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關於《撒哈拉的故事》高中生讀後感範文六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W
好讀書。增長知識;讀好書。豐富情感。讀書成就夢想,知識照亮人生。那麼讀了某些書籍後你有什麼感想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22年關於《撒哈拉的故事》高中生讀後感範文六篇,以供參考查閲!
2022年關於《撒哈拉的故事》高中生讀後感範文六篇

2022年關於《撒哈拉的故事》高中生讀後感範文

我們生活在泥沼中,但總有人讚美夜空中微弱的星光。--題記閲讀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一書,我彷彿與作者一同經歷一場驚心動魄而又不失快樂的旅行。

三毛用優美的語言,真摯的感情,詩意的情緒把我們帶入了雄渾壯闊的非洲沙漠,讓我們感受到沙漠的獨特魅力。撒哈拉沙漠位於非洲北部,終年高温少雨。雖然自然條件較為惡劣,但是也形成其獨特的自然景觀。這是一片由金黃色砂礫組成的樂園,大地温柔的起伏着,在無窮的穹蒼之下,靜如一個沉睡的巨人。沙漠中有如幻又如鬼魅似的海市蜃樓,迎面如雨似的狂風沙,焦烈的大地,向天空自由生長的仙人掌,千萬年前乾枯了的河牀,綿延不絕的山巒,深藍到凍住了的天空……它以其特有的近乎厲冽的美,向人們吐着温柔的氣息。

三毛不僅為我們展示了沙漠的狂野與温柔這些自然質樸的意境,更有她那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及自由不羈的靈魂。

有句話説:“生活不僅有苟且,還有詩和遠方”。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人懷揣有執拗的夢想想走向遠方,他們或是成就一段不朽的傳奇,釀為佳話;或是寂寂無聲,隱滅蒼宇。但這又何妨?當他們出發的時候,我相信其精神是可嘉的,其靈魂是不羈的。然而隨着時代快速發展,現代人為名為利整日奔波,人性中最原始,質樸的好奇心被壓制了,有幾個人還有勇氣衝破束縛,解開鐐銬,啟程走向遠方呢?三毛卻能背上行囊,和心愛的男人荷西毅然啟程,深入到沙漠腹地,以自由不羈的靈魂浪跡天涯。期間,她儘自己微薄之力救助病人,經歷過恐懼的荒山之夜,聽聞了沙漠軍團的悲劇……在異地的這些經歷給三毛的人生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她用寫作的方式記錄了它們。

從三毛的價值取向來看,她應當贊同:人,多幾種生活經歷總是可貴的事。畢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世界卻很大,生活也可以很豐富。永無止境地為名利而奔忙似乎是人類最大的悲哀。她擔心人性中最原始,質樸的好奇心會被時代的各種慾望堙沒,因而着力地為現代人呈現出那種在逍遙自在的生活。與其説《撒哈拉的故事》為讀者展現沙漠的人文景觀,倒不如説作者希望通過此書喚起那些被人們潛藏於內心深處,平日裏被凡俗所固封起來的夢想。

走吧,啟程吧!既然造物主創造了世界,我們為何不去享受江山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呢?又何必在世俗中疲於奔命?願我們都能用生命去享受,去探索生活的美好。

2022年關於《撒哈拉的故事》高中生讀後感範文

如果天陰了,只要心中有陽光,雲永遠遮不住太陽。

前幾日狂迷尤金,又聞尤金是“新加坡的三毛”,便想見識一下真正三毛的風采。變買了三毛的出名作:《撒哈拉的故事》。

翻開這本封面樸素的書,寥寥幾筆,就顯現出三毛的大家風範,寥寥幾頁,就深深地吸引了我。荒蕪大漠,奇異風情,還有性格迥異的人羣,一切都是那樣新鮮,樣樣都是我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

