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關於《山海情》優秀觀後感精選

來源:巧巧簡歷站 1.05W
西海固走出來的人民,他們沒有忘記初心,也沒有斷根,而是把根深深扎進了這片肥沃的土地,互相扶持走上小康之路。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黨員關於《山海情》優秀觀後感精選,以供參考。

黨員關於《山海情》優秀觀後感精選

《山海情》優秀觀後感

《山海情》講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在國家扶貧政策的引導下,在福建對口幫扶下,西海固羣眾移民搬遷,不斷克服各種困難,探索發展辦法,將飛沙走石的“幹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灘”的故事。以其細節處見生活,温情處見人心,奮鬥中見鬥志的鮮明特色,感動你我,温暖寒冬,就讓我們為那些奮鬥在脱貧攻堅一線的扶貧幹部致敬點贊。

劇中讓我感受最深的大概就是馬得福這一角色,馬得福是廣大的基層扶貧幹部的領導,他學歷普通,出身不好,沒有金手指,但他有一顆純粹的為百姓着想的心,面對困難的韌勁,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在高速公路和獨木橋之間,選擇獨木橋的決心,腳踏實地解決一個接一個沒完沒了的困難,最終把未來變成了現在,可以説他的整個青春都獻給了閩寧村,遷移吊莊,通電通水,種植蘑菇,勞務輸出,再到後面的投資建設都有他忙碌的身影。在他看來當初是他把大家趕來閩寧村的,他就要對村裏的父老鄉親負責。但在我看來,這才是一個好乾部應該做的事情,他的初心從未改變,本身他也只是農校畢業,但是塞上江南的決心一直支撐着他。最終,他證明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可謂“狹路相逢勇者勝”!

   關鍵時刻,扛起重任,盡責履職,在大獲全勝之前一絲不鬆懈,一刻不停歇,自覺帶頭落實扶貧工作責任,發揮扶貧戰鬥員和宣傳員的作用,解決幫户提出的各種難題。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作為當代青年大學生,我們應當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在學好自己專業知識的同時,不斷提升自己。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山海情》優秀觀後感

最近電視劇《山海情》熱播,該劇藝術再現了閩寧扶貧協作的感人故事。1996年,中央確定福建對口幫扶寧夏,20多年來,一批批援寧扶貧幹部真心奉獻,一波波閩商在寧創新創業,一代代寧夏貧困羣眾在福建穩定就業,為推動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像劇中馬得福這樣的扶貧幹部們是跨越山海共同致富的骨幹擔當,是“山”“海”“情”的最佳代言。

山花落盡山長在,終日看山不厭山。扶貧幹部要有山一般的意志堅決響應黨的號召,聞令而動,盡鋭出戰。劇中扶貧幹部馬得福也曾對政策一知半解,當村書記向他解釋清閩寧協作的重大意義時,他眼中看到了未來,腳下堅定了步伐。東部支援西部20多年來,黨中央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得到有效實施,形成了把扶貧開發作為重心,把產業協作扶貧作為關鍵,把生態環境改造作為基礎,把激發內生動力作為根本的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格局。在“馬得福們”帶領下,村民們的腰包鼓了,笑聲多了,村裏小康住宅鱗次櫛比,通村公路整潔乾淨,基礎設施一應俱全,村中一片繁榮盎然的景象。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扶貧幹部要有海一般的偉力努力克服艱難險阻,鉚足幹勁,攻堅陷陣。都説“貧困羣眾要脱貧,扶貧幹部先脱皮”,在艱苦條件下、在百般困難中“馬得福們”以“越雪山、涉險灘”的精氣神,啃下扶貧這塊“硬骨頭”,成長為擔當重任、能打硬仗的高素質幹部。他們不斷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大戰略,不斷加強區域合作、優化產業佈局、拓展對內對外開放新空間的大布局,為的就是實現先富幫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大舉措。

生成澤廣時芳茂,魚水情通樂韻諧。扶貧幹部要時刻情牽百姓,心繫民生。“馬得福們”深知脱貧攻堅是幹出來的,靠的是廣大幹部羣眾齊心幹。扶貧幹部要將輸血式扶貧轉變為造血式扶貧,激發起鄉親走出貧困的內生動力,凝聚起脱貧攻堅的強大力量。要常奔波于田間地頭、常穿梭於農家小院,讓大家聞到扶貧幹部身上的泥土味兒。貧困户貧困的原因千差萬別,因此,扶貧路上切忌搞“一刀切”,扶貧幹部務必要結合每個貧困户的特點和原因,逐人逐項走訪摸底,詢查貧困現狀、探尋貧困根源,針對貧困户不同致貧原因“靶向用藥”、“一户一策”,真正做到量身定做、精準施策。

山海相會,東西協作。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任何一個地區、任何一個民族都不能落下。扶貧幹部當不以山海為遠,勇挑責任重擔,提高工作水平,為鞏固脱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不懈奮鬥。

