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片《永遠在路上》黨員觀後感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07W
忠誠、乾淨、擔當是衡量好乾部的重要標準,廉潔自律,必須守住小德、小節。那麼關於反腐紀錄片《永遠在路上》的觀後感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專題片《永遠在路上》黨員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專題片《永遠在路上》黨員觀後感範文

《永遠在路上》的播映,直接呈現近兩年正風肅紀取得的成績,同時也揭示了作風建設任務的艱鉅複雜,一個個獨家被還原和披露的案件情節,向人們深深敲響着反腐警鐘。古語有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們廣大黨員幹部更應該從這一個個案件中反思痛悟,領會黨中央推進作風建設的堅定決心。

當事人現身説法,反思思想變遷之路。專題片將眾多第一現場直接呈現給觀眾,全國人大環資委原副主任、雲南省委原書記白恩培60歲後思想“拋錨”,家中手鐲多到成串,夫妻非法收受他人財物2.47億元。河北省委原書記周本順住省軍區大院800平方米16間房子的小樓,僱保姆專門負責養寵物,為兒子借錢不還,寄望鬼神為死去烏龜手抄經文下葬。中共四川省委原副書記、成都市委原書記李春城濫用職權收受賄賂,花費千萬進行封建迷信活動,為人做事日漸腐化墮落。他們原本都是身居高位的“建設者”,卻在權力職位上瘋狂斂財、攀比逐富,把“公權力”當成“私權利”,醉心金錢,精算自己的“經濟賬”,不顧人民的“政治賬”,將自己的政治本色丟得一乾二淨,最終在冰冷的監獄中大夢初醒、幡然悔悟。聽着他們的自述,根源都是自我思想上的鬆懈,從一開始的“小節不守”到後來的“大節不保”,令他們逐漸丟失理想信念,突破做人底線,最終觸犯法律的“紅線”。

辦案人直擊現場,言明違紀違法事實。工作在第一線的紀檢監察室工作人員面對鏡頭,將查處過程中的所見所思娓娓道來。在查處天津市西青區西營門街道原黨委書記高祝傑超標準辦公用房時,天津市西青區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李文彩直言:“太奇葩了,這麼多年咱們治理‘四風’問題,查違反八項規定的問題,沒有發現這麼奇葩的這種行為。”在辦公場所私設酒店式用房,在集中清理階段仍隱藏不報,本應勤政辦公的工作場所,卻在自己貪圖享受的一念之間鑄就大錯。花樣翻新的“四風”問題層出不窮,在“貪圖享樂”與“勤政律己”之間,黨員幹部們常常搖擺不定,往往心存僥倖,能隱瞞就隱瞞、能對付就對付,卻忽視了“反腐”並非一陣風的事情。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五次全會上指出:“人民把權力交給我們,我們就必須以身許黨許國、報黨報國,該做的事就要做,該得罪的人就得罪。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敗分子,就要得罪13億人民。這是一筆再明白不過的政治賬,人心向背的賬。”

點評人詳細解讀,深刻把握規定精神。片中邀請了有關領導、專家學者及文化名人共計30餘人,對落實八項規定精神從實踐和理論層面進行了闡釋和解讀。在廣西銀海區徵地拆遷腐敗窩案中,清華大學廉政研究中心程文浩主任説道:“老百姓關注的更多的是他生活中看到的這些幹部的實際行為。如果基層腐敗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的話,實際上動搖了黨執政的基礎,而且會動搖羣眾對黨和政府的這種信任。”基層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基層工作的好壞,直接關係幹羣關係和羣眾利益。百姓日常接觸最多的就是基層幹部,他們是百姓眼中黨和政府的代言人,深受百姓信賴。少數基層幹部缺少法紀意識、追求物質享受,把手中的“小權利”用成了“大權力”,直接操縱政府決策,剝奪羣眾的合法權益,那麼政府將失去公信力,嚴重損害黨在人民羣眾中的威信和形象。

《永遠在路上》是一部以案為鑑、以案明紀的反腐教材,揭示了官員貪腐的細節及犯罪的醜陋面,沒有了權力的養分,曾經意氣奮發的官員們在鏡頭面前留下的更多是衰老與悔恨。有權在握的任何年齡段都有可能發生腐敗,在基層,反腐更是不容忽視。基層幹部更應當以這部專題片為“教科書”,時常給自己噴點“清醒劑”,查擺自己出現的苗頭性問題,將“自律”的種子深埋心中,正視自己手中的權力,多為人民謀利益而不是謀私利。“在其位,謀其職”,領導幹部應當時刻有一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危機感,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認真履職,勇於擔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