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徵文10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7W


改革開放40年徵文10篇

【篇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鬥中書寫人生華章!

煤炭企業的大學生作為青年隊伍中的優秀代表,如何儘快鍛鍊成才和提高發展潛力,早日擔當起歷史重任展現新作為?

筆者在基層調研瞭解到,當前很多煤炭企業在生產一線成立了大學生班組,讓大學生在生產一線大熔爐中鍛鍊成才,不失為一種好做法。

大學生就業後正確的選擇是先到生產一線“大熔爐”實踐鍛鍊,這樣才會得到更好的磨練,將來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可以説,在一線鍛鍊、在一線成才走的是一條光明之路、成功之路。一名試圖通過競聘從機關返回一線工作的大學生,他的話説得非常實在:“現在懂技術、會管理、有真才實學才吃得開,以後才能得到更好地發展,要做到這一點,先進班組、到一線,接受幾年的實踐鍛鍊是最佳捷徑。”

首先,有利於全面瞭解基層。大學生遲早要逐步承擔起管理企業、發展企業的重任,這是不可阻擋的社會發展規律。而要想管理髮展好企業,首先要對企業有個全面的瞭解,這就需要有基層管理經驗,特別是要有班組管理經驗。例如,國家下發的《關於加強國有重點煤礦安全基礎管理的指導意見》中,就將班組長崗位工作經歷納入煤礦各級管理人員選拔的基本前提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而選擇到班組到一線工作是全面瞭解企業的關鍵一環。

其次,有利於磨練意志。現在的大學生大多沒吃過苦、受過累和經歷過挫折,意志脆弱,承受能力差,吃苦精神差、社會責任感不強,而生產一線工作普遍苦、累、髒,能很好的錘鍊個人的意志力。

再次,有利於施展才華,增長才幹。企業的一切生產任務最終要落實到班組去落實,大中專畢業生紮根一線,直接參與實踐,將所學應用到生產中,容易使才幹得到發揮,潛力得到挖掘,同時通過鍛鍊,又能提高和豐富自己,為將來更好地發展打牢基礎。

讓大學生在一線鍛鍊成才,企業還應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搭台子。分專業成立大學生班組、大學生“創客中心”等,並制定完善相應的管理制度,搭建起大學生在一線鍛鍊成才的平台。二是造氛圍。加強宣傳引導,制定優惠政策,在工資、晉升、生活待遇和文化活動等方面儘量創造好的條件,努力營造大學生到一線工作光榮、到一線工作吃香、到一線工作有美好前途的良好氛圍,吸引大學生主動到一線工作。三是建機制。建立培養機制,通過教課題、壓任務,以師帶徒等多種形式,讓大學生得到鍛鍊,提高綜合素質;
建立人才流動機制,在條件成熟後,讓優秀的大學生及時轉崗,在更大的平台發揮作用,同時不斷為“大學生班組”補充新鮮血液,讓“蓄水池”成為活水,永葆生機和活力。

【篇二】

習近平説:“只有奮鬥的一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一生”。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更是用責任擔當支撐出來的。在省委省政府和能源集團的主導下,肥礦集團通過改革重組,雖然實現了浴火重生,但是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前進的道路上仍舊困難重重,需要各級黨員管理人員激情擔當不停步,艱苦奮鬥再創業。

做到責任擔當,首先要想事做事。想事,就是動腦筋琢磨和思考問題。對於黨員管理人員來説,其工作能力大小、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思想的深度和廣度。特別是在當前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走進新時代、開啟新徵程、展現新作為的新形勢下,更應該靜下心來,多動腦筋琢磨事,琢磨我們確定的目標任務如何去完成?採取什麼措施?需要什麼方式等等,通過深度思考、系統思考,最終形成正確的思想和工作思路。只有多動腦筋才會少走彎路。在想事的過程中,永遠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去掩飾戰略上的懶惰。也許你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耐心和沉着,或者是一些思考和改變,但絕對不是隻停留在腦海裏的一些想法,更絕對不要沉浸於“我很努力”“我一直在努力”的假象。

其次要高效執行。執行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責任,體現了抓落實的本領。應當看到,説得多、做得少,抓落實不夠的問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還相當程度地存在着。有的高高在上,脱離實際,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
有的部門以籤責任狀為“絕活”,將層層壓實責任變為層層下推責任,最終使責任懸空、虛化,而追責問責只問下級、不問自己,使追責問責成為推卸責任、不盡職不作為不擔當的護身符。對此,要通過建立個人和團隊願景,做好近期工作學習目標規劃和遠期規劃,讓每天的工作、學習有個計劃,有個側重,有個先後順序,有個主次之分。通過自動自發地抓落實,強化工作執行,確保崗位上的各項工作實現由“要我”向“我要”“我會”“我能”的轉變,最終實現個人價值、崗位職責和工作流程的最佳匹配,提高崗位工效和績效,促進企業發展。

再是要勇於革新。改革越是向前推進,觸及的矛盾就越深,碰到的阻力也就越大,我們面對的是一場改革的攻堅戰。要藉助“大眾創新、萬眾創業”“雙創”工作的機制和辦法,大力實施創新計劃。在實施管理創新方面,要以經營部門為主體,圍繞管理提效,實行課題研討,通過綜合探討研究工作、優化組織,實現管理創效。在實施技術創新方面,要以技術部門、技術人員為主體,進行技術革新和技術領域研究。在實施“藍領”創新方面,充分發揮勞模(技師)創新工作室的作用。以區隊或班組為單位,建立勞模或創新工作室,引導技術工人立足本職崗位和生產薄弱環節,大力開展技師技術創新項目、小改小革和qc成果創新活動。

當前,我們面臨着難得的戰略機遇期,需要我們一步一個腳印地去踐行抒寫偉大的事業,彰顯自己的人生價值!

