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一課觀後感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1W

通常人們欣賞完一場影片後,應該有很多感想,可以書寫一篇觀後感,我們在寫觀後感的過程中,可以聯繫我們的生活實例,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天宮一課觀後感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天宮一課觀後感5篇

天宮一課觀後感篇1

今天下午,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天宮課堂”。坐在教室裏,看着太空的樣子,聽着三位航天員的講解,彷彿自己也置身太空,在太空遨遊,在執行太空探測任務。

通過課堂講解,我知道了,從1999年11月20日到2021年10月16日中國共成功發射了13座神舟飛船,見證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闊步向前。從神舟5號航天員楊利偉一人一日遊,到神舟13號的6人三個月遊;從翟志剛把中國人民的五星紅旗插在太空開始,無不證明中國的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今後,我們還會見證神舟十四號、神舟十五號等的發射。每一次見證,都更加堅定了人民對國家、對未來的信心。

看着看着,我驚訝太空的神奇,我思考宇宙的奧祕,我佩服航天員的精神,我讚歎祖國的進步。中國人的航天夢做了幾千年,從神話故事的嫦娥奔月,牛郎織女的鵲橋會,夸父追日,到實際行動的萬户飛天的壯舉,敦煌石窟的飛天壁畫等,無不彰顯着中華民族對飛向太空,遨遊宇宙的嚮往。如今,我們都一一實現了,並且完成得這樣出色,我心潮澎湃,我驕傲,我是一箇中國人。

從小,我也有一個航天夢,現在親眼見證祖國航天的飛速發展,讓我的夢更加堅定。我會腳踏實地,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更多的本領,為祖國的'航天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天宮一課觀後感篇2

今天我們觀看了《天宮課堂》,與天宮連線,這神奇的宇宙大講堂在下午3:40準時開始了,可以説是翹首以待,萬眾矚目。

奇妙的水珠懸浮於半空之中,久久不落;陀螺能夠在空中直線飛行,不偏離軌道;人的方向感可以隨意變換……這些種種,在地球上我們都是難以想象和體驗的。可是在太空中,因為失重,這些奇妙的現象都展現了出來。看完了這僅60多分鐘的太空授課,心中卻是久久不能平靜。它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授課,更點燃了人們探索太空激情的火種。如同普羅米修斯的壯舉,這堂課讓人們對太空的熱情的星星火種,引發的火勢卻可以燎原,“天有多高啊,天的外面是什麼啊……”這些兒時的問題,我在一些科普讀物上知道了答案,明白了還有太空的存在。

從此,便對太空有着絲絲的好奇,但是,隨着不斷的成長,兒時的好奇心似乎已經被時間所磨滅,已有多久沒想起太空來了呢。隨着神州飛天,心中的好奇終於又被引發了出來,直到看了這節太空授課,我才明白,原來心中對太空的嚮往,一直存在,生動的課堂如夜中的明燈,引我們走近太空,幫助我們普及了知識,同時又點發了我對太空的熱情。那麼,太陽系之外有什呢?宇宙還未形成前,天地又是什麼樣子?我的心中有一千零一問。

記得有一位詩人寫道:“寧願變成一根樹根深扎地底,也不願在星空中飄浮。”

但我卻想説,我願意在星空中漂浮探索,我願意在太空中漫步,用熱情探索太空,用科學知識來探索未知的領域。

天宮一課觀後感篇3

的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和挑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情感體驗,出生在新世紀的我,見證了新時代中國的發展:我看到奧運會上中國健兒矯健的身姿,為祖國感到驕傲;我看到“天宮課堂”太空授課成功,掩飾不住對祖國科技發展的自豪和喜悦;我還看到互聯網已經觸及千家萬户,鼠標一點,指尖一觸,便無處不達……

我在這個發展迅猛的社會裏,回首過去,又展望着未來。如何在這大時代的浪潮裏求得發展,是我,更是未來的你,我們每個人都要思考的問題。

首先,抓準時代脈搏,根據時代需求來完善自我,才不會落於時代。世界的發展用“一日千里”來形容也不為過,這個時代正在走向智能化,講究高效,正在從注重簡單的實用性到滿足多樣化的精神需求發展着。身處科技人文發展不斷登上新台階的你我,唯有不斷學習本領,掌握高精尖知識,才不會淹沒在時代大潮中。

與時代同行的路上,我們需要一顆強大的抗挫折之心。人生實難,作為青少年的我們,面對着生活中的風浪,又何嘗不應以“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昂揚姿態去面對呢?

