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電影500觀後感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9W

一般我們欣賞完一場影片後,應該有不少感受,可以編寫一篇觀後感,小夥伴們在寫觀後感的時候,可以聯繫自身的現實生活,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上甘嶺電影500觀後感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上甘嶺電影500觀後感8篇

上甘嶺電影500觀後感篇1

每年的春節本應該是熱熱鬧鬧的放着鞭炮,親朋好友相聚在一起吃吃喝喝,去親戚家串串門,好朋友家拜拜年等等,而今年的春節卻讓人們心情無比沉重,一場突如其來的病毒大戰在武漢打響,破壞了原本該喜慶祥和的春節,剛開始我還不能理解這病毒怎麼會有那麼嚴重?而從武漢被爆出新型冠狀病毒封城,到全國乃至各地、各鄉各鎮快速的出現感染者,短短不到幾天的時間人員開始過萬時,我才知道這病毒來的這麼惡劣,而在疫情爆發時,鍾南山爺爺更是不顧自己的個人安危,第一時間趕到武漢,不分晝夜的搶救病人,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工作處於關鍵時期,為堅決抵制疫情蔓延勢頭,確保人民羣眾生命安全,充分發揮志願者奉獻、友愛的服務精神,全國各地的醫務人員、志願者也相繼地趕到了武漢。

所謂多難興邦,我們這個擁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經歷了無數次的災難,遠的不説,從03年的非典到08年的汶川大地震,從天災到人禍,這個民族在一次次的災難中昂首前行,到今天屹立在世界前列,靠的只有四個字:眾志成城。政府出台措施,民眾積極響應,國家迅速反應,羣眾高度支持,把此次的抗擊疫情變成了一個典範!政府的全力以赴,前方醫護人員的不畏生死,再加上後方羣眾的積極響應,讓這次疫情不再恐怖,即使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國家及羣眾也沒有恐慌和不安!因為我們看的到未來,摸的清方向。還有全國各地有很多愛心人士自願捐款和捐助物資,他們的付出與愛心感染着我,激勵着我,我心中暗下決心,長大後一定要用自己的力量回報社會。

這次突發病毒,讓我在家也認真地學習這新型冠狀病毒的知識。這次疫情有可能是野生動物非法交易引起的,病毒再通過人與人接觸的呼吸、唾沫等傳播,而被感染的大部分人也是老年人與體弱多病的人,現在我們家家户户都居家隔離,在家要勤洗手,戴口罩,要鍛鍊身體,不外出,不串門,不給國家添麻煩,團結就是力量,大家齊心協力,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大戰,病毒無情人有情,這次疫情過後從我做起,從我身邊做起,保護野生動物,禁食野生動物,愛護大自然環境,希望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們都能摘下口罩,見面時能説上一句“好久不見,別來無恙”!。

“中國加油”!我們永遠是最棒的。

上甘嶺電影500觀後感篇2

“女排精神,洪荒之力!”“中國女排一直是我心中的神!”“如果奇蹟有顏色,那麼一定是中國紅”……當近10億中國觀眾聚焦里約奧運會女排決賽,當全世界華人矚目這場意義遠超體育競賽的巔峯對決,一份久違的感動像閃電擊中億萬觀眾,一股雄奇的力量穿越重洋,叩響每個中國人的心扉。

中國女排再奪奧運冠軍,讓人憶起曾經的光輝歲月。35年前的冬日,女排姑娘首次榮獲世界冠軍。咚咚的“鐵榔頭”,敲響了“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戰鼓,提振了中國人的精氣神。這支光榮的隊伍不僅是競技舞台上一張亮麗的國家名片,更成為無數中國人的勵志榜樣。“三連冠”“五連冠”,在那個國門剛剛打開、人民呼喚精神力量的時代,中國女排以她們無畏的拼搏精神跨上巔峯,向世界證明了“中國人能行”。在那個改革開放大幕初啟、中國奮力追趕世界的時代,女排精神如同一面旗幟,讓世人看到中國的集體主義、愛國精神、自強意志,能達到怎樣的高度、能創造怎樣的奇蹟。無私奉獻、團結協作、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女排精神,是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成為一個時代的集體記憶、價值標籤。