【篇三】

天氣悶熱,果然,暴雨頃刻而至。雨點子氣勢洶洶,子彈一般齊刷刷射向大地,兩畝長勢頑強的秧苗在暴雨中飄搖起伏,我東倒西歪地跨過田坎,奔到彎田咀一棵大樹下躲雨。

一起在大樹下躲雨的還有一座新墳,墳裏面住着我的母親。

我蹲下來,望向母親。豆大的水珠從臉頰上滑落,我説不清此刻內心是燥熱還是涼爽。母親在墳冢裏很安詳,哪怕樹外狂風暴雨肆虐,亦穩若磐石。此刻,她或許也正望着我。這兩個月,我來的次數不少了,或是白天,或是晚上,我忍不住想要來跟母親説説話。這裏是母親的家了,母親安住在這裏,時時守望着我的身影。

然而慚愧的是,其實,我和母親之間已經很陌生疏遠了——我已經有好些年沒有見過她了。兩個月前,我從北京漂回來,終於見到了她,可是她已經睡着了,不再跟我説話,連眼睛也永遠閉上了。

在北京那會兒,母親給我打過電話。她總是告訴我,家裏的生活很好,有人給她送吃的穿的,還有人給她送錢。這話是很熨帖的,讓獨個漂泊在外的遊子放個心,然而通話的結尾,常話鋒一轉,問我什麼時候回家,她不希望我受苦,讓我早點回家。電話這頭,我還是用那句老話回答她,我曉得。很快,電話就掛斷了。那時,答這話的時候,我那不耐煩的神情和口氣,想來母親也能看見。

自然,我沒有跟母親多説什麼,也未曾訴過苦。比如這些年我輾轉過的地方,打過的工,我像一葉無根的浮萍漂來漂去,找不到一個安身立命的落腳點。甚至,我到北京後很長時間也找不到哪怕一份卑微低賤的工作。我蝸居在地下室,比那些住在下水道的強一些,至少遮風避雨。我也沒有女朋友,唉,早就已經習慣了一個人的生活,但有時候一個人也孤獨得發苦。生活最困難時,也曾因扒竊捱打,那些疼痛就像夜晚的蚊子轟鳴着。這些,我都沒有跟母親講過。

幾年了,我幾乎忘記了家的模樣,也極少想起母親。要不是一個姓徐的幹部給我打電話,直到現在我也不會回來的。姓徐的人在電話裏講,我母親出了意外,不小心掉水庫裏過世了,家裏找不到其他親屬,所以叫我趕緊回家處理後事。當下,我呆了半晌,心中五味雜陳,淚水在眼眶打了幾轉,竟沒有流下來。除了自己,家裏肯定是沒有其他親屬的。打小,我就沒有走過什麼親戚,也不記得父親的樣子。而對鄰居們的冷眼,我倒是記得清清楚楚——村裏只要發生偷盜的事情,他們都要追上門來質問,找我的麻煩——母親總是哭哭啼啼地賠罪,惱得我暗狠狠地攥緊拳頭。事實告訴我,雙拳難敵四掌,我不是他們的對手。我被這些囂張的氣焰趕出了家鄉,同時也在心中燒燬了對故土的眷戀。

後來家裏的事,我知道得很少了。當然,老家的很多人也以為我早就死在了外邊。

我是母親走後的第三天晚上到家的。家裏有幾個人在搭手幫忙。我怯怯地踏入家門,雙眼一摸黑,腦中嗡嗡地,手腳不知道往何處做事。在場的徐幹部好像對我很熟悉,一見着我,就上前來引我去見母親的面。母親冰冷地平躺着,讓我一下不知所措……我不忍再看母親,別過頭來,只見徐幹部接着説起料理喪葬的諸多事宜,讓我一件件地回到眼下的現實。徐幹部讓我戴上了白孝帕,對着幫忙的幾個人説:“王村長,這裏就交給你們了,我跟劉冰先出去一下。”他讓我跟他出門去買口棺材。

山間的四月,夜色依舊很深。星星們都還沒睡醒,自然也無法看清黑夜的形狀。我不知道要去哪兒,也不相信在哪位鄰居家能買到棺材。夜路,像一團瓦泥,任由我們凌亂的腳步,把它踩得深深淺淺。

一淺一深地就拐到了劉二爺家中。劉二爺輩分很高,在我印象中是全村最有威嚴的長輩。他熱情地把徐幹部喊“書記”,竟然還親切地喚我的小名“銀生”,這讓我很是吃了一驚。劉二爺遞過來一根板凳,同徐書記攀談起來。不一會兒,劉二爺爽快地同意了徐書記的請求,先把他給自己預備的棺材拿出來,還十分義氣地承諾“錢以後再説”。

接着踏入了第二户人家,何金花。從前我可從沒敢正眼看過她,好一個潑辣的人呵。此刻,她竟然也熱情地喊徐書記,還禮貌地對我説:“這就是銀生啊,你看這一晃多少年沒見過了。”何金花給徐書記打包票:“我來招呼廚房的幫工婆子,你們就放心好了。”

夜快過半了,剩下的十多户喊不清名字的村鄰,我跟着徐書記也一一上門。徐書記似乎跟他們都很熟,他張羅着喪葬的各項事宜。而我低埋着頭,不敢看他們,也不用説什麼話。

涼氣從地下冒起來,比起腿上的寒意,身上就顯得暖和多了。我們被黑夜裹挾着往家走,徐書記有些疲倦地説:“劉冰,先生和嗩吶我已經找好了。你母親生前一直説要葬在彎田咀,我們就遵從你母親的願望,讓她早日入土為安吧。”“嗯,好。”我沉沉地應了一聲。

