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流水枕前書作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36W
窗前流水枕前書

窗前流水枕前書作文

①“莫問野人生計事,窗前流水枕前書。”風車、水牛,稻田、麥地,令人垂涎欲滴的桃樹、梨樹和茂密的油茶樹,大黃狗、雞鴨鵝,小橋流水人家……這些都是鄉下孩子成長中必不可少的記憶。除此之外,我對鄉下的一個小物件——枕頭,卻很懷念。

枕頭和讀書有何關聯?這小物件勾起無限遐思。

②那時候,枕頭多為自家縫製的。枕頭裏的填充物,有穀殼,植物的莖、葉子、花,禽類的羽毛,也有棉絮或是碎布。也偶爾見過材質較硬的枕頭,如大人睡的竹枕。孩提的夜,總是色彩斑斕的,即使是一件不像樣的枕頭,我們一捱上就可以睡得天昏地暗。

不論枕頭材質優劣,心靈若真正寧靜恬淡,一樣能讓人酣眠。

③小時候的農村,清貧卻不寂寞。家家都有一大堆孩子,入睡前,先遊戲一番,搶枕頭大戰可是每天的重頭戲,弱小的弟弟妹妹總是被大孩子“攻擊”得痛哭流涕,而我們稍作安慰,他們便不長記性地破涕為笑,忘記了剛才的不快,又和姊妹廝打在一起。等母親收拾停當以後,我們總是纏着母親,要她講故事。母親講故事的時候,大姐總是變戲法似的從口袋裏拿出她跟隨母親到父親所在廣州部隊圖書閲覽室借的連環畫,惹得我們羨慕不已。聽故事聽累了,大家便枕着那一枕歡樂,酣然進入夢鄉。

睡前打鬧、聽書,生活氣息濃。“嬉戲、廝打”都被連環畫的故事和諧了。聽故事,聽的是對未知的渴望。“酣然入眠”,則源於被書澆灌後的滿足。

學生時代更加喜愛閲讀,這習慣保持至今。工作後,每次搬家,最不能丟的就是一些書籍,視如珍寶。為了讀書,我還在書房專門放置了一張小牀。每當感覺疲憊的時候,我便躺在上面讀書,慢慢地,一大堆書不經意間就佔據了牀的一半。以書為枕,也就成了常有的習慣。

以書為枕,是嗜書的外在體現,保持着心靈與書文的共振。

⑤古人説“三更有夢書作枕”。夜晚是閲讀的好時光,彷彿在聆聽一個個人類久遠而又睿智的靈魂在吟唱歌謠,漢字是我們二者之間最原始的密語,會在書裏與他們的靈魂對話,也為自己的思想、言行找到了方向。從而,一顆心,變得輕盈,可飛於天之涯,可行於海之角。這些年,枕邊書墨香,睡前必翻上幾頁,不如此,彷彿夢就不踏實;倘有新書如老朋友在等着,那樣的夜晚,便更多了些許歡喜。

漢字奏響了夜與思想的交響曲,夜寧靜,靈魂才自在輕盈,枕邊閲讀,讓人內心充實飽滿。

⑥讀書,果然要在平心靜氣的時候。清心寡慾,邈處欿視,或許這是最好的狀態吧,在無慾無求中感受幾千年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由三個月看不完一本書到兩個星期手抄一本《資治通鑑》,雖然不一定入腦入心,至少有印象存留。

“抄書”需要心靜,而心靜則源於寡慾。淡泊之下,心胸開闊,思維敏捷,讀書明智的效果最好。

⑦有人説,枕頭是中國民俗文化的一個代表。在我的老家,孩子出生以後要開葷、睡米枕,就是整一條鯉魚蒸熟,讓嬰兒嚐嚐,做一個大米裝的枕頭,讓他們睡着,全部為美好的寓意,正如邵陽民諺:打穀要吃米,説話講道理。古人有以枕為禮品贈送親友的習俗,如唐代張祜《酬凌秀才惠枕》:“八寸黃楊惠不輕,虎頭光照簟文清。空心想此緣成夢,拔劍燈前一夜行。”宋代王安石《次韻歐陽永叔端溪石枕蘄竹簟》:“端溪琢枕綠玉色,蘄水織簟黃金紋。翰林所寶此兩物,笑視金玉如浮雲。”都是寫友人之間贈枕之事。

枕是人間凡物,卻又在詩文中成為重要意象,“米枕”盛的是富足安康,“贈枕”送出的是祝願和勉勵。

⑧“飛花三畝宅,落葉半牀書。”讀書,一個人心裏最深處的東西,像頭下的枕,需要我們以放鬆、自然的方式接近時,才能體會到其中的温暖、感動與甘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