然而,最吸引我的,還是三毛樂觀自信的精神。

讀到“白手成家”那一章,頓時吃驚不已。我們也剛剛搬完家,搬家時累得腰痠背疼,新家裏傢俱,電視,電腦樣樣俱全,但總覺得小區地勢偏僻,小區里人煙稀少(其實並不稀少),日子比以前差了許多。

可看看三毛,頓時覺得我的生活實在是太幸福了。她從自己瞭如指掌的台灣,搬到人生地不熟的撒哈拉沙漠中的小鎮阿雍,對於這裏的風土人情完全不瞭解,就算了解後也很難接受。那個年代通訊並不發達,只能與家人寫信,每次等回信都要等好幾個星期,那種等待真是一種煎熬。交通不發達,剛搬過去時沒有買車,三毛出門只能在炎炎烈日下步行。周圍有沒有便利店,只能到鎮上買日常用品。因為路途遠,又不能將自己所有的生活用品都搬過去,只帶了幾本自己喜歡的書,不過很快就看完了。在荒無人煙的沙漠裏,窩在家裏看幾本自己倒背如流的書,也真是件不宜的事。相比較下,我每天有幾人高的書任我看,看電視,看電腦,還可以即興寫幾篇文章,隨時與家人交談,出門就有公交車,雖然不是四通八達,但也可以把我帶到想去的地方。這不是一種美妙的生活嗎?

更要命的是,三毛在剛剛搬過去時,一棟房子,空蕩蕩的,連牀都沒有,第一天晚上是在地下裹着毛毯睡的。第二天,三毛便步行到鎮上,買了一個小冰箱,破舊的煤氣灶,貴的沒有道里的牀墊,一些簡單的餐具,五張當地人用的草蓆,也算是大豐收了。接下來的日子,三毛每天都會採購一些東西,尋找傢俱的可用材料,沙漠荒蕪,傢俱是要自己做的。一天,三毛在材料店外發現了幾個被廢棄的木箱,(其實是棺材)便請求老闆將木箱給她。那天,三毛得到了五個大木箱,以及一些建築工具,可以做傢俱了。

因為平日丈夫荷西工作日要上班賺錢,只有週末才能做傢俱。一個週六,三毛與丈夫荷西開工了。三毛量尺寸,荷西鋸木頭,兩人累的腰痠背痛,手上磨出了泡,忙到晚上11點,他們有了一張桌子。就這樣,他們每個週末都在工作,最後擁有了一張桌子,一個書架,一個曬衣杆。最後,三毛又在街上撿了一個廢棄的輪胎,鋪上印花的毯子,成了一個沙發。家,已將裝扮得差不多了。

住在沙漠裏日子苦的自是沒法説,那一陣,三毛像一頭受傷了的野獸,常常憤怒,哭泣。沙漠生活的苦,是我們從未體會的。但是,整本書中,卻從未見三毛寫下一個“苦”字,她總是化悲傷為快樂,化疲勞為動力,化腐朽為神奇。沙漠改變了她的性格,她變得容易滿足,一點小事就能引起她內心的快樂。這就是三毛的樂觀。

如今,我們的物質生活要比當年三毛在撒哈拉是好無數倍,可我們的精神生活卻像撒哈拉沙漠一樣貧瘠。我們總是不滿足於現在,一味的想要索取,想得到任何東西。可怕的不是物質生活的匱乏,而是精神生活的貧瘠。所以,儘管我們現在的物質生活再好,沒有內心的快樂與樂觀,生活也永遠不會幸福。

如果天陰了,只要心中有陽光,雲永遠遮不住太陽。

2022年關於《撒哈拉的故事》高中生讀後感範文

一直慕名三毛,卻老是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沒能拜讀她的作品,終於今天得一時間,便興匆匆的直奔三樓,在眾多書架中搜索到《撒哈拉的故事》。

大概花了接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很輕鬆讀玩了那本已經破了不能再破的小書,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這應該是我所讀過最輕鬆的一本了,整本書三毛就章節介紹她與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的一些經歷和生活感悟。每一章節都用自己身邊發生的小故事,生動活潑,真實貼切,讓人自然的就想象着她所生活的細節。雖然自己也有時記一些身邊發生的故事,但是和三毛的相比,實在是不堪言,與其説三毛把寫作功底很深不如説她很會生活,很會感受生活。這點也是我所羨慕的地方。