第四天晚上,嗩吶一響,左鄰右舍都陸續趕來。母親的遺體安放在堂屋的中間。兩間土瓦房前的小院壩,正好可以擺下四張桌子。何金花帶着一幫女人在院壩邊臨時搭起的灶台前忙活。我低埋着頭給來客們謝禮。徐書記跑前跑後,忙到深夜。夜裏,我一直跪在堂屋為母親守靈,院壩裏有幾個幫忙的人在走動説話。

夜漸漸安靜下來,長明燈幽幽的火光忽閃忽閃,彷彿有説不完的話。或許,這些話是母親想對我説的。我的內心無比自責起來。這麼多年,很多事情,一下子清晰地浮現過腦海。恍惚間我憶起了兒時她站在門檻邊目送我上學時的笑靨,小時候,母親給我温暖;
長大後,母親庇護我不受旁人欺凌;
離家後,母親在電話那頭一遍遍小心翼翼地説,早點回家吧。而北漂的我,早已經傷痕累累,甚至建起了銅牆鐵壁,將母親隔在牆外。這一刻,我清醒地意識到,我竟不知道她在家裏的真實生活是什麼樣子,都説子女報喜不報憂,想來母親也是。在飄曳不定的火光中,我愣了神,母親一定也是艱辛的。不過也説不準,母親或許和我一樣,殘忍的生活使人麻木,她可能早已把這一切看開,包括我多年的離家不歸。想到這些,我心裏更難過了。

沒錯,我渴望母親是諒解我的。我起身往燈碗里加了一些油,然後慢悠悠地圍着母親的遺體轉了一圈。聽説人死後要變鬼,我卻一點也不覺得恐懼,母親生前沒幹啥壞事,死後也一定不會變成鬼的。我重新跪下來,我想告訴母親,這些年我是多麼地想她,是多麼地想回家。可臨到嘴邊,還是沒有説出口,終究我是沒有回來的,不是嗎?我幾乎一無所有,我如何回來呢?更何況,在我心裏,除了母親,這個家鄉的一切不都是陌生的嗎?正如這一次回家,要不是有徐書記忙前忙後,我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周全地讓母親入土為安。

天還沒有亮,嗩吶再次吹響,幫忙的人也都摸黑趕到了。先生朗聲一吟,時辰已到。劉二爺幾個人就抬起棺木,在嗩吶的護送下,把母親送到了彎田咀的大樹下。天漸漸清亮了,先生讓我再看母親最後一眼。我抬起頭來到棺材前,多少年沒有這麼仔細地看看母親了,母親睡在棺材裏,顯得安靜極了。我忽然覺得,母親好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慈祥,我開始相信,母親真的是沒有怨我。嗩吶又一次發出悲鳴,棺木也一點一點合攏,鄉親們開始往上堆土。我跪在墳前,悲上心頭,淚水竟突然奪眶而出,灑落一地。我倏地轉身對着幫忙的人羣,深深地磕了三個響頭。人羣湧了上來,徐書記拉起我説:“兄弟,你要站起來啊,這個家以後就看你了。”

母親找到了新家,我守着母親的老家。而這個把我稱“兄弟”的徐書記,就在我的身邊。

喪後將近半個月,我無所事事,整天望着母親的遺物發愣。徐書記幾乎每天都來看我這個“兄弟”,弄得我很不習慣。徐書記説這是走“親戚”,還名正言順地給我帶禮品,隔三差五捎來幾個熟菜,與我一起吃飯,碰上幾盅。他話很多,不過我卻沒怎麼記下,這讓他很失望。

果然,連續三天都沒見着他的身影了。我想他一定是生氣了。

一天晚上,月光隱去了蹤影,我莫名地感到了恐慌。“銀生、銀生——”黑夜裏傳來劉二爺乾裂的喊聲,嚇得我渾身一驚。劉二爺跑來拉着我説,上前天晚上,徐書記帶着糧食來看我,路過彎田咀時崴到了腳,現在人還躺在鄉衞生院。二爺歎了口氣,語重心長地説,銀生,你去看看徐書記吧。

這一夜,我好像真被劉二爺乾裂的喊聲嚇到了,在牀上翻來覆去怎麼也睡不着。好不容易睡着了,夢裏又有人在喊我,像是劉二爺,又像是母親,又像是徐書記。

早上起來,我有些疲倦,也有些沮喪和愧疚。我拿出剛回來時徐書記給我的錢,買了件牛奶去衞生院。徐書記卧躺在病牀上,右腳裹着紗布,已經腫成了“火腿”。他看到我,眼睛突然就放了光,驚喜地説:“兄弟,你是來看親戚的啊?”我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是的。不知怎的,徐書記驚喜的臉突然就平靜下來,他沒接我的話,還把臉側向一邊。我本來想問他的傷情,也沒機會説出口了。時間凝固了,這是我從未感覺過的難捱的寧靜。我無所適從,正準備走,徐書記又開口叫住了我,他用陌生的眼神凝視着我,用力地問:“兄弟,你到底咋想的啊?”我馬上補問:“徐書記,你的腳——咋樣了?” 他沒有理睬我,又接着問:“我給你説的那些話,你有沒有想過?”我沉默着,沒有回答。他接着又自言自語起來:“我一直在想,我為什麼在彎田咀崴到腳,是不是你母親也不想讓我看到你現在這個樣子呢?”又是一陣沉默。我變得無比緊張起來,額頭冒出的汗水差點打濕了眼睛。我的過去,我知道母親是諒解我的;
我猛然懷疑,母親還會包容我的未來嗎?終於,我深吸了兩口氣,抬起頭望着他,認真地擠出了幾個字:“哥,我——聽您的。”

