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3W

我們記錄心得體會的意義在於將自己獨特的見解表達出來,一篇優秀的心得體會可以反映出我們對一些事物的看法,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寫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8篇,供大家參考。

寫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8篇

寫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篇1

姥姥家附近有一座宏偉的博物館,雖然路過無數次,但還沒進去參觀過,所以,一直很好奇,裏面到底是什麼樣的?都有什麼寶貝呢?今年春節,爸爸媽媽都放假,於是,我們一家人終於有機會去博物館看一看了。

進入博物館的大門,我一下子就被大廳裏巨大的動物雕塑震撼到了,最大的有2層樓那麼高,外觀很像大象,卻又披着大象所沒有的長長的、厚厚的毛,它究竟是什麼動物?它來自哪裏?現在又哪裏呢?

帶着一連串的疑問,我走進了一樓展廳,一種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原來,我們生活的這篇廣袤的松遼平原,在很久很久以前,曾經是一片海洋,經過一次次的地殼運動,又演變為古大湖,今天的東北,包括哈爾濱、長春、瀋陽這幾個城市,在幾百萬年前都還是大湖的一部分,這個曾經的古大湖比現在的青海湖還要大十倍。經過一次次的地理變遷,古大湖面積逐漸縮小,湖水逐漸乾涸,漸漸才露出陸地,形成東北的平原、濕地和湖泊。後來,人類的出現、工業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才逐漸形成了我們今天生活的城市。

但是,大廳裏的動物到底是什麼呢?到了三樓展廳,答案終於揭曉,通過展廳裏巨大的動物化石和考古學家復原的動物模型,我瞭解到,這種像恐龍一樣巨大的生物原來叫猛獁象,成熟的猛獁象體長有6-7米,體高4-5米,體重7-8噸!它們在幾百萬年前就生活在我們腳下的這篇富饒的土地上,它們來自美洲大陸,經過很多年、一代代的遷徙才逐漸來到中國東北,但距今大約1萬年左右的時候,這個物種卻從地球上消失了!雖然有人類獵殺、火山爆發、氣候變暖等假説,但關於猛獁象的滅絕至今仍然是一個謎,不過,我相信,經過科學家的努力,包括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猛獁象的滅絕一定會找到答案!

通過參觀博物館,我深深的體會到,我們要愛護環境、愛護動物,防止氣候變暖,才能使得地球上包括人類在內的生物不斷的生存、繁衍下去!

寫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篇2

對於博物館的印象,最初是從上海自然博物館裏的那巨大的恐龍骨骼開始。那時,應該是我還很小的時候,爸爸利用某個週末帶我去的。第一次看見這麼大的恐龍,被這龐然大物震撼了,驚訝於她的巨大、不可思議,也有點被其有些可怕的面部嚇住了。於是對於那時自然博物館的印象,也只停留在了這恐龍上了,其他的就什麼不記得了。

如今,上海的博物館每年都有新的出爐,造型各異,主題不同,種類越來越細化,總之是各式各樣,層出不窮。

從外型上來説,如今的博物館早已不再停留在只是一幢四四方方的房子了。上海博物館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青銅器、天圓地方的造型不僅成為都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與博物館的主旨十分合拍,充分顯示了設計者的巧思和用心良苦。

在內部設施上,隨着各方面條件的快速發展,展館的已愈發先進和人性化。寬闊明亮的展廳,玻璃的展品放置處,柔和、明亮而不刺眼的燈光,感應燈,室內良好適宜的温度和濕度等,這一切都最大程度上保護了展品,同時也給我們參觀者以很大程度上的享受。

除了這些硬件,博物館裏的軟件也日益提高着。如今,很多博物館都有電腦查詢系統和介紹,你可以通過小小的顯示屏就先概括而完整地瞭解整個博物館的情況。當然,也可以通過登陸各博物館的網站來了解。另外,每個博物館都配有專業的導遊,能較詳盡地為遊客作介紹,力求讓人們看懂、理解些什麼,才能物有所值。如果你不想請導遊的話,也可以租借講解器,可以更自由地按個人喜好隨時放講解錄音,同樣能很快地瞭解、獲得知識。

