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紅色經典影片心得錦集五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5W

  觀看紅色經典影片心得錦集五篇

一步步走向了咱們這天的輝煌,謳歌了幾代共產黨人肩負使命,將中國人民從水深火熱之中拯救出來,並帶領他們一步步走向富強民主的偉大曆程,這部紀錄片讓我重新認識了咱們偉大的黨。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觀看紅色經典影片心得錦集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閲讀。

觀看紅色經典影片心得錦集五篇

觀看紅色經典影片心得錦集一

看到一場轟轟烈烈的革命武裝起義打響,當時的我是如何的激動中國第一個農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開闢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武裝鬥爭,因此,毛澤東與朱德成了我所崇拜的對象,每在電影上看到他們總有種説不出的激動。

紅軍是人民的軍隊。所以,毛澤東對紅軍的改編和建設,都以不損害根據地人民的利益為最高原則。劇中有多個情節向我們展示了軍民一家親的感人場面。譬如:在起義部隊開赴井岡山途中,鍾大龍利用途中休息的時間,到老表地裏挖紅薯來分給飢渴的戰友。卻遭到了毛澤東的婉轉批評,他還自掏銀元要羅榮桓等送到紅薯地裏。又譬如,毛澤東發現曾士峨等鞭打俘虜,便語重心長地教育他説:"俘虜也是窮苦農民出身,不可虐待。不僅不能虐待,不願意留下的,還要發給路費。"而所有這些以民本為主導的新型措施,都為紅軍贏得根據地民眾的擁護和支持,進駐井岡山和發展隊伍創造了條件。

紅軍與地方人民羣眾的心連心,是紅軍作為新型人民軍隊區別於其前身和國民黨軍隊的顯著標志。如果説毛澤東在三灣改編中提出的"支部建在連上"、"三大民主"、成立士兵委員會等重要建軍原則,為紅軍的人民性奠定了堅實基礎的話。那麼,在以後開闢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中,他又先後創造性所提出的"三大紀律和六項注意"和"三大任務"新的建軍原則,更為我軍在開展對敵作戰中,取得根據地人民的同情與支持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們只有維護人們民的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這是千千萬萬個戰士心中永記的話,有了這句話,才有那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我曾想過,作為當代少年,我應該以怎樣的面貌來報答井岡山,回報井岡山千千萬萬的英雄,如果沒有當時井岡山這個革命根據地,後邊的壓迫也許是無止境的,用血汗,用身軀,築起保衞中華的“長城”,他們感動過億萬中華人民,登上井岡山,無論是誰都會體會到井岡山會師的精神,那裏靈魂永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武裝革命,包圍中華。一團烈火,燃燒着中華大地,燃燒着我的心。

因為從小喜歡毛澤東詩詞,我看了建軍八十週年獻禮電視劇《井岡山》,看完以後感慨良多,這部電視劇比較客觀地反映了毛主席在井岡山時代處於逆境中的形象,而以往此類革命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反映的大多是處於絕對領導地位的毛主席運籌帷幄的光輝形象。

從秋收起義後被迫上井岡山到長征結束的8年中,毛澤東經歷了諸多的逆境,用他自己的話説“就像個小媳婦”,經常沒有發言權,甚至一度連黨籍都沒有,成為“無黨人士”的師長(因周魯誤傳中央的決定)。用現在的話説就是“組織上不信任、同志們不支持”,一方面,組織上(中央和湖南省委)對於他未能按照既定方針奪取長沙等大城市的戰略思路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另一方面,在紅四軍七大上通過選舉的方式被自己參加過秋收起義的同志免職更是讓他也有焦躁、煩悶之類的種種心態。

屯兵于堅城之下,紅軍在沒有毛澤東指揮下連吃敗戰,痛定思痛,中央終於重新啟用毛澤東,這次看36集電視連續劇《井岡山》,“朱毛”二字是全劇的一個高頻詞。毛澤東先上井岡山,接着朱德帶着毛澤東派人送去的《三國演義》下冊,也抵達井岡山,來了個“兩冊”合一,“朱毛”會師。劇中,通過朱德、毛澤東和陳毅等人之口,反覆強調的一句話就是:“朱毛不能分,也不會分!”