一場春雨過後,曾經模糊的故鄉,一下子清晰多了。從衞生院回來,我也有了精神。我整理好母親的遺物,把房前屋後徹徹底底地清掃了一遍。

沒過幾天,哥又來走“親戚”了。他帶來了兩斤豬肉和一些蔬菜,還有兩瓶酒,他讓我下廚,好好弄幾個菜,他説今天有貴客要來。我哪裏會有什麼貴客呢?不過我沒再多想,我聽哥的安排,把在外流浪時學到的手藝全都使了出來。

沒一會兒功夫,王村長提着一桶菜籽油來了,劉二爺揹着一口袋米來了,金花姐也拎着幾扎麪條來了,以前和我幹過架的歪腦殼醜娃也來了。我訝異之餘,格外地高興,借哥的酒,左右都敬了好幾圈。他們都一個勁地誇我菜做得好吃,還開玩笑説若我以後就把這個當成手藝活兒,保證村裏家家户户都會請我去做大廚。好幾年了,我都沒有這麼高興地吃上一頓噴香的飯。我説了很多話,喝了好多酒,高興得幾乎淚流滿面。

一頓便飯下來,王村長告訴我,村裏經過民主評議,已經一致通過給我低保救助;
醜娃成了我的好哥們,也答應幫我辦好彎田咀的兩畝田;
金花姐許諾給我兩畝田的秧苗;
劉二爺答應幫我種一畝地的花生;
哥説他幫我在房後面圍一個柵欄,送我二十隻雞苗……

我破例送了哥一回。上一次我跟哥一起走路,是在剛回來的那天夜裏,而這天,是在陽光明媚的午後。我們都有兩分醉意,一路上攙扶着前行。到了彎田咀,我跟哥在母親的墳前停下來,坐在大樹下歇息。哥踉蹌地走上前,到母親的墳前誇我。他説我現在很懂事,請讓她老人家放心。我坐在後面聽到這一席話,鼻子一陣酸楚,眼淚悄悄地流了下來,又挺不願讓人看見,趕緊擼起袖子擦乾淨。我順着墳的正前方望去,不遠處正是我家的兩畝荒田。我轉身在母親的墳前跪下,給母親保證,有哥的幫忙,我現在什麼也不怕了,我一定會把日子過好的。

接下來的日子,我沒法再閒下來。人一忙碌,日子就感覺踏實起來。我一改前些時無所事事的樣子,轉眼間變成了一個大忙人。三天,我養起了二十隻雞;
十天,我種上了一畝地的花生;
一個月,我栽上了兩畝田的秧苗;
不到兩月,我還整理出五畝荒地,種上了一百多株果樹……

當然,哥一有空就會來走“親戚”,和我聊聊天,看看近況如何。有時候還到地裏察看一番,邊攀談邊幫我乾點活。而我則一有空就到母親的墳前,和母親聊天,告訴她我每一天的生活,告訴她我對未來的期盼。

暴雨很快停了。我詢問母親:“媽,你説這兩畝秧子長得好嗎?”母親雖然沒説話,但山邊掛起了一道彩虹,在寧靜清新的田野上綻放着美麗的光彩,彎彎的,直彎到心裏頭去,好像是母親甜蜜的笑容。

恰時,哥打來了電話,我一邊接電話,一邊往家走。但沒走出多遠,我又興沖沖地跑回母親的墳前,把電話裏的事又給母親彙報了一遍。哥在電話裏講,在他這個“第一書記”離開我們村以前,他一定要看着我成家,他要幫我找一個媳婦,而且發現了一個再合適不過的人選,叮囑我要把握住大好機會。

一陣微風吹來,大樹上掉下來一串串雨滴。我好像聽見母親在哭,母親一定是激動地哭了。她的淚水,打濕了我的全身。

我知道,在彎田咀的母親,一直靜靜地守望着我的家。我也知道,在故鄉的我,已非昨日的我,我正在成為母親所期盼的那個“我”。我的家,在一片葱蘢的田野上延伸到希望的遠方。

【篇四】

改革開放40年,舊貌徹底換新顏。

壯麗藍圖將實現,全面小康在眼前。

一九七八年,突破了“兩個凡是”的思想禁錮,樹立了實踐標準,從此,離開了僵化的經濟制度,走上改革開放的新徵途。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國南海畫了一個圈”……中國的大門就徹底敞開,一個改革開放的時代如壯麗畫卷徐徐鋪開。

改革開放40年,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奮鬥,中國在醒來,中國在蜕變,中國在騰飛,中國在飛翔,這個進程波瀾壯闊,這個過程擬心絃,這個歷程回味無窮。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已經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這是一條從本國國情出發,確定的道路,一條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一條改革創新的道路,一條在開放中謀求共同發展的道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更高地舉起改革的大旗,習近平總書記全面深入改革重要思想應運而生,強調頂層設計,謀篇佈局,出台了三百六十個重大改革方案,1500多項改革措施,確立了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一場新時代的思想大解放席捲神州,中國偉大事業由此步入了嶄新境界,結出豐碩成果。

回望走過的路,我們滿懷豪情,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砥礪奮進的五年,更是碩果累累的五年,是攻堅克難的五年,更是淬火成鋼的五年,是力挽狂瀾的五年,更是舉旗定向的五年。這五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這五年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在彰顯,形象在提升,力量在增長,基礎在夯實,這五年中國民心凝聚,民智迸發,整齊充沛,鬥志昂揚。

這五年,改革更深化,開放更擴大,科技創新捷報頻傳,奇蹟層出不窮。“一帶一路”成就卓著、“亞投行”萬眾矚目,慧眼衞星遨遊太空,可燃冰試採成功,49.968公里港珠澳跨海大橋書寫世界格局,中國百年夢想的蘭州到重慶鐵路1336.8公里已建成,復興號動車,四個多小時北京到上海,深潛器、射電望遠鏡、大飛機、超級計算機並行趕超,深圳特區gdp是改革開放初期的1.1萬倍首次超過香港。

