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茶花女》讀後感

來源:巧巧簡歷站 1.06W

《茶花女》這本小説在讀完後,作為中學生,是不是應該寫一寫讀後感了呢!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中學生《茶花女》讀後感,供大家參考。

中學生《茶花女》讀後感

中學生《茶花女》讀後感

這段時間,我讀了法國小説家、劇作家小仲馬的代表作《茶花女》,這是一部法國文學名著,自1848年問世以來,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成為一部廣受好評的著作。小仲馬是作家大仲馬的私生子。他7歲時大仲馬才認其為子,但仍拒不認其母為妻。這種痛苦境遇對他的一生產生了深刻影響,使他在走上文學創作道路之後,就以探討社會道德問題作為自己作品的主題。小仲馬的成名作是小説《茶花女》。描寫的是一妓女的愛情悲劇。取材於當時巴黎一個妓女的真事故事。

我認為瑪格麗特是一朵在黑暗中盛放的雪蓮,潔白無瑕,透着光亮,但是這光卻那麼微弱,漂涉渺。最終還是被黑暗,這般強大的力量吞食掉,她也是一張弓,外表被剝食得一無所剩,而內心卻是堅固、聖潔的。但是她為了能將箭射得更遠、更準,她在不斷崩累自己,直到自己被毀滅掉。瑪格麗特是妓女,雖然她放棄了一切,但是仍無法改變現實,在那裏沒有人能接受,也不用説相信,一個妓女會從良,她永遠活在妓女的陰影裏。最終還是為了阿爾芒,又淪落了。同時也為了他的妹妹。

《茶花女》中的主人翁瑪格麗特·戈蒂埃那種敢於追求和無私的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我懂得了不少的人生道理,真是受益匪淺呀!

中學生《茶花女》讀後感

這是一篇小仲馬《茶花女》的讀後感。我看完這本書已經有一小段時間了,感觸的確很深刻,也想記錄下自己的感想和思考,但是覺得什麼題目都無法表達我讀書後的感受,無論是憧憬,想象還是悲傷,哀悼,都覺得不夠準確,姑且就叫讀後感吧,簡單,也是我所能做出唯一正確的題目了。

要問這世界上最高貴,最值得尊敬的妓女是誰?相信會有一半以上的人會説是瑪格麗特,不排除會有一部分説是杜十娘,李師師什麼的,但是她們的影響力明顯不及前者。的確,她美麗。純潔,善良無私,文雅端莊,雖然淪落風塵。仍然保持着一顆純潔的心靈和獨立的人格。她對其情人阿爾芒的愛,是那樣的熾烈,那樣的無私,足以為人稱道。況且,瑪格麗特是由在真人真事加工的基礎上塑造出來的,還有其本人的畫像,確實很漂亮。

當然,小説的亮點並不是對瑪格麗特的外貌和性格的刻畫,主要還是那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和註定悲劇式的結尾,還有那細膩真實的心理描寫。尤其是阿爾芒的心理刻畫,簡直是神來之筆。那真實性,代入性都毋庸質疑。彷彿自己就是阿爾芒,對瑪格麗特的愛,就是自己對她的愛。

小説總體説來就是一個悲劇,很悲傷的悲劇,而這種悲劇性也是必然的。煙花女子的愛是那麼難以琢磨,而男性的多疑與獨佔欲也必然促使這一悲劇的發展。在看書的時候,我就在想,阿爾芒是不是天蠍座,這樣的性格似乎就是天蟹的寫照。然而,這是無從考證的。其實,不管是什麼星座,只要陷入愛河的男人,必然都會有同他一樣的想法。

小説的情節我無須多説,這小説是這樣的出名,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看過。連我媽媽都看過。最後我在説説小説的作者小仲馬吧。

小仲馬是大仲馬的私生子,到7歲時才被大仲馬所承認。大仲馬的著作我是非常的喜歡。通俗,但是卻有非比尋常的吸引力。從茶花女來看,這部書看難找到大仲馬的影子,但是仍然一樣經典,長久不衰。這部書是作者24歲時花了一週時間寫的,取材於自己的親身經歷。當時是茶花女的原形剛剛去世。小仲馬靠此一舉成名。也就是我們説的發死人財。小仲馬一生作品很多,但是沒有一部作品能與他這部自己的懺悔錄相提並論,這又是他另一部傑出的悲劇。

中學生《茶花女》讀後感

外國文學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茶花女》,出版得特別。它沒有扉頁,整部書沒有半頁是空白的。翻開書的封面,第一頁就是正文,封面的背面(封裏或封二)就當扉頁,封底的反面(封底裏或封三)寫着出版情況,封底寫着作品和作者的大概情況,算是序了。這樣的出版特點似乎還第一次看到。

前日觀《茶花女》電影,以前也看了這本小説,感受頗多。其中男主角對於愛的理解,是一種崇高而偉大的愛,從而自己成為了很渺小的一種動物,誠如,紅樓夢中賈寶玉對於世間女子的態度。

這種崇高而偉大的愛,是不能參雜一點一點沙子的,因而兩人總是經常發生一些不愉快,這種純潔毫無雜質的,在歐美的愛情小説裏面幾乎都有。令人奇怪的是,那時候的歐美對於有夫之婦的追求,不會遭到當時輿論的指責。

不像有些書那樣,光是序、跋或譯者序、作者序等等就用了十幾張甚至二三十張的篇幅,感覺累贅而煩悶。有些介紹或評價未嘗不可,但那宂長的賣弄簡直就是讓人受罪。就像參加那種拖泥帶水、枯燥乏味的馬拉松會議一樣的感覺。讀者是想看作品而不是去看作品研究分析或對作品褒貶評説的,更不是去領受什麼教導或尋求指點迷津的。

一個人有一個人的觀點,一種人有一種人的路,很不必引導和硬拉本屬於這條路上的人到你處於某種目的而希望公眾都該走的那條路上去,這往往是徒勞的,也是不現實的。何況,你自己可能已不想或根本就沒在那條路上。每個人所走的都是他該走的路,不論那是一條什麼樣的路,都是他的主觀與客觀元素經久協商後一致決定的,並不是某一個人或某些人可以去指定而固定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