時光流轉,世事滄桑。30多年來,女排姑娘有過成功登頂的榮耀與輝煌,也有過跌入低谷的徘徊和迷茫。但“跌的有多深,反彈就有多強”,正如主教練郎平所言:“中國的女排精神與輸贏無關,不是説贏了就有女排精神,輸了就沒有。要看到這些隊員努力的過程。”堅守為國爭光的夢想,永葆求新求變的精氣神,不忘初心,與時俱進,用專業素養提升實力,以開放包容博採眾長,靠苦幹巧幹贏得競爭,這是新時代女排精神的豐富內涵所在、持久魅力所在、深刻啟迪所在,也正是新長征路上的中國人不畏艱險、奮力追上時代的底氣所在、力量所在。

歷史是現在跟過去之間永無止境的問答交流。今天的中國,時代正打開一幅全新的場景,衝頂更需要堅強的意志、精神的偉力。面對決勝全面小康的艱鉅挑戰,面對困難眾多的經濟新常態,我們依然要發揚歷久彌新的女排精神,去解決眾多“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去化解“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的風險,去應對暮氣日長、鋭氣漸消的挑戰,為民族復興提供凝心聚氣的強大精神動力。

“再難的逆境也絕不言棄”,“可以被打敗但是絕不會被打倒”,“哪有什麼洪荒之力,不過是在咬牙堅持”,中國女排正是憑着這樣的執着勇毅去拼搏去奮鬥。今天,啃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硬骨頭,涉過經濟轉型升級的險灘,都需要發揚女排精神,去把困難踩在腳下,把責任扛在肩上,把夢想化作風帆。

壯哉,女排精神!加油,中華兒女!

上甘嶺電影500觀後感篇3

卡爾·布拉希爾成功了,一個黑人,一個裝着假肢的黑人,面對上司的刁難,穿上290磅重的潛水衣當眾走完12步。這對於一個正常人來講已經很困難了,何況一個裝着假肢的人。可是,他在同事的支持下,親人的鼓勵下,堅持走完了12步,通過了測試,終於在斷腿之後恢復原職,並最終達成他的目標,成為海軍首席潛水官。卡爾本來可以活得很自在,農場生活雖然辛苦,卻也清閒;上司刁難加上同事鄙視,他可以回家;因公斷肢,他可以光榮退休;面對愛情親情,他可以以選擇。他都沒有,因為他的目標沒有實現,他心中的承諾沒有兑現,他沒有尋找任何藉口。所以他成功了。yes,sir;no,sir; i dont know,sir ;no excuse,sir,這是在西點軍校當學長或軍官向學員問話時,學員僅有的四種“標準答案”,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回答。失敗了也罷,做錯了也罷,再美妙的藉口對事情的改變都是沒有任何幫助的。與其找藉口,還不如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想想看下步怎麼辦,盡最大努力去達成目標。卡爾沒有任何藉口,他成功了。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或那樣的藉口。藉口在我們的耳畔竊竊私語,告訴我們不能做某事或做不好某事的理由,它們好像是理智的聲音、合情合理的解釋。上班遲到了,會有“今天家裏有事”等藉口;工作無業績,會有“我已經盡力了”等藉口;事情做砸了有藉口,工作沒完成有藉口。只要有心去找,藉口無處不在。藉口一旦成了擋箭牌,工作一旦差錯,就能找出一些冠冕堂皇的藉口,以換得領導、他人的理解和原諒。長此以往,因為有各種各樣的藉口可找,人就會疏於努力,不再是想方設法爭取成功。當教官故意把潛水考試用的袋子劃破,把所有的工具散落在海里的時候。

卡爾可以放棄,但他多年的夢想就此破滅,遠大的目標就此遠去。最終留給歷史的只是一個可憐蟲。尋找藉口的唯一作用就是在安慰自己,它給人一種暗示:“我克服不了客觀條件造成的困難,我不行。”在這種心理暗示引導下,不再去思考,不再去努力,進而否定自己。實際上很多困難可能只是需要改變一下角度就可以輕鬆到達目的。工作就是付出努力以達成目標。沒有任何藉口是執行力的表現,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記住自己的責任,無論在什麼樣的工作崗位,都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工作就是不找任何藉口地去執行。