特別值得國人驕傲自豪的是在習主席建軍治軍強軍的戰略思想指導下,我國軍力正以超出想象的速度增強,隱形戰機、殲20正式服役,直接威餚西方的空中優勢,055巨型驅逐艦的推出,建造的第一艘國產航母下水,11級核動力攻擊潛艇,已服役於北海艦隊,外電戲稱:中國建造的飛機之多,如同放鴿子,建造的艦艇之多,如同下餃子。

人民的生活有了質的飛躍: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已成現實。精準扶貧緊鑼密鼓,貧困人口已減少六千八百多萬,相當於歐洲一個大國人口,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將在我們這一代手裏歷史性地得到解決,生態破壞的治理,力度驚人,效果顯著,鄉村振興戰略已經出台,千方百計實現農業更強、農村振興農民更富。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習主席的大國外交,中國國際聲望提高,在處理國際事務中有了話語權,世界各國關注中國,效法中國,來訪首腦日益增多,並與多國建立了戰略伙伴關係。十九大期間,世界各國首腦和政黨負責人的賀電賀文高達855份之多。習近平同志的《治國理政》一書,譯成十種外語,發行1200萬冊,許多國家人民排隊候購。以上種種舉動,這説明為什麼?中國有句古語:“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充分説明我國崛起,實力強大,已經矗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輝煌成就説不盡寫不完,心情激動,只好用一首歌曲來概括: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大旗,餘熱獻黨時刻不忘為黨的事業增添正能量,以全面深化改革的實際行動,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繼續沿着改革開放的康莊大道奮勇前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將迎來更加光輝燦爛幸福前景。

【篇五】

這是一個初夏雨後涼爽的傍晚,晚飯後迎來了一天中最為悠閒的時光。我倚在位於華悦.氿峯小區15樓的住宅陽台邊,看着窗外花園似的小區,望着遠處氿濱公園燈火璀璨的夜景,不由得思緒萬千。

思緒把我帶回到六十多年前,那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父母婚後我們兄妹七人相繼出生,全家九口住在鄉下一間不足50平米的平房內,這在我們生產隊還算是好的。我清楚地記得,這時候的窗外,西邊是個豬圈,豬圈旁邊是個大糞缸。糞缸用於澆地種菜,有時給生產隊換取工分。而豬圈裏的豬則承載着全家人的希望,那時養一隻豬六、七個月才能出欄,可賣40元左右,這對當時的農村來説,是多麼大的一筆收入,可用於蓋房、和子女嫁娶的大事了。一到夏天,蚊蠅亂飛,蛆蟲亂爬,老鼠亂竄。到了雨季,糞水滿溢,無處落腳。坐在家中用餐,陣陣異味隱隱襲來,這樣的環境,實在讓人不敢恭維。

我的思緒讓我想起四十多年前,那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我已參軍入伍,在部隊政治處任組織幹事,28歲的我已到了結婚的年齡。那年冬天,父親在房子的右邊,用從蔣山運來的黃石、碎磚砌好了房基,又託人從窯廠買來紅磚接出一間平房。雖然是空鬥牆,煤渣地,但總算解決了結婚新房,1982年春節我從部隊回家完婚,應了三十而立的古訓。這時侯的窗外,門前是面一土場,場邊是一條泥濘的小路,路邊是自留地,種了一些青菜、韭菜、長豆、茄子、絲瓜之類的蔬菜。每次從部隊回家探親,看到此情此景,既感到温馨,又感到些許缺失。

我的思緒又讓我回到二十多年前,那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1992年10月,我從部隊轉業回到宜興,在和橋鎮黨政辦工作。去和橋鎮工作,真正吸引我的是組織給我安排了一間兩層樓房,當時曾被和橋人稱之為“小中南海”的鎮委家屬房。進門是個小院。窗外可見一條小巷,一天到晚自行車鈴聲叮鈴作響,川流不息。巷邊是條河浜,儘管河水渾濁,但河邊仍有垂柳依依。即便是“小中南海”,當時家裏沒有衞生間,沒有煤氣灶。離房子50米處有公共廁所,燒水煮飯用的是蜂窩煤球爐。五年後我賣掉這套"房改房",搬到了東苑小區邊的住宅樓。房前是寬綽的大道,門前可停私家車;
屋後有個小院,推窗看那庭院,春有迎春,夏有枇杷,秋有菊花,冬有臘梅。四季常綠,滿園花香。居住在這樣的環境裏,做夢都好像格外甜美。

五年前,女兒又在宜興華悦.氿峯小區買了一套學區房。站在15層高的陽台上向窗外望去,可以俯瞰小區內的景觀小品、綠化草坪、花團錦簇、兒童遊樂場。遠眺是東氿新城,氿濱公園,遠山近水盡收眼底。尤其是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東氿公園宛若仙境。湖濱路燈帶橫卧東西,如長龍卧波,波光粼粼;
氿濱大道貫穿南北,如銀河流淌,一瀉二三裏;
愛美酒店、萬達廣場商業圈流光溢彩,人流湧動;
市文化中心、凱賓斯基酒店霓虹閃爍,交相輝映;
住宅小區萬家燈火,恰似繁星灑落人間。每逢此時此刻,我常常不由得感歎:窗外的景色真迷人!

俗話説,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從我父親算起到我女兒,三代人,先後經歷了從無房到有房,從安居到樂居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正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的過程。尤其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家居住條件的改善是過去做夢都不敢想的。也正是由於改革開放,使千千萬萬像我這樣的普通家庭,圓了世世代代的"安居夢"。當今,我們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走進新時代,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我堅信,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用黨的十九大精神照亮新徵程,我們國家一定能夠強起來,未來我們的生活一定會更加美好!

