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為題寫的作文3篇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6.21K

  我讀了美國着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説《老人與海》,十分佩服小説中老漁夫的意志,他讓我懂得了一個人一定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獲得成功。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老人與海為題寫的作文3篇範文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閲讀!

老人與海為題寫的作文3篇範文

老人與海作文1

  一本好書可以讓你終身受益,當我讀了《老人與海》這本書後讓我引發了無數的感觸……

  這本書講的是一位老漁夫桑地亞哥連續八十四天出海都是空手而歸,原本跟着他一起打魚的小男孩馬若林也被父母安排到另一艘幸運的漁船上去了。但是,桑地亞哥並沒有絲毫氣餒,他相信,明天一定能捕到一條大魚。果然,在第八十五天,他如願以償地捕到了一條比他的小船還大的槍魚,然而,被扎傷的大魚留下的血跡卻引來了鯊魚。老人的希望被鯊魚一點一滴地吞噬,但是,這並沒有令他嚇倒,他忍着傷痛頑強的與鯊魚作鬥爭,哪怕最後留給老人的只有槍魚的骨架……

  在那個黑暗的社會裏,,人民叫苦不堪,到處都是悽慘的景象。但那些景象卻沒有引起富貴人家的一丁點同情,反而更加猖狂的搜刮人民的財產,他們像惡魔一樣抓着人民不放,連一個年邁的老漁夫都不放過,只能在破舊的小木屋裏歎息。

  當老漁夫桑地亞哥與馬諾林聊得情投意合,以及馬諾林看到老人與鯊魚搏鬥後疲憊不堪的樣子傷心時,我頓時明白原來情這個字是不容一點雜質的,是純潔無暇的。兩個人有了感情後,不管這個感情是親情還是友情,不管是毫不相干的陌生人還是自己認識的人都能被對方看得非常重要,都能為對方着想。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我身邊的一個人。

  他叫Q,是我從小到大的好朋友,因為他現在上八年級,所以我經常去他家借輔導資料,有不會的題也會經常去問他。這些事被我的一個好朋友知道了,她便到處傳揚,不管是我的好朋友還是我認識的人,都被她選入了傳揚八卦的目標,每天都會傳入我的耳裏。沒有辦法,我怕那些八卦再傳入Q的耳裏,只能找他坦白地説明原因,在期間不見面。説來也巧,他們班也有八卦產生,就答應了。這天晚上,我正在做作業時,聽見門外有敲門聲,我看了下表——九點半多了,能有誰會來?剛開門,就發現一個賣書的在我家門口,仔細一看,原來是Q的媽媽,Q讓他的媽媽把下學期的資料硬是這天晚上給送了來。拿到那些資料,我心裏有説不出的感激,我想我和Q的友情之樹一定會常青!

  《老人與海》最吸引我的地方還是桑地亞哥那堅不可摧的信念,是他的信念讓他捕到了大槍魚;是他的信念讓他頑強的與鯊魚搏鬥;是他的信念讓他乘風破浪,忍受着身體的疼痛駕駛着他的小船平安回到了家。信念是一盞明燈,照亮前面的路;信念是竹棍,支持着你的精神;信念是能量,供給你無窮的力量。人若沒有了信念,他終會滅亡。

  這讓我想起了汶川地震的同胞們,他們每個人的信念構成了一座橋樑,促使他們戰勝黑暗。其中一名女生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她是一名在校的學生,地震來臨時她正在上課,但她卻不忘知識,緊緊地抱住她的課本,剛抱好,只聽轟隆一聲,她被水泥無情地壓在了地下,她並沒有被黑暗嚇倒,她從口袋中拿出手電筒在昏暗的光下看起書來,信念和知識促使着她忘記了疼痛,忘記了黑暗,盡情的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她相信自己能活着走出黑暗。直到她被救出來的那一刻,手中依然握着那本有着信念知識和生命的寶貴書籍……

  一本好書能教給我們很多道理,《老人與海》也是這樣。“一個人可以被毀滅,卻不能被打敗”,這句話是桑地亞哥的信念,它一直激勵着桑地亞哥勇敢的向前,我相信它也會激勵着我們不斷向前!

