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家河精神的心得體會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09W

心得體會的內容是需要我們仔細斟酌的,積極向上具有正能量才是最好的,不管是誰在寫心得的時候,都要將自己的思路整理好,文筆巴巴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樑家河精神的心得體會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樑家河精神的心得體會7篇

樑家河精神的心得體會篇1

村史館有一個“回信”展板,上面記錄着寫給樑家河村的四封覆信。他離開樑家河村40年了,但牽掛樑家河的心一直沒變,始終把樑家河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對革命老區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樑家河的學習考察結束了,我獲益良多。在樑家河,我深刻地感受到習當年在那片黃土地上帶領羣眾戰天鬥地、徵山治水的赤子情懷。”全南縣大吉山鎮斜溪村黨支部書記李滿娥表示,面對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的歷史機遇,作為一名來自紅土地的村幹部,在這一刻,我心中也立下了要進一步投身到促進贛南蘇區振興發展事業中去的志向和目標。

每次重回樑家河的時候,都像回家一樣,給家家户户送年貨、合影、拉家常。這種深厚的感情令李滿娥十分感動。她説,常言道“老百姓心中有桿秤”,只有幹部對羣眾有感情,羣眾才會把幹部當做“自家人”。

“我所在的斜溪村,曾經也是一個很貧困的村子,人均收入很低,2008年,我當了村支書後想了不少辦法來帶領羣眾致富。”回憶這些年帶領村民們致富的經歷,李滿娥很感慨:“現在村裏已建立起1500畝標準化新型養殖魚塘,村民的生活一天一天好轉。如果沒有像習那樣堅定的信念,當初我肯定很難堅持下來,也就不可能幹成事、創成業。”

習在今年兩會期間,囑咐國家部委對贛南的油茶產業進行調研扶持,今後一定大有作為。李滿娥説:“想到鎮裏的油茶產業將迎來又一個發展的春天。我們怎能不懷着感恩的心,我們要把這份責任擔起來,把產業發展起來,把羣眾帶富起來,更加努力地工作,實現贛南蘇區振興發展,開創贛南人民的新生活。”

樑家河精神的心得體會篇2

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樑家河。不要小看樑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

作為一個人民公僕,陝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裏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無論我走的哪裏,永遠是黃土地的兒子。

這幾天,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深刻學習當代紀實文學――《樑家河》,深刻體會習總書記當年插隊樑家河七年的知青歲月,深刻感悟習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領導情懷!

當年,習近平等15名北京知識青年響應毛主席號召上山下鄉,來到延川縣樑家河村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帶領村民打壩淤地、發展沼氣、修築梯田、植樹造林,在村裏建立磨坊、裁縫鋪、鐵業社、代銷店等,改善了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樑家河村歷屆村兩委會貫徹黨的富民政策,帶領村民艱苦創業,建設美麗鄉村的艱難歷程和巨大變化。習總書記在2015年2月13日重回樑家河村看望鄉親們的感人細節更使大家深受感動。

樑家河這個小村莊的變化,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縮影。

結合習總書記在樑家河村的歲月,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要立足本職,發揚艱苦奮鬥的革命傳統。

做幹部一定要為羣眾多辦事、辦好事。樑家河村山高坡陡,可耕種的田地較少,而在當年那種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條件下,羣眾的最大生活來源就是農田,農田稀少就意味着農民吃不飽肚子,養活不了妻兒老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時任黨支部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帶領其他知青與樑家河村村民打淤地壩,修築梯田,打壩大部分都在冬季農閒時節,鄉親們都怕冷不想下水,每次他都帶頭赤腳站在冰中鑿冰清理壩基,在他的帶領下樑家河村建成了14座淤地壩,這麼多年一直是樑家河村旱澇保收的聚寶盆。同時,為了解決村民的吃水、照明、打鐵、穿衣等生產生活問題,習近平同志還帶領知青和村民在村裏建立了磨坊、裁縫鋪、鐵業社、代銷店等,不斷改善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習總書記是一個心向羣眾、為民着想,為民辦事的人,他在短暫的7年當中用心與羣眾交往,用生命在勞動,努力改變山村的面貌。