博物館日新月異地變化着,反映着上海整體經濟水平的提高,也是上海文化生活質量的一種提高。可喜可賀。

人們都説,上海的明天會更美好。而我堅信,上海那麼多的博物館的明天一樣會更好。

寫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篇3

在北京住慣的我,來到蘇州學習生活,感覺一切那麼新鮮。緊張的學習之餘,我十分喜歡到蘇州各處遊玩。

前幾天,我和姥姥參觀了蘇州革命博物館。拾級而上,“蘇州革命博物館”幾個金色的大字閃閃發光,令人肅然起敬。沿着參觀路線的指引,我參觀了序廳、“近代蘇州社會”、“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六個展廳。那裏真實記載了蘇州黨組織的建立和發展過程,留下了黨領導人民羣眾經過艱難曲折革命鬥爭的串串腳印,歌頌了蘇州人民為解放而英勇奮鬥、不怕流血犧牲的豐功偉績。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活躍在江南,看着展櫃中簡陋的武器,再看到繳獲的日軍的戰刀,真是不可思議。可是看到老百姓紛紛捐出的布鞋、棉衣和寫有“殺盡倭奴”字樣的報紙……想到去過的沙家浜,眼前彷彿看到日軍陷在人民的海洋戰中,這一切又都順理成章了。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解放戰爭時期”展廳的一塊課桌面大小、黑黝黝的鋼板,上頭佈滿了大大小小的窟窿。這是什麼呢?帶着疑問,我迫不及待地看起介紹,原先這是渡船鋼板,“1949年4月下旬,解放軍在渡長江的戰鬥中,為了保護艄公,在渡船艄公的前方安放鋼板,用來阻擋敵人的子彈。”我不禁感歎:這真是一塊生命之板呀。解放軍一心為老百姓,鋼板上那麼多窟窿眼,足見敵人的火力多麼強,戰鬥多麼激烈呀,可他們找了一塊鋼板擋在艄公前面,而不擋在自我的面前。而當時艄公們不顧自我的安危,冒着槍林彈雨,幫忙解放軍順利渡過了長江,同樣了不起。他們互幫互助,順利渡過長江,把天塹變通途,把不可能變可能。一件件真實的物品、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咱們的黨與羣眾,無論是在抗日戰爭,還是在解放戰爭中都體現出“軍愛民、民擁軍,軍民一家親”的深厚情感。

夕陽西沉,我和姥姥走出革命博物館,呼吸着新鮮的空氣,看着繁華的街道、川流不息的人羣,我不禁喜愛上了這座具有兩千多年禮貌史的古城。我想趁着到蘇州後的第一個暑假,再好好領略這座魅力城市的迷人風采。

寫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篇4

説到我快樂的事,我就迫不及待的想和大家分享。

爸爸媽媽平常忙得不可開交,好不容易這個星期全家都放假,終於可以出去玩了。爸爸開着他最愛的休旅車,拜訪藝術的殿堂──“博物館”,把所有煩惱拋到九霄雲外,放鬆一下,真是快樂!我們一家六口,浩浩蕩蕩的到了國家博物館參觀。

博物館的花園裏,擺放着唯妙唯肖的雕像。到館內六樓樂器館,映入眼簾的是十九世紀的自動演奏鋼琴。彬彬有禮的解説員操作着不同的紙卷式自動演奏鋼琴,演奏出優美的曲子。每一台自動演奏鋼琴,都有八、九十年以上的年紀了,但還能一如往昔的演奏,真是作工精良,叫人歎為觀止啊!

六樓還展示有古代的刀劍、盔甲、槍炮、彈藥……等,都是先人智慧的結晶。到七樓古文物館,埃及的木乃伊、漢朝的金縷衣、古人蠟像的生活型態……等。觀看古人生活的困苦艱辛,我們真的要珍惜現在知識豐富、交通便利、醫學發達的生活。

八樓是自然史館,有比人還要高的北極熊,小巧精緻的蝴蝶,還有難得一見的鴨嘴獸……等標本,甚至來自太空的隕石,真是琳瑯滿目,讓我大開眼界!

五樓美術館各式各樣的油畫、素描,令人目不暇接。最讓我駐足的是鎮館之寶之一──“秋收”。在媽媽的解釋下,我瞭解畫家畫裏要表達的當時農耕豐收的快樂。這幅畫與米勒的作品──“拾穗”的意境很相近。更讓我讚歎的是,人物和馬匹的生動,滿地與整車金黃色的麥草隨風搖曳,彷彿就在眼前一般,我都好像可以聞到微風吹來的麥穗香。沒想到大自然在畫家的筆下,可以這麼的栩栩如生。