紅軍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的政治主張,無疑解決了廣大農民“耕者有其田”的吃飯問題。農運大王毛澤東十分關注農民問題。因為,農民問題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問題關係到無產階級的領導權,關係到無產階級革命的同盟軍,關係到民主革命的成敗。也就是,誰得到了農民的擁護,誰解決了農民問題,即土地問題,誰就取得了中國問題的發言權和執政權,誰就是勝利者。

“支部建在連上”也是我黨我軍成功的法寶,5000多人秋收起義的隊伍到三灣時只剩下700多人槍,脱離隊伍的有之,悲觀失望的有之,毛澤東敏鋭意識到如果不能“黨指揮槍”,有淪為流寇的危險。三灣改編是建設新型人民軍隊的重要開端,在人民軍隊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後來,毛澤東在總結井岡山斗爭的經驗時指出:“紅軍所以艱難奮戰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

觀看紅色經典影片心得錦集二

走進演播大廳,説不激動是假的——現場觀看國家級的演出,多麼難得的機會啊!拿着手中的入場券,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在我們默默地期待中,表演開始了,整個大廳頓時鴉雀無聲。

主持人走上舞台的瞬間,激昂的音樂也響了起來,這次演出不單單只是表演,在表演中還講述着革命的故事。

只見一支隊伍走了上來,音樂響起,他們隨之開始舞動起來,激昂的旋律加上這動人的舞蹈,給了我們一場視聽盛宴,讓我們沉醉其中。一句話説得好:“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看起來輕而易舉的演出,必定花費了不少功夫吧。

隨着劇情的跌宕起伏,曲調也時而激昂,時而沉重,時而歡快,我沉醉於這場視聽盛宴中,思緒不由得跟着劇情的發展而走着。忽然一聲嘶啞的吼叫,引發了觀眾的注意。台上一位女演員,只見她仰天嘶吼,用力地拍打着懷中的年輕戰士,而他卻如一塊木頭,不給予半點反應。她抬起那雙顫抖的手,小心翼翼地查看懷中親愛的人。她的表情看起來對此不可置信,隨後將他背了起來,還沒走兩步便摔在了地上。我原本以為她會放棄,但她又將戰士背了起來,後又摔了下去,如此循環……

雖説是表演,但真實卻是毫無疑問的,她所表演的是戰爭後與親人的生離死別。出色的演出再配上淒涼的音樂,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戰爭是殘酷的,它代表着犧牲,代表着生死離別。看,舞台上正在演繹有情人分離時的場景,男人對女人説:“我會一直給你寫信,當你收到空白信件之時,便是我犧牲之時。”説得多麼殘忍,但又是多麼悲壯!因為戰爭,即使相愛,也無法相依相伴!

革命中不只有親情與愛情,更有信念。革命道路困難重重,但光明前景讓人無限憧憬。革命者不斷往前倒下,但後繼者不斷再衝向前。“殺了我一個,自有後來人。”即使經歷大革命失敗,他們堅定信念,從不氣餒,依舊向前。後來他們依靠羣眾,團結羣眾,與人民建立魚水情深的關係。後來即使敵人多次圍剿井岡山總部,但沒有嚇倒井岡山兒女。他們為信仰而生,為信仰而戰,為信仰而死。最終,勝利屬於革命者,屬於人民羣眾!

井岡山是革命的山,戰鬥的山,英雄的山,偉大的山!井岡山精神將永遠流傳下去,我們一定會繼承和發揚!

觀看紅色經典影片心得錦集三

在看《建黨偉業》之前,我已經閲讀了有關這部影片的很多報道,也有意地翻閲了有關這段歷史的一些書籍,6月15日,該影片在各大媒體沸沸揚揚地報道中最後“千呼萬喚始出來”。懷着對那段歷史的敬畏和對片子期盼,我趕在“七一”之前觀看了這部影片。