老人與海作文2

  《老人與海》主要講述了一個以捕魚為生的老漁夫桑地雅哥的故事。他出海八十四天卻一無所獲,被其他漁夫視為倒黴的人,但他並未絕望,最終釣上了一條大魚。他和大魚在海上搏鬥了整整三天,才將魚殺死,並將其綁在小船的一側。歸程中大魚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回港時只剩下脊骨和尾巴。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筆下的一篇傑作。人際關係只在岸上,存在老人與男孩之間。但是海上的關係卻在人獸之間。至於大海,可敵可友,亦敵亦友,對於漁夫來説,大海提供了獵場提供了各種魚類和灣流,但是灣流也潛藏了兇猛的鯊魚羣,令人防不勝防。老人雖獨立勇捕了十八英尺長的大魚,卻無力驅趕爭食的鯊羣。他敗了,但是帶回去的大魚殘骸,向眾多漁夫見證了他捕獲的戰利品並非誇大,而是真正的光榮。故事結束時,老人不甘放棄,仍然和男孩準備再跨海出征。

  細細品讀後,永不服輸,百折不撓是對主人公最深刻的評價。而我們不也應該頑強,不屈不撓向生活之中的困難磨難作鬥爭嗎?

  我們總在小小的挫折和困難前亂了陣腳,總認為自己是註定失敗了,但在《老人與海》中,主人公與鯊魚搏鬥,魚叉被鯊魚帶走了,他就把短刀綁在木漿上。短刀斷了,他就用短棍。短棍丟了,他就用船舵上扭下的船柄。雖然他失敗了,但他的精神值得我們永遠敬重。這種永不言敗,鍥而不捨的精神不正是我們所缺少的嗎?

  愛迪生,眾所周知的偉大發明家,他發明了電燈。現在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都可以發現電燈的蹤跡,但卻很少有人知道,愛迪生在發明電燈時那種艱辛的實驗過程。他先後用過銅絲、白金絲等1600多種材料和600多種植物纖維做實驗,才製造出第一個炭絲燈泡,可以一次燃燒45個鐘頭。後來他更在這基礎上不斷改良製造的方法,終於推出可以點燃1200小時的竹絲燈泡。正是他這種鍥而不捨,永不言敗的精神才鑄就他現在的成就和輝煌。

  人的一生之路很長,也充滿着各種磨難和坎坷,只要堅持到底,永不退縮,用心去迎接挑戰,做一個不可戰勝,真正的勝利者。

老人與海作文3

  看了很多名着,一直都不敢妄加評論,並不完全因為怯懦,更多的是一種尊敬的心理;因為作為名着其實都有他深刻的一面,在看似平淡的書寫裏,透出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東西;這就是為什麼傳世名着以散文和小説居多的原因,詩歌和評論就因為其鮮明地個性和觀點,使其成為時勢英雄,最後或者被利用成工具,或者因為時間的推移成為花瓶式的擺設。

  看榕樹下作者“遠處飄來一朵雲”的評論,“一朵雲”的年輕(我只是説思想),使她/他看到“冰山在海上移動之所以顯得莊嚴宏偉,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一朵雲”看到的也只是海明威所寫的,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那水下的呢,還有它的八分之七的根基呢;老人桑提亞哥出海挑戰大海的時候,那是人類都會引為自豪的象徵,勇於挑戰和渴望征服浩瀚的大海,渴望和一條真正的鯊魚面對面的挑戰;一條船,一個老人,一片浩瀚的大海;鯊魚出現了,大海只派了他的小小的鯊魚出現了,老人和小船,大海派來的小小的鯊魚,老人是人類的代表,老人眼裏是條真正的鯊魚;於是,老人抖擻精神,和鯊魚進行着殊死搏鬥,一場征服和反征服的搏鬥,“大塊的魚肉”和後來的爭奪,局部的勝利之後,當老人感覺勝利在握的時候,“鯊魚忽然……”,老人最後是空着雙手,幸運地“凱旋”。我最初看“老人與海”之後,只感歎了一句,人最終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征服了什麼;依然還是這樣的感歎,在9。11之後和之前,布什也許從來沒看過他故鄉的老人,給他的忠告;老人與海的挑戰,進行了不屈不饒征服,但是你是不是想過,人是不是在不屈不饒的製造問題,然後再去解決他,到底這世界最後誰征服誰,征服了之後做什麼,為什麼要征服而不是……

