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生讀後感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5.27K

編輯一篇讀後感幫助深化你們對名著理論的認識,為了避免自己閲讀之後出現遺忘的情況,大家就要認真的寫一篇讀後感哦,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草木生讀後感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草木生讀後感7篇

草木生讀後感篇1

坦率地講,我看書,多半是帶着點附庸風雅的強迫性,一天強迫自己看幾章幾頁,一點點地向前推進,看得吃力,毫無樂趣。

這兩天,在朋友的推薦下,看汪曾祺老先生的《人間草木》。説來羞愧,在此之前,我居然對汪老是一無所知的。更沒有看過他的文章。得虧朋友推薦,讓我今生有緣讀到他的文字,真是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

汪老寫的都是一些稀鬆平常的事,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物那些景都是我們熟悉的,離我們不遠,或者我們就置身其中,讓我們感到親切,也能勾起我們心裏那些美好的回憶。

汪老《花園》裏寫的那些童年趣事裏,就有我童年的影子。我童年裏的花園比汪老的花園更大(請允許我傻笑一下)。村子周圍的自然曠野,雖然被全村人共有,但我總能在這座大花園裏,找到屬我自己的小花園。我的小花園是移動多變的,今天在這裏,明天在那裏。或者一天裏,上午在這裏,下午在那裏。反正是隨我高興,我想畫地在哪裏就在哪裏。

我也像汪老那樣嚼過草根,品過它淡淡的甜味;壓過青草,看青草被壓扁過後又緩慢伸直;抓過蟋蟀,但不是養在篾籠裏,而是裝在瓶中。我在玩螳螂時,母親也警告過我,説是螳螂碰過的地方,會長修子(尋常疣)的,我就拿着小樹枝撥弄着螳螂玩,不敢用手碰觸。因為是鄉下的野丫頭,沒汪老那麼斯文,我爬過樹,掏過鳥窩,把一窩小鳥帶回家養。至於後來怎麼樣,已是忘了。拿網捕蟬的事,我也做過。我拿家裏的網絲兜、細鐵絲和竹杆,做一個捕蟬的網,聽到蟬聲就仰頭在樹杆上找。我記憶裏是沒有捕到過一隻蟬的。但用這自做的網,倒是有捕到過蝴蝶,拿回家後,學哥哥姐姐的樣,夾在書中做標本,過後再也不管了。夏天,我喜歡靜靜躺在小河流水的地方,感受着流水輕撫而過的温柔。秋天,便是偷吃最好的季節,餓了,花生、紅薯和板栗都是被偷的對象。

當然,我也幹過一兩件有益無害的正經事。我喜歡花花草草,就撿來斷磚石頭,在我們家門前的院子裏圍起一個花壇,讓父親幫我填上土後,我種了菊花、月季、桅子花和一堆從田野裏挖來的不知名的花。花壇裏四季有綠葉,有花開。父親説種上花的院子到底不一樣,看着,飯也要多吃一碗。有一年,看母親種絲瓜,我就跟她討來一些絲瓜籽種在屋後的空地上,等瓜苗長起時,我也學着母親的樣,撿了些豬糞埋在苗旁,時不時去澆些水。沒想到,我種的絲瓜比母親種的好,結的絲瓜家裏吃也吃不完,母親叫隔壁左右的鄰居來摘時,總不忘説一句:"是我幺女種的。"這事讓我高興了好一陣。

汪老的童年留在他心中的花園。我的童年留在我心中的花園。因為要得簡單,容易滿足,我們的童年都是快樂無憂有趣的。

汪老先生的《葡萄月令》,寫了葡萄從入窖到出窖的整個生命歷程。

我生於農村,長於農村,看着父母翻田弄地,播種收割十幾年,卻從來沒有想過把他們的辛勤勞動寫於筆下。因為心裏覺得那是不足為提的。如果非要讓我去寫,大概一定會濃墨重彩地添加進一些歌功頌德,強行賦予我自以為是的意義,讓文章空洞無趣。