做人、當幹部一定要善於貼近羣眾,懂得感恩。習近平同志在樑家河村待了7年,這7年他與當地羣眾一起吃玉米糰子,住窯洞,睡土炕,打壩挑糞,建沼氣,相互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情誼,也許是艱難的生活使他們的心貼的更緊。1975年10月7日,我要上清華大學,走的前一天晚上,村上殺了一頭羊,家家户户來代表和我話別,並送我臨別紀念――筆記本,第二天早上,我睡起來推開門,外邊站滿了鄉親們,那一刻我哭了。在看到這一段時我的眼眶都濕潤了,我感受到了鄉親們對習總書記的依依惜別之情,感受到了他們的厚重的情誼,這也讓我們大家更加的敬佩和喜歡這個人――習總書記。習總書記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1993年、2009年習總書記曾多次回到延安看望樑家河村的村民,挨家挨户看望鄉親,為他們送去了慰問品,還把患有腿疾的村民呂侯生接到福建,自己掏錢為其看病,他支持建設了樑家河國小、學校過水橋和延川中學教學樓,還給經濟困難的羣眾寄來了錢,解決他們的生活困難問題。2013年延安遭受了持續降雨災害,習總書記寫信給村幹部,説你們在災害中積極搶險自救,我很欣慰,讓村裏的鄉親們過生小康生活一直是我的心願,希望你們真抓實幹,努力把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習總書記的話句句體現出他的羣眾意識,飽含大愛深情。

從你我做起,自覺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感恩是幸福的源泉,不懂得感恩,就等於沒有一顆善於感知幸福的心靈。我們每個人都曾遇到過很多好人,在困境中幫助我們,讓我們心存感激,但是捫心自問又有幾個做到了回報和答謝呢,説到這裏也許我們都會感到很慚愧。所以,從今天做起,我們都要向習總書記學習,努力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從容和充滿愛心地與人相處,收穫更温暖的情感回報。

回顧青年習近平在樑家河的七年歲月,對比樑家河的今昔變化,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人們時時感受到,樑家河這個坐落在陝西北部的小村莊,深深包含着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頭苦幹的作風、攻堅克難的意志,是無數牢記使命、砥礪前行的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

樑家河精神的心得體會篇3

我們要向學習,公私分明,堅持原則,公款姓公,一分一釐都不能亂花,對羣眾有情有義,時刻念着羣眾冷暖疾苦,把關懷温暖送到羣眾的心坎裏。

連日來,我懷着崇敬的心情,走過習奮鬥過的那片熱土。一路走來,築壩淤地的攻堅克難精神激勵着我,敢為人先建設全省第一口沼氣池的膽識鼓舞着我。一路走來的感悟頗多,我不禁想用日記的形式將它記錄下來。

在樑家河,有鄉親介紹,當年習辦事堅持原則,十分耿直。有一次,隊裏的拖拉機需要拉到縣城維修,維修時,村民樑玉忠買了3包兩毛錢的煙,用於請人幫忙抬機器,回來後找報銷,因為不符合隊裏規定,堅決不報銷。不久後,樑玉忠的父親病重,自掏腰包買了3斤肉去看望。在那個一年難得吃上一次肉的年代,這件事讓樑玉忠一家十分感動。

從這些日常小事中,我們可以看出習既重情重義,又堅持原則,讓我深受教育。一是堅守原則,要儲足腳跟底氣;二是堅守原則,要保持滿腔鋭氣;三是堅守原則,要頻吹暖心之氣;四是堅守原則,要運足丹田真氣。

其實在實際工作中,能不能報發票這樣的小事,我們也經常會遇到。在村裏工作,時常遇到羣眾訴求不一、意見分歧、利益分配、決策決斷等需要我們去裁決。比如村裏財務支出、農村低保評定、公益事業建設等工作,時常鬧爭執,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不講原則,葫蘆僧判葫蘆案,那麼什麼都會變成一鍋粥。這樣,羣眾也看不起我們,我們在村裏做工作也站不住腳,工作起來站在人前矮三分,説起話來低三度,較起真來怯三分。因此,我們一定要向習學習,堅持原則,依法依規辦事。