一樓的區域是複合式咖啡廳,可以用餐、喝茶、吃點心。一樓一小區域是博物館的紀念品販售區。點餐區門庭若市,擠得水泄不通,媽媽只好只買了一盒鳳梨酥回家品嚐。

這次到像藝術宮殿般的博物館參觀,在既快樂又輕鬆的環境下,得到了很多的知識,真是不需此行!真期待爸爸下個快樂之旅會帶我們到類似的博物館參觀。

寫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篇5

非常感激這次有機會去到_博物館參觀,回來之後我感慨萬千,這次的參觀讓我見識到了我們過去的歷史,大開眼界,我很多時候都會去想我過去為什麼不早點來參觀,自從這次去到了博物館之後我感覺我就深深的愛上了博物館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就是這麼過來的,我們在參觀的過程當中會有發生很多有趣的事情,這種有趣不是嬉戲,我是真的感覺一件件過去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東西,擺在我面前的時候那種感覺是非常奇妙有趣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有很多不一樣的東西,現在我是真的能夠感受到這一點,我希望能夠在今後生活當中讓自己去學習,多多去接觸,見識到一些有趣的文物的時候我就會感覺非常的奇妙,一些過去的上百上千年的東西竟然就在自己的面前,這種感覺是在是太好了,現在我一直都在懷念這種感覺,有的時候我也非常希望能夠在這個過程當中去吸收學習,不管是做什麼事情都抱着學習的心態,這就是現在我對自己的一個態度,這次就去到_博物館我也有一些心得。

這種感覺讓我意識到了我們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彩,參觀博物館一行真的也讓我感觸良多,我是一個喜歡文化的人,接觸這些之後這種感覺越來越濃厚,這絕對不是偶然,我認為我們的過去的就應該主動的去了解,我們只有瞭解的過去的才能更好的去面對未來,博物館就能夠讓我們明白這個到底,參觀博物館看到我們歷史的興衰,看到的我們的文化的結晶的時候,我便感覺自己未來沒有什麼事情是過不去的,因為我們的現在經歷的或者我們即將要經歷的,我們的先人們都經歷過了,這種感覺是非常奇妙,那一件件漂亮至極的文物,讓我流連忘返,我當時站在展廳裏面似乎感覺永遠都欣賞不夠,有些構造複雜,外觀精美的文物讓我咂舌,感歎古代的能工巧匠手法之精妙,同時也讓我意識到了我們現在怎麼就看不到這些東西了,不禁就惋惜了起來,這是我們先人的智慧,只有見識過了才能知道那種手藝之高超。

我認為每一件文物都是有生命的,它們見證了我們的過去,在歷史不斷的發展過程當中見證了興衰,然後存留至今,這次參觀博物館讓我也明白了很多道理,雖然我與這些文物只有一面之緣,但是這一面之緣卻讓在我腦海中深深的紮下了根。

寫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篇6

海南省博物館的前身是1984年開始籌建的海南博物館,1990年海南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海南省博物館”,1996年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掛牌成立,兩者合署辦公。因為當時海南剛建省,百廢待興,政府資金不足,籌建中的博物館遲遲沒有開工。

2008年11月15日開館的海南省博物館是海南省唯一的綜合類現代化博物館,位於海口市國興大道68號,省文化公園東部,是我省重點文化基礎設施。省博物館工程佔地面積60餘畝,第一期工程佔地面積約18000平方米,主要包括陳列展廳、文物庫房、技術用房、服務設施、辦公用房。正在規劃設計的二期工程建設面積約7000平方米,將依託“華光礁i號”沉船的保護修復及沉船中出水的近萬件瓷器,重點展示與南海歷史、海上絲路、地緣政治和海洋生物礦產資源等方面有關的文物和標本。

館內設有基本陳列4個,《海南館藏文物陳列》、《海南歷史陳列》、《海南少數民族陳列》及《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對海南的歷史、少數民族文化、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文物遺存等進行了全方位的展示,目前已有館藏文物2萬多件。通過琳琅滿目的文物、形象逼真的佈景及多媒體手段的展示,觀眾可以全方位、多層次、身臨其境地瞭解和感受海南獨特的歷史傳承和文化氛圍。

館內還先後舉辦了《開拓二十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20週年成就展)》、《20世紀中國文學大師風采》、《亞洲藝術水彩博物館館藏精品展》、《國家寶藏展》、《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高新科技成果展》等近20場專題展覽,共接待觀眾80餘萬人次,特別是先後成功接待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等多位中央領導以及來自12個國家地區的重要外賓共計130人次,受到社會各界好評,使海南省博物館成為省會海口、乃至全省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眾多省內外旅遊者、包括外賓紛至沓來,為海南省旅遊島的建設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近年來,我館各部門的業務骨幹對我省的文物資源進行了大量系統的研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學術成果:

由館長丘剛同志擔任主編的《海南歷史文化大系文博卷》已於2008年4月正式出版,該卷彙集了大學著名教授、文博研究學者及我館多位業務骨幹,向讀者展現了海南古遺址、海南古建築、海南古墓葬、海南古陶瓷、海南古村落等文物考古的各個領域。

此外,我館擬編輯出版《中國文物地圖集海南分冊》、《西沙羣島文物普查報告》等;個人學術專著有:《三亞落筆洞》、《古書畫仿製研究》等;參與編寫《中國黎族傳統文化》、《中國黎族》、《海南民族風情》、《黎族傳統織錦》等;發表考古發掘報告、論文及黎族傳統文化研究文章等數十篇。這些學術活動的開展為研究海南省的歷史、文物、民族,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作出了貢獻。

海南省博物館的建成開館,不僅是我省重要的社會文明標誌,對建設國際旅遊島和促進我省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必將對全面推動我省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寫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篇7

河南博物院是我國現有重要的文物收藏基地之一,它真實記錄了我國幾千年的發展歷史,現珍藏的各種文物珍品是不同時期我國勞動人民勤勞與智慧的結晶。

河南博物院位於鄭州市農業路8號,它佔地1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7.8萬平方米,造型獨特,呈金字形,遠遠望去像一座宏偉的金字塔。

步入館內,一座巨大的雕像——“華豫之門”矗立在大廳中央,旁邊由四個展廳。展廳內有許多古代的玉器、瓷器、銅器等等,每件作品都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它們見證了中國文明的發展史。聽導遊説,這裏共收藏了13萬件文物,分二十七類。我聽了不僅乍舌,哇,這麼多!我們的祖先5000多年來,不停地探索自然界、征服自然界,他們用他們的智慧為我們締造了一個文明國度,為我們留下了如此多寶貴的文化遺產。

在展出的這些文物當中,我記憶最深的有三件作品:象牙白菜、曾侯乙墓編鐘和古代磨面用具。

象牙白菜是用象牙雕刻出來的一棵白菜,整件作品惟妙惟肖,非常逼真。白菜上面爬着一隻鼓着大肚子的蟈蟈,彷彿正在品嚐美味的白菜,看,把肚子都撐得脹了起來,還露出滿意的笑容。靠近些側耳傾聽,好像還能聽到蟈蟈的叫聲呢!白菜上不僅僅只有滿意的胖蟈蟈,還有一隻米粒大小的七星瓢蟲伏在白菜上一動不動,瓢蟲邊上還有一朵鮮嫩的小花靜靜的開放着。這棵象牙白菜因這些顯得鮮活起來,生動起來。看着它,我仿似看到了田園美好的風光,看到了大片大片的菜園裏,孩子們在盡情嬉戲,農人們在田間辛勤的忙碌着,他們共同勾勒出一幅舒適、恬靜的生活畫卷。

象牙白菜展現出的精湛技藝,讓人歎服!而曾侯乙墓編鐘則讓我們驚訝於古代人們高超樂音的造詣。曾侯乙墓編鐘製造於約2400年前,它紋飾精美、造型獨特、音域寬廣。它共有65個大小編鐘組成,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每一個鐘竟可以敲出兩種不同的聲音。不知道祖先用的什麼技術製造出如此神奇的編鐘!導遊説,曾侯乙墓編鐘不僅代表着中國青銅文化的巔峯,也證明我們祖先在音高標準的選定和音樂思維的成熟方面,已經達到了非常先進水平。以前我總認為在音樂領域我們一直遜色於歐洲國家,可沒想到我們的祖先可是遙遙的呀!