汪老寫葡萄,像極了一位熟悉農事的葡萄老農,用平淡樸實的話語,把侍弄葡萄的農事一月一月地向我們細細道來,把所有的意義都賦予在侍弄葡萄的過程裏。讓讀者自己去想會,去感受,去頓悟,去吸收自己需要的營養。

生命的意義莫過如此:在過程中去感知,去體會。

汪老在《人間草木》篇裏,講了三個小故事:山丹丹,枸杞子和槐花。坦誠地講,我是不懂汪老所賦予的深意的。我只講個人喜歡。我喜歡山丹丹的草木本有心和隨遇而安的皮實;喜歡摘枸杞子二老淡泊名利的童心未泯;喜歡槐樹花裏那位婦人的簡單純樸。我在未嫁時,也跟槐花裏那位婦人的想法差不多,如果有個人伸出手來跟我説:"跟我走吧!"我便跟他走。後來,我們家的大頭先生出現了。我就跟他走了。

因為要得少而簡單。所以幸福快樂。摘枸杞子的二老是。養蜂人的女人是。我想我也是。就象現在這樣,曬曬太陽,看看書。

汪老在他的《我的創作生涯》裏寫道:"我曾經説過,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於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潤,讓人覺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詩意的。你很辛苦,很累了,那麼坐下來歇一會,喝一杯不涼不燙的清茶——讀一點我的作品。我對生活,基本上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我認為人類是有前途的,中國是會好起來的。我願意把這些樸素的信念傳達給人。"

汪老他做到了!

草木生讀後感篇2

我一直認為,一個作家的創作風格與其個人生命的兩種要素息息相關:一是生他養他的一方水土;另一是他的成長經歷。南來北往又轟轟烈烈,絢爛之極歸於平淡——不僅是汪曾祺先生的人生軌跡,也浸潤到他的作品《人間草木》中。

透過這部作品,我看到了一個在蘇北運河邊成長的調皮男孩明澈的眼神,一個在五七幹校糞池旁施肥的男人佝僂的背影,更看到了一顆至純至善的心——猶如荷塘月色下微微的風,吹散了白日的塵囂。

“人生得意須盡歡”,汪先生得意而平和的人生在三個方面表現的淋漓盡致:寫文、繪畫、做菜。這三種人生愛好,我倒是覺得神似花中四君子:其寫文如蘭,空谷幽香;其繪畫如竹,篩風弄月;其做菜如梅,剪風裁雪;而其為人,則如時下深秋之菊,恬然自處、清談疏朗。汪先生在將個人價值充分展現、平和表達的同時,也滿足了他人在精神和物質兩個層面的需求,這種“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共濟局面,又何嘗不是個人的歡樂和社會的福祉呢?

書中自述,每日早上,汪先生都習慣久坐在家中的老沙發上,泡上一杯茶、點上一支煙,裊裊煙霧中,一篇篇文字油然而生。而就在這個深秋,每個雙休日的早上,我也會坐在家中的沙發上,伴着一杯茶,在汪先生的字裏行間,在窗外透過的暖暖陽光中,讀懂這人間的一草一木。

草木生讀後感篇3

很有幸拜讀了汪曾祺老先生寫的《人間草木》這本書,這本書分為五個部分,分別寫了人間草木、世間風物、行者無疆、記憶的味道、星斗其文,赤子如人。汪曾祺不僅是一個厲害的小説家,散文也十分優美,在這本書中,他表達着對大自然裏的事物,自己獨到的領悟和審美髮現,從小的視角、細膩之處入手。描寫着生活中的凡人小事,記錄着各地鄉情民俗;談論着各式草木蟲魚鳥獸,還有對辭章典故進行考究。同樣,在他作品裏充分表達出他對凡人小事和鄉土民俗的深深眷戀和對往日生活情景的回憶,那是一種多麼美的感受。

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汪曾祺老先生筆下描寫的那些的草木蟲魚鳥獸,仔細讀來真是一種享受,使我浮躁的內心慢慢變得平靜下來。讓我回想起了小時候的往事。每當國小放暑假的時候,都會回到村裏面和爺爺一起住一段時間,與哥哥姐姐們一起去挖泥鰍、釣魚、打鳥、掏鳥窩、摘西瓜······那時候的日子過得很開心,並對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充滿了好奇心和新鮮感。

