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疫情的散文(三篇)作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W
戰勝疫情的散文

散文一

燈隨時光來到二月人間。如果不是這場疫情,這本該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月份。走親訪友,上班上學。可現在,這一切都被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打亂了陣腳。

戰勝疫情的散文(三篇)作文

武漢封城了;30幾個省市,啟動一級響應;村村自封,不再迎客送朋。現在的每個家,更像一座座孤獨,外面的人進不來,裏面的人也出不去。太多人説:2020年太難了。

但好在生活再難,總有一些人,再替我們負重前行,總有一些光,不斷穿透過厚重的烏雲,照進千萬户家裏,照暖每一顆惶恐不安的心靈。總有一羣人,默默付出,奮戰在疫情一線中。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處於關鍵時期,任務艱鉅、刻不容緩。全國各省市各地的公安局、派出所等廣大青年警察和交警積極響應、立即行動,有序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為堅決遏制疫情擴散、奪取防控鬥爭勝利貢獻青春力量!

當然了,最辛苦的那一羣人就是堅守在一線抗疫情的醫護人員們。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工作啟動後,“隔離病區”的醫院便建立起了一支支醫護隊。醫護隊每天加班加點,堅守一線,用心用情護佑着“隔離病區”的患者,湧現了一個個先進的典例,為我國全力打好疫情阻擊戰提供了堅強的保障。

新聞採訪中,我們總是能看到一批批戴着口罩,穿着防護服的醫生和護士們忙碌的身影。因為防護資源緊張,為節約使用,一天只用一套防護服。由於長時間穿戴口罩、護目鏡,他們的臉頰、鼻翼、耳朵處被壓出了深深的印痕,護目鏡的水霧經常模糊了雙眼,雙手也因長時間佩戴手套被捂的腫脹,但他們從未喊苦喊累。李蘭娟、鍾南山等一批批英雄湧現出來,面對病毒,他們無畏無懼,用“最美的逆行”詮釋白衣天使的擔當。

我不是醫生,我沒有資格衝鋒陷陣;我不是科研工作者,我沒有能力研製抑制病毒的藥劑;我不是商人,我沒有辦法像那位浙商在海外直接買下口罩廠,低價售回國援助一線;我不是馬雲,我沒有辦法捐出數十億奉獻社會;我不是記者,我不能衝到第一線告訴社會那裏到底發生了些什麼。

但是作為一箇中國人,國難當頭,我會聽從國家的安排。不出門,勤洗手,注重個人防護,不參加聚集性活動。我們,是中國的希望,是中國的明天。這幾天在任何時候,都會從我的腦海裏跳出來——為什麼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我們要守住我們的信仰,在越是緊急的關頭,我們越是要團結!

加油中國!加油武漢!我希望,在不久的一天,我能看到所有人都摘下口罩,露出滿意燦爛的笑容。對世界宣告,中國做到了,疫情戰勝了!

散文二

己亥之末,庚子之初。凜冬的寒意把江城“晴川歷歷,芳草萎萎”的柔然凍結成了靜默。往日繁喧的街道,轉移成了方寸屏幕間的種種輿論,人與人,城與城,似乎築成了一道無形的高牆。

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打亂了年的陣腳。隨之而來的社會焦慮,使二零二零年的開端,顯得不盡人意。冬日漫漫,難以讓人窺得見盡頭。

則有甚至呼:擇日春將至!

在黨中央“打好疫情阻擊戰”的指導下,大批醫護人員帶着熱血與對生命的虔誠奔赴九省通衢,以白衣作鐵甲,以勇氣化金戈,攜着“國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的信念向戰場逆行,學前輩的模樣,與死神搏鬥。

因為疫情迅速的蔓延,造成民眾的恐慌。雲南省彝良縣文聯主席甚至寫出一首詩,他這首《仰望天空》寫道“阻止了一個地上的湖北佬 ”以及借九頭鳥比喻湖北人民。這首詩表達的是人們對湖北人民的恐慌及人們戰戰兢兢唯恐自身不幸感染的自我心理。我們因此詩顯出怯弱,面對如此情形,我們不應該恐慌害怕,應對重疫區人民一視同仁,攜同共進。當地政府對滯留在外湖北人民進行科學防疫。

疫情當下,我們舉全國之力,上下一心,團結抗疫。正如《説苑·雜言》中所言:“麋鹿成羣,虎豹避之;飛鳥成列,麝鷲不擊;眾人成聚,聖人不犯”。我們渺小,小如散落是河的塵埃,我們宏大;因為我們之匯聚凝結,便是一箇中華!

