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的《浪》讀後感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W

讀後感是對書籍的思想和情感的迴應,通過寫讀後感,我們可以記錄下自己的閲讀歷程和成長,形成讀書的思考習慣,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艾青的《浪》讀後感5篇,供大家參考。

艾青的《浪》讀後感5篇

艾青的《浪》讀後感篇1

艾青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的詩被我們這些後輩永遠的歌頌,因為艾青的詩中富有人生的哲理。

?失去的歲月》其中有一句寫的很有道理:“失去的歲月甚至不知道丟失在什麼地方——有的零零星星地消失的,有的丟失了十年二十年,有的丟失在喧鬧的城市,有的丟失在遙遠的荒原。”

是啊,過去的歲月都不知道丟失在了哪裏,我的時間都丟失在了發愣中,本可以好好的學習,我卻在那裏發愣,別人的時間安排很充實,還覺得時間不夠,而我卻在那裏浪費時間。

魯迅有一句名言是:浪費時間是在慢性自殺。我卻浪費了多少時間,本來今天的事情可以做,而我要推到明天甚至後天才去做這件事。

“有的是人潮洶湧的車站,有的是冷冷清清的小油燈下面;丟失了的不像是紙片,可以撿起來,倒更像是一碗水潑到地面被曬乾了,看不到一點影子;時間是流動的液體——用篩子,用網,都打撈不起;時間不可能是固體,即使過了幾萬年也能在巖層中找見。時間也像是氣體,像急馳的列車頭上冒出的煙!”

時間是一種看不見、摸不着的一種東西,一瞬間就擦肩而過,流逝的時間不能像一塊固體一樣,即便過了幾萬年或幾千萬年,你都可以在地下找到它,時間有如陌生人,擦肩而過,你可能見過它,卻想不起來到底在哪裏見過,有可能是某一個城市,也有可能在夢中。

時間過去了,就不能再回來了,所以我要好好的珍惜時間,讓每一天都過的充實,今天的事情就是要今天來做。

艾青的《浪》讀後感篇2

最近我閲讀了艾青的《向太陽》,作者寫下這首詩距現在也有半個世紀了。作為《向太陽》當年的一個虔誠而年少的讀者,我仍能感覺到面對太陽來臨時詩人內心的澎湃,仍能深切地體會到詩人當年創作這首長詩時的崇高而激越的情感。這或許就是艾略特所説的"歷史意識又含有一種領悟,不但要理解過去的過去性,而且還要理解過去的現存性。"

幾十年來,在我國的詩壇上,有許多轟動一時的詩,往往不到幾年就失去了它的"現存性",這種短命的詩,多半是屬於缺乏藝術真誠和功利性強的製作。最近十多年也出現了不少這類短期效應的詩作。《向太陽》所以能成為一首經得住歷史嚴格刪汰的詩,正是由於它能使當今的讀者領悟到歷史的現存性和深刻的人生啟示。

在這一章節中,作者由昨天寫到嶄新的一天,太陽就象徵着一種新的開始,一種解脱,一種釋放,一種希望。回想那段艱難的抗戰時期,國家,城市,村莊,小至以個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熱和黑暗之中。那個時期的人們嚮往太陽,嚮往太陽所象徵的自由與解脱。終於有一天,初升的那輪太陽,發出了耀眼,卻又温暖的光,人們終於獲得了自由,他們也虔誠的祈禱,這抹陽光能永不泯滅,給他們的後代,給炎黃子孫留下用他們殷紅的鮮血與蠟黃的皮膚混合成的,橘黃色的,太陽光。所以,作者説,太陽,是美麗的,也是永恆的。

在太陽下,詩人已完全超越了自身的一切痛苦的回憶,為我們展示出一片太陽光照之下的曾經蠕動着痛苦靈魂的大自然的美好景象,歌頌了受傷戰士的高大的形象,詩人説,他“比拿破崙的銅像更漂亮”,因為這是陽光下最真實的姿態。廣場上,人們高喊,“看我們/我們/笑的向太陽/”。少女們揹着募捐袋,唱着清新的歌,太陽照着她們的,驕傲的突起的胸脯,和袒露着的兩臂,他們,她們,在陽光下,沐浴着午後的陽光,享受着陽光,珍惜着陽光。

這些發自胸腔的語言與歌聲,沒有任何渲染和誇張,痛苦已成為過去,平平實實的自白,更能使讀者能從詩的冷凝的情境中感觸到歷史的沉重和濃濃的抒情氣韻。

生命內部殘留的痠痛,只説明必須掙扎好久才能站立起來。這些誰都能真切理解的生理和心理的感覺都切切實實能引起讀者許多聯想和思考,因而使平實的詩句有了很大的張力和重力。事實上,這種交織着昨夜的傷痛和迎接黎明的生命甦醒時帶淚的歡欣,絕不能認為只屬於曾經是囚徒的詩人自己對人生的回顧。應當看作是一個為了拯救民族的危難和命運與千千萬萬祖國的兒女們奔走抗爭的赤子的心聲。

那個時期的人們,格外珍惜陽光,不是因為那時候的天氣不好,而是這陽光,是他們所奮鬥而來的,而現在的我們,在陽光的呵護下,是否也做到了珍惜陽光呢?

