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人民的名義》觀後感範文兩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4W
“你聽説過《人民的名義》嗎?”這雖然是句虛擬的問話,但卻頗為貼合近不少社交場合人們的討論。都知道要為官清廉,但是有些官員還是沒有做到兩袖清風,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有關《人民的名義》觀後感範文兩篇,供您參考。
有關《人民的名義》觀後感範文兩篇

《人民的名義》觀後感1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堅持鐵腕反腐,從嚴治黨。在這場關係着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硬仗中,中央立下了猛藥去痾、重典治亂的決心和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大仗之初,習近平總書記便提出了“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的根本之策。此後,中央“打虎”的力度愈來愈深,“下無死角、上無禁區”,有腐必反、有貪必肅。而如何在文藝作品中,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正面觀照黨和國家的現實政治生活,創作出更多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美善戰勝醜惡,便顯得尤為重要且迫切。《人民的名義》就為這一領域的文學寫作填補空白

閲讀作品之前,我事先上網查找了作者構思該文的初衷,在2014年,作者周梅森被捲入x一家地方銀行的股權糾紛官司中,他表示自己數年前成為該銀行隱名股東,不料被代持公司違規抵押,該公司資金鍊斷裂後,代持的這部分股權也被銀行查封。手持股權證的周梅森由此陷入一場股權糾紛官司當中,涉及金額高達4000萬元。這場官司也激發周梅森的創作靈感,終於將寫寫停停6年之久的小説《人民的名義》成稿。

《人民的名義》中趙德漢這個角色的原型是國家能源局煤炭思源副司長魏鵬遠,其他人物都沒有原型。這名“億元司長”在2014年被逮捕時,檢察機關在其家中搜查出現金兩億餘元,成為建國以來檢察機關一次起獲贓款現金數額最大的案件。周梅森將魏鵬遠被帶走時,執法人員從x一家銀行調去16台點鈔機清點當場“累”得燒壞4台的情節,真實地反應在了作品中。作品中趙德漢和候亮平是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兩個人物,首先談談趙德漢這個人物形象,農村出身,祖祖輩輩都是農民,家庭條件極為艱苦,但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成功登上了國家重職部門的領導地位,但是因為人生經歷的坎坷,對金錢有一種特別的愛戀與不捨,在腐敗的渦流中,未能激流勇進,跟隨腐敗捲進其中。但是令人最為思慮的是,趙德漢利用職權貪污腐敗瞭如此多的贓款,但是自己卻一分都沒有使用,放着一整間房子的人民幣,但是自己不敢去動用,從中我們能看出這是道德的悔意還是人性的膽怯,我想應該是人性的悲憫,來自黑暗面的金錢是有魔鬼伴隨的,就類似於和惡魔做交易一樣,你若使用了貪污贓款,惡魔必向你索取一些東西,你的前途甚至於你的生命。因此,無論是身處政治集體中,還是普通事業團體,清正廉潔,自食其力,正大光明的用自己的雙手和汗水積攢起來的財富才是有天使伴隨的。你每使用一分,你的人格和修養都能得到質的提升。

而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總局局長候亮平的不畏強權,一馬當先的優秀品質令我深深感動,文中講述漢東省檢察院反貪局長陳海在調查行動中遭遇離奇的車禍。為了完成當年同窗的未竟事業,精明幹練的侯亮平臨危受命,接任陳海未竟的事業。在這種政治導向的風口浪尖上,朋友家人勸説他不要參與這場爭鬥,害怕他也成為被迫害的對象,但是他仍然義無反顧,為了正義與友誼,毅然參與反貪行動。正如文學評論家賀紹俊所言:《人民的名義》一書不僅寫出了當下反腐鬥爭的複雜性、艱鉅性、多面性,更將其提高到了依靠文化、法律、制度進行反腐的高度上。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維護黨和國家x久安的戰略全局中,改革與法治,被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兩個輪子,依法治國更被賦予了更為鮮活的時代意義。本書在結合當下的國家實際和社會熱點時多有創新和突破,既深刻呼應了中央對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公民手法、法治隊伍建設等提出的全面部署,也正面迴應了人民的呼聲和社會的訴求。

《人民的名義》觀後感2

“現象級”反腐劇煉成的“四要素”

最近一段時間,《人民的名義》在社交媒體上引起廣泛討論,並被認為是“近年來尺度最大的反腐劇”。統計數據顯示,這部劇刷新多項收視紀錄,已成為“現象級”作品。從社交媒體輿論方向上看,這部劇贏得了較為廣泛的正面評價。