疫情面前,固然有人性之劣根顯露,固然有消極之態,但勇者無懼。相隔遠洋之友邦鼎力相助,貢獻力量!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意思是我們不在同一個地方,未享同一片山川,但我們拋頭時,看到的是同一輪明月。此句最初是唐代 的一句偈語。視為中日交流的記載,日本長臣親王在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偈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鑑真大師被打動,東渡弘法。

一千多年後的今天,這種情懷仍感動着我們。日本漢語水平考試事務所捐獻湖北2萬口罩和一批 紅外體温計物資外包裝上便寫着這句話。巴基斯坦現在經歷嚴重蝗災,仍東拼西湊,從全國蒐集了30萬枚醫用口罩,8000多防護服,6800雙手套近來中國。

我們共處一個世界,互相依存,休威與共,即使不見彼此,但總能遠隔山海,握緊彼此的手。善舉和關懷,在任何時代都閃爍着璀璨光輝。

只要春天不死,就會有迎春的花年年歲歲綻放。立春已至,願煦暖春風,又送早櫻綻枝頭,惟光亮與希望駐我泱泱中華!

散文三

所謂習慣,是之於生活中最平常的存在;早起的一杯温水,是習慣;睡前的一杯牛奶,是習慣;疫情面前,他們始終衝在第一線,亦是習慣。他們不是別人,他們是醫務工作者、是工作人員,是我們的守護神,是最美的逆行者。

捨身取義化身“守護神”,情義深責任重。

是什麼讓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毅然前往一線?是什麼讓無數醫生護士主動放棄休假、放棄與家人的團聚,前往一線支援武漢?是為了千千萬萬家庭的安康,為了確保病患得到及時的收治,於是他們轉身逆流而上,不是朝着家的燈光,而是背離家的方向;不是走向年夜飯的飯桌,而是奔向急救室的病榻。看着一封封按滿紅手印的申請書,他們説“不計報酬、不論生死”,他們説“我是教授,我有着豐富的臨牀經驗;我是共產黨員,我要衝鋒在前”。不覺中,早已淚目,疫情面前,他們選擇不放假、不離城、不退縮,他們穿梭在生死之間,用自己的青春挽救別人的生命,為我們構築起一道牢不可破防控疫情的銅牆鐵壁。在此,願廣大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保護好自己,我們等你們回家!

精準監控成為“保衞神”,措施全應對穩。

疫情爆發以來,各地緊急響應,截至25日21時,除尚未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或確診病例外,所有發現新型肺炎病例的省份均已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衞生事件一級響應。多地衞生系統、公安系統全部取消休假,全員在崗,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之中,時刻堅守崗位,帶班值班,做好應對處置準備。各基層組織積極參與疫情防控,成立疫情防控尖刀班,以村民小組為戰區,包組連户、責任到人,做到“宣傳家喻户曉、排查精準到人、監測各家隔離、村口分兵把守、情況每日一報”,一系列的措施快、準、穩,有條不紊的緩解了羣眾的緊張情緒。唯願在眾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儘早戰勝疫情。

眾志成城全民“鼓勵神”,同命運共風雨。

隨着疫情的態勢不斷嚴峻,眾多防護物資,如護目鏡、N95口罩、一次性醫用口罩、防護服、手術衣、防護面罩等出現了嚴重短缺的現象。就連醫院,也已經不能滿足病患的需求。武漢市蔡甸區,一座嶄新的“小湯山”——武漢火神山醫院正在拔地而起,無數建築工人和前線的醫護人員一起奮戰,爭分奪秒築建起一道道抗擊病魔的醫護城牆。河南、福建、浙江等地的醫用防護品生產線,也馬力全開、春節不休息,盡所能為一線奮鬥的戰士們提供最有力的物資保障。在接到武漢的緊急救援後,來自全國各地的救援物資,也在源源不斷的運往武漢。希望所有的羣眾們高度重視,保護好自己、也是保護好他人,我們共同努力,戰勝病毒!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英雄,災難面前,他們毅然逆向前行,不畏生死,他們當之無愧是這個時代的英雄,向英雄致敬,願英雄早日歸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