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優秀教學教案《辛亥革命》2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2W

  高中歷史優秀教學教案《辛亥革命》2篇

高中歷史優秀教學教案《辛亥革命》2篇

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後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生的革命事件。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0高中歷史辛亥革命教案,希望大家喜歡!

2020高中歷史辛亥革命教案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是學生瞭解和掌握有關孫中山創建興中會和中國同盟會,三民主義,武昌起義等歷史基礎知識;通過看圖,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學會蒐集資料並能從有關資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方法與過程:運用多媒體,播放視頻材料,並與教師提問相結合。使學生了解本節課的基礎知識,運用掛圖,是學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形勢。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武昌起義的槍聲,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鬥爭精神的張揚,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不斷進取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中國同盟會的建立及其綱領,武昌起義和辛亥革命的意義。

2.難點: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三、教學過程

1.複習提問:

投影出上節課的提綱,指着大屏幕帶領學生回顧上節課內容,指出重點。給學生三分鐘時間複習,然後提問,總的時間不超過十分鐘。

2.導入新課:

這一單元我們主要講的是各個階層對救國道路的探索,可是封建統治者自救的洋務運動失敗了,資產階級維新派的變法也失敗了,這就表明他們的救國道路在中國行不通。那麼,中國的出路究竟在哪呢?這時,從維新派分化而來的革命派登上歷史舞台,採用革命的方法來挽救民族危亡,發動了辛亥革命。那辛亥革命到底能不能找到中國的出路呢?帶着這個問題我們來學習第九課《辛亥革命》。

3.講授新課:

(1)投影第九課提綱,指出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然後給學生3—5分鐘按照提綱通覽教材。要求學生在通覽教材的時候,對一些明顯的知識點,如時間、地點、人物等隨手做標記,養成勤動手的好習慣。

(2)講解:

師:辛亥革命是誰發動的?

生:孫中山

師:孫中山先生被稱為“國父”,指導學生看課本導入框的內容,歸納為,孫中山先生一生為國為民,從青年時代就下定決心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為了完成這一宏圖偉業,他首先從創建革命政黨開始,他首先創建了什麼革命團體?

生:興中會

師:什麼時間,在哪裏?

生:1894年,在檀香山

師:檀香山是在今天美國的夏威夷,也就是説興中會是在國外成立的,後來,國內也出現了很多革命團體,孫中山先生認識到:要想壯大我們的革命力量,必須將這些革命團體團結起來,形成一個統一的革命組織,這樣,就成立了同盟會,關於同盟會的情況我給大家準備了一個視頻,大家在看視頻的時候,要注意這幾方面的信息,同盟會成立的時間地點,它的革命綱領和機關刊物各是什麼?

(增加一個學法指導:要求學生在看視頻時,隨手講時間、地點等小知識點記錄下來,以便於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生:同盟會成立於1905年,在日本東京:革命綱領是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政府,改革土地制度。

師:分析革命綱領:通過前兩句,可以得出結論,革命派將鬥爭矛頭直接指向誰?

生:清政府

師:推翻清政府後要建立一個什麼樣的政府?

生:民主共和政府,並且要進行土地改革。

師:同盟會創建不久就有了自己的機關刊物,是什麼?

生:《民報》

師:在《民報》發刊詞中,孫中山先生將同盟會革命綱領闡發為什麼?

生:“民族”“民權”“民生”,合稱為“三民主義”。

師:“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三民主義是由同盟會革命綱領闡發而來的,下面我們就將他們的內容作一下比較,看有無實質性的變化,先看民族主義方面,三民主義比同盟會革命綱領多了一句什麼內容?

生:解除民族壓迫
 

2020高中歷史辛亥革命教案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知道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興中會創立、中國同盟會及其綱領、“三民主義”、武昌首義、中華民國建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清帝退位、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果實等基礎知識;概括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歸納理解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2.過程與方法:閲讀教材,掌握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探討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了解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以及革命黨人前仆後繼、浴血奮鬥的史實,樹立刻苦學習、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遠大志向和與時俱進、追求真理、百折不饒的奮鬥精神。

【教學要點】

重點:1.通過同盟會成立過程及其綱領,正確理解辛亥革命的性質;

2.掌握中華民國建立前前後後的鬥爭歷程,正確理解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3. 掌握中華民國建立前前後後的鬥爭歷程,正確理解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難點:正確理解

“三民主義”的含義;辛亥革命既然己“打倒”了皇帝,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卻為什麼未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辛亥革命既然己“打倒”了皇帝,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卻為什麼未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請學生説出生活中用“中山”命名的地名街道或物品。中山市、中山路、中山裝、中山公園、中山大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孫中山以及他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

新課探究

一、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1、孫中山簡介 2、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

3、孫中山早期創立的革命組織

名稱 成立時間 地點 領導者 目標或綱領 刊物 性質或地位 興中會 1894年 檀香山 孫中山 推翻清朝政府,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 同盟會 1905年 日本

東京 孫中山(總理) 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三民主義” 《民報》 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4、“三民主義”

內容: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

民族主義就是以暴力革命手段,推翻滿洲貴族的統治;民權主義就是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民生主義的核心是“平均地權”。

評價:三民主義是當時中國最完整、最進步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是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指導思想。侷限性:沒有明確提出反帝任務。

二、辛亥革命

1、武昌首義

1911年,湖北革命黨人蔣翊(yi)武、孫武等人準備發動武昌起義,但計劃泄露,形勢危急。1911年10月10日,熊秉坤首先鳴槍起義,佔領楚望台軍械庫,11日佔領武昌,控制武漢三鎮,武昌起義勝利。武昌起義標誌辛亥革命的開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