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路上的真情感動故事作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3W

扶貧路上的真情感動故事

扶貧路上的真情感動故事作文

 

下面本站的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下關於扶貧路上的真情感動故事,歡迎閲讀!

篇一:

沈鬆清,一位60歲的老人,肩上卻扛起了一家人的生活重擔,妻子和女兒都患有重度精神殘疾,沒有工作能力,兒子在外打了幾年工後因無法承受其壓力2017年便辭職至今待業在家。如今退休的沈鬆清靠拿着微薄的退休工資和打點零工來維持家用,每月妻子和女兒的醫藥費也讓他不堪重負,日子過的非常拮据,嚴重的入不敷出。

社區工作人員瞭解其家庭情況後深表同情,為幫助減輕其家庭壓力,向上為其申請了低保,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等,併為他們免費辦理了居民醫保,對其進行幫扶。

幫扶工作開展以來,社區沈鬆清的幫扶人員張璇同志表示;“我始終記得第一次上門與沈鬆清一家人見面的場景,那是一個炎熱的下午,沈鬆清下班後火急火燎的回到家,我們看到他時汗水已經打濕了他的衣服,原來是他怕妻女在家餓肚子,急着回家給他們做飯,在書記簡單的介紹下,我們認識了彼此,初次見面有點尷尬,也沒有過多的交流,突然從房間衝出了一位女人,情緒非常激動的要往外跑,沈鬆清見狀趕緊將她抱在懷裏,手不停的輕撫她的背,在她耳邊呢喃‘不怕,不怕,爸爸在這,爸爸在這’。如此動作重複一段時間後,她女兒的情緒終於平復了許多,看到這一幕我的內心五味雜陳,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同時也堅定了自己幫扶他們的決心。”

此後逢年過節社區工作人員都會帶着物資上門慰問,平時也會經常上門與他們談心交流,本着扶貧先扶志的方略給其兒子沈爭做思想工作,鼓勵他去參加招聘會,附近企業招人我們也會給他留意讓他去試試。

這段幫扶的時間裏,社區工作人員把黨的温暖送到困難羣眾心中,把好政策落實到貧困户家中,用真心去幫助他們。走在街上碰到了,沈鬆清還會不停的給我們道謝,感謝國家感謝社區對他們家的幫助,沈鬆清的兒子也在我們的鼓勵下積極找工作為家庭分擔,相信他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

篇二:

幫扶的溜口村位於匯灣鎮南部,距離鎮政府5公里,版圖面積15.2平方公里。全村有9個村民小組,393户1643人,建檔立卡貧困户為216户709人,分別佔全村總户數和總人口的52%和43.4%。 該村堅持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提高羣眾生活水平為落腳點,以加強村級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的,深入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協調推進各項事業發展,全村呈現出了經濟發展、生活富裕、政治安定、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今天的溜口村,村容更加靚麗,發展更加強勁,已成為匯灣河畔的秀麗村莊。

“聽”——走進“百姓門”

通過進村入户,積極參與“村村走遍、户户走到”活動,讓我深刻體會到,精準扶貧不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在村上走一遭,與百姓混臉熟,而要在入户的過程中,同百姓拉家常,付出真情,建立起親密的感情,羣眾才會逐漸信任你,接納你。這,應該算是一門基層工作中的學問。 記得開始入户,到扶貧對象師利奎家時,只有60多歲的兩位老人落寞地坐在家中。落座後,仔細詢問得知,師利奎一家是雙女户,兩個女兒都遠嫁外地,平時就老兩口在家,並且老伴明昌芬常年患有嚴重的內風濕疾病,生活困難,我們耐心的講起了當下政策,與其兩個女兒聯繫,希望常回家看看,並分析了家庭發展前景,制定了詳細的幫扶計劃與措施,幫助夫妻倆疏解了心情,增添了老年生活樂趣。 溜口村2組徐仁全,第一次走進他家,我就被他家的境況所震驚,徐仁全一家4口人,女兒徐婷婷患有嚴重的頸椎炎,長年卧病在牀,需要徐仁全夫婦全天照顧,家裏主要收入就靠兒子長年在外務工維持。瞭解情況後,我們多次深入其家中走訪、談心和慰問,並幫助辦理大病統籌費用,聯繫縣醫院進行救治,讓他們一家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和信心。 就是在這樣一次次的入户交談中,逐漸讓百姓記住了我們,有了訴苦的對象,更有了知心的朋友。

