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戰爭的觀後感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3W

通過寫觀後感我能夠更好地分析電影的結構和情節推進,觀後感能夠讓我們對電影的人物形象和角色關係有更深刻的洞察,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關於戰爭的觀後感5篇,感謝您的參閲。

關於戰爭的觀後感5篇

關於戰爭的觀後感篇1

我利用了暑假的時間看了一部紅色經典抗日戰爭片《鐵道游擊隊》。每當想起這首《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眼前便浮現出游擊隊員們趴火車,打鬼子的情景,想到這些事,我的心對游擊隊員的精神與勇氣而感到自豪與驕傲。

?鐵道游擊隊》這部電影主要敍述了在抗日戰爭時期,魯南鐵路上有一支活躍的游擊隊,他們專門破壞日本鐵路運輸,使日軍得不到互相照應。游擊隊員控制了火車頭,也牽制了敵人的兵力,有力的打擊敵人。在日寇和國民黨兩派的夾擊下,很好的互相配合。他們沉着穩定和破滅不了的執着信念、勇於拼搏的精神,多次阻擊了敵人的進攻,最終,他們消滅了魯南地區上的鬼子,為抗日戰爭做出了重要貢獻。

我看了這部電影感覺無比的自豪,當日軍説出‘‘我們失敗了。’’中國人民的心是那麼的一致,那麼的高興,那麼的自豪!如果,人們永遠記住抗日戰爭時期,那麼中國人民永遠走的是上坡路,中國永遠是最偉大的。‘‘中國人是打不死的。’’因為中國人有着不怕困難的精神,才取得了抗日的勝利,這時,我感到驕傲。現在,我們生活在和平時代,但不能真正體會的抗日的辛苦和失去親人的痛苦。游擊隊失去生命才換來今天的和平生活,so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不要浪費幾百條的性命換來的1分鐘,為國效力。最後,我想呼籲:中國是最強大的國家!

?鐵道游擊隊》這部電影對我的啟發很大,所以我們更要珍惜現在的生活。

關於戰爭的觀後感篇2

今天早上,我收看了中央6台播出的《雞毛信》。被主人公海娃的勇敢深深的感動了。

一天早上,海娃住的村莊被鬼子掃蕩了。鬼子把海娃抓走當帶路的。在這之前,一位八路軍隊長交給海娃一封雞毛信,裏面裝着重要信息。晚上,鬼子們又冷又餓,便把海娃的羊搶走殺了吃,海娃想:幸好領頭羊沒有被搶走,要不然雞毛信就完蛋了……。

為了把雞毛信及時送給張連長,海娃想出了一個辦法,“逃走”。凌晨,海娃的計劃開始實施,海娃跑呀跑,終於跑到了第一座山,山上有鬼子揮動紅旗,海娃也跟揮手。結果,把信甩掉了,海娃過了關以後,便翻山越嶺,在休息的時候,發現信已經丟了,他便回去找信,雖然找到了,但又被鬼子發現了,海娃只好硬着頭皮回去。第二天,海娃騙鬼子説他知道一條捷徑,便帶領鬼子走進了山道狹窄的石公山,而鬼子卻不擅長走山路,海娃呢?趁機跑了。隨後幾個鬼子追了上去……。

鬼子越追越緊了,海娃對鬼子喊:“八路軍來了。”鬼子便信以為真,等他們反應過來,海娃早已跑遠了,正在這危機關頭,八路軍戰士從天而降,把海娃從死亡線上救了回來。最後,信安全地送到了張連長手裏。接着,張連長髮動了攻勢,活捉了日本鬼子首領。

看完電影以後,我感覺海娃是個勇敢,機智的孩子,而且有一些辦法我們跟本想不出來。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件危險事,便大呼小叫,而影片中的海娃在大敵當前時卻十分鎮定。所以,我們一定要向海娃學習。