  中國古代文化的內涵,在與親和力,而不是征服的力量,海明威參加過美國人的英雄思維,就是強調征服的力量,但是失明後的他,開始思考徵服的意義,所以才有老人和海;美國在越/戰裏的結果,海明威是越/戰裏的老人,人類的生存意識是海,如果盲目的強調一個生命對另個生命的征服和佔有,即使進行着不屈不饒的過程,結果只有海明威所寫的,老人空着手回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但永遠不會打敗他”,人如此,其他的生命呢?作品是沒有侷限的,作家卻有侷限的,作家的精神是沒有侷限的,作家的人卻是有侷限的,海明威留下思考的同時,他也留下了耐人尋味的話:我試圖塑造一位真正的老人、一個真正的孩子、一片真正的海、一條真正的魚和真正的鯊魚。如果我能將他們塑造得十分出色和真實,他們將意味許多東西。

  很多東西,在名着裏都是留下很多東西的,思考思索是所有作家的天性和責任,我愛作家和文人,愛一切在生存的壓力下不放棄思考的人們。一個簡單的故事,一個平凡的老人,一條普通的大馬林魚,在茫茫大海上發生了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經歷。也許沒有大海,就沒有魚;沒有魚,也就沒有漁夫,同樣也就沒有折斷不平凡的經歷了。正因為有了大海,才讓漁夫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卻在海上拖了三天三夜才把魚殺死,但又遭到了鯊魚的襲擊,賊後的結局可想而知,這條大馬林魚只剩下了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一切的肉體都不復存在了,剩下的只是一個軀殼,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任人擺佈,但是誰又願意去操控它呢?它只不過是一堆毫無利用價值的骨架。然而,一個悲劇性的故事裏,卻折射出一個“英雄人物”——老人聖地亞哥。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在別人眼中他是一個失敗者。因為作為漁夫,捕不到魚,還能算是真正的漁夫嗎?而可貴的還是他卻能在第八十五天決心駛向遠方的大海去釣魚,那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難道不令我們佩服嗎?不論是魚叉,小刀,短棍。一次次被鯊魚帶走,但他始終用盡一切手段進行反擊,什麼也無法摧殘它英勇的意志。一句“我跟你奉陪到死”,夾雜在大海的咆哮聲中,迴響在我耳旁。一個人把生命都壓了上去,與敵人做殊死的博鬥,能不算英勇嗎?我想鯊魚正是宇宙間一切破壞性力量的化身,而老人正是正義的使者。

  在人的一生中隨時隨地都存在這股破壞力量,人生是不停地循環着的,喜劇的落幕,不就是悲劇的上演;悲劇的落幕,也就意味着喜劇的再度登場。老人將大馬林魚殺死看似是完美的結果,但同時他還在“醖釀”這自己的悲劇。鯊魚的襲擊,就是應得的報應。一個人生活在世上總是有所追求的,無論追求的東西是好,是壞,追求的手段是正義,還是卑劣;也許能夠得到就是最好的結果吧。在充滿悲劇色彩的全文中仍有一絲亮點,那就是孩子。孩子帶回了老人失去的青春,使他找回了自我。如果每一個人都擁有一分童心,一分天真,那麼世界不再總是灰色,就算當時你享有的是最後的晚餐,也不會忘記在飯前洗手,飯後漱口了。回想起文中老人的話“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不正道出了本文的主題嗎?人真的是很奇怪的動物,為何有勇氣面對死亡,卻沒有勇氣面對失敗呢?難道失敗真的如此可怕嗎?冷冷的海風裏夾雜着一股血腥,也許人真正害怕的可能是這些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