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姐的觀後感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2W

每次大家觀看完一場影片後,一定有很多感想,可以書寫一篇觀後感,觀後感的使用頻率也在不斷提高,在觀看後寫一篇觀後感是很常見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桃姐的觀後感5篇,供大家參考。

桃姐的觀後感5篇

桃姐的觀後感篇1

?桃姐》整部劇表演最為細膩的當屬葉德嫻,也是整部戲的精華所在,可以説沒有葉德嫻就沒有現在的《桃姐》,《桃姐》觀後感。

?桃姐》在劇情上並沒有多大突出表現,它所要表達的主旨也過於氾濫。尤其是華仔的表演,就一跑龍套,表演做作,缺乏必要的感情起伏轉折。

許鞍華導演的作品一直以一種獨有的細膩、感性認知深入人心,相比於她以前的作品,個人感覺《桃姐》更像是一個人的電影,專屬為葉德嫻量身的電影,這也導致了敍事在羣體中缺乏認知的張力。劇中,葉德嫻的台詞是簡短甚至是重複的,這所體現出的正是當代人生活的“失語”,不能説……不會説……不用説……總之只是不説!很多人是喜歡這種狀態的,因為他們認為這裏面有千言萬語的深情,然而實際上卻是人心底的互不瞭解。太宰治在他的《人間失格》裏提到,彼此以為相互瞭解,其實誰都不知道對方真正的需要,到最後還不是在葬禮上痛哭又一個知己的去世。

看完《桃姐》,藉着那股感情衝動,寫下了久久的那些沉思:

死亡與衰老是哲學中永恆的話題之一,正是由於時間的界限,生的意義才得以彰顯,觀後感《《桃姐》觀後感》。荒謬與執着,正是所有人的命運。對於大多數人來説,這一切就是所謂的“性格即命運”吧。看完《桃姐》,很想對你説,還是結婚吧,雖然男人靠不住,但總歸有人可以依靠。

維特根斯坦曾以一種無與倫比的決絕説出"死亡不是生的一部分",那衰老呢?《桃姐》中説"生有時,死有時",但衰老卻無時不在。我還能説什麼呢,或許我連説的時間都已沒有了。其實,人甚至是沒時間去後悔……

人生這個命題的證明,像極了反證法。先預設一個前提,然後用一生去證明,最後當生命結束時卻得出一個與前提矛盾的結論,於是人知道了"哦,原來這是錯的"然而可悲的是,人至死卻也不知道到底什麼是對的。廣義上講,人生或許是沒有對錯的;但具體到活生生的生活,沒有了對錯,還會剩下什麼呢?桃姐常説的一直都是“哦,不要,不要……”不要什麼呢?不要問我。

桃姐的觀後感篇2

桃姐,一個生活中平凡的小人物,一個先後照顧了樑家四代人的傭人,平平淡淡的一生,卻反映了生活中的温暖。

影片用細膩的電影語言講訴了一對主僕之間不是親情卻勝似親情的感人故事。不刻意、不矯情、不做作,用最自然的生活來完成對人物的體現。桃姐撫養羅傑長大,一直在身邊照顧着,那份關心早已超越了主僕之間的關係,更像是親情。直到桃姐中風,為了不連累羅傑,選擇了去老人院生活。在那裏,她目睹着子女為負擔養老費而爭吵,目睹了年邁的老婆婆獨自生活在養老院十多年卻沒人來看望。桃姐善良,可以和養老院的老人們一起分享燕窩粥。可以説,桃姐是不幸的,因為她無兒無女,終身未嫁,可她又是幸運的,在她患病到死去時都有人陪伴。

正如這部片子的英文名《a simple life》,簡單的生活,這就是我們的日子。平常的日子,人人面對,柴米油鹽醬醋茶,看起來瑣碎的情節恰好最真實的反映了生活的原貌與狀態。影片沒有大喜大悲的劇情,總是拿捏的很好,讓觀眾自己去體會其中的深意。直到影片的最後,桃姐病入膏肓,即使這時影片也沒有過多的渲染悲傷的氣氛,一直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進行着。