在各類偶像劇、沒有任何歷史和現實依據的玄幻劇充斥熒屏的當下,一部表現反腐敗鬥爭的主旋律、硬主題電視劇,能贏得公眾廣泛關注與稱讚,出乎人們的意料。但仔細體味,劇作的成功與其準確迴應了公眾當前對反腐敗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密不可分:

首先是適應了公眾期待了解腐敗行為發生全過程而非單純知曉結果的新要求。長期以來,公眾對貪腐案件的瞭解,多是來自案件判決書或新聞報道,信息往往侷限於房產幾套、金額幾何、利益輸送人員有幾個,對腐敗行為發生的全程難以知曉。

一些公眾有疑惑:腐敗行為到底是怎樣發生的,腐敗官員和利益輸送者之間達成的協議會不會變卦等。這部反腐劇通過講故事和人物塑造,把官員貪腐的過程、心理變化、利益輸送的辦法等進行了充分展示,讓公眾對腐敗發生的全過程有了全面、形象的瞭解。

同時,劇中展示的腐敗官員在面臨利益輸送時,毫無顧忌地將黨和人民的利益作為交換籌碼,讓人對腐敗行為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劇中更把視角投向或被腐敗侵害、或同腐敗做艱苦鬥爭乃至腐敗分子本身這樣的個體,把腐敗與反腐敗鬥爭具象到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和一個個具體的故事,其中有貪婪、有恐慌,有糾結、有決絕,充分展現了人性的醜惡和光輝。這些個體的不同境遇,可以説每個都現實存在着,讓公眾對腐敗害黨、害國、害民、害己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其次是迴應了公眾的消除反腐敗工作神祕感的新要求。各級黨委、政府特別是紀檢監察部門一直把公眾作為反腐敗工作架構中的重要力量,但普通公眾對反腐敗工作到底是怎樣進行的、除了關注聲援還能做什麼、怎麼做心中沒底,反腐敗工作也一直有神祕感,導致一些公眾雖有參與反腐敗鬥爭的願望和熱情,但缺少基本的信息渠道,也缺乏必要的訓練。

消除這種神祕感,是十八大以來反腐敗鬥爭進入新時期、新階段後,公眾的新期待、新要求。這部反腐劇原汁原味地展示了反腐敗工作全貌,有誠意地努力還原反腐敗政治生態,公眾長期以來百思不解的問題、疑惑,有的得到了印證,有的恍然大悟。

再次,這部劇讓公眾作為“第三隻眼”直接參與到反腐敗鬥爭中,毫不避諱地全面展示了反腐敗鬥爭的艱鉅性、複雜性。其中既能看到黨委、紀委堅決懲治腐敗的決心,也能看到貪官的狡猾、鬥爭的複雜,甚至把反腐敗鬥爭中的一些無奈、拉鋸等現實問題都真實地展現在公眾的面前,迎合公眾瞭解和參與反腐敗鬥爭的信息訴求和積極願望,有血有肉有淚,細節畢現,無疑是一次很好的反腐鬥爭形勢教育。

最重要的是,這部劇充分展現了執政黨持之以恆推動反腐敗工作的決心。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打擊腐敗工作力度空前,反腐成為中國政治生活的重要主題。但隨着一批大案要案塵埃落定,也有公眾開始對反腐敗工作下一步怎麼走產生疑惑。這部反腐劇在故事設定中,將劇中的重大腐敗案件同十八大以來現實中查處的大案、要案以及輿論關注度高的“熱案”相互呼應,沒有相關部門的參與和支持,不可能掌握到如此詳盡的信息。

敢於把自身查辦的重大案件原原本本展現在熒屏上,顯示的正是中央將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的決心,並再次向全社會發出了“黨中央堅定不移反對腐敗的決心沒有變,堅決遏制腐敗現象蔓延勢頭的目標沒有變”的明確信號。可以説,這部反腐劇彰顯了黨中央同腐敗行為鬥爭到底的鮮明態度和堅定立場,成功地把中央的決心傳遞給了公眾,進一步凝聚了人心、夯實了共識,讓公眾對贏得這場輸不起也決不能輸的鬥爭充滿信心。給這部反腐劇“點贊”,正是公眾對中央決心的正面回饋。

吏治清國運興。也希望各級領導幹部看完熱鬧品味道,對這部反腐劇的熱映多做思考,從而進一步深化對中央反腐決心、人民羣眾期待的認識,並從劇中腐敗官員的結局中汲取教訓,牢記殷鑑不遠、警鐘長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