《山海情》優秀觀後感

近日,電視劇《山海情》熱播,引起了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該劇講述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國家東西部扶貧協作政策引導下,在福建對口幫扶下,寧夏西海固移民通過艱苦奮鬥,將黃沙彌漫的“幹沙灘”建設成為充滿希望的“金沙灘”。劇中的真實、真情、真幹令人感動,而在脱貧成功的背後,正是因為有跨越山海的閩寧情誼,有俯身一線的扶貧幹部,有拼搏奮鬥的人民羣眾,匯聚成了脱貧攻堅的強大力量。

東西協作的戰略眼光是重要前提。福建對口援助寧夏,並建起合作樣板閩寧村,產業幫扶、勞務輸出等系列舉措,帶動着閩寧生活條件與生態環境的日新月異。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的偉大戰略決策,是先富幫後富的生動畫卷,更是解決貧困問題的“中國方案”,充分彰顯出我們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而現在,我們構建了更加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格局,就需要沿着這條路堅定地走下去,讓“山”“海”攜手、讓“東”西協作,走上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

紮根一線的扶貧幹部是關鍵所在。脱貧帶頭人馬得福,不顧條件艱苦、不顧環境惡劣,操心着通電、灌溉用水等大大小小問題,一心帶着百姓們脱貧致富,在他身上,有着“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勇於擔當,有着“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攻堅克難,也有“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無私奉獻。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敬佩,更值得我們學習。我們每一名黨員幹部,都要向這羣紮根一線、衝鋒在前的扶貧幹部們一樣,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始終把責任擔當牢牢扛在肩上、把人民羣眾穩穩放在心中,不畏困難、接續奮鬥、砥礪前行,讓人民羣眾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滿滿當當的幸福感。

拼搏奮鬥的人民羣眾是堅實保障。開荒拓土、新建家園,湧泉村吊莊户們靠着努力和汗水,一步一步地在飛沙走石的土地上開闢出一片新的天地。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無論是在脱貧攻堅中,還是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工作中,我們都要緊緊依靠羣眾,廣泛動員羣眾、組織羣眾、凝聚羣眾,做到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切實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進而轉化為發展的不竭動力。

《山海情》優秀觀後感

  隨着《山海情》收官,該劇豆瓣評分高達9.4分。戳心、動情、耐品,是觀眾在彈幕上自發給出的評價。這對當下現實題材主題劇的創作具有值得討論的標杆意義。一是自然環境之“難”。“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大風三六九,小風天天有。”“與其去吃沙,我不如留在山裏吃土,土比沙子細好消化。”故事發生在寧夏西海固,這裏古為蕭關。“涼秋八月蕭管道,北風吹斷天山草。”是岑參對蕭關惡劣自然環境的生動刻畫。這裏滿眼望去盡是戈壁,羣眾吃不飽,缺水缺電,交通不便,醫療教育嚴重落後。一望無際的黃沙戈壁,除了沙子就只有吃沙子的人。在這裏,車是不可能開得過來的,因為根本無路可開,至於飛機鐵路,那更是天方夜譚。二是百姓生活之“難”。“村裏的女子為了一頭驢就能嫁人。”“扶貧下撥的珍珠種雞被偷吃到剩下最後一隻。”“冬天為了挖山頭僅剩的一點茅草填炕取暖,而打得頭破血流。”對於村民來説,吃黃土和沙子那是家常便飯,最好的食物也就是個窩窩頭和洋芋。三是扶貧工作開展之“難”。從吊莊移民羣眾安土重遷強烈反對,到給錢給物羣眾們把扶貧的牛羊雞吃光。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這片苦瘠甲天下的土地上,脱貧實在太難了。“家裏雖然窮,但好歹有間房子有塊地,總比那大漠孤煙強。過去的扶貧治標不治本“越幫越懶”。

   劇名《山海情》寓意深刻,“山”代指賀蘭山下的寧夏,“海”代指海西經濟區的福建,“情”是相距2000多公里的羈絆紐帶,是歷時20年的對口幫扶,是對口幫扶兩地人民之間深厚的情誼。通過先富幫後富最終實現全民富裕。體現了人民對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和深切期盼。

  時代賦予那時候的人太多的苦難和困苦,同樣也賦予了他們的淳樸和堅韌。西海固走出來的人民,他們沒有忘記初心,也沒有斷根,而是把根深深扎進了這片肥沃的土地,互相扶持走上小康之路。我們不會忘記在家鄉和國家變好的路上那些奮鬥過甚至犧牲的官員和科學家,是他們帶領着我們走向更好;當然,我們也不會忘記給自己打氣,因為我們都有一個擁抱更美好明天的夢想,不僅僅為了我們的美好明天,也為了下一代的美好明天,因為我們敢想,我們就敢幹,十四億人的夢想,也促成了國家的夢想!我們會越來越好,國家也會越來越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