【篇六】

朋友,一首“春天的故事”,以史詩般的氣勢,唱響在祖國的大江南北。歌聲中,一幅改革開放的畫卷徐徐展開,一個劃時代的事件和一位老人的身影重現在眼前。它記錄和傳頌了1979年與1992年的那段歷史,它在中國經濟改革的編年冊上,落下了濃濃的色彩。

俯首翻閲流年的時光,我們不能忘記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就是在這次會議上,我們國家開始實行了“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自此中國健步走向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

細數歲月,彈指匆匆,找尋1978年的紅線,穿起2018年綵帶,40年的歷史長河,40年的風霜雪雨,40年的經濟騰飛,40年的百姓故事,我們看到改革開放的盛景,正如歌詞所言“你展開了一幅百年的新畫卷,捧出萬紫千紅的春天”。

或許,有的朋友會問:“改革開放40年,你感悟了什麼?”其實,站在這個演講台上,大家知道,我生在“春風吹綠東方神州”的改革時期,我長在“春雨滋潤華夏故園”的美好年代。雖然,我沒有改革開放的年齡,但是,我有人生步履的經歷。雖然,我尚在年輕,但是,我有青春的追求,我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天職,我有一名共產黨員始終不渝的奮鬥精神。因為,我深深地懂得,沒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開放,就沒有我們國家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
沒有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就沒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沒有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砥礪前行,就沒有黨的十九大習近平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號角。也許,這就是我的感悟,這就是一名跟隨改革開放的步伐,成長起來的一代青年人的感悟。

時光總是有記憶的,改革開放的歲月,不僅使我們國家的經濟建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也使我們百姓的生活有了日新月異的變化。記得2009年的春天,我來到了西二社區黨支部,成為一名專職的社會工作者。在近十年的履職生涯中,讓我親眼目睹了國家的強大,首都的功能,昌平的新貌,故鄉的宜居,百姓的福祉。它一如這火熱的六月,成為我的眼眸中忘不掉的風景和揮不去的感動。

歲月留墨,夏花彌香。我感恩我是改革開放歲月中的成長者,我感恩我是改革開放征程中的參與者,我感恩我是改革開放建設中的奉獻者,我感恩我是改革開放紅利中的受益者。因為,我們有“春天的故事”,我們有黨的領導,我們有十九大的精神,我們有中國夢的願景。

落筆光陰的信箋,我們曾經書寫過改革開放初期的激情,發展過程中的熱情和對幸福生活的感情。有人説:“假如不曾見過嚴冬的萬物凋零,又怎會有看到春天蓓蕾綻放時的驚喜。”是啊,春天的故事,春天的聲音,春天的呼喚,春天的復甦,讓改革開放的步履,走過40個歷史春秋,讓改革開放的偉業,銘刻在中華不朽的豐碑之上。

朋友們!我們依在改革的途中,我們依是奔赴的健兒,我們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鋭意進取,埋頭苦幹,才能使我們的國家獲取更多的成果,使我們的民族獲取更多的讚譽,使我們的個人獲取更多的進步。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在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引領下,為改革開放的明天,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建設國際一流科教新區而努力奮鬥。

【篇七】

018年是改革開放40年,40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心中也充滿了無限的期盼,在2018年的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説,“我們要以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為契機,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

回首過去,我們40年的風雨歷程,歲路途艱辛,但是碩果累累。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中國人民的生活實現了由貧窮到温飽,再到整體小康的跨越式轉變;
中國社會實現了由封閉、貧窮、落後和缺乏生機到開放、富強、文明和充滿活力的歷史鉅變;
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增長,綜合國力進一步提高;
民生得到顯著改善,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科技教育快速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人民羣眾主人翁意識顯著增強,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顯提高,社會整體文明程度大幅提升;
中國科技也飛速發展,製造業正由“中國製造”變為“中國創造”。改革從城市到農村、從東部到西部、從經濟領域到其他各個領域全面展開,逐步深化。使中國社會發生全方位的歷史性轉變。

繼往開來,中國的發展永不止步,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領導下,全面深化改革,着眼全局性重大問題進行頂層設計,狠抓改革落實,一往無前,今年也是黨的十九大開局之年,十九大對未來的發展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中國也踏上了新的歷史征程。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同樣也是黨的根本宗旨所在,是黨的一切工作所依,是我們必須堅持的改革價值取向。習近平總書記更多次強調,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通過改革給人民羣眾帶來更多獲得感。作為基層組工幹部,我們更要全力踐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必須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體現在各方面制度安排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要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時代特色,是我們黨最鮮明的時代旗幟,是中國人民最為自信和自豪的偉大創舉。

【篇八】

一提起久違的“大哥大”,我回憶的閘門瞬間被打開……

那是1993年的春天,一天,我到邛崍縣蓄電池廠採訪, 第一次目睹了龔廠長在用“大哥大”給遠在山東的客户通電話。自那以後,我對“大哥大”情有獨鍾。事隔半年,我省吃儉用,東拼西湊,終於將一部渴望已久號碼9084521“大哥大”擁入懷中。最難忘的是1994年夏天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凌晨三點,家住雙流縣三星鎮山區的我被一陣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原來是附近生產隊的劉姓農民,他上氣不接下氣地請我救救他的愛人和娃娃。細問才知,當晚他愛人難產,生命危在旦夕,情急之下,他想借用我的“大哥大”給縣醫院打急救電話,我立即冒雨爬上樓頂,用“大哥大”撥通了縣醫院的急救電話。一個小時後,母子倆被送進了搶救室,醫生説,幸好及時送來,再遲10分鐘,我們醫生都無回天之力了。當年搶救的小孩,現在已經30多歲了,自從他參加工作後,每年春節都要到家來拜訪我,十多年來從未間斷過。他説是我當年救了他的命,他要感恩一輩子。(蒲繼銘)