我想這也就是愛國的意義,珍惜前人所留下的,發揚現在所擁有的,就是為了,讓這抹陽光,照耀的更加絢麗,燦爛,耀眼。

艾青的《浪》讀後感篇3

我很喜歡艾青的現代詩,總覺得那些充滿滄桑的文字讓人讀起來熱血沸騰,任時光荏苒,“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句詩在記憶的隧道里永存。

讀着北方,彷彿已經置身於蒼茫的北地,厚重黃土地給我帶來的一種濃烈的沉重感,我站在那無垠的荒漠上,望着遠處從塞外吹來的無情的沙漠風肆虐地蹂躪着北方的生命,十月的寒風並不刺骨,卻給人帶來寒徹心扉的冰涼,遠處的村莊,上坡,河岸,頹垣等都在呻吟,感歎着這個時代的悲哀。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北方人民臉上的無奈,那種從心底深處流露出的悲痛和對光明的熱切的渴望。作者的筆尖帶我見到了北方人民的不幸與災難,見到了在敵軍鐵騎的踐踏下奄奄一息的民眾,也讓我看見了他的濃郁的愛國情,儘管這片北地上到處都是抱怨與痛苦,可是這是我們祖先經過五千年的時間的歷練給我們留下的,這片土地上不僅有他們的不屈不撓的精神,而且有他們那無私的博大的愛,“我愛這悲哀的國土,古老的國土啊,這國土養育了,那為我所愛的,世界上最艱苦,與最古老的種族”,雖然只是簡短的文字,可卻也深深震撼着我,這片土地為我所愛,因為它承載的是中國千萬民眾的信念,承載的遠方的未知的卻一定會出現的曙光。

讀完艾青詩選,我真正認識到了一個“用生命為祖國頌唱”的艾青,“一生關心勞動者生活”的艾青,最重要的是我想我得到的不僅僅是那個時代的悲慘生活的寫照,更多的是關於那個時代的思考以及我現在生活的思考,我會深思,就算少了艾青所説的那清晰的“盼望”,我也會找尋近期的“盼望”,盼望着我以後理想生活的到達。

艾青的《浪》讀後感篇4

夏日裏,午後的太陽逐漸炎熱,聽着蟬鳴,聞着花香,靜靜的倚靠在大樹下,樹蔭遮去了驕豔的陽光,捧着一本好書,趁着微風正好,細細品讀……

?艾青詩選》共集結了四輯,53篇,是一部集歷史性、思想性和藝術性於一體的詩集,其中《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詩人第一次使用這個筆名,同時還引起了詩壇的注目。每一篇都讓人有不一樣的感受,極為真實的反映歷史,藴含着詩人最深沉的情感。

每一個寒冷的夜晚,被封鎖的中國都顯得異常寂靜;每一場初冬的飄雪,大街小巷就被鋪上一層嶄新的棉被;每一位受壓迫的人民,在一次又一次的艱辛困苦中度過。詩人強烈的呼籲着,期望人們能夠站起來,在這嚴重的壓迫中直起身板,而此時在囹圄充積的監獄中,有多少哀求着能夠被釋放的無辜百姓,同時漫天大雪也勾起了詩人艾青對家鄉的的思念,對祖國的依戀,對中華千萬同胞的無數期望。在想象中那“戴着皮帽,冒着大雪”趕馬車的老農顯得格外親切又熟悉;那“蓬頭垢面的少婦”、“年老的母親”、“無數的土地墾殖者”都擁擠在“生活的絕望的污巷裏”;那在沒有燈光的.晚上所寫的無力的詩句又能否給中國帶來一些光明呢;那被黑夜所籠罩的中國又該如何找到前方的道路呢