當兩個人在看完首映後,相攜漫步在街頭,一路上聊着有趣的話題,聽到桃姐的笑聲,鏡頭追隨着他們的身影,不遠不近,這一幕彷彿人間所有的温暖都定格在這裏。看完《桃姐》,總是被影片中的生活細節畫面感動,那麼真實,又那麼温暖。

主僕二人的感情就像是烏鴉反哺一般,桃姐照顧年幼的羅傑,羅傑照顧年邁的桃姐,兩個人勝似親情的情感始終温暖着心靈。看到桃姐,就像是看到了身邊的老人,那樣為子女付出的,不求回報,病倒了還怕連累家人。看看老人院裏那些孤單的老人,為子女忙碌了一生,到最後連探望的人都沒有。老人院裏的生老病死,老人們的孤獨,在影片裏顯得那樣稀疏平常,就像是一件自然的事情。面對生死,順其自然。

平淡的生活,真實的情感,簡單的生活,真正的温暖,這不僅僅是一部電影,它就是生活。

桃姐的觀後感篇3

每一個人的生命從誕生那一刻起,便開始了一個嚴肅的話題---那就是人生…,從出生到死亡,其實無論長短,都是一次生命的過程。

深圳的天氣就像有些人那樣變幻無常,説不定你剛跟朋友説過夏天了,第二天又可能要跟朋友修正,是過冬天!咳嗽從“兩會”開幕那天就開始了,現在兩會都閉幕了,我的感冒卻還沒好。突然覺得這所謂的“兩會”竟然跟我與及身邊的這些人一毛錢的關係都沒有!

網上看到《桃姐》的評價很高,雖然只是個文藝片,説是很值得一看。於是昨天下午奮然的決定不上班去看電影,買好票一個人頭也不回的進了電影院!電影院的人數不多,或許在正常上班時間裏能像我這樣自由或者説閒的人太少了!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有些人忙要命,有些又閒得要死!這樣的人生我都不喜歡,覺得人生就要張閒有度!我很佩服一些白領,説一進了寫字樓就不知道這一天的天氣了,似乎除了工作一切都與她無關了!

看《桃姐》真不是衝着劉德華去的,影片用簡約略帶幽默而又不缺温情的手法講述了一個給香港的富人照顧了人家祖孫幾代的保姆老無所依時,主人反過來照顧保姆的故事!沒有嬌情也沒有做作有的只是真誠。特別是劇中劉德華黃秋生幾個兒時的夥伴在劉的家裏吃牛舌給桃姐電話,大家對着電話念那順口溜時,無一不讓電影前的每一個人動容和感動!敬老院裏各式老人生活和所需,沒有煽情,也沒有哭泣,影片用最簡單的的拍法讓我們深深體會到了孤寡老人的無奈和悲涼。甚至到來的死亡都顯得那麼的平常和寧靜,而在那平常和寧靜後面又是多麼的無奈!如果有一天,我們的父母老無所依,我們又到底能為老人做些什麼呢?請善待我們身邊的老人,更別忘我們身邊的桃姐!終有一天我們也會老去!好電影總是會讓人想到自己。

陳弋弋 説:《桃姐》就是這樣的電影。城市裏太多我們這樣的孩子,少小離家老大不回。故鄉曾經是義無反顧要離開的地方,如今卻成了再也回不去的鄉愁。父母曾經是必須叛逆的對象,如今卻變做兩個讓人失語的蒼老背影。

佛曾説:只有心中裝着別人才能真正擁有自己。

桃姐的觀後感篇4

看完《桃姐》,印象最深的一個鏡頭,是一位常養老院跟媽媽吵嘴的女兒,在媽媽過世之後,拎着媽媽的`遺物,站在大廳哭。這是一個不新鮮的情節,但是許鞍華沒有用近景,沒有用特寫,甚至沒有用正面,只是一箇中遠的背影。而且只佔了畫面的近二分之一。左邊的二分之一畫面,是兩個老頭在悠閒地下象棋,一箇中年女護工悠閒地嗑瓜子。