當然,堅持原則,必定會傷及部分人的利益,至少會讓個別人心中不舒服,會得罪人。但是,只要我們行得端、做得正,不能辦的事情堅決不辦,不能開的口子堅決不開,始終堅持原則,該堅持的堅持,該關愛的關愛,我們還是能取得羣眾的信任和擁護。

我決心以這次學習考察為新的起點,今後工作中以習重原則、重情義為榜樣,做既當堅持原則的鐵面包公,又當羣眾知冷知熱的貼心人。

樑家河精神的心得體會篇4

我懷着崇敬的心情三讀《樑家河》這本紀實文學,感觸頗深,對習總書記的勤勉智慧也由衷感佩。《樑家河》一書講述了習總書記青年時期在樑家河走過的不平凡歲月,展現了他崇高的理想追求,寶貴的政治品質和真摯的為民情懷。在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那段艱苦卓絕的日子裏,不足十六歲的習近平和不計其數的城市學生一道,毅然決然地從首都北京奔赴農村,開始了人生的洗禮與錘鍊。習近平了解農村的第一步是樑家河,在這裏一待就是七年,他在廣闊天地裏扶梨打壩、修沼氣池、建鐵業社、開縫紉屋、辦代銷店,在那個精神貧瘠,物質匱乏,山山茆茆、溝溝坎坎的樑家河,習近平與小夥伴們一道帶領鄉親們為了填飽肚皮戰天鬥地。

拜讀《樑家河》一書時,書中的一樁樁往事、一個個情節讓我這個同齡人倍感親切。樑家河的一草一木,那裏的土窯洞、知青房,石磨、水井、陝西省第一口沼氣池;那近平回來了的親切鄉音;那窯洞里長滿故事的小村莊,40年來魂牽夢繞的第二故鄉;那三次停車,深情看着樑家河山山茆茆的情景都比我去過的大都市、山川河流、名勝古蹟讓人感動留戀。習近平昔日直呼小名的春娃、迎春、成兒……如今已白髮盈頭,皺紋滿面,看着他們彷彿是看着自己七十年代離開校園,返鄉務農,與夥伴們一道擔糞、挖地、春種秋收。

我出生在大躍進,人民公社的前夜,生長在木竹橋畔,當年以大有可為、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氣魄,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決心丟掉學生裝服,沉下心來,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好奇心和新鮮感讓我扛過了一段手腳磨破、肩膀壓痛的苦日子。然而,不過一年光景,勞作的枯燥漫長,再加上各類_的精神壓力,一點點耗盡了我當年的激情和血氣,勃勃雄心也驟然降温。

有人説,温室裏的花朵受了一陣冷雨,就哀歎、就苦不堪言;有人説城市裏的驕子受了陣冷落,就哀怨、就顧影自憐。而習總書記卻在樑家河度過了七年的知青歲月,他從這裏走向農村、走進百姓,山山茆茆,溝溝坎坎都見證了他的青春。七年的朝夕相處,他與樑家河的父老鄉親打成一片,融為一體,與當年年富力強的勞動主力軍成為夥伴,這些經歷又一步步將他錘鍊成一名沉穩自信、奮發有為的共產黨員和大隊支部書記。習近平在樑家河的成長經歷和足跡,為樑家河,也為我們這個時代留下了寶貴的精神寶藏,成了我們子孫後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

?樑家河》這本書不僅要反覆閲讀它,還要用心去感受,用實際行動去踐行。我作為年初才進入支部班子的年輕支部紀檢委員,需要反覆閲讀和深層領悟《樑家河》的豐富精神內涵,進一步夯實信念的根基,利用基層支部主題黨日這個平台,身體力行的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時常對自己自查、自省、自糾、自改,切實發揮一個共產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用樑家河精神督促自己履行紀檢委員的職責,使木竹橋在今後的發展中風清氣正。

樑家河精神的心得體會篇5

今天,有幸捧讀《樑家河》一書,《樑家河》這本書,以《樹高千尺忘不了根》、《窯洞里長滿了故事》、《一聲聲喊我小名》、《我們走在陽光路上》四個章節、34篇文章講述了2015年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離開了40年的樑家河村的事情,折射出總書記七年知青歲月裏經受的艱難與磨礪,奮鬥與堅守,再現了總書記由一名知青成長為大隊黨支部書記的歷程,真實記錄了幾十年來樑家河村發生的巨大變化。