打開窗,用囚犯第一次看見光明的眼看這黎明,是多麼真實呀;在街邊,各色各樣的人在陽光照耀的大路上不停地忙碌着;憶昨日,曾狂奔在陰暗的天幕下,流着温熱的眼淚,哭泣我們的世紀;看日出,温暖的陽光照出了海平面最美麗的日出。追着太陽奔跑,把昨日的傷痛和迎接今日黎明的歡喜交織在一齊,雖然昨夜的創傷在身上仍然隱隱作痛,但心中的那股熱流,在黎明時分頓時變得豁然開朗,使心靈得到了一次解放。這次最美的日出是最愛的祖國的日出,就彷彿他第一次看到黎明時的光輝似的。那袒露着心胸迎向日出,追逐着太陽的腳步。

暖春,你是第一個給人們送來温暖和笑容,呼喚着人們趕忙春播的;初夏,你率領着雷雨來到了農田,鍛鍊着在八月即將成熟的水稻;金秋,你幫忙人們整理麥場,催促人們更換屋脊上的茅草,因為你明白,對於他們來説更壞的日子還在後頭;寒冬,你穿過曠野,越過山嶺,不禁在山巖上啜泣。詩人就猶如四季的風,在不一樣的季節裏有着不一樣的表現,把現實與想象完美的結合起來,讚美風的精神和灑脱,願像這風一樣能夠到達每一個角落去安撫每一個受傷的心靈。

每一輯,都有着詩人對祖國最真摯的愛,哪怕渺小成一片雪花,一縷陽光,一陣清風,也想為國家做出些貢獻,表達自我最完美的感受。

黃昏慢慢到來,陽光也變得柔和,伴着微風,夾雜着花香,手拿着一本好書,準備起身回家了……

艾青的《浪》讀後感篇5

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第一次接觸艾青的詩還是在多年前一個蟬鳴異常聒噪的暑假,爺爺手持大蒲扇,單腳踩板凳,漲紅了臉吼”出了這句詩。不知為何,從那一刻起,此起彼伏的蟬鳴似乎真的成為了詩中可怕的暴風雨、悲憤的河流、激怒的風,一次次叩擊我幼小的心靈。時光荏苒,白雲蒼狗,這句詩卻在記憶的隧道里永存。

今年暑假,我再次與艾青同志會面”,與他那可以直擊我心靈的文字見面。這一次,不再是茶餘飯後的談天説地,而是抱着欣賞、學習的態度認真拜讀。讀罷,我被艾青一顆火熱的赤子之心深深打動,從心底裏對這位詩壇巨匠肅然起敬!

讀《鐵窗裏》,感覺自己彷彿置身於陰冷潮濕的牢房,生命在這裏無比脆弱,整天承受着無情的折磨。漆黑的鐵窗給人帶來寒徹心扉的凜冽,但是,我看到了,那一雙飽受折磨而盡顯疲憊無力的眼睛,仍不時向小小的鐵窗外張望,通過這唯一的窗寄託對祖國所有的希冀和對光陰熱切的渴望。

讀《他起來了》,情緒也隨之高昂起來。看!一個個健壯的後生站起來了!他們給予敵人最用力的一擊,像極了所向披靡的勇士。因為他必須如此/因為他/必須從敵人的死亡/奪回來自己的生存。”

讀《他死在第二次》,氣氛一度低沉。為了民族的命運,為了自由與幸福,兵士們向着炮火最濃密的地方挺進!硝煙散盡,荒原上只留下一個個無名土堆。不知為何,淚水突然決堤,心中五味雜陳,久久無法平復我想,這應該是對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最好詮釋。

生在新時代,長在陽光下。我想我們每一個人在潛意識裏都注滿對祖國的熱愛,但真正談到愛國,幾乎每個人都會汗顏於個人的力量太過渺小,以至於覺得這一話題離我們太遙遠。

試想一下:歷年來奧運健兒在國際賽場大放光彩時,即使坐在熒幕前,我們都會發自內心地鼓掌叫好;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香港事件,從政府官員到普通羣眾,都讓世界看到了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的態度;在祖國70華誕到來之際,每個家庭都共同期待着國慶大閲兵,大街小巷的`路燈上插滿了鮮豔的五星紅旗我突然明白了,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小小能量愛國,當這十四億份小小的能量匯聚到一起,真的可以釋放無比巨大的偉力!

寫下這篇讀後感的時候,窗外的蟬鳴如海浪般一波接着一波。恍然間,我彷彿又回到了那年暑假,爺爺唾沫橫飛,踩着板凳慷慨激昂的樣子浮現在眼前。我想,爺爺這也是在用他的方式表達自己內心對祖國深深的愛吧。

再一次讀艾青詩歌《我愛這土地》,我的眼前不再僅是可怕的暴風雨、悲憤的河流和激怒的風。我還看到了一隻小鳥,用弱小的身軀保護着它那顆熾熱的心臟,堅定地飛向林間無比温柔的黎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