生活中離不開交流,交流離不開談話的藝術。

在看這本書,我摘抄了一句話,也是最能打動我的話,是這樣寫的,“偶爾的孤獨,在我個人來説,那是最最重視的,我心靈的全部從不對任何人開放,荷西可以進我的心房裏看看,坐坐,甚至佔據一席,但是,我有我自己的角落,那是‘我的,我一個人的’,結婚也不應該改變這一角,也沒有必要非向另外一個人完完全全開放,任他隨時隨地跑進去搗亂,那是我不願的。”當我看到這句話時,便立刻產生了共鳴,因為我也是這樣一個人,心裏永遠會為自己留一角,只屬於我自己的,在這之前,我曾對這樣的自己持懷疑的態度,為什麼呢,因為有個人對我説過這樣一句話,“和你聊天,我永遠不知道你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沒有完全袒露。好像在打太極拳。”,就因為這句話,我很懷疑,懷疑自己,是不是我讓人覺得很另類了,但我所表現的恰是我最真實的我,曾一度甚至於覺得好像不被人理解,然而當看到三毛所寫的這句話,有種相逢恨久的感覺。

可能每個人在交流時,會分場合保留一些想法,其實很正常,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本來就是很微妙的。不僅僅是語言上的還有肢體上的,當我們在充當訴説者的角色時,傾聽者的一言一行無時不刻不再影響着我們的談話的內容及內容的深淺。人與人之間從相遇到相知,中間的過程必須通過兩人的交流,如果兩人在交流的過程中能夠產生共鳴,瞭解很深。當然不排斥在交流中對待某問題的態度意見不統一的,如果雙方互相尊重互相信任,那麼兩人關係有可能發展為摯友的趨勢。

“在這個小小的天地裏,也是一個滿滿的人生,我不會告訴你,在這片深不可測的湖水裏,是不是如你表面所見的那麼簡單。想來你亦不會告訴我,你的那片湖水裏又藴藏着什麼,個人的喜怒哀樂,個人擔當。”每個人都有其交流可觸及的底線,所以在與人交流時,應該注意,談話的內容和方式要站在傾聽者角度。而不是一股腦的把自己想説的説出來,然後把負擔在傳給你的忠實傾聽者。

對於一些在説話上有特點的人,我們可能聽過,快嘴、刀子嘴豆腐心之類的。很有個性或者很有特點的人,往往在表現自己後,留下一些話讓那些所謂沒特點的人慢慢的消化。所以在交流時要謹言慎行,畢竟我們都是社會人,人與人之間都是有關聯的個體,才構成了整體。不排除你的一句話和一個小小的舉動從而改變了某個人的一生,這樣的事例身邊不知道有多少。我也不在贅言一一舉例。

最後用一句話來結尾,讀懂生活的人更懂人。

2022年關於《撒哈拉的故事》高中生讀後感範文

“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山間輕流的小溪,為了寬闊的草原,流浪遠方,流浪……;還有,還有,為了夢中的橄欖樹,橄欖樹!”

這是一首三毛寫的被廣泛傳唱的歌謠,從小不喜歡學習的三毛選擇輟學去流浪,她流浪到了撒哈拉,給我們帶回來的“禮物”就是這本傳奇——《撒哈拉的故事》。

百度詞條上説沙漠是指地面完全被沙所覆蓋、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空氣乾燥的荒蕪地區。地理上説撒哈拉沙漠形成於二百五十萬年前,是世界第一大荒漠,也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我想我這輩子不一定有機會去那裏,但是因為三毛清新、有趣的文字,讓我對撒哈拉沙漠有了重新的認識。