剛剛讚歎了曾侯乙墓編鐘悠久、神奇,又一個看似平常而又簡陋的石磨用具,引起了我的極大興趣。這是什麼?導遊説,這是去殼用具。它距今約7000—8000年,是原始人用來把糧食去殼碎粒工具。該磨盤平面呈橢圓形,底部有4個矮足,琢制而成。看着這魔棒與磨盤,我彷彿身臨其境,親眼看到糧食被一點一點的去殼、碾碎。遠古的人類沒有高科技的水平,竟然發明出來糧食去殼的工具,不得不讓人刮目相看。

接下來,我們又參觀了青花瓷的美麗、甲骨文的神奇、蓮鶴方壺的別緻……這些凝聚着祖先智慧的珍品,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研究。

河南博物院裏有太多的寶貝,每一件都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們精緻華美,為今天我國考古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寫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篇8

走近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一股浸潤着歷史莊嚴、滿含着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世紀之風便撲面而來。正當廳屹立一尊毛澤東同志的雕像,是他,當年帶領着四萬萬受苦受難的中國人民在敵人的屠刀下翻身做主,開創出如今這一片美好的世界。

中央展廳中陳列着中國近代以來的軍事裝備,有模型、有實物。件件都透漏着中華民族的那種絕不屈服、永遠向上的精神。那高聳的“東方紅一號”導彈更是闡述着中國人民發自內心的自信和驕傲。

冬風刺骨,兩翼展廳已頗是寒冷,一些當年參加過戰鬥,或許還立下過無數次戰功的飛機、坦克、輪船、火炮靜靜地在那裏躺着,將那曾經的霸氣深藏起來,一動不動,縱使那風一次次呼嘯而過。它們已經完成了歷史賦予自己的使命,現在所需要做的就是在那靜靜地躺着,享受着它的子民們的無盡的敬意……

從大汶口時期的第一場戰爭開始,到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似乎總是籠罩在一層或濃或淡的硝煙中:朝代更迭、平定叛亂需要戰爭,抵禦外侮、護我中華也需要戰爭。在這無數次的戰爭中,偉大的中國人民一次次發揮出自己無窮的智慧,創造出種種先進的兵器。這些樣式各異種類繁多的兵器描繪出了一幅中國兵器的改革圖:最初的石質斧鉞到後來的銅質戈戟,再到後來的火槍火銃,到現在的槍炮彈藥、導彈衞星。這一系列的發展無不彰顯着中國人民的智慧,預示着中華民族的再度騰飛!

如今的中國已經永遠告別了過去的那種閉關鎖國、夜郎自大的狀態。她制定了和平外交政策,並且努力地遵循着這些政策來同世界上其他國家建立友好關係,以期達到所有人共同的目標——世界和平。陳列館中的一切便是這最好的見證。

一張張顏色灰暗的舊照片,一幕幕不堪入目的破壁殘垣為我們講述着中國人民在近代歷史中反抗外國侵略、誓死保衞家園所作出的一次次鬥爭。那是一段屈辱的歷史,但同時又是一段振奮人心的歷史。舊中國在那裏滅亡,新中國從那裏走來!

中央展廳中陳列着中國近代以來的軍事裝備,有模型、有實物。件件都透漏着中華民族的那種絕不屈服、永遠向上的精神。那高聳的“東方紅一號”導彈更是闡述着中國人民發自內心的自信和驕傲。

冬風刺骨,兩翼展廳已頗是寒冷,一些當年參加過戰鬥,或許還立下過無數次戰功的飛機、坦克、輪船、火炮靜靜地在那裏躺着,將那曾經的霸氣深藏起來,一動不動,縱使那風一次次呼嘯而過。它們已經完成了歷史賦予自己的使命,現在所需要做的就是在那靜靜地躺着,享受着它的子民們的無盡的敬意……

從大汶口時期的第一場戰爭開始,到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似乎總是籠罩在一層或濃或淡的硝煙中:朝代更迭、平定叛亂需要戰爭,抵禦外侮、護我中華也需要戰爭。在這無數次的戰爭中,偉大的中國人民一次次發揮出自己無窮的智慧,創造出種種先進的兵器。這些樣式各異種類繁多的兵器描繪出了一幅中國兵器的改革圖:最初的石質斧鉞到後來的銅質戈戟,再到後來的火槍火銃,到現在的槍炮彈藥、導彈衞星。這一系列的發展無不彰顯着中國人民的智慧,預示着中華民族的再度騰飛!

如今的中國已經永遠告別了過去的那種閉關鎖國、夜郎自大的狀態。她制定了和平外交政策,並且努力地遵循着這些政策來同世界上其他國家建立友好關係,以期達到所有人共同的目標——世界和平。陳列館中的一切便是這最好的見證。

一張張顏色灰暗的舊照片,一幕幕不堪入目的破壁殘垣為我們講述着中國人民在近代歷史中反抗外國侵略、誓死保衞家園所作出的一次次鬥爭。那是一段屈辱的歷史,但同時又是一段振奮人心的歷史。舊中國在那裏滅亡,新中國從那裏走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