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紀錄片觀後感800字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W

當我們欣賞完一部影片後,肯定有很多感慨,可以編寫一篇觀後感,我們在寫觀後感的過程中,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中國》紀錄片觀後感800字7篇,感謝您的參閲。

《中國》紀錄片觀後感800字7篇

《中國》紀錄片觀後感800字篇1

人生的每一步都很關鍵,差之毫釐的行為往往會導致謬以千里的結局,因此我們要把好自己人生的方向盤,對自己嚴格要求。疫情當前,黨員幹部要端正寫好“那一筆”,方正走好“那一步”,敢於喊出“那一字”!

“堅持”和“放棄”差一筆。“堅持”和“放棄”的筆劃就差一筆。抱定堅持信念的人,幾十年如一日,憑藉勤奮刻苦最終夢想得償。可是又有多少人聞得梅花香,卻經不住徹骨寒,心中有黃金榜,卻坐不得冷板凳,想用三分鐘熱度來換取輝煌成績,最終只能是一寸夢想一寸灰。疫情面前,有的幹部吃不了苦受不了罪,疫情成了他們的肩頭重擔和心中塊壘;有的幹部日日吃泡麪,日夜戰一線,卻從無怨言。堅持和放棄雖只差一筆,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堅持的人目標明確,能逆水行舟、逆風而行、逆流而上,勇敢地追逐自己的夢想;輕言放棄的人卻畏畏縮縮,遇到一丁點困難就打退堂鼓,早已被人生的急流沖刷得沒了一點鬥志,又何談遠方?面對疫情,需要的是有擔當有作為能堅持到底的幹部,黨員幹部應當以“堅持”為伍,以心中信念端端正正寫好“那一筆”!

“露臉”和“現眼”差一步。在疫情彙報中,有些人總喜歡搞“材料戰術”,好像只有一堆摞一堆的材料才能表現出他們在工作上下的苦功夫,在一線做出的好成績,才能得到上級的褒獎。他們想要“露臉”,卻往往適得其反,成為“現眼”的典型,這些為應付檢查的材料,徒有其表,甚至大量copy,東施效顰,難免鬧出笑話。疫情彙報的初衷是為了給工作“留痕”,也是為了在這一過程中瞭解疫情的實際情況,更是對自我工作的檢視,對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力求改進和成長,反映工作實際成效的材料既是自我激勵,也是個人成長的“精華”。因此,疫情材料要呈現客觀情況,有看得到的成績,而不是堆砌的文字和羅列的照片。腳下的步子要對好標,才不會落至丟人現眼的下場,成為人們羣眾的依靠,成為黨員幹部的先鋒,才是真正的露臉!

“跟我上”和“給我上”差一字。在直面疫情的第一線,有這樣兩類人,一類瞄準疫情,高喊“跟我上”;一類抱緊自己,總喊“給我上”。“跟我上”是靠前戰鬥、鼓舞士氣,“給我上”是毫無擔當、畏首畏尾,二者雖然僅差一字,但其中的精神氣,差之遠矣。有的黨員幹部認為“給我上”顯示了其充分的領導才幹,但事實卻是,將其狼狽之態分毫畢現。黨員幹部的擔當是幹出來的,不是喊出來的,要帶好頭、走在前、做表率,而不是大喊“給我上”,用官氣衝散士氣,用個人私心解散團結一心,心不聚,仗必敗,人無擔當,百事不成。“跟我上”和“給我上”只差一字,差的不是説話的藝術,差的是擔責的態度,結果自然迥異。

在疫情防控中,一筆一劃,當思堅守之道;一步一印,當踏堅實之地;一字一句,當顯英雄本色。黨員幹部要時時提醒自己,莫讓“一筆”毀了數年之功,莫讓“一步”成了現眼之人,莫讓“一字”失了人品擔當。