她和荷西動手設計房子;買石灰水泥糊牆、補窗户;用裝棺材的外箱改做傢俱;到垃圾場拾汽車外胎自做“鳥巢”式的坐墊;巧用鐵皮和玻璃自制風燈;用沙漠麻布縫製彩色條紋窗簾;她用相機拍下極荒僻地區遊牧民族的生活;用隨身帶着藥箱為貧窮落後的撒哈拉威人義務診治;並將日用品等送給當地的人們……

人們常説,文字如人,閲讀她的書,彷彿燭光下品着咖啡,久別回來後的友人在向你訴説着她遠行的故事,你們的表情不時表現出詫異、表現出驚奇、表現出歡笑。這裏沒有編劇,沒有彩排,只有真實和有趣,不加任何修飾。看的時候舒服,放下時卻是如此的感動。

懷念三毛,希望她在天國,能夠繼續去“流浪”,繼續寫下傳奇的故事!

2022年關於《撒哈拉的故事》高中生讀後感範文

《撒哈拉的故事》這一本書是我第一次深入去接觸三毛這一個作家,三毛我聽説的算是比較多,而真正仔細閲讀她的作品的就只有這本。説真的我個人對閲讀什麼的真的沒多大興趣,我會選這本書,是因為書名而吸引。我喜歡去旅遊,喜歡去看各個地方的特色,而撒哈拉沙漠更是引起我對它的好奇心。

《撒哈拉的故事》講述的是三毛在偏遠沙漠所經歷的一系列有趣的生活故事。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一個灑脱隨性,有夢想,執着的三毛。

在酷熱難耐,物資匱乏的沙漠中,三毛和荷西依然能夠在沙漠中生活得樂趣橫生真的是難以想象。三毛剛來沙漠,荷西帶領三毛去他們居住的地方,房子中間一塊四方形的大洞,一間較大的面向着街,另外一間,小得放下一張大牀之外,只有進門的地方,還有手臂那麼寬大的一條橫的空間。廚房是四張報紙平鋪起來那麼大,有一個污黃色裂了的水槽,還有一個水泥砌起的平台還有個簡陋的浴室,地是水泥地,高低不平,牆是空心磚,沒有塗石灰。而對於這一間這個不能再簡陋的小屋三毛並沒有灰心,而是燃起對生活的信心。三毛和荷西用他們的力量去改造自己的房子。白天荷西在外工作,三毛單獨一個人去市場拖回別人扔在路邊的木料,每隔幾個小時便去守着它們,殊不知這些木材原是裝棺材的木箱,得知真相後,她倆哈哈大笑,反而更喜歡自家特別的新桌子。這樣的笑話實在弄出不少,但他們在擁有樂趣的背後,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心酸是我們很難體會的。

在沙漠中少不了的當然是那裏的當地人——撒哈拉威人。撒哈拉威人的外表上看上去都是極骯髒而邋遢的,不清潔的衣着和氣味,使人產生一種錯覺。在《沙漠觀浴記》那章中更是看得令人目瞪口呆,那些洗澡的人用一片小石頭刮自己的身上,那不知多久沒洗澡的身子全身的黑漿都被刮出來了,整個浴堂都充滿着令人噁心的東西,不禁讓人覺得反胃。三毛和荷西對人和氣,不小氣這一點,讓他們的鄰居充分給利用,什麼千奇百怪的東西都來借,給了他們不會還,基本上除了三毛

的牙刷和三毛的丈夫,家裏的東西都借過了。而你不借給他們他們就説傷害了他們的驕傲,真是讓人可恨又好笑的撒哈拉威人。同時他們又是無知的人。在《收魂記》中三毛為大漠中的女子拍照,而這家的男子卻説三毛收了她們的魂,以為她們快要死去。當三毛拿出鏡子,照在老人的面前時,他們看了一眼鏡子,大叫得幾乎翻下車去。可見他們的無知,處於遼闊的大沙漠中,面對浩瀚的黃土,腦海裏有的是那些愚昧的説法,真是令人可憐。

