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美學散步》讀後感優選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9W

當你讀完一本好書後,將自己的感想記錄下來也是非常關鍵的,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美學散步》讀後感優選範文,以供參考。

關於《美學散步》讀後感優選範文
關於《美學散步》讀後感優選範文

《美學散步》是宗白華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結集出版的美學着作。作者沒有建構什麼美學理論體系,而是用他行雲流水般的抒情筆觸、愛美的心靈引領讀者去體味來自生活中無所不在的藝術美,待得我散步歸來,我發覺自己的心靈得到了昇華與淨化。對於體味中國藝術至境,宗白華原則的是從“錯彩鏤金”走向“芙蓉出水”,以他特有的方式將中國美學的各方特色熔鑄出來並標舉到了極致。

宗白華先生認為,美學的內容,不一定在於哲學的分析、輯的考察,也可以在於個人的行動所啟示的美的體會和體驗。他的美學研究不重哲學的分析、邏輯的考察,而重趣談、風度、藝術和審美的體驗;不是從邏輯定義和概念辨析出發,而是從美的體會或體驗出發;不是糾纏於本質、對象、特徵等美學理論的空泛討論,而是憑藉自己深沉的心胸去充分領略、感受大自然、藝術人中的生命美、境界美。

宗白華美的態度是超俗的,又是入世的。他在書中展示了一個美的人生和宇宙,充滿了親切感與家園感。宗先生從一丘一壑一花一鳥中發現了“宇宙是無盡的生命”,也發現了它是“平整的秩序,圓滿的和-諧”。英國詩人勃萊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就是這種描述的最景緻的詩句。沒有一種以天地為廬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懷,沒有一種能澄情以觀道的空明澄澈,是不可能發現這種生動與清和的美的統一。而他似乎輕而易舉地領悟到了美的神韻,如在拈花微笑間頓悟了一切聲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動和氣韻。

任何一個愛美的中國人,任何一個熱愛中國藝術的人,都應該讀這部書——《美學散步》。

關於《美學散步》讀後感優選範文

手指落在鍵盤上,卻不知道從哪談起。實不相瞞,寫讀書筆記完全是因為要完成單位下發的任務,本身是反感的。但當決定落筆之時,不得不説,這樣的被迫是堅持寫下去的動力。那就從我選的《美學散步》這部書説起吧。

這本書是一本關於美學知識的書籍。最早接觸美學,源於一個很簡單的想法,就是想增強個人的審美能力。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每天都生活在一個自己熟知的已經適應了的環境中,對周遭的一切已經習以為常。不管是居住條件、飲食習慣或是生活環境,很少去體會是否有美的存在。有一天,當我們走出這個環境,走到和自己生活環境差異比較大一個城市。我們可能會對那裏產生許多的好奇心,或許會對那裏的建築,那裏的飲食,那裏的山川河流,產生各種美感。

反過來,也許那裏的人們來到我們所生活的環境,因為差異性,也會產生好奇心和許多美感。聽起來似乎都和距離有一定的關係。當我們將熟知的事物拉開一定距離欣賞時,往往會產生意外的美感。遠方是美景,我們早已熟悉的生活環境其實也是一幅獨特的美景。這需要我們去發現,去睜大眼睛尋找美的信息。除了與生俱來的對美的感受力,也需要我們積累一些美學方面的知識。通過加深對事物的理解,來不斷提高審美能力和思考能力。

仔細想來,我最早接觸美學方面的知識,是從聽美學大師蔣勛老師的音頻節目《美的沉思》開始。每天上下班坐公交車上的路上,飯後、睡前的空餘時間,這檔節目都在陪伴着我。從西方藝術文明起源到歐洲文藝復興,從中國古代美學殷商陶器、雕刻再到唐宋文學的詩詞之美,這些都如雨露清泉時刻滋潤着我的心田。蔣老師就像一位美的佈道者,將我引入這片超越世俗的精神聖地。

關於《美學散步》讀後感優選範文

美學散步,是一本宗白華先生的美學思想的精要篇章的集合。

一開始就被這書名吸引,如此詩情畫意的名字,但,美學與散步如何揉合?

當我隨便翻翻,發現這與別的美學著作很不同:一般的美學著作,總是晦澀艱深,但這本書卻用詩一般的語言,寫出了中國美學的精髓。就像書名一樣,這本書用散步的感覺寫美學,文字自由自在,風格無拘無束。

書裏的文章相當準確地把握住了那屬於藝術本質的東西,特別是有關中國藝術的特徵。因此,閲讀這部書本身,就是一種藝術的享受。

這本書確實讓我有所收穫,作者用抒情化的語言,引領我進行藝術的欣賞,令這個美學門外漢的我,很形象生動了解關於美學的冰山一角。

我便以書中的“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這章中關於意境境界的部分,來説説我的看法。

正如這章的引言所説,世界是無窮盡的,生命是無窮盡的,藝術的境界也是無窮盡的。就中國藝術方面——這中國文化史上最中心最有世界貢獻的一方面——意境。

那首被譽為意境中經典詩篇,元人馬致遠的那首《天淨沙》小令:“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前四句完全寫景,着了末一句寫情,全篇點化成一片哀愁寂寞,宇宙荒寒,棖觸無邊的詩境。

在一個藝術表現裏情和景交融互滲,因而發掘出最深的情,一層比一層更深的情,同時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層比一層更晶瑩的景。景中是情,情從景生。

意境,是“情”與“景”的結晶品。意境,會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而出現種種色相,如摩尼珠,幻出多樣的美。

在書中提及到,那麼意境的境界有什麼呢?作者給我們分析到,人與世界接觸,因關係層次不同,可有五種境界:(1)為滿足生理的物質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羣共存互愛的關係,而有倫理境界;(3)因人羣組合互制的關係,而有政治境界;(4)因窮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學術境界;(5)因欲返本歸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於利,倫理境界主於愛,政治境界主於權,學術境界主於真,宗教境界主於神。

但介乎後二者的中間,以宇宙人生的具體為對象,賞玩它的色相、秩序、節奏、和諧,藉以窺見自我的最深心靈的反映;化實景而為虛境,創形象以為象徵,使人類最高的心靈具體化、肉身化,這就是“藝術境界”。藝術境界主於美。

所以一切美的光是來自心靈的源泉,沒有心靈的折射是無所謂美的。所以説一片自然風景是一個心靈的境界。

所以中國藝術家不滿足於純客觀的機械式的模寫,而總是要在對對象的反映中折射出人格的高尚格調。

正是中國意境藝術區別於其他民族,才顯出中國藝術精神的最精采、最動人的篇章。

而在這部書裏其他部分,宗白華用他細膩的筆觸與心靈,帶領讀者與中國及西方那些偉大藝術家一同散步,等歸來,便發覺自己的心靈亦得到了昇華與淨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