《中國》紀錄片觀後感800字篇2

我和你,心連心,共住地球村。

——題記

再漫長的黑夜也抵擋不住黎明的曙光;再猛烈的風雨阻擋不了快樂的陽光;再嚴重的疫情壓垮不了中華兒女。被肺炎陰霾遮蓋的天空,就快要亮了。

天將明,我們齊心協力,萬眾一心

1月18號晚,84歲的鐘南山院士再度掛帥,抗擊過非典的他古稀之年請纓再赴一線。“把重病患者都送到我這裏來。”“武漢本就是一個英雄城市,大家全國幫忙是能夠過關的!”他挺拔的身姿,堅毅的眼神,有力的話語成為最有效的強心劑。在他的帶領下,千千萬萬的醫生投入到了抗疫的前線工作中,無數的人民羣眾也紛紛貢獻自己的力量,全力以赴抗擊肺炎。在此次疫情面前,我們齊心協力同呼吸共命運,攜手並肩把愛傳遞,萬眾一心鑄成銅牆鐵壁。

天將明,我們風雨同舟,絕不退後

90后王越醫生懷胎兩個月依然奮戰在一線,90後醫生倒在抗疫一線,90後男醫生為早產兒做袋鼠護理……無數新聞報道震撼着我們的心。

“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羣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着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

多少年輕的生命力不斷地申請出戰,無數的“孩子”迅速成長為可以獨當一面的白衣天使。在此次疫情面前,我們不離不棄,同舟共濟,我們在一起,攜手努力向前。

在疫情面前,我們不只是孩子。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如同螢火蟲一般,也能在黑暗發一點光。因此,在這場阻擊戰中,我們需要面對強大的敵人。我們仍站在偉大祖國的土地上,不久後陰霾就將消失,希望的路口,希望和悲傷不再延續。

天將明,讓我們一起團結,為勝利而執着,穿越屏障,邁向信念與希望。這片愛的天空下,燦爛的陽光會將希望和陽光撒向遠方。

《中國》紀錄片觀後感800字篇3

我的身邊時刻都能看到感人畫面,他們作為一個普通人,卻不忘公民義務,他們在寒風中逆風而行,不顧個人冷暖,個人安危,為每家每户送去温暖和安心,我的身邊因為有這些人,才讓我們能安安心心地生活。

國家還在緊張的防護中,在我的身邊,村子被封了,村長還堅守在崗位上。國家在戰鬥中,我們沒有時間恐慌悲歎,而應和國家一起,積極參與到抗擊疫情中去!我們或許沒有那些明星有錢,一下子捐出去幾百上千萬;我們或許沒有那些人力資源;或許我們都還是中學生,沒辦法去支援前線。但是,我們要記住,儘量不出門,注意衞生,保護好自己,不給國家添亂,儘自己所能做國家堅實的後盾,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能做的。

高爾基説:“感到自己是人們所需要的和親近的人——這是生活最大的享受,最高的喜悦。這是真理,不要忘了這個真理,它會給你們無限的幸福!”是呀,這些主動“請戰”的黨員幹部和志願者,在這場疫情防控中,他們會付出一些代價,但他們內心是幸福的。

記得,前兩天,在抖音上看到過一個視頻,被訪者是一位女醫生,她哭着説,她也很害怕,她也怕被感染上,她怕再也見不到家人朋友了。採訪者問她,既然這麼害怕,為什麼還要堅持呢?她立馬穿上手中的白大褂,抹掉了眼淚,勇敢而自豪地説,就因為我身上這個,穿上它,我就有一種使命感了,正是這種使命感讓我有了堅持下去的勇氣,短短几句真誠的話語,沒有多麼華麗的修辭,卻是那麼讓人動容,為之幡然淚下。

《中國》紀錄片觀後感800字篇4

最近看了這一部《創新中國》,感覺現在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了。而作為泱泱大國中的一份子,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感到驕傲和自豪。曾幾何時,彷彿中國的產品被稱作山寨的代名詞,而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越來越多的高端技術、自主品牌、以及專利技術,都步入了世界先進行列。