蘇聯開國領袖列寧同志説過,忘記歷史就意味着背叛,《建黨偉業》這部流行又經典的紅色電影緬懷過去,其中藴含“飲水思源”的寓意是不言而喻的。影片敍述了1911年10月辛亥革命至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的故事,這短短的十年時刻在歷史的長河裏或許只但是是一瞬,然而卻真正稱得上是“風雷激盪”、“鉅變迭起”,許許多多著名事件影響着中國歷史的發展走向,並將中國引向了最為光明的方向。應對眾多歷史事件,眾多知名人物,《建黨偉業》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户外再到中共一大,向觀眾展現了一幅雄偉壯闊的歷史長卷,演繹出一部典型的“三段式”電影。其中色厲內荏的袁世凱、慷慨悲歌的孫中山、風華正茂的毛澤東是各自段落最富標籤性質的代表人物——袁世凱手握富國強民的歷史機遇,卻落下了千夫所指的杯具下場;孫中山堅持“三民主義”的政治信仰,卻遭遇着“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尷尬處境;毛澤東揹負“體育救國”的最初理想,卻理解了馬克思主義的洗禮和錘鍊。“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袁、孫、毛三者的抉擇與境遇,既在中國歷史的天秤上,也在電影觀眾的心目中。以時刻的先後順序為脈絡,以事件和人物為着眼點,影片將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娓娓道來,精彩絕倫,引人入勝。

影片給了咱們無數的感動,讓我激情萬丈,為之沸騰。最讓我感到血脈憤張、激動莫名的片段是: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外交失敗,日本全面接收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利益,消息傳來,舉國震動,全國各地的莘莘學子最後把滿腔愛國熱情迸發出來,他們以無所畏懼的姿態走上街頭,高呼着“愛國無罪”、“革命萬歲”等口號示威、遊行,繼而火燒趙家樓、痛毆賣國賊;青年學子的拳拳愛國心震撼激揚、感昭日月,不僅僅在視覺上衝擊着我,更在心靈上感動着我,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就這樣以其獨特的魅力永遠定格在我的腦海之中,凝固在浩浩的歷史長河之中。

同樣讓我肅然起敬的是在共產國際的幫忙下,全國各地的共產主義組織分別推薦代表奔赴上海召開會議,這13位平均年齡28歲,甚至最小的才18歲的青年才俊代表們懷抱着共同的理想和信仰冒着性命危險走在一齊,他們在中華大地上共同締造了一個全新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從此中國革命進入了嶄新的歷史時期。誰又能想到,一個成立之初只有寥寥幾十個黨員,連開會議都避藏的政黨,能夠帶領全中國人民走向民族獨立、國家富強,帶領中國人民戰勝一個又一個天災人禍,最後在28年後成了新中國的執政黨!“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電影鮮活地體現出中國共產黨的價值,這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之奮鬥的事業,是眾望所歸的人間正道,也是滾滾歷史的滄海桑田。

透過觀看這部《建黨偉業》,咱們再一次形象地認識到,在當時的舊中國,無論是封建王朝還是北洋政府,無論是國民黨還是其他民主黨派,無論是議會制、總統制、還是君主立憲制,都救不了積貧積弱、處於列強環飼的舊中國,在那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無數仁人志士在黑暗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最終他們發現,只有共產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是中國人民的不二選取!

一路曲折一路歌,從當年建黨之初的五十多名黨員到這天擁有將近八千萬黨員,中國共產黨走過了九十年的風雨歷程。這九十年是不平凡的xx年,是可歌可泣的xx年,是豐功偉績的xx年,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我為中國共產黨所取得的成就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觀看《建黨偉業》,重温中國共產黨建黨那段崢嶸歲月,感受革命先輩崇高的信仰,以及他們為了自我的崇高信仰而執着地去發奮奮鬥,使我再一次深深地被他們的革命精神所感動,自我的理念信念也得到了洗禮,思想境界也得到了進一步昇華。

觀看紅色經典影片心得錦集四

《旗幟》以10集的篇幅回眸了自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如何一步步走向了咱們這天的輝煌,謳歌了幾代共產黨人肩負使命,將中國人民從水深火熱之中拯救出來,並帶領他們一步步走向富強民主的偉大曆程,這部紀錄片讓我重新認識了咱們偉大的黨,以及那始終引導咱們堅定不移的旗幟。