當地人思想落後且迷信,善良者有之,但更多人往往以自己的利益為重。《啞奴》這一篇就很好得體現出來。這一篇也是我在這本書中最喜愛,最感動的一篇。啞奴這一家一生都要為財主做事。當地的土財主們肆意差遣奴隸為自己掙錢,而三毛看不慣這踐踏人權的事,不顧當地人的勸告和啞奴成為了好朋友,她常常給啞奴送去食物,請他來家裏做客,偷偷塞給他錢,啞奴非常感激並請三毛和荷西到他家做客。啞奴他是最好的泥水匠,擁有這一身的好本領,本應該有很好的生活,但他是奴隸,註定是貧窮的,但他沒有對生活感到絕望,因為他有一個家,儘管他的太太是一個白痴,他做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家。雖然他做的一切都是因為他身為奴隸所要做的但正如他自己所説“我的身體雖是不自由的,但我的心是自由的。”一個身體受到約束的人,能夠説出這樣的話,他的內心是足夠強大的。但是他最終的命運還是逃不過要被財主用來做買賣交易,三毛得知,在啞奴臨走之際,三毛哭着把一條彩色大毯披在啞奴的肩頭,啞奴卻掙脱枷鎖把東西都遞給妻與孩子們,他竭力地想對太太説話,卻發不出一點聲音,三毛哭着看着啞奴離開,她只能看着卻不能幫啞奴脱離分離的絕境……

在這本書更為重要的是愛,那一份荷西對三毛真摯的愛。在別人認為三毛這一舉動是個笑話時,荷西是唯一不笑話她,不阻止她,更不拖累她的人。當九年級毛不顧一切來到撒哈拉,荷西只是默默的收拾行李,在沙漠找到了工作,等着三毛踏上那片土地。荷西對三毛的愛雖然沒有轟轟烈烈,卻平凡得偉大。三毛是一個一意孤行的倔強女子,但當有一個人願意為了她去沙漠裏受苦時,這個倔強的女子已經決定要跟那個人天涯海角一輩子流浪下去了。這平淡深遠的結合,意味着不離不棄。在荒山的那一個驚心動魄的夜晚,三毛沒有選擇離去,而是想盡辦法營救心愛的丈夫;在符咒讓三毛痛不欲生的時刻,荷西一直陪在她身邊,因擔憂而變得慌亂。這就是簡單卻深刻的愛。如三毛所説:“飛蛾撲火時,一定是極快樂和幸福的。”這樣的愛,令人肅然起敬。

看完整本書讓我有種想立馬收拾行裝,遊走天下的感覺,可我沒有三毛那麼果斷。一個女子,僅因為兒時的夢想,僅因為那一半的鄉愁,毅然背起行囊,踏上那未知卻又嚮往的神祕大漠。沒有猶豫,沒有遲疑,不顧眾人詫異的眼光。那該是一個多麼隨性的女子。連她自己也説,“我在這個世界上,向來不覺得是芸芸眾生裏的一份子,我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生活着的軌道,做出解釋不出原因的事情來”。三毛是聰明的,她不會讓自己被束縛在一片狹小的天地,她由來嚮往自由,喜歡我行我素,所以才會有《撒哈拉的故事》,所以才會有在她裝點下異常美麗的沙漠。要知道,擺脱塵世的束縛,只做自己,沒有一顆堅定的心與非凡的勇氣,是萬萬不能做到的,縱使做到了,亦不能堅持下去。但三毛做到了。

我也想像三毛那樣的隨性,我行我素。之前看過一本書,書裏面有句話我很喜歡,一個人旅行以為自己看得多的是這個世界,可在當中看得最清楚的是自己。一個人不願意去嘗試永遠都不知道自己的潛力有多大,在旅行中所遇到的正是未知的,等待自己去探討的東西也是數不清的,趁着年輕,為什麼不出去走走,看看不一樣的世界。

我真的非常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但前提必須要充實自己,有能力去應對未知的世界,我相信總有一天我會完成我自己的着一理想。