從民用的超薄玻璃製造、無人機物流開發、到高鐵高速發展並走出國門,再到尖端的航空航天、核動力等,一項項技術和發明創新讓人看的心血澎湃,激動不已。

就像在第三集《製造》裏的,中國人自己製造的大飛機c919,對於電傳飛行控制律,我們自行設計,對於買不到的“瘋狂”材料,我們自主研發,克服種種困難,終於實現了我們中國人的大飛機夢,這是值得驕傲的事情,但是在驕傲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其中的三個百分比數,即10%,60%和100%,這是大飛機的國產化率。c919項目啟動之初,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內部保守估計,c919的國產化率大於10%即可;交付下線後,這架一出生就能與波音、空客兩大名牌客機相媲美的中國大飛機,實現了近60%的國產化率,並拿到570架的訂單,這是令人驚喜的成果,但c919最終是要實現100%國產化的。那麼在這60%到100%之間,我們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據我所知c919的發動機為leap-x1c發動機,而leap-x1c型發動機是由國際公司美國通用電氣與法國snecma各以50%資金比例合資建立的大型客機發動機生產商cfm國際公司研製的大型噴氣客機發動機,也就是説作為大飛機心臟的發動機它是進口的。中國的航空發動機水平和中國航空整體水平相比還是比較低的,這是影響我國整個航空工業實力的一個短板,也是需要我們要繼續攻克的一個難題。

?創新中國》作為最新的一部記錄片,他和《厲害了我的國》類似,節目基調明確,是一個正統的主旋律節目。整部記錄片共六集,分別是:信息、能源、製造、生命、空海以及浪潮。不但畫面感強,故事性也強,科技混合着人情味,緩緩講述了中國人的創新道路。如果沒有中興事件的梗,我想我會抱着一種無比驕傲的心境看完,然後熱血沸騰地感歎一下:啊,我們的祖國,擁有了很多的世界第一,已經成為了世界的領航者。很可惜,中興在前,觀影在後,所以在整個過程中,除了感慨還會很自然地帶了更多的問題和思考。

作為國人,我覺得對於自己的祖國認識也要全面客觀的去看待,即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狂妄自大,一方面我們要看到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做到制度自信,發展自信,但同時也要承認我們和發達國家存在的差距,並奮起直追,經濟全面發展才能真正厲害了我的國。

《中國》紀錄片觀後感800字篇5

本已是19年歲末,我滿懷着期待回家。新年前夕,一片熱鬧景象,從同學口中得知新冠病毒的我不以為然,依然沉浸在對新年的憧憬中…

但事情並不是我想得那麼簡單。沒過幾天,病毒大規模爆發,武漢也成了一座“疫城”,一時間全國上下陷入了恐慌。與此同時,中東動盪局勢加劇,非洲發生嚴重蝗災。這時的我在心裏默問自己:“2020還會好嗎?”

1918的一天,樑濟老先生問兒子樑簌溟,這個世界會好嗎?還沒等到答案的他留下萬字遺書後投水自盡。那時的中國,國將不國,樑濟老先生對國家前途有擔憂,但更多的是希望。在民族危亡之際,這個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國度,沒有退縮。亡族滅種是不可能的!面對日本的侵略,中國軍民奮起抵抗,從戰略防禦到大反攻,十四年的艱苦歷程,千萬人的生命留在了這片土地上……但,我們沒有失敗!是啊,即使是在危難時刻,我們的民族依舊屹立不倒,現在我們又怎能不自信呢?

戰時有千萬熱血兒郎抗戰,疫時有億萬人民眾志成城。疫情爆發,鍾南山院士第一時間趕往疫區展開工作,全國各地的醫院組成醫療隊趕往災區,社會各界的捐助也來到災區。那些日夜不眠,整日穿着防化服尿不濕的醫護人員讓人感到心痛。但,這些最美的逆行者衝在了最前面,他們對生命的敬畏對工作的盡職盡責更今人敬佩。

武漢一直是一個很英雄的城市,抗戰時這裏飽受戰火的摧殘,她沒有倒下,我相信疫情之中,有億萬華夏兒女在背後支持着她,她依然能夠屹立不倒。武漢,這裏有着美麗的櫻花,令人心動的武漢大學,有充滿生機的碼頭輪渡,有美味可口的熱乾麪……我相信武漢會好起來,會有更多的人來欣賞你的美。