這本書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習總書記與羣眾之間淳樸深厚的感情。你離羣眾有多近,羣眾對你就有多親。這啟示着我們,凡是涉及羣眾利益的事,都必須放在心上、抓在手中,無論多難都要幹好、幹在羣眾心坎上。因此,作為新一代青年基層黨員幹部我覺的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要學習總書記攻堅克難的堅定理想信念。我們要從總書記的成長曆程中汲取深厚養分,尋找力量源泉,多在艱苦複雜的環境中摸爬摔打,用苦難磨礪自己,在基層幹出一片天地。

二是要牢記學習是人生進步的階梯,學習能改變命運。總書記在上山下鄉那個年代,整個社會文化生活匱乏,黃土高原閉塞而荒涼,青年習近平卻痴迷於讀書而廢寢忘食。白天勞動、晚上看書成為總書記知青歲月的生活常態,留下了30裏借書、30裏討書的生動故事。這種勤奮好學的精神,貫穿習近平總書記的人生。作為新時代的基層黨員幹部,要時刻保持學習的動力,作為提升個人素質的重要途徑,不僅要有計劃的學習、還要高效能學習,最重要是學以致用,學在前,用在前,做好帶頭人。

三是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吃苦耐勞、剛毅堅定的品質。在物質和精神極度匱乏的環境中,青年習近平帶領村民打淤地壩,挖深水井,建沼氣池,辦鐵業社,有決心、有毅力,輕易不説出口,只要説出口的話,只要認定了的事,他就堅持到底。作為基層一線的幹部,我們要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和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從實際出發謀劃事業和工作,大力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嚴格落實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談心談話等基本制度,開展好主題黨日活動,在重實幹中錘鍊黨性、提升修養。

樑家河精神的心得體會篇6

以前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念很模糊,即便是看其他書也沒有能具體化、形象化。直到最近研讀了《樑家河》,讀完習總書記的事蹟才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要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辦實事。在此之前的印象中,為人民服務是貼在牆上的標語,是喊在嘴裏的口號,是我從來也沒有見過的雷鋒。但現在不一樣了,我看到了真實的人――習近平。

在研讀《樑家河》時,心潮澎湃、感觸良多。這本書語言通俗易懂,一個個故事,無不訴説着習近平七年知青生活的艱辛,把人的思緒帶回到那激情燃燒的歲月。書裏沒有講述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和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更沒有什麼高昂的口號和不切實際的拔高渲染,只是用村言土語,娓娓道來地講了一些親見親聞的日常小事,呈現給我們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愛的知青形象。但是,細微之處見精神,平凡事件的長期日積月累,鑄就了不平凡的人格、氣質和見識。正是那些和老百姓一起撒下的汗水、那些和飢餓的老鄉一起分吃的糠菜乾糧、那些在油燈下和農民兄弟姐妹拉的家常話,對習近平確立自己的人生座標、行事風格和待人態度發生了深遠的影響。樑家河是習近平總書記知青插隊的地方,也是他立下為人民奉獻信念的地方,是他用以詮釋中國夢的地方,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歷練過程,更是讓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一次洗禮和昇華。

學習《樑家河》,就是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敢於吃苦、樂於吃苦、善於吃苦、不忘吃苦的精神。當年年僅15歲,從北京來樑家河插隊,和鄉親們打成一片,自覺地接受艱苦生活的磨鍊。幾年中,經過了四大關(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思想關),插隊的地方,是全國1600多萬插隊知青中自然環境和生存條件最艱苦的地方之一。對此,總書記沒有牴觸,沒有怨言,與羣眾一起放羊、鍘草、挑糞、拉煤、攔河、打壩,什麼苦活累活髒活都幹過,而且一干就是七年,連村裏的人都感歎:咱一般的老百姓都吃不了這苦!這段生活歷練,磨練了他的意志品格和奮鬥精神思想得到淬鍊,境界得到昇華,鑄造了他自強不息、志存高遠的赤子情懷。今天,我們學習《樑家河》,就是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榜樣,培育不畏艱難困苦的氣概和精神,在經受艱難困苦中錘鍊成長、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四個意識。