然而回想到自己現在的生活和工作,每天是否由於過於匆忙和沉迷於網絡之中,而忽略了生活的樂趣了?熱愛自然,親近草木蟲魚鳥獸,這是一種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託。工作的時候要積極努力,休息的`時間,就需要放下手機,走出去,親近大自然,去發現去感受自然的魅力與美好。這樣子,才能夠在生活的道路上,既能不斷的前進,又能陶冶性情,使得自我更加完善。

草木生讀後感篇4

“自報家門”這一篇文章離現在隔得遠了,是汪老一九八八年創作的,在《作家》上刊登了。讀汪老的文章,真是驗證了一句話“第一遍讀,實在是沒有什麼感覺,就像村口樹下的老爺爺捧着杯水,和你東一點,西一點地嘮家常”。而這篇嘮的就是汪老的家鄉,一個江蘇北部不大的城市——高郵,還有自家的親戚。

讀汪老的書,品汪老的文字,第一個給人的感覺就是平淡而有味,結構卻是“隨便,”“苦心經營的隨便”。他就用了短短一個自然段的功夫,把在高郵湖小時候玩樂的情景,活靈活現地展現在你的面前,用幾個常見的景象,就能勾勒出一幅緩緩流淌的畫面:孩子在運河堤上,俯瞰底下人家的房屋,感覺自己是如此的高大;在村口,幾個婦人抱着木盆,上面放着洗衣棒,趕到河邊,爭着平坦的石頭,沒爭到自然少不了嘟囔。

再讀,就讀到了汪老“從家到學校要經過的一條大街,一條彎彎曲曲的巷子”,各種鋪子,手工作坊,布店,醬園······數不勝數,寫出上學路上的一個普通學生的所見所聞。有手藝人的辛勞,篤實,輕甜,微苦的生活氣息,滿滿生活的味道。按現在的話來説,就是“接地氣”。

汪老,寫食物,寫草木,寫戲曲,寫眼中的世界,體現出他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是一個生活家。做學生,做教師,做歷史博物館的職員,做教導主任,做文藝刊物編輯,然後被下放,之後做劇團的編劇,都體現出他是一個文人,一個純粹的文人。我們無法知道汪老這一生有多麼精彩或是平淡,有多少自己沒滿意或是沒實現的,我們只知道,有一位長者,在高郵,在書裏,靜靜地等你來,陪你“嘮家常”,品人生。

草木生讀後感篇5

?人間草木》這本書,我認為是文言文和白話文結合,每一章都寫出那種人間瑣事。一般我寫長作文都不會去寫生活中的小事,但汪曾祺不一樣,感覺每一件家常小事、朋友性格、每一朵花開花落、成熟、腐爛都值得他去寫,每一篇散文都像是在和知心朋友説話。

我最喜歡的一篇是《北京的秋花》這篇,還分為4小篇,我認為最後一小篇《黃滬。爬山虎》應是葉不是花,菊花裏我最喜歡最後一段,我也認為菊花一盆盆看是很好的,這樣就能發現每一盆菊花的特點去欣賞它獨特的美,紮起來卻只能感到一眨眼的震驚,覺得無趣。在《秋葵雞冠鳳仙秋海棠》這篇文章裏,我最喜歡第3段,更讓我感到鳳仙花的實用,秋海棠也讓作者睹物思人,果園的收穫裏,寫葡萄的時候,那種熟練的感覺,讓我覺得汪曾祺種葡萄很久了,也很用心。

老媽買的那本書,前有汪曾祺的畫,飛灑的墨汁,瀟灑的畫,配上文中應景的段落,簡直文中有畫畫中有文,在這些畫裏,我最喜歡第四張畫,這張畫的枝條一直垂到畫紙最下方,正好應了“抽條甚長”這句話,汪曾祺的文和畫都可以用“簡練”一詞來形容,文章的簡練是猶如文言文的白話文,畫的簡練是因為他的畫簡練到最少11筆就可畫成。