這樣對比感強烈的畫面,導演想表達什麼?親情的逝不可留?社會對老人的淡漠?還是生命的殘酷?但正如許鞍華自己所説,拍這部電影並不是指向什麼社會現狀,而單純是因為她自己也已經六十五歲,是一個老人家。所以就像有位導演所説,電影的本質是記錄。許鞍華正是用一種淡淡不着痕跡的手法,在記錄自己的老年。跟《讓子彈飛》這樣的電影不同的是,《子彈》記錄的是老驥伏櫪,是姜文在記錄三位主演四五十歲依然很牛的這麼一種狀態,而《桃姐》則是記錄一種洗盡鉛華,淡泊如水的狀態。

正是這樣的一部電影,如同最簡單的白開水,非但從頭到尾的口感和味道是一樣的,就連吞嚥的節奏都一樣。最開始看了海報和宣傳,我以為這會是一部催淚彈,但它不是;後來看到桃姐住進養老院之後的種種,我又覺得它會批判涼薄,但它沒有。《桃姐》所拿出來給觀眾看的,都是最日常的生活畫面,碎片式的畫面,甚至很難説有什麼明顯的敍事線索。電影本身沒有起伏,有起伏的都是觀眾的心緒。全片甚至連配樂都很少用,只在羅傑接桃姐回家,兩人一起收拾舊物那一場,起了淡淡的配樂,依然是像電影的口感那樣,摒棄煽情,但求温情。我想這跟許鞍華的人生態度也有關,六十五歲的她至今未婚,無兒無女,跟媽媽一起租房子住,即便是在業界,也是為數不多的堅守自己創作陣地的導演,可是這不代表無依無靠的老人家就要擺出自己無助的一面來博取他人的淚水。文章開頭那位過世的母親,面對兒子的不孝,女兒的責難,儘管眼神令人心碎,但是臉上依然堅強倔強。所以在閲讀本片的時候,不但老人深有感觸,便是年輕人也會忍不住想像自己的晚年。

桃姐的觀後感篇5

電影結束,掌聲響起,《桃姐》內地首映場,我有幸身在其中。

然而,看了《桃姐》,情緒複雜,一方面覺得它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好電影,之前獲得的所有榮譽都實至名歸;另一方面,甚至擔心自己沒有勇氣再看一遍,不是它不夠好,而是怕他們無法承受。

生老病死,除了生,其餘盡是灰暗——當《桃姐》把衰老、病痛、死亡,用大銀幕充分放大呈現眼前時,真的讓人忍不住寫下這樣的句子。每個人都會老,每個人都會有無力無奈無助的那一天,那是多麼殘酷的圖景啊,一如《桃姐》里老人院的羣像:孤獨的老人,除了躺在牀上和起牀吃飯,生活似乎只剩下了呼吸;無力的老人,身上繫着小孩子吃飯的圍兜,等待護士一個個餵飯;寂寥的老人,沒有家人,沒有探望,只有政府的救濟金幫助她在老人院熬過一個又一個除夕之夜……

看着看着,我覺得這根本不是什麼電影,而是生活本身。我們坐在電影院裏,只是在觀看別人的生活,生活有多少種味道,《桃姐》就有多少種味道。電影裏面有歡笑,有淚水,有希望,也有來自內心的恐懼。

寫着寫着,一切豁然了。正像《桃姐》裏,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生命的衰老無力,還有生命的愛,生命的尊嚴,那些小人物身上生髮出來的善和美,那些生活細節中流露出來的人性光輝,那些生命的喜和樂——所以,看《桃姐》的時候,笑聲響起的次數,也壓根兒不比一部喜劇少多少。

人人都怕老來潦倒,其實並非完全是怕孤獨、沒有人照顧、經濟能力差等,而是怕從此喪失了做喜歡的事情、過自己生活的權利。然而一部《桃姐》,據説讓很害怕此的許鞍華真的泰然了:即便你有兒女,他們不一定可以照料你,即便你有很多錢,確實可以僱最好的護士來照顧你,但到頭來還是僱傭關係,那感受未必就比孤老好,所以潦倒不可避免。生老病死,是種自然,葉枯葉綠,花開花謝,真的無需擔心太多。

直面《桃姐》,不會恐懼了,可以再看一遍。

1、這部電影裏有很多明星,但你幾乎都看不到,只看到一個個真實的人。

2、這部總體氣質悲傷的電影笑點卻比淚點更多,但沒有一處刻意的煽情或者搞笑,讓你快樂或者悲傷的都是生活本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