學習《樑家河》,就是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勇挑重擔鍛造擔當意識。在樑家河的鄉親們心中,總書記是敢説敢做敢擔當的後生。為了改變樑家河的落後面貌,他勇敢地承擔起村支書的責任,看到報紙上介紹四川推廣利用沼氣,主動到四川取經學習,既當指戰員,又當技術員,遇到難題分析癥結,帶頭下到沼氣池底找裂縫修補,最終亮起了陝北高原第一盞沼氣燈。總書記擔任樑家河大隊黨支部書記只有兩年時間,但他帶領村民在短短的任期內就做了五件大事:一是帶領農民建了4座大壩,二是修建了沼氣池,三是種蔬菜改善村民生活,四是組建副業隊增加集體收入,五是打井讓村民喝上乾淨衞生的山泉水。在他的帶領下,原來一到青黃不接就全村出動去乞討的貧困村莊,變得紅紅火火,一片生機。他始終把自己看作是黃土地的兒子,並從這個角度來思考如何為人民服務;他始終充滿強烈的憂患意識,憂慮村民的温飽和社隊的發展。他曾説:我到樑家河畢竟好幾年了,老鄉對我不錯,我不能就這麼走了,得幫助老百姓做點事兒。今天,我們學習《樑家河》,就是要想有所作為、有所進步,就要敢於較真碰硬、敢於直面困難,自覺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責任扛在肩上,這樣才能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實績。

青春的磨礪,陝北七年知青歲月鍛鍊了總書記,更培養出了總書記要為人民做實事的不變信念!今天,我們學習《樑家河》,不僅僅要學習領悟總書記的心路歷程和思想歷程,更要汲取其中的思想養分和精神養分。切實做到傾聽民聲、廣聚民智,紮紮實實為羣眾解難題、辦實事,更要立足崗位、愛崗敬業,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努力提高業務素質和技能,成為工作中的行家裏手。

樑家河精神的心得體會篇7

我所在的大坑村是一個貧困村,作為一個當了10多年的村支書,看到樑家河的發展,我感到臉紅和慚愧,習的身體力行着實激勵了我。我要把這次學習的感受及時傳達給我村“兩委”的幹部。

會昌縣周田鎮大坑村黨支部書記張華玉

“聽當地鄉親説,習去福州上任後,樑家河的村民在福州見到了他,把他們請到家中吃飯,親自下廚為他們炒了七八個菜。離開時,同志自己出錢為他們買好了回程火車票。”近日,聊起樑家河之行張華玉説:“習身居高位卻不忘本,對樑家河鄉親重情重義,是我們親民愛民、民敬民愛的好書記。同時,我感覺樑家河的村民真幸福,我特別羨慕他們。”

俗語説:“上樑不正下樑歪”,關鍵是領頭人。這次學習考察,張華玉對此感觸最深。他説:“今年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作風問題無小事,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習都能如此嚴格要求自己,我們在村裏更應該做遵紀守法的帶頭人,每一個黨員幹部都要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做一個親民愛民的官、一個有情有義的人。

“我們必須過好‘兩關’。第一關是‘自我關’,第二關是‘人情關’,以上這兩關,不是要不要過,而是非過不可。”這是在《擺脱貧困》一書中所提到的一句話,如今,已成為張華玉心中的行動準繩。

他説:“我們的黨員幹部身處紛繁複雜的人情社會中,隨時隨地都面對着各種人際關係和個人感情的考驗。當人情與法律法規、紀律要求發生矛盾時,就考驗着黨員幹部的黨性修養、道德情操,唯有保持一顆公心,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堅持原則不動搖,謹慎用權,不徇私情,才能保持清廉本色,才能成為像習一樣親民愛民、民敬民愛的黨支部書記。”

張華玉説,在今後的扶貧工作中,做到真扶貧、扶真貧,扶貧扶志相結合,要像樑家河一樣,辦好合作社,爭取早日實現小康生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