2022年關於《撒哈拉的故事》高中生讀後感範文

三毛是個人。她隻身遊蕩地球十五圈,可靈魂仍舊伶仃。“我只想認識生命。”“我的肉體的存在和我的靈魂的存在是不兼容的。”

三毛是一抹靈魂,超越了整個浮世。她走了,笑着麼。

三毛擱下筆又拿起,僅錯過十年。這本書《撒哈拉的故事》就是她在文壇的初生。

那時的她,長髮在身後被風深捲起漣漪,明媚從眼底泛到了眼上。那個恣意的姑娘在那個時候牽起了一個男人的手。那是她的先生——西班牙人荷西。

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愁罔又浪漫。荷西對三毛一見鍾情。他曾説過“等我六年,六年後我來娶你。我上大學四年,服兵役兩年。”就像説的那樣,六年苦戀。國家的不同、觀念的差異阻礙不了兩人。

其實很慶幸三毛看得很清楚。愛情從不轟轟烈烈,他們平淡地相處,平淡地愛上彼此。正如她所説的“我從沒有熱烈的愛過他”。

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結婚。一片金黃柔軟的漠地,熱烈如火、平靜如茶。他們的結合像是樹木長出枝椏一樣自然。在這一本書中,金黃温暖的哈撒拉。講述的僅僅就只是哈撒拉的故事、他們的故事。原來三毛與愛情竟然靠的這麼近。這是我所出乎意料的。三毛是一個相當自由的人,因為荷西所以定居。一點一點融入彼此的生活,完善彼此的愛情,你中有我。

愛情對我們這個時代的人來説,相當陌生。哪怕它能夠浮現在書本、屏幕以及劇場中。可是看到這平蓄温和的文字,我想美好的愛情就是會讓我3們都一點一點變得更好。

我看他們白手起家,看他們歲月成詩。我在看兩個人的生活。我看他們從房子到家,看他們飯桌上的幸福,看他們從生死夾縫潛逃,看他們給彼此一個交代。

曾經,我絕不會想到在一塊一望無垠的沙漠上,會有一户人家,住着北歐式的房子,給人無與倫比的動容。

原來世上真的能有這樣的一對璧人。

當你在我的身邊,我就打心底變得歡喜,但是卻並不僅僅滿足於此。我喜歡你,也同樣期待你喜歡我。但是在我愛上你的時候,你的生命就超於我的生命,同樣的,你的幸福就高於我的幸福。看你好好的,我依舊能很開心。

這大概就是荷西的愛情吧。他是一個西班牙人。同樣,他的愛熱烈而又奔放,盛放出自己生命的色彩。而三毛的愛卻又不同,她是一箇中國人。哪怕生性如風、追逐自由,可她也依舊雋永含蓄。如果説荷西的愛是太陽,她的愛僅是一顆堅韌的種子,埋在了地底,並在光的照射下生根發芽。當這一切浮於地表時,紮根心底的情誼就難以摧毀。

有時,我仍覺得他們就是天作之合。三毛的英文名是Echo,在希臘神話中,這是一位女神。她的情人是一位極愛水仙花的少年,在後來愛上了水中自己的倒影。巧合的是,荷西也酷愛潛水,可惜他的生命也同樣葬送給了大海。

以至於在另起新篇的故事中。

荷西的死亡給三毛帶來了深沉的痛苦。在他的葬禮上,三毛眼中飽含淚水。在好友的再三勸慰下,才答應不再自殺。真正的愛或許平淡而温馨,藏在心中。相濡以沫或是相忘於江湖。我們心中自有選擇。

三毛一生曾自殺三次。最後一次才真正帶走了她。她死在了醫院病房的廁所,上吊在了欄杆上。一米六二的人死在了一米六的欄杆上,馬桶的扶手就在身旁,但凡多一點兒生的意識,她依舊仍存於世。

她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也是一個想要認識生命的人。“你明白,路太遠。我不能帶着這副身軀走。它太重了。”她走了,又帶了千萬思緒而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