《旗幟》每集聚焦一個歷史階段,從九十年前,南湖遊船裏的仁人志士悄然醖釀着時代的藍圖,開天闢地慨而慷。民族先鋒隊開始了救亡圖存的偉大探索,革命面貌煥然一新。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鬥,戰勝了各種艱難險阻,取得了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書寫了人類歷史上一幅氣勢磅薄,而又絢麗多彩的優美畫卷。

看到無數先烈為了新中國的建立,有的英勇獻出自我寶貴的性命,有的不幸落入了敵人手中,遭受了各種各樣的酷刑時,就禁不住熱淚奔流,咱們這天的幸福生活是這些先烈用他們的血淚乃至性命換來的,敵人那些酷刑中的任何一樣都是常人無法忍受的,況且咱們的先烈有時要經受幾種或十幾種、甚至幾十種,我不知道他們是怎樣咬緊牙關,挺過來的。有時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一點兒的小小的困難就叫哭連天,或者請求別人的幫忙,一點兒也沒有應對困難和解決困難的信心和勇氣,想想先烈再想想自我,未免臉紅。

中國共產黨90年的豐功偉績,不知帶給世界多少驚奇,中華民族遇到過很多災難的考驗,在危難關頭,總能看到黨旗高高飄揚,在旗幟的指引下,咱們將走向更加完美的明天。

觀看紅色經典影片心得錦集五

這幾天,連續看了三場《焦裕祿》的電影。一場是市委安排的,一場是局機關組織的,一場是回到家後在電影頻道里看到的。每看一次,心靈都受到震憾,靈魂都受到衝擊,思想都受到洗禮。

我以為,一個人因此受到人們的記掛和崇敬,並不需要做多少驚天動地的偉業,只要他心裏時刻裝着黨的事業,惦記着人民的困苦,並以自我所能去全心全意地做了,就會受到人民的愛戴和崇敬,就值得咱們去認真學習。

焦裕祿同志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受命於危難之中:幹部人心渙散,羣眾困厄饑荒,從哪裏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呢?他做到了兩點,一是用情,一是用心。

“用情”講的是作為共產黨的縣級幹部,你的心是否和羣眾的心緊緊貼在一齊,沒有間隙,沒有隔閡。當外面下雪時,你感到了羣眾身上的寒冷,當災荒來到時,你感到了羣眾肚子的飢餓,當你跟老大娘道一聲我是你的兒子時,那一份表白都發自於肺腑,不惺惺作態,也毫不做作。

“用心”講的是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謀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它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在堅信羣眾,依靠羣眾中獲得靈感,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焦裕祿那裏,用情和用心是如此完美地結合在一齊。他對百姓用情,頂風沙冒嚴寒、忍飢餓抗病痛,在極其嚴酷的自然環境下,走村入户察民情,無微不至送温暖;他對基層幹部用情,在極其敏感的政治環境下,拍案而起揚正氣,勇於擔當不推諉!

真情實感的累積,必然會產生用心於民的強大動力,必定會找到科學發展的正確途徑。正是在血濃於水的情感驅使下,他對水患“用心”,越是颳風下雨越要到第一線查水情、看水路,修葺了百里溝渠,保證了三天大雨而不澇;他對風沙災害“用心”,跑農場留人才,找到了種泡桐治沙害的脱困良方。

從焦裕祿那裏,咱們知道,好的工作方法固然來源於用情,沒有情感的靠近就不可能對百姓的生活真正的“用心”;但真情實感的獲得,又務必靠科學的“用心”來豐富。比如:沒有深入細緻地走訪羣眾這一科學方法,哪裏會有羣眾逢災遭難的痛苦體驗,沒有在羣眾中得到的“治沙靠泡桐”的真知灼見,哪裏會有對人民羣眾聰明才智的那一份感佩和敬仰之情。因此,學習焦裕祿,一要學他的用情,把人民當成自我的父母,對人民用真情,顯實感。二要學他的用心。就是堅持黨的羣眾路線,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靠紮實管用的調研功底,獲得基層的第一手資料,掌握為民服務的真實本領。只有心隨情走,情為心發,咱們才能獲得源源不斷地為民服務的自覺動力;只有緊緊依靠黨的羣眾路線,咱們才真正學到了焦裕祿同志的“用心”精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