“做”——搭建“連心橋”

羣眾無小事。在精準扶貧工作中,一定要付出真心、盡職盡責,珍惜這難得的基層工作機會,同村民建立一種親情,扶真貧、真扶貧。為此,我們從滿足扶貧對象的“微心願”着手,於細微之處見真情,讓羣眾深刻體會到了扶貧變化。 為扶貧對象提供就業支持,免費參加茶葉技術培訓。“現在老家發展快、產業建設多,學一門技術了在家門口也能找到工作,以後不用出遠門啦!”5組貧困户王興貴參訓完第一時間告訴了幫扶幹部。 聯繫縣婦幼保健院,為扶貧對象進行健康體檢,幫助提供最佳治療方案。“查了身體才知道,自己有這麼多毛病,幸虧發現的早,我以後要格外注意,爭取早日有個好身體。”貧困户孟正英拿到體檢報告後充滿感激地説道。 2組村民朱山學開心地告訴我們,以前通他家的80多米通户路很窄,每次回一趟家,連摩托車也開不進來,平時賣個東西也很不方便,這個問題也成了周邊3户21人的擔憂。2018年5月,我們駐村幹部與村委會商討後對這段路進行了加寬、硬化,不久前朱山學從外務工回來,對眼前的變化驚奇不已,直説扶貧大變樣。

“思”——鋪就“致富路”

農村發展,重在實幹,特別是要思考和探索如何做實產業,助農增收。身為駐村幫扶隊員,我們積極參與幫扶村規劃的制定,產業發展的構思,滿懷紮根基層、帶有泥土氣息的農村工作情懷去做好各項工作,着力為羣眾鋪就一條康莊“致富路”。 為切實推進溜口村的發展,鞏固精準扶貧發展成果。我們與村兩委搶抓精準扶貧以及國家一系列惠農政策出台的良好機遇,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立足村情實際,因地制宜,創新思路,狠抓落實,使全村農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全村年種植茶葉1258畝,油菜800畝,同時,依託地緣優勢發展板栗基地350畝,年實現收入200餘萬元。此外,村“兩委”積極引導廣大黨員帶頭創業,大力培育支柱產業、特色產業,發展專業協會,努力實現一村一品目標,很好地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進一步擴大經營規模,發展特種養殖業,全村養豬600頭,養雞3萬隻,年實現收入500餘萬元,真正讓產業建設成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點滴細節匯成最真的感情。一年來的扶貧經歷,灑下了一片真情,也收穫了真知與感動。

篇三:

蒿溝鄉地處宿州東站附近,雖然近幾年經濟得到了較快發展,大部分的家庭已經走向富裕,但仍有一部分家庭或因病或因意外等原因,造成了家庭經濟困難,他們的子女在學習之餘還要為上學的費用擔憂,在學習、生活、心理上都面臨巨大的壓力。關注他們的生活、學習、心理健康,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2015年9月,精準扶貧工作正式啟動,脱貧攻堅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和重點民生工程。蒿溝中心校扶貧專幹田野深知這項工作責任重大,也深知這項工作的難度。他自2017年7月接手教育扶貧工作一來,始終堅守在扶貧一線,兢兢業業落實好國家這項惠民好政策。