人間草木這本是裏的葡萄月令是汪曾祺被判為“右派”時寫的,但卻無一點不開心,就像是沒被冤判一樣,所以更造就了一種獨特的風格,那種漫不經心、娓娓道來的感覺。

草木生讀後感篇6

?人間草木》這本書敍述,很散。但我認為,它是真正的形散而神不散,整本書都給人一種很放鬆的感受。讀上幾頁,你會感到十分的舒適,那是一種愉悦的感覺。

我以前似乎從來沒有讀過這樣的書:大到泰山、天下山水,小到一份小吃。這本書就像我們的另一雙眼,帶我們領略樂山大佛、泰山、伊犁等名勝古蹟。又讓我們洞悉了人間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

整本書讀完,竟覺得意猶未盡。似一杯清茶,回味無窮。這本書不像漫畫書,有一種奇異的吸引力,而是一種淡淡的風味。讀《人間草木》像是外出進行了一次旅遊

我在想:為什麼叫《人間草木》?作者寫的,絕不僅“草木”二字吧。但為何只有草木?他寫了山,寫了水,寫了人,寫了食物。又為何是人間之草木。

記得有一句詩,是寫草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在字裏行間,我似乎感受到了生命的張力。由小及大,無一不是如此生生不息。“草木”二字,不就是生命的代表嗎?

人間有多少美好?説不清,也數不清。有一句話打動了我的心:“一定要愛着點什麼,恰似草木對光陰的鐘情。”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人間還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東西。

如今的人間尚存許多美好:一根野草,一朵小花,一坎山丘,都是人間的饋贈,生命的火把。世界上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發現美的眼睛。

誤入世外桃源處,人間春風攬草木。走進自然,有的人會感到心曠神怡,悠然自得,正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而有的人卻會感到乏味。這是因為他們缺少發現美好的心靈。

?人間草木》告訴我,人間草本皆可令人動容。一花一木一果,都在作者的筆下,栩栩如生,讓人心生嚮往。一座山。食一味果,嗅一叢花,離自然近一點,眼的美好自然會令你動容。

人間草木,是簡單的,是無華的。走進自然吧!那時,你會像那輕盈的芳草,被春風吹拂,隨風搖曳。高樓大廈的冰冷,無法阻擋我對人間草木的摯愛。人間的春風,總會拂照草木,吹進我的心中。

草木生讀後感篇7

讀汪曾祺的文章,得慢慢讀,如煮茶,皆需文火,否則,一些淡淡的甜味是品不了的。

初讀汪曾祺的文章,我是感覺有點睏乏的,像一位不熟識的樸素老人在爐火邊和你講故事。後來我又有些不解,沒有成語,沒有比喻,沒有心理描寫,為什麼還算文學大家?再看他的文章,寫景的題目多寫美食,寫美食的題目又多寫人物,這還真是當之無愧的“散文”。

不知不覺,我讀到了《冬天》,觸景生情,我慢慢讀完,“家人閒坐,燈火可親”,有喧騰騰的暖和,有稻草香味的牀帳,有一個可以睡懶覺的寒假,有冬天喝暖暖的慈菇鹹菜湯,有冬天的“逍遙”遊戲,有快過年的氣氛……一股幸福感漸漸湧上我身,作業試卷在我身旁掠去,我只身來到了一片雪地,遠處一幢土房子冒着炊煙,白雪落滿屋頂,卻仍有臘梅從小院中探出。“吱呀”地推開深紅的木門,熱氣四溢,一股淡淡糯米香湧來,定睛一看,汪老正着老花鏡,小心翼翼放進湯圓。臉上洋溢着孩子般的笑,我走到他身旁,也笑了。

自在的生活態度,每一個平凡的日子,在他眼裏都很有趣,汪曾祺老先生的作品不經意間滲出人性的美好與詩意,讓人拿得起,放得下,久讀成癮。

終於明白,已是讀完這篇文章的傍晚,真正的好文章,不需要多美的詞語、句子,而是需要美的心、善的眼去觀察,真的文字去流淌。

曾經聽過朱德庸一句話“大人和小孩看待的世界是不同的,大人是用眼看,小孩是用心看,然而眼睛往往會騙人的。”返璞歸真,大概可能就是這樣的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