從通訊方式看通信鉅變

當年我父母親定居成都,雙方父母與兒女相隔數千公里,彼此的交流就是寫信。1972年我姐姐到雲南支邊,寫信訴衷腸成了她想念家人的精神寄託。幾年下來,家裏的信件摞起一大堆。

進入改革開放時代,通信方式悄然間發生了變化。曾經我表弟從南京來蓉辦事手握“大哥大”那架式真叫人羨慕。公用電話亭、電話鋪為人們提供方便的同時,擁有一部私人電話是眾人所盼。我家終於1997年通過朋友花2600元安裝了4354114號碼的座機,有了家庭電話,與遠方親人溝通如面對面聆聽。

隨着電話產品的升級換代,我有了第一部“康佳”牌手機。女兒手機淘汰率較快,我先後用過“三星”“天翼”“蘋果3”“小米”直到現在的“蘋果6”,功能從簡單的接打電話、發送短信;
樣式從翻蓋、滑蓋、直板數字按鍵,到如今的觸摸式智能手機,知識應有盡有,簡直就是一本百科全書,強大的功能更是一部萬能工具。

對於這些鉅變,我83歲的老母親很困惑,她仍惦記着座機簡單好使、聲音大,當看到自己與遠方的老姐姐視頻聲音畫面同時出現時,她驚喜萬分。有一件事更讓她出乎意料,她孫女清理物品時發現了爺爺奶奶結婚照,畫面發黃,她用手機拍下來,經剪輯、調色、美圖,呈現在她面前的黑白、鮮暖色不同味道的照片時,她覺得太不可思議了。幸虧留在了手機裏,經過4次搬家,這些老照片現已無影無蹤了。(劉蓉華)

通信的嬗變讓生活多姿多彩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我身邊有很多變化,通信是其中之一。大約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裝上了第一部屬於自己的電話,這在當時也是稀罕事了。

有了這部電話,不僅方便了我,更方便了鄰居。大家都習慣跑我家裏來“借”電話,讓我夢寐已求真正擁有屬於自己的第一部手機是1997年,牌子是諾基亞,手機號我一直用到今天。

科技突飛猛進,過去僅僅作為通話方便的手機,其概念和內涵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使手機變成了一個瞭解社會瞬息變化的萬花筒。最奇妙的是年老的父母每年都要去三亞過冬,學會了使用智能手機,不但會拍視頻發彩照,瀏覽網頁,縱觀天下,還能嫻熟地在網上訂機票、支付寶付款,原來強大的通信還有讓人年輕30歲的功能。今天,曾經用過的座機、傳呼機、諾基亞手機,都靜靜地躺在貯藏架上,就像我一直不肯更換手機號一樣,雖然有些老套,卻一直被我珍藏。

【篇九】

1978-2017,在悄無聲息中,中國走過了轟轟烈烈的40年,中國人見證了春風化雨的40年,40年讓中國的文化面貌煥然一新,驕傲面對新時代的世界潮流。

對中國和她的十多億兒女來説,1978年是註定不平凡的一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被載入史冊,成為新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從此我們看到了中國以經濟發展為核心的奮發圖強、砥礪奮進的40年,可無論是經濟的發展還是體制的改革,最終匯聚到人民身上的表現,便是文化生活日新月異的變遷,是精神面貌前所未有的充實,是科學素養節節攀升的成果,也是新時代新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積重難返的進步。我們在這紀念歷史的日子裏,回憶了經濟水平所帶來的物質生活的大幅提高;
同時更不應忘記,我們的文化環境讓我們沐浴着更加民主、進步的春風。改革開放的40年裏,文化的變遷並非僅僅是隨着經濟的飛速發展的附庸,它有自己獨自的發展軌跡和鮮明的歷史事件作為時間軸上引人深思的記號。

而歷史時間軸上第一處滌盪社會積久的詬病的節點,往往是文字所散發的思想牽動着社會的變革,發出振聾發聵的聲響,作為奔向新時代的號角。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發表本報特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就是對時代思想文化現狀的一次空前的質疑,讓人們對“兩個凡是”的真理產生了質疑,邁開了文化改革的首個堅實步伐。同年9月22日,上海市工人文化宮首演工人劇作家宗福先編劇的話劇《於無聲處》,這部聲討“四人幫”的劇作迅速燃爆滬上;
11月19日,《於無聲處》走進中央工作會議的會場,為參加會議的212位中央領導作專場演出。如果説《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是破冰的第一根鋼錐,那麼《於無聲處》便是鋼錐上奮力鑿下的第一個鐵錘,一同鞏固了中央領導階層對改革開放飄忽不定信心的同時,也為隨後舉國上下的知識分子思想界大討論奠定了基調。

先聲之後,餘音繞樑,不絕於耳,文化的變遷在多個領域齊頭並進:

改革開放同年12月的倫敦,新中國在影視文化上終於有了世界矚目的驕傲——動畫片《大鬧天宮》獲得倫敦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此後四十年,中國影視業迅猛發展,有《紅高粱》、《卧虎藏龍》、《霸王別姬》等國際獲獎作品讓國人激動不已,也有《西遊記》、《還珠格格》等大眾影視娛樂作品牽起幾代人抹不去的記憶;
78年《新聞聯播》開播開啟了中國特色的新聞播報,83年首屆春晚則在數十年內改變了中國人的除夕夜文化生活。時至今日,各類綜藝節目和電視劇已經佔據了屏幕前中國人大部分的閒暇時間,影視行業亦從侷限的放映機和電視屏幕中朝着更為寬廣的移動端遷地為良。

