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分量國中優秀作文2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18W
生命的分量國中優秀作文2篇

生命的分量國中優秀作文2篇

01

那殘破的茅屋,遮不住為國為民的愁苦;那絕望的死水,澆不滅一腔憂國憂民的熱忱。——題記

公元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八月的一個夜晚,狂風破屋,雨腳如麻。杜甫倚杖歎息,抬頭看着這昏暗的天空,感慨萬千。

1938年春的一個夜晚,聞一多靠在他那被戲稱為“何妨一下樓”的窗户旁,徹夜難眠,仰望着那漆黑的夜空,陷入了沉思。

這也許是一場跨越時光的來自心靈的對話,聞一多在他的《唐詩雜論·杜甫》中稱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莊嚴,最瑰麗,最永久的一道光彩。”如果兩人相遇,不知會碰出怎樣炫目的光彩,但他們不知,在時光的流裏,冥冥之中,各有各的風格的兩人,他們皆以自己對祖國的赤子之心,呈現了生命的分量,這是多麼的相似。

他們機智。杜甫出生名門,少時生活富足安定。他有“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的聰慧,聞一多出生於書香門第,自幼愛好古典詩詞和美術。十三歲時以複試鄂藉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清華留美預備學校,可謂天資聰穎。

他們思鄉情切。青春年華,身在異鄉,杜甫認為“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出國求學,環境生疏,聞一多寫下《太陽吟》表思鄉之情。

他們愛國。“致君堯舜上”的杜甫,“心裏有堯舜的心”的聞一多,真摯的愛國之情,對民族命運的深切關懷,是何等相似。然而時代是不幸的,經歷了安史之亂的唐朝開始由盛轉衰,杜甫看到人民的痛苦,看到統治階級的罪惡腐敗,含淚寫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20世紀初,中國遭受了他國的欺辱,內部也戰爭分裂,聞一多看到這昏暗的舊社會,這無情的獨裁,將自己對黑暗社會的怒吼寫在《死水》之中。這是他們從詩歌中汲取力量,呈現自己生命的分量。

但兩人還是有不同,杜甫一生經歷坎坷,住過茅屋,寄人籬下,漂泊不定。而聞一多經歷較穩定,出國留學,回國任教,居所穩定。杜甫世代“奉儒守官”家庭讓他企望入仕,想要在仕途大業中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但懷才不遇,一輩子只能“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地憂國憂民。

而聞一多面對嚴酷的現實,如臧克家在《説和做》中描繪的一樣,他可以毅然拋棄文化救亡的幻想,積極投身到抗日救亡和爭民主、反獨裁的鬥爭中。最明顯的是詩歌格律,杜甫律詩登峯造極,所以當他聽見官軍收復冀北一帶的喜訊,會吟道:“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而聞一多寫現代詩,卻極注重節奏、平仄、重音、押韻、停頓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諧,符合詩人的情緒,如廣為流傳的《七子之歌》。兩者的不同在於杜甫生命的分量在於心繫羣眾,但無能為力,只能以詩寫史,讓後世知曉;而聞一多則有實幹精神,敢作敢為,敢罵敢恨,讓自己的生命更有價值,讓自己的生命更有分量。

生命的價值不在於順從,而在於體現出生命的分量,從“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屈原到“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從“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杜甫到手拿紅燭、欲照亮舊世界的聞一多,他們從不盲從,從不被這世間的是非所欺騙,逐心之所向,素履前行,他們願從本心,無問西東,他們以詩,以夢,更以一顆對於國家的赤子之心,呈現出自己生命的分量!

02

“生命意識,是上升到哲學層次的一種對生命的思考與領悟,它源於對生命有限性及其價值的深刻體認。”

對於生命的思考,每個人的答案不盡相同。你某一瞬間的所見所感都能引發對生命的體會,並且無限延伸,有無限的分支,看到生命的無數種可能和形態。

研究發現,在我國,每年約有150萬人因家人或親友自殺出現長期嚴重的心理創傷,成為一種嚴重的社會負擔,我國已經成為高自殺率國家。他們不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都能夠影響多或少的人,而他們的自殺則把悲痛留給了親人朋友,壓力留給了社會。

相反,有的人即使身患絕症,即使成了殘疾人,還是勇敢地活下去,堅強地面對生活。那些身殘志堅的名人為什麼讓世人銘記?更多的可能是他們的所做,給無數人帶來了力量和鼓勵;而人們認識生命,感恩回報。以此顯現的是生命的分量在那些因小事而自殺的人心中,是有多麼的輕。

既然每個人的答案“不盡相同”——也就是不完全相同,那相同的是什麼呢?我認為是人性向善,奉獻自己,心繫國家,心繫社會。鄧稼先、聞一多……他們最終都為的是國家和人民,對祖國的那份深至心底裏的愛,讓他們甘於奉獻自己,勇往直前。他們從自己的生命跨越到他人的生命,這是與之前所説的“生命的分量”不同的生命分量。聞一多、魯迅等這些偉人,他們能直視面對時代的黑暗,能勇敢地對黑暗時代的惡勢力“怒吼”、批判,喚醒人們,眾心一致打敗他們;鄧稼先也是負重前行,不辭勞苦地完成原子彈研究工作。這些人,有理由得到人們的一致敬重。

現今是信息網絡時代,相對和平的年代並不是沒有惡人,而是趨同的日常讓善惡不那麼分明。一旦出現重大的利益衝突,人的善惡立馬現行。這場瘟疫裏看眾生百態,有些視頻帶給人魔幻的感覺,但竟然是真的。每個時代都有他的艱難。沒錯,但是聞一多、鄧稼先所處的時代和要面對的問題更難。但他們依然活出了自我,承擔了屬於或不屬於自己的責任和苦難。他們創造出了自己的生命價值,體現出了自己生命的分量。

他們以不同的方式,卻都以相同的目的,給無彩排的生命增添了無比的分量,可謂殊途同歸。看不見道路,腳步不能停滯不前,世界還需我們不斷地探索,我們還需在這過程中擁有、增添自己生命的分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