看着窗外的綠芽和含苞欲放的花蕾,我心中的疑惑也已解開。

《中國》紀錄片觀後感800字篇6

這次的主題是物流,也是貼近我們生活的一個職業。中國快遞物流行業的高效眾所周知,基本能夠做到了“今天下單,明天送到”的中國速度。原本以為快遞只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產業,而《創意中國》裏告訴我們,不光是人力,在物流技術上,我們也是世界第一。

我們一般認為的快遞員文化水平不需要太高,影片中快遞小哥看到無人機操作面試手冊的時候就感覺“要求太高了”“我們這種非專業人士根本搞不來”。而有的人會説“我不這麼認為”,“我的優勢就是工作在第一線”,“我看到這個機會,一定會去爭取”。説這番話的快遞小哥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敏鋭的洞察到了無人機對於快遞行業的顛覆性意義,他知道自己的優勢就是在工作在最前線,江西贛州獨特的地貌也成為了他施展才能的天地,他成為了操控物流無人機的第一批人。

努力準備,然後天時地利人和迎接成功,這就是中國夢的內涵。我們一代一代的勞動者不畏懼西方世界全方位的科技壟斷,通過自力更生、艱苦創業,通過自己的拼搏奮鬥“直道超車”去改變世界。《創新中國》裏用一個個鮮活的中國人形象去描述了一個宏大的願景,隨着一個個人物命運的變化,我們看到是中國人的腳步在慢慢前進,中國科技技術正在前行,正在打破一個又一個西方的壟斷。“中國速度”將更令人自豪,變革在改變中國,也在改變我們每一個人。

影片中的第二段介紹了無人駕駛技術,憑藉着大數據的威力,一台台工程樣車已經處於實驗階段。試想一下,目前我國走在前列的量子計算機如果能實際應用到各類前段科技產品的話,整個產業又將迎來一次新的技術革命。節目裏也説了“未知激發了創新者的熱情”,“做無中生有之事就是我們的樂趣”。看完後由衷地覺得科學是一個偉大而又充滿無限可能的事業。在中國的創新之路上,不僅有很多前沿科技產品,更可貴的是有一大批年輕的科技創新人才,有了他們,創新中國才能真正實現。中國正在前行,我們看在眼裏。時代在變,中國也一直在跟着時代的步伐。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世界科技創新的強國。

《中國》紀錄片觀後感800字篇7

?創新中國》作為一部關注前沿科學的紀錄片,用鮮活的故事生動地講述了中國最新科技成就和創新精神,記錄了當下中國偉大的創新實踐。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有聞名世界的四大發明:火藥、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為中華民族創造璀璨的中華文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縱觀人類歷史,唯有科技的發展以及科技所帶來的工業革命、產業革命才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立於不敗之地的根基。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7年5月,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20國青年評選出了中國的“新四大發明”:高鐵、掃碼支付、共享經濟和網購。新四大發明確實大大方便了我們了生活,中國智造正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但對比西方發達國家,我國在科技領域還有許多差距,切忌沾沾自喜。

1、科技創新永無止境。誠然,我們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等熱點領域的探索正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一個“中興芯片”事件就看到我們很多方面還技不如人,我們的軟肋還沒有得到很好保護,被人一擊就中。航空發動機的研發亦是如此。作為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大國,我們必須正視問題,而不是躺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光環中怡然自得、忘乎所以。科技創新永無止境,只有奮起直追、迎頭趕上,才能逐步拉近距離。

2、勇於探索前沿科技。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國科技界要堅定創新自信,堅定敢為天下先的志向,在獨創獨有上下功夫,勇於挑戰最前沿的科學問題,提出更多原創理論,做出更多原創發現,力爭在重要科技領域實現跨越發展。”所以,我們必須依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制定好規劃、瞄準目標,勇於探索前沿科技,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3、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強大的基礎科學研究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基石。對於科技創新發展,我們不光要着眼於量子科學、腦科學、合成生物學、空間科學、深海科學等重大前沿科學問題,更要堅持從教育抓起,潛心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對數學、物理等重點基礎學科給予更多傾斜。在農業、材料、能源、網絡信息、製造與工程等領域和行業集中力量突破一批長期制約我們發展的科學瓶頸,夯實科學技術長遠可繼續發展的的基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