關於戰爭的觀後感篇3

昨天我們全校一起觀看兩部抗日戰爭《紫日》、《東北歸縱隊》。

在《紫日》這部電影片中它講述的是在1945年俄國向日本宣戰中的一位俄國女中尉娜莎和中國農民楊玉福、日本女中學生秋葉子在逃亡路上的一切困難險阻。故事一波三折,緊扣心絃,跌宕起伏,虛實並存。在廣大的原始森林中,他們經歷幾次險難之後回到了現實生活中。在森林中,他們因為仇恨幾次想殺對方,特別是楊玉福和秋葉子。在秋葉子遇險時,楊玉福幾次想讓她自生自滅,但由於我國思想傳統的深厚影響下,在複雜的心理較量下,最終還是救了秋葉子。故事虛實交換,扣人心絃,讓人彷彿身臨其境。在楊和秋葉子之間的矛盾中,反覆地寫了楊的複雜心理。楊是個老實的農民,只因在日本侵略軍殘忍地殺了他的母親和他的鄉親後。在一次日本掃射中僥倖生存了下來,正好俄國軍隊來到,和俄國軍隊一起離開的,卻不料,陰差陽錯地進入了日本的生活區,遭到日本敵軍的反抗。與娜莎一起逃亡,並找了俘虜秋葉子,叫她帶他們走出森林。於是故事就這樣精彩地展了開來。

我很佩服楊玉福,在敵人面前,他能忍下滿腔的仇恨屢次救了敵人的族人。而秋葉子的表現與楊玉福表現形成鮮明對比。秋葉子在幾次閒下中想殺了楊玉福,但沒有機會,有機會時下不了手。但令人婉惜的是秋葉子為了告訴她的族人戰爭平息了被她的族人殺死了。在這片電影中,三個主人公之間的所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有着很好的借鑑。都反映着在當代的國家的思想傳統:楊玉福所代表的是我國以德為思想傳統的表現,楊玉福運用得很好;秋葉子所代表的是日本的道德思想以敗失尊嚴為思想傳統的表現;娜莎代表的是俄國軍人以服從為思想。一個國家的興盛主要表現在國民的身上,一個國民所受的文化素質之深淺關係到國家的興盛。如果國民的文化素質不深,不會關注國家的興亡,他只會關注自己的生活是否過得好不好。

在片中我也學到了一些常識:例如説在草原上發生大火時,不要順風而逃,而是在一與火絕緣處用東西保護頭部扒以地面。

關於戰爭的觀後感篇4

那天,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觀看了抗日戰爭影片《地道戰》。當那“地道戰,嘿!地道戰……”這首結束曲響起的時候,我不禁再一次迴盪在那戰火紛飛的時代――

在冀中平原上活躍着一支領導的敵後游擊隊,他們在根據地領導着廣大農民羣眾,在敵眾我寡、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利用地下巷道巧妙地利用有限而又低劣的戰鬥武器――紅纓槍、鐵鍬、鋤頭、火銃把用大炮、機搶武裝着的日本鬼子打得落花流水、屁滾尿流。那些地下巷道真是神通廣大、神出鬼沒,你看這頭連着東家,那頭連着西家;那一個個的“煙蓋”的作用更大了,當發現敵人往地道里放毒煙時,地道蓋子一下子全都蓋上了,敵人放了煙也是白放的,絲毫傷不到裏面的羣眾,而且那些煙還會自動往回倒流,從而讓敵人自討苦吃。地道的作用並不只有這一些,它還具有戰鬥力呢?你睢,若是哪個地道被敵人發現了,那它就變成了敵人的墳墓――敵人一進入地道,不是掉到深深的水坑被淹死,就是摔落到插滿鋒利竹籤的土坑被刺死,或是被埋伏在旁洞的游擊隊員殺死,那個場面真是讓人好開心。