舍小家 顧大家

蒿溝鄉轄區7個行政村和東部新城4個行政村的教育扶貧均屬於蒿溝中心校所管,共有建檔立卡學生577人,為了弄清這些學生的就學情況和家庭主要信息,田野的身影經常出現在這些村莊曲折的小路上,對這些貧困户子女的就學信息,他了如知掌,而家裏的事情,他卻沒能幫上,全部交給了妻子,大女兒上九年級,小兒子不到一週歲,所有的家務都需要妻子下班後料理。2018年8月26日,對田野來説是一個非常難忘的日子,當天晚上他到家時已近八點了,進門之後就聽到兒子“嗷嗷”的哭聲,原來妻子正在廚房做飯,兒子在童車裏大哭,於是他放下手提包正準備去抱孩子,就在這時手機響起了,田野拿起手機聽到是一位辦理助學貸款的學生打電話諮詢辦理助學貸款事宜的,於是就耐心地解釋,就在這時童車裏的兒子也想伸手來抓爸爸,由於用力過猛從車子裏栽了下來,孩子的哭聲更厲害了,妻子看到十個月大的兒子頭上腫了一個大大的紅包,頓時淚流滿面,生氣地説道:“田野,你還不如不回來呢,你看你天天早出晚歸,不知你到底有多忙,唉……”,看到此情此景,田野心裏有一種説不出的酸楚,只是默默地流下眼淚。為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田野顧不上女兒的學習,年邁的母親身體一直都不好,每次説帶母親去醫院檢查,都因種種事給耽誤了。為了做好工作,加班到深夜是經常的事,中午也沒有時間休息,1米70的身材體重只有60公斤。儘管如此,他不顧大家的勸説和關心,仍然堅守在扶貧崗位上。

別樣的幸福

田野有4户雙包户,其中有一位是殘疾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差,在幫扶過程中,田野從沒有把自己當成一位扶貧幹部,而是把自己當作幫扶對象家中的一份子,也正是因為這樣,每次走訪時,他都會給老人帶來一些生活必需品,拉着老人的手噓寒問暖,還幫老人打掃衞生、養狗、幹一些農活等。在和老人的交談中,田野認真地記錄下了老人的真實想法和強烈的內心訴求。最讓人欽佩的是,在如此艱辛的環境下,老人沒有怨天尤人,也沒有被一切困難嚇倒,用勤勞的雙手撐起這個小家,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脱貧致富。

在田野的幫助和協調下,老人的房屋得到了改建,享受了小額貸款和殘疾補助。當一座嶄新的房子映入眼簾:雪白的外牆,三五成羣的小雞、四隻搖頭擺尾的小狗在歡快地奔跑,屋裏不時傳出一陣陣愉悦的笑聲,那笑聲裏洋溢着幸福……

“扶貧不僅僅是一種任務,也是一種責任,更是人與人之間一種心的交流,一種愛的傳遞。”田野不僅是這樣説的,也正是用行動去這樣做的。

仔細排查 精準資助

2018年8月,按區教體局的安排和部署,切實做好2018年教育扶貧政策落實大排查夏季提升行動,不漏一個貧困户,田野組織各校開展動態調整入户摸排工作,由於這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他白天和老師一起入户摸排,晚上整理白天摸排的數據,確保數據準確無誤,只有數據準確了,資助工作才能無遺漏。自扶貧工作開展以來,他排除工作中的困難,在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從開展學生資助工作起,均將學生各類資助金及時、順利發放到家長手中。在開展工作過程中,也曾遇到難處、有的家長領取了資助金卻因多方面原因在上級調查時卻説不清楚其中的種種情況。為了避免家長因其他因素説不清楚領取情況,影響學校的資助工作,他不怕麻煩,要求每次領款均要複印家長的糧補卡,做到了工作細緻紮實,受到上級、同事、羣眾的一致好評。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一粒沙同樣可以凝聚成塔底的基石。田野同志敬業奉獻的精神和工作業績得到中心校領導和建檔立卡貧困户的一致好評,他2017、2018連續兩年被評選為優秀共產黨員,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進性,他勤奮工作、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的精神將永遠激勵每一位扶貧人腳踏實地幹工作、愛崗敬業作奉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