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遊蔣家溝水庫作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9W
秋遊蔣家溝水庫

秋遊蔣家溝水庫作文

深秋的蔣家溝水庫,山色如黛,秋陽下,水色清幽,水面如鏡,猶如羣山落下的一滴歡喜淚。

蔣家溝水庫位於甘肅省靈台縣上良鎮蔣家溝村黑河右岸一級支流蔣家溝上游,是一個以供水為主的小型水庫,工程1977年開工建設,1978年12月竣工,2010年除險加固,水庫防洪標準達到300年一遇洪水校核,目前承擔着什字鎮轄區人蓄飲水的任務。

水庫建在一條狹長山溝的溝底,溝邊錯落分佈着零散的村落,溝的西邊是右集村,東邊是蔣家溝村,兩個村子隔溝相望,雞犬相聞。山溝兩邊分別有兩條沙土路通往水庫,路修得寬展,走的人少了,因而荒草佔道。

從塬邊下到水庫,山勢平緩,梯田平展,地塊整齊,是產糧的肥田,秋日的莊稼已經收割完畢,山雞聒噪,野兔撒歡,飛鳥啁啾,彷彿這人間都歸了它們的世界。

山底開闊,農田平坦,山腳下緊貼崖壁鑿有十幾孔窯洞,年代久遠沒門沒窗但窯面整齊光滑。窯洞前面一字兒排開十幾個殘缺不全的大鍋台,是當年修建水庫的人做飯用的。窯洞下面的開闊地帶,呈丁字型分佈的是水庫辦公用房,磚木結構,高大氣派,雖年代久遠,依然堅固如新。正房11間,偏房6間,偏房的屋頂架着四隻高音喇叭,昔日繁盛,可見一斑。因有人值守維護,房屋門窗完好無損,院子沒有院牆,荒草不深,從院門前的大路往下就可走到水庫的壩頂。山溝裏,毛白楊拉起了灰白色的帷幔,如煙如霞。路邊崖畔,野菊怒放,荻花飛絮,山風自溝底捲來,風吹草動,成熟的草籽在風中飛舞,時緩時急,飄落在草窠中,土縫裏,粘上衣服髮梢,空氣中瀰漫着野菊香和草木腐熟的香氣,正午的太陽懶洋洋地曬着,恍惚間竟覺得是春天來了。

堤壩上,百草凋零,小野菊悄然綻放,從高處看,依稀可辯“蔣家溝水庫”幾個以磚頭做邊框以紅渣土填充的大字。壩頂到壩底的中間位置,有大方磚鋪就的台階路,可以順台階逶迤而下,也可以在堤壩上隨意行走。水庫周邊以鐵網圍繞,進入水庫壩頂有一道鎖着的鐵門,鐵門邊的公示牌上,清楚標明瞭責任人及值守人員的值守範圍。壩頂兩邊靠近山根的位置,分別有兩處開闊的土築平台,是當年建水庫時開會和文藝表演的地方。站在通往水庫的山崖邊眺望,堤岸雄渾,壩頂開闊,水面波光瀲灩,建造水庫時跟着大人看萬人大會戰的熱鬧場景浮現在眼前。

建水庫時,我九歲,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拾石頭,大隊分了任務,按車計分,孩子們在溝渠裏把石頭一個個抱到一處,大人負責用扁擔籠筐擔回家,用架子車拉到水庫建設工地去上交,不管家距水庫工地多遠,家家户户的任務必須完成。將青草皮帶土剷起來捲成草皮卷,裝到架子車裏拉到工地,按車計分。在按勞力記工分分糧的時代,不管家裏多忙,每家每天必須出一個壯勞力去參與建水庫,風雨無阻。記憶裏,大人總是天不明就背上饃饃出發了,晚上點了燈才回家。

孩子們一到週末,搶着跟上大人去水庫工地送石頭、草皮,為的就是看看漫山溝都是人的熱鬧場景。築壩的喊着號子,十幾個壯漢赤膊抬着大鐵夯,嘿呀嘿呀的聲音在山溝裏迴盪,人民公社的文藝宣傳隊在午休時間説快板、唱樣板戲、跳紅綢舞,喇叭上不斷廣播誰幹勁十足猶如猛虎下山,誰多拉了幾車石頭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偶爾放段秦腔戲,有人就一邊使勁幹活一邊吼起了秦腔。工地一個禮拜開一次表彰大會,獎勵表現突出的人鐵杴、钁頭和黃帆布挎包,公社領導隨時在大喇叭上做動員講話,下任務、催進度、要質量。工地上送水的人抬着大鐵桶給上工的人送水,窯門前的大鍋台上炊煙裊裊,大白饅頭冒着熱氣,午休的鈴聲一響,炊事員敲着大鐵鍋扯開嗓子吆喝:開飯嘍!開飯嘍!人人臉上都興高采烈,絲毫看不到疲累的樣子,時隔多年,熱氣騰騰的勞動場景仍然記憶猶新。

水庫建成後,再也不用到溝裏去擔水抬水了,老百姓的生活用水問題解決了,當年參與水庫建設的人都説,沒有當年起早貪黑的奮鬥,哪有今天水龍頭一擰水就淌到缸裏的好日子。

水庫成了人們茶餘飯後談得最多的話題。一直想着去看看,有一年夏天,瞞着大人跟着大我兩歲的表姐去看水庫,很遠就能聽見水聲,聞到水腥味,越近水聲越大,湖水像一面狹長的大鏡子,在太陽下閃着幽藍色的光,正午時分,水庫周邊空無一人,一種神祕的恐怖襲來,我和表姐嚇得撒腿就跑。

現在,水庫的水越來越淺,管理也越來越嚴,昔日繁華熱鬧的水庫,如今安靜得像午後的太陽,慢慢吞吞地過着自己的日子,去看水庫的人也越來越少。這些過去給我們以恩惠現在依然給我們帶來方便的事物,我們得心存感恩並且時常修繕,才對得起前輩曾經付出的艱辛努力,激發我們創造美好生活的信念。

站在秋天的風裏,水庫的風物人情,過電影一樣,盤亙在記憶深處,送來四季的問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