然而,與時代同行並不是做一顆隨波逐流的海草,作為祖國未來的棟樑,我們有着自己自由的精神、獨立的思考,不會人云亦云,更不會迷失自我,誤入歧途。待到你們18歲的時候,也希望你們在斑駁陸離的社會裏能夠明辨是非,守住底線的同時,更要擔起引領時代風向的大旗。

“後之視今,亦尤今之視昔”,無論時代如何變幻,總有一些東西值得追尋,總有一些東西值得堅持,總有一些東西值得堅守......當我們都明確自己的使命的時候,當我們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達到統一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在時代浪潮中奔湧向前了。

天宮一課觀後感篇4

北京時間10月16日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3名航天員帶着全體中國人的期望和祝福奔向蒼穹,前往浩瀚宇宙中的中國太空之家。

發射時間雖然是在凌晨,但“圓滿成功”的消息一出,互聯網卻是一片歡騰,無數網民守候着這一時刻,為發射成功而心潮澎湃。

按照中國航天永不止步的“慣例”,神舟十三號也將實現多個“首次”:與核心艙實現徑向交會對接;首次在軌駐留6個月,這也是空間站運營期間航天員乘組常態化駐留週期;首次由救援船轉入正式任務船。

此外,相比於神舟十二號,神舟十三號也有很多特別之處,比如停靠中國空間站之後,屆時空間站將實現核心艙、2艘貨運飛船、1艘載人飛船共4個飛行器組合運行;而實施任務的飛船、火箭也均在發射場直接由應急待命的備份狀態轉為發射狀態。

而且,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之後,將完成空間站任務標準載人飛船所有功能的全部在軌驗證,完全具備支持我國空間站後續建造及運營需求,也標誌着工程由關鍵技術驗證階段正式轉入在軌建造階段,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正如網友所説“你永遠可以相信中國航天”,中國航天總是在不斷超越,一點一點實現技術突破,以越來越快的頻率在外太空刷新刻度。經歷了幾代人的拼搏奉獻,我們今天已經可以自豪地説,中國已經是全世界宇宙探索的重要“玩家”,而太空也將會有越來越多來自中國的人類足跡。

拋開技術層面帶給我們的震撼,今天中國航天的整體氣質也越來越從容、自信、温情、浪漫,越來越具有獨特的中國韻味。

比如,神舟十三號的飛行乘組包括中國首位空間站女航天員——王亞平,她在出發前還特地發了個朋友圈“出差半年”,雲淡風輕的幽默表達透着一股自信。在出徵現場,王亞平的女兒還來為媽媽送行,高喊“媽媽加油”。這一幕令無數人動容,“媽媽出發給你摘星星了”迅速成為網絡熱門話題。

神舟十三號的任務為期半年,時間上將會跨過中國的農曆新年,航天員首次在太空過春節同樣備受關注。而更早之前,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在給空間站送去“太空快遞”的時候,已經為航天員們準備好了春節用品。航天員屆時也會與所有中國人一起守歲,第一時間向國人送出來自太空的新春祝福。這些細緻巧妙的安排,讓航天這種硬核的“科技敍事”,透出一股濃濃的人文情懷。

如今,神舟十三號已經正式開啟太空征程,我們預祝航天員們能圓滿完成任務,也相信中國航天必將給我們帶來源源不斷的驚喜,將我們的大國航天夢帶向更遠處。

天宮一課觀後感篇5

今天凌晨,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運載着神舟十三號飛船點火升空,搭載着3名航天員如利箭般刺破蒼穹,飛向太空。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又一次重大成功,是我國空間站建設的“關鍵之戰”,青島科技一如既往地提供了護航技術支撐。

早在此次任務發射前期,中國電科22所的信息保障團隊就已全面進入工作狀態。一方面,這支團隊全力為此次任務提供了空間電波環境態勢和異常事件預報預警信息,為發射窗口的確定提供了技術支持;另一方面,團隊還為任務系統提供了高精度電波環境效應數據,保障航天測控、衞星通信和空間目標監視雷達等系統的可靠運行。由中國電科22所研發的便攜式定向儀、陸用型信標機、海用型信標機、航天員通話電台等設備齊“上陣”,組成了一張近、中、遠程搭配,海、陸、空協同的立體化搜索救生網絡。這套多次為我國航天任務發射提供保障的“明星裝備”再次為神舟十三號的順利出征提供了堅強護航。

“複雜網絡與可視化研究所航天可視化團隊研製的深空探測實時三維可視化技術,在本次飛行任務中再次接受了實戰任務考驗。”團隊博士郭陽告訴記者,飛船在空間飛行狀態是難以被直接觀測到的,該技術可將飛船飛行過程中產生的海量數據在0.1秒內進行“實時翻譯”,驅動控制中心屏幕上的飛船模型調整位置與姿態,讓地面控制人員可以在第一時間看到飛船“實況”。“這項技術就像飛船的‘眼睛’,讓它保持更好的姿態運行。”郭陽表示,航天可視化團隊為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此次“太空出差”提供軌道修正、姿態調整以及飛行控制與指揮提供關鍵技術支持和工程保障,團隊研製的深空探測實時三維可視化技術在神舟十三號飛船和天和核心艙進行自主交會對接任務中發揮關鍵作用,併為神舟十三號飛船在軌飛行保駕護航。

“團隊研製的深空探測實時三維可視化技術在執行交會對接任務中,已經助力中國航天事業10餘年,已成為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常態化任務執行系統。”據郭陽介紹,該團隊早在2011年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任務中就已經作為任務全過程的推演平台,曾先後參與並圓滿完成多項國家重大載人航天、探月工程以及深空探測等工程實戰任務,主要包括天問一號火星探測,探月工程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五號t1飛行試驗器、嫦娥四號以及嫦娥五號任務的可視化飛行控制指揮與遙操作操控任務,載人航天工程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天舟一號,空間站天和核心艙與神舟十二號、天舟二號交會對接任務的實時三維可視化飛行控制與指揮任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