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世界糧食日節約糧食演講稿精選範文3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5W
父母在我們小的時候就教育我們要愛惜糧食,因為農民伯伯是多麼的辛苦,世界糧食日就是要提醒我們都要愛惜糧食,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世界糧食日節約糧食演講稿精選範文3篇,以供參考。
關於世界糧食日節約糧食演講稿精選範文3篇

世界糧食日節約糧食演講稿1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您們好!

之所以要在這裏公佈食堂文明就餐公約,並希望各位同學能夠切實遵守。這實在是由於我校食堂就餐的現狀所致。目前我校食堂就餐存在着同學亂插隊、亂浪費、亂擺放等不文明現象。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從學校層面考慮,確實跟食堂過於擁擠有關。因此,學校決定在十一放假回來之後,將進一步改進錯時就餐制。

經學校行政會議決定:七年級、八年級實行配餐制保持不變。九年級改為11:35分提前在食堂就餐,如此一來,國中與高中就可以完全錯時就餐。高三段每週11:50就餐,他們面臨着大學聯考,確實要有所照顧。高一段單週12:00就餐,雙週11:50就餐,高二雙週12:00就餐,單週11:50就餐。提醒大家:十一回來之後正是第六週,也就説高一11:50就餐,高二12:00就餐。

實行新的就餐制之後相信對目前食堂的擁擠現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但是我們同學亂插隊的不文明習慣,僅靠學校的錯時就餐還是不夠。關鍵還是需要我們同學加強自我管理、自我監督,後排同學發現前排同學插隊一定敢於站出來予以指責,或者告知值日老師進行管理,絕不能縱容不文明現象。與此同時,我們值日老師也應該站在食堂打菜隊列之中進行有效的管理。

目前亂浪費的現象也相當嚴重,每次值日的時候總看到很多同學將大量的剩菜飯倒入桶中,總是感到非常心痛,在這個世界上,還有那麼多的人處於飢餓之中,到目前為止,世界上仍然有八億多人口處於飢餓當中,這是一個比整個歐洲人口還要多的羣體。全世界每年有約九百萬人死於飢餓和飢餓引起的疾病,也就是説每天有兩萬四千人,每四秒鐘約有一人因為飢餓離開人世,而在這當中,有一多半是兒童,換句話説,由於直接或間接的飢餓原因,每八秒鐘就有一個孩子被活活餓死。每位同學包括我在內,捫心自問,這種亂浪費糧食的做法是否是在謀殺生命。

最後,亂擺放的現象主要在於不少同學吃完飯之後並沒有把端湯碗的盤子送到餐盤迴收處,我相信我們的同學不是故意的,我也相信我們的同學能夠做好這一些。謝謝大家。

世界糧食日節約糧食演講稿2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也許飢餓這個詞對我們來説有點遙遠。吃得好,吃得好,已經成為一件平常的事情。還有誰關心食物的來源,還有誰關心被丟棄的食物?但現實令人擔憂:一方面,世界人口日益增加,糧食供應日趨緊張,部分地區糧食短缺問題日益嚴重;另一方面,浪費糧食的現象屢見不鮮,農民的勞動成果不可珍惜。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給後人留下了一句名言:民以食為天。可見“吃”在普通人心中有多重要。只是近幾年,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現了很多不珍惜食物的現象。在學校,學生吃飯時,饅頭飛得到處都是,雪白的米飯撒得到處都是.不知道是應該把它當成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還是應該想象成一個沒有嚴寒的雪原。

有些人可能會對這些言論嗤之以鼻,認為是危言聳聽。他們只是浪費了一些食物,為什麼要受到嚴厲的批評?好吧,讓我們做會計。據估計,每公斤大米大約有4萬粒大米,中國有13億人口。如果每人每天節約一粒米,全國每天可節約大米3.25萬公斤,每年可節約大米1200萬公斤,可養活3.5萬人。平均畝產1000公斤,等於每年開發1.2萬畝無形良田!一米一粟來之不易,愛惜糧食是每個人的責任。

袁隆平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袁隆平更感動了中國和世界。要以袁隆平爺爺為榜樣,運用科技手段,開發糧食新品種,增加糧食產量。同時,在建設節約型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征程中,更要關注農業、農村和農民,珍惜來之不易的糧食,因為每一粒糧食都浸透着農民叔叔們揮汗如雨的辛勤勞動!

節約糧食是每個公民的義務,並不是説你的生活很好,如果你負擔得起,你可以浪費它。浪費是可恥的行為。即使在發達國家,節儉也被視為一種美德。這是對勞動的尊重,也是一種社會責任。

世界糧食日節約糧食演講稿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同學們,你們知道世界三大糧食作物是什麼嗎?它們就是小麥、水稻和玉米。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本週是我國“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宣傳週。“民以食為天”,今天,就讓我們將更多的目光投向人們賴以生存的糧食,談談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問題。

也許有人會説:我們早已遠離食不果腹的年代,吃飽飯、吃好飯已經成了司空見慣的事情,還有誰會在意糧食的由來,還有誰會在意隨手丟棄的糧食?然而,現實情況令人堪憂:一方面,全世界人口與日俱增,糧食供應日益緊張。更何況,全世界還有許多地方和我國的一些偏遠貧困地區一樣,人民生活水平極其低下,連最基本的温飽問題尚未解決,那兒的孩子們連米飯都吃不上啊,更不用説吃肉了!

另一方面,浪費糧食的行為屢見不鮮。就以我們學校為例,教室的垃圾桶裏,經常會有同學們吃剩的饅頭、糕點;食堂的餐桌上,米飯、菜餚隨處可見,有時,甚至在食堂地面上,都能見到同學們灑落的米粒;在生活中,不少同學也不懂得愛惜糧食,他們把餅乾、麪包、稀飯隨便亂扔,在家裏挑吃撿穿據有關部門估計,全國每年浪費的。糧食,足夠五千萬人吃一年,多麼驚人的數據啊!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既讚美了勞動人民的偉大,也表達了勞動人民的辛勞。如今人們的生活好了,卻不能丟棄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因為,一粒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20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多少辛勤的勞動呀!可以説,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

在我們居住的地球上,農作物的品種正在日益減少。古代先農們種植過多達數千種的農作物,而現在只有大約150種被廣泛種植,成為人們主要的食物來源。其中,玉米、小麥、水稻約佔60%,而大多數的其它農作物品種已處於滅絕的邊緣。面對如此嚴峻的糧食問題,有許許多多像“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爺爺一樣的科研人員,正在利用高科技手段,開發糧食新品種,增加糧食產量,為全球的糧食問題出謀劃策,而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新生一代,除了向袁隆平爺爺他們學習之外,更主要的是從現在做起,拿出實際行動來愛惜糧食,繼承和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