中國體育的發展同樣是改革開放40年來國人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如果説80年代則是中國人認識體育的開始,那時有許海峯的奧運首金,中國女排大賽五連冠,還出現了中國第一代足球迷。90年代就是中國體育積極展望的十年,1990年北京亞運會讓中國有了舉辦世界大賽的經驗,94年甲a職業化使中國足球與世界接軌。而00年代無可厚非地成為中國體育昂首挺胸地收穫喜悦的時代;
2001年申奧成功到2008年鳥巢開幕,不知有幾億國人守在電視前等待這一喜悦;
02年國足首進世界盃,瀋陽五里河萬人空巷;
還有姚明、劉翔這些至今被視為中國體育代表人物,在這十年內讓世界驚訝於中國體育。到了新的十年,體育則更廣泛、多形式地豐富着國人的文化生活,隨着寧澤濤、馬龍、張繼科晉升“小鮮肉”,傅園慧表情包橫空出世,體育不再僅是嚴肅激烈的競技文化,並被更多人所接受、熱愛。

也有戀舊的人們尚未忘記國粹們,“安土重遷”的他們,保護着中國傳統戲劇、堅持讀書看報、哼唱着革命歌曲,讓這個時代的民間文化更加註重多元和保護。正是這些人的努力,使拼命追趕潮流的中國人停下了反思,才意識到,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具有無可比擬的意義。

改革開放40週年在即,我們回顧歷史,看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篳路藍縷創造出的美麗中國改轅易轍的決心,經濟是改革的核心已為人所熟知,而人民文化生活的變遷則在悄無聲息中經歷了滄海桑田。我們驚異於世殊事異的同時,怎能忘卻,正是40年前那展大旗,揮去了保守的閉關思想,揮去了躊躇的畏懼之風,讓我們大膽邁步前行。

改革開放的40年是轟轟烈烈的40年,政治經濟改革大展宏圖;
改革開放更是春風化雨40年,文化的種子遍地播撒,遍地開花。

【篇十】

人,一生下來就學爬,要站起來學走路,這是人類求生存的本能,這也是人生道路的開始。

路,是走出來的,再寬再長的路也是人民羣眾努力奮鬥創造出來的,我小的時候跟大人們一樣走的是彎彎曲曲的茅草路,坑坑窪窪的泥巴路,曲折狹窄的田埂路,在舊社會,人們的生活那麼痛苦,飢寒交迫,民不聊生,許多障礙擋住了你的出路。中國古代就有個“愚公移山”的故事,只有搬掉門前的大山才有出路,才有生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浴血奮戰,前仆後繼,走井岡山之路,走長征之路,延安之路,終於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殺出了一條翻身求解放的大路。從此,中國人民才有了生路才有了出路。

站起來的中國人民沿着黨指引的前進方向,堅定地走社會主義道路,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奮鬥把一個貧窮落後的舊中國變成了一個富強民主的新中國。在社會主義建設中,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推動了經濟大動脈的發展,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民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全國各族人民齊歡呼:我們走在社會主義的大路上,意氣風發鬥志昂揚……。由於歷史的種種原因,我國的生產力水平還不高,與西方先進發達國家比,差距還很大,存在着“人民日益增長的需要與落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社會主義制度也要有個自我更新、完善、發展的歷史過程。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黨,中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一定能創造出新的發展之路。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及時撥正航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路線,決定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開放之路,極大地調動了人民羣眾的積極性,思想大解放,帶來了經濟大發展,“要想富,先修路”造路工程在全國各地掀起了高潮,高速公路迅猛發展,形成了全國聯成一體的、縱橫交錯的公路網,把城鎮與鄉村,內地與邊疆連結起來,把國內與國外連通起來。帶動工業化、城鎮化與工業園區的發展,使物質資源與勞動資源得到充分地挖掘、調配和合理使用,加速經濟建設的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國防現代化,帶動了農村的農業現代化,使我國的國民經濟保持在一個穩中求發展的勢頭。目前我國農村建設也在迅速發展,脱貧致富,村村通公路已是必然趨勢,從單車道的水泥路發展成雙車道的柏油路。連邊遠貧困山區也在各地黨組織的帶領下,劈山開路走出大山奔小康。如今鄉村公路沿線在綠色理念指導下綠化、美化,成了中國大地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成了美麗鄉村的旅遊之路。加速脱貧奔小康,中國人民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

在“一帶一路”的推動下,我國加快對外開放的步伐,國內國外一起發展。鐵路交通快速發展,火車通到xq又開到拉薩。那高鐵像一條條鋼鐵巨龍,走遍內陸大地,穿過秦嶺隧道,穿越雲貴高原的高山峽谷,實現了前人無法做到的夢想。空中之路從天空飛向太空,海洋之路從淺海潛入深海,“敢上九天攬月,敢下五洋捉鼈”,中國人值得驕傲,值得自豪。水上之路更精彩,大江大河上架,起了一座座長虹,港珠澳大橋的建成更令世人矚目,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被世界各國所認可,走向世界,融入人類命運共同體,讓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與世界人民共享,帶動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成為通向世界的友誼之路,光明之路,幸福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大旗,以“四個全面”、“五位一體”的方針,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改革開放,使我國社會發生歷史性變革,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已進入新時代,中國要向高質量、高標準、高科技的現代化方向邁進,取得全面開放的新勝利,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取得的豐碩成果使我們懂得與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只有堅持全面改革開放,才是實現偉大夢想的正確道路,黨的十九大帶領全國人民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徵程,我們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沿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的新長征之路,萬眾一心,團結奮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