如果説萬里長城是古代人民留給後人的琦麗的瑰寶,那麼我們可以説冀中平原下那一條條四通八達的地下巷道就是我們抗日戰爭時期以少勝多,以弱制強的最有力的見證。它們是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是敵後根據地人民羣眾的辛勞的結果。他們憑藉自己的雙手,一鍬一鍬地挖,一擔擔地挑,一寸一寸地推進,硬是在地下創下了如此宏偉的抗敵工程,這不得不讓我們肅然起敬――他們明知強敵當道,明白敵人裝備精良,但他們卻巧妙地利用自己的力量給敵人予以迎頭痛擊。

閉目反思,在當今各種物資充沛、設備齊全的飛速發展的經濟時代裏,我們的國家面對周邊紛繁複雜的國際社會,我們的民族又該怎樣面對着世界烈強的窺覷?鈎魚島的紛爭、台海的風雲無一不在警示着我們的國人絕不能安於現狀,而要像冀中平原根據地的羣眾們那樣居安思危,要不斷增強國力,加強國防力量,絕不能讓歷史重演,要讓我們的祖國矗立在世界之巔。

我們作為新一代的少年兒童,生活在這和平的時代,沐浴着美好的時光,但我們也同樣不能忘記歷史,不能忘記恥辱,我們要以光烈為榜樣,增強知識,學好本領,才能真真正正地挑起建設祖國的大梁,才能把我們的中華民族那不屈不撓的勤勞的民族精神再次發揚光大,才能讓我們的祖國更加昌盛強大。

回想起《地道戰》中的一幕幕,再聯想現在的國際風雲,我覺得自己的擔子好重好重……

關於戰爭的觀後感篇5

?八佰》上映這麼久,遲遲不願去看,因為知道看這種令人悲憤的電影註定會讓情緒久久不能平靜。但是管虎導演的影片,還是非常值得看的。

他在這部影片中十分嚴謹地還原歷史,並藝術昇華,有歷史典故,有文化內涵,有深度思考,有讓人血脈噴張的慘烈戰鬥,也有令人破涕為笑的兒女情長,全方位多視角展現四行倉庫戰鬥的歷史過程,場面恢宏,人物眾多,緊張刺激的情節一波接一波,背景音樂也很恢宏,就是有點費紙巾。

九一八剛過,這個時候看比較有紀念意義。

就是不知道丹東人是得罪管虎了還是怎麼,為什麼把姜武扮演的慫貨説成是安東縣八里溝人,滿嘴丹東口音的髒話,辨別力太強,埋汰丹東人呢?

最震撼的情節無疑是敵人攻打西牆時,戰士們身背炸彈排隊跳樓,用血肉之軀與敵人同歸於盡的場面。鄭愷眼神中透着的那種視死如歸的豪邁,那種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那種毫不猶豫毫不畏懼的縱身一躍,簡直像一種榮耀,一種大丈夫以身許國的壯烈,震撼,感人,不能不為之動容,哭的稀里嘩啦,生活在和平年代,真的無法理解那種視死如歸的精神。

一個個貪生怕死的慫貨,在戰鬥中覺醒、犧牲,一個個稚嫩的少年、學生,在戰鬥中犧牲、成長,體現的是中國人民的骨氣,中國軍人的血性,中國人民不會慫、中華民族不會亡的民族氣節。

馬在這個電影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象徵作用。影片展現四行倉庫的第一個鏡頭就是從一個前蹄騰空、昂首挺立的馬的雕塑開始的,影片裏貫穿始終的也是一匹從四行倉庫跑出的大白馬,引用的是趙雲趙子龍大戰長阪坡的典故,“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惟有常山趙子龍”,影片裏對白也講到:“關老爺講的是兄弟情誼,趙子龍他護着國呢。”白馬孤獨地在四行倉庫周圍徘徊,它彷彿在等待它的主人趙子龍歸來,單槍匹馬衝入敵陣,殺他個七進七出。我想這匹白馬代表了一種奔騰的力量,既象徵國人威武不屈、奔騰不息的精神,又在呼喚趙子龍式英雄的出現,救國家和人民於水火。但白馬徘徊,子龍安在?

沒有什麼比自己強大,更有説服力。

感謝這個時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