

常常聽人説起三毛,聽説她的隨性與灑脱,聽説她的偏執與執着。如今第一次捧起她的書,第一次從她的故事中感受到這樣一個特立獨行亦是平凡真實的女子。

《撒哈拉的故事》講述的是她在偏遠沙漠所經歷的一系列搞笑的生活故事。難以想象,在酷熱難耐、物資匱乏又偏僻落後的撒哈拉,她與荷西竟能活得如此有滋有味,樂趣橫生。我想,這都源於她對生活的熱愛吧。她用廉價的小藝術品把沙漠中的陋室裝扮成宮殿,用自制的木頭傢俱組成一個温馨的家。其實三毛也只是普通人,在《白手起家》一章中,講述了她剛來到這個陌生的小鎮,剛踏進這個不能再簡陋的小屋的失落和灰心,那兒物資十分欠缺,一切物品都貴的驚人,個性是水,而她們也並不富裕,日子的艱難可想而知。

但勇敢的三毛很快就對新生活燃起了期望,白天荷西在外工作,她,單獨一個人去市場拖回別人扔在路邊的木料,每隔幾個小時便去守着它們,殊不知這些木材原是裝棺材的木箱,得知真相後,她倆哈哈大笑,反而更喜愛自家個性的新桌子。這樣的笑話她們鬧了不少,讓人在莞爾的同時也被他們的樂觀所感動,沙漠生活自是不易,背後的辛酸我們又如何真正體會呢?

撒哈拉的生活除了艱難更是寂寞,沒有與外界聯絡的設備,沒有真正的朋友,除了常常不在身邊的荷西,那裏更沒有懂三毛的知己。在這個荒僻的小村裏,當地人思想落後且迷信,善良者有之,但更多人往往以自己的利益為重。《啞奴》的故事完全地表現了這點。當地的土財主們肆意差遣奴隸為自己掙錢,而三毛不顧當地人的勸告與啞奴一家成為了朋友,正因她看不慣如此踐踏人權。她常常給啞奴送去食物,請他來家裏做客,偷偷塞給他錢,啞奴一家感動萬分,而三毛卻為此愧疚,她只能用這種方式給予他們幫忙,而無法真正改變他們的生活。

三毛的善良在當地被視為異類,正因從沒有人會和奴隸走得那麼近。但是三毛不在乎,她與荷西依舊與啞奴來往,沒有人懂她沒關聯,她願意承受這樣的孤獨。她一個人的力量太微薄,最終的結局啞奴還是沒有逃過被交易的命運,臨走之際,三毛哭着把一條彩色大毯披在啞奴的肩頭,啞奴卻掙脱枷鎖把東西都遞給妻與孩子們,竭力想要跟他們説點什麼,但他發不出任何聲音……就這樣,他們只能淚流滿面地望着他離去。

孤獨或是寂寞這類字眼,在整本書中幾乎都沒有出現,但沙漠裏的三毛必須真切地感受的到。她願意幫忙她們,教她們讀書寫字,為她們治病施藥,卻從不被她們頑固、落後的思想和行為所同化,她自始至終持續着自己心靈的自由與純淨。

三毛,這個熱愛生活,樂觀開朗,擁有寬容胸襟的智者;這個享受自由並承受得起孤單的行者;是一朵盛開在沙漠的奇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