優秀的教師在工作中從不製造任何藉口,而是克己奉公,盡力滿足學生的種種需求;優秀的教師,總是認真對待領導交代的任務,善於審時度勢,積極為學校獻計獻策;優秀的教師,總是與同事通力合作,從不利用藉口故意拒絕或從中作梗。無論是學校,還是個人,遠離了藉口,就離成功越來越近。

青雲有路誌為梯﹐永不言棄就有希望。古人云:行者常至,為者常成。持志努力﹐必可打開成功之門,相信這個道理沒錯:“成功沒有藉口”!卡爾就是典範。

上甘嶺電影500觀後感篇4

近日,我懷着崇敬的心情觀看了電影《楊善洲》,認真地學習了楊善洲老書記的先進事蹟。入黨60年來,他始終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進性,用心血和汗水書寫了感人至深的故事,留下了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人生負責的光輝足跡。他的一生是艱苦奮鬥、大公無私、一心為民的一生。他把共產黨人為人民利益奮鬥終身、"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崇高精神內化於心、外踐於行,作出了無愧於時代和人民要求的業績。他超然物外、誠以修身的精神風範,卓然獨立、勤以自強的人格魅力,淡泊明志、儉以養德的人生境界,深深吸引、感染、影響着每一個人。

他教會了我們什麼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官30餘年,楊善洲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始終堅持一名共產黨人的信念,始終做到了堅持原則講黨性、發揮作用作表率,勤廉履職,忘我工作,一心為民。乃至離開工作崗位後,仍退而不休,繼續為山鄉綠化造林、脱貧致富奮鬥了20多個春秋。正如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他寫的頒獎詞:綠了荒山,白了頭髮,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驥伏櫪,意氣風發,他心向未來。清廉,自上任時起;奉獻,直到最後一天。六十年裏的一切作為,就是為了不辜負人民的期望。

他教會了我們什麼是"廉潔公正,無私奉獻".楊善洲在擔任領導的三十餘年裏,從未給家人撈上一份"農轉非"的户口,沒有給家裏蓋上一間像樣的房子。臨終前,僅為跟隨他省吃儉用一輩子的老伴留下幾萬元養老錢,卻把價值3億多元的林場無償交給了國家。這位淡泊名利、兩袖清風的老共產黨員用樸實無華的話語、無私奉獻的行動和廉潔自律的一生給我們上了難忘的一課。當我們回首那些因為貪污受賄而鋃鐺入獄的黨員幹部,他們由於理想信念缺失,沒有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和自我約束,最後結局讓人可惜。

他教會了我們什麼是"人格魅力,淡泊名利".沒有樹苗,他到幾十公里外的集鎮上撿果核;沒有肥料,他帶頭到村寨撿牛馬糞;走到田間,親身示範如何插秧。在建設滇西糧倉的時候,他説:人民的飯碗比我們的臉面重要。在打井抗旱的時候,他帶頭提議停工地委辦公樓,將資金用來抗旱。這種在工作中體現出來的人格魅力,以及淡薄名利的精神讓人肅然起敬,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楊善洲同志是黨員幹部的學習楷模,是離退休老同志的優秀代表。他一輩子忠於黨的事業,一輩子全心全意為羣眾謀利益。他的模範事蹟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個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都要向他學習,自覺加強黨性修養,自覺實踐黨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滿意的好黨員、好乾部。我們要主動向優秀黨員同志看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無私奉獻,服務人民,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上甘嶺電影500觀後感篇5

在職業規劃老師的推薦下,我看了《終極面試》這部電影,感觸很深。對於還是大一的我來説,一切仍舊是那麼迷茫,就像漂浮於茫茫大海上的一片小小綠葉,不知道路在何方。我知道很多人會在社會的磨礪下變得圓滑,逐漸失去自己的心。然而這部電影讓我明白了:不管什麼時候,良知和能力一樣重要。

電影講述的是某神祕大集團公開招聘,經過激烈角逐,最後有8名精英男女入圍最終測試,他們被主考官帶入了一間近乎封閉的房間,在測試期間只有三條規律:

禁止和考官和警衞交談。

禁止污損試卷。

禁止離開房間。

違反規則者被將取消資格。

然而面試者卻發現面對的考卷是一張白紙,並且貿然落筆也是污損試卷的一種。於是,在這些奇怪的規則和強大的面試環境下,這些精英們變得手足無措。有人提議要合作,解決問題,但不同背景的面試者們,面對的是一場關於人性與智慧的大考驗。在合作的過程中,這些來自社會各階層的人把自我的本性暴露無遺。有人張揚跋扈,有人自私自利,有人老奸巨猾,還有一個貪婪且兇惡的賭徒,甚至有人想要通過剝奪別人的生命來取得成功。當然也有人富有同情心,善良,還有人機智勇敢,人性的多面化被刻寫得淋漓盡致。其實答案是非常簡單的,但是由於人性的貪婪,使得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而經歷一個慌亂複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將真實的自己全盤托出。

這部電影在情節安排上觀看這部電影時,隨着劇情一步步的進行和深入,我的心也隨之跌但起伏。其對現今就業市場招聘現狀卻也是一個深刻和真實的反映,其過程和含義令人深思。《終極面試》在警醒眾人,具備良知是很重要的,但光有良知是遠遠不夠的,在如此險惡的生存環境中,必須還得有競爭實力,施展才能,方能邁向成功否則,不是淪為任人宰割的羔羊,就是變成不擇手段的惡人。

電影最後抖出的謎底並不完美,還有諸多細節未打磨精緻。可即便如此,《終極面試》之“終極”程度亦讓人歎為觀止,這是人之本性的面試。現實中自然沒有如此誇張的面試方法,但人唯有身處絕境,方能表現出品質優劣及能力高低,這樣,一旦“逢生”才會愈加強大。這電影中有一個細節尤其令人深思,那就是那位來自中國的應聘者首先被淘汰。來自中國的那位應聘者自進入考場後,完全不懂得應變環境,只懂得考試作答的中國女人很快被淘汰。而這一切似乎這完全在出題者的意料之中,之後她的試卷很快就成為其他人試驗的工具。也不知是導演對中國人的歧視還是別的意圖,中國應聘者的首先被淘汰都是令人悲哀的。中國人傳統固執思想,認為有了試卷和筆,就馬上開始往上面寫內容作答。看了這影片的中國人想必也有所感歎吧。

在競爭中當中,我們不能不折手段地去為了自己的勝利而去打擊別人,甚至喪失自己的良心。要有良心的去面對自己要面對的困難,問心無愧的得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在工作中,有耐心和仔細的品質很重要。而且要有過得硬的能力,能力是可以後天訓練出來的,但是要有耐心和細心,這樣可以鍛鍊想要的能力。對於找工作很有幫助。作為年輕人不僅要有上進的心,還有養成有耐心、細心、良心等的良好品質,否則有再強的業務能力也沒有用處。總的來説,這部電影挺有新意的一部驚悚片,玩的是心理、是感受,懸念也保持到最後,是值得一口氣看完的。此電影無論是對於從事招聘相關工作的專業人員或者是要找工作的普通應聘者都是具有極大的借鑑和啟發意義的!值得大家的觀看!

上甘嶺電影500觀後感篇6

小時候,筆者所在生產隊有一位貧困户遠近聞名,原因何在?他妻子去世早,自己帶着一個兒子,平時四體不勤,自家幹活時常不出工,集體幹活時出工不出力,夏天怕熱躲在破房子裏不願出門幹活,冬天怕冷躲在破被窩裏不願下牀幹活,政府年年救濟、鄰里常常接濟,還是擺脱不了貧窮。跟着他吃苦受罪的兒子成年後出門打工,勤勞致富,如今蓋起了樓房,娶妻生子其樂融融。

人們常説,鄰幫鄰是一時的,自幫自是一輩子的。日子是靠自己過出來的,一個人、一個家庭的貧富,政府救助、鄰里接濟都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正如唯物辯證法所揭示,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必要條件,但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起決定性作用,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從理論上講,“真扶貧”是“真脱貧”的前置要件;從邏輯上講,“真脱貧”必須要“真扶貧”;從實踐上講,“真扶貧”可能實現“真脱貧”,也可能實現不了,為什麼?一是客觀上真扶了,主觀上真努力了,就能“真脱貧”;二是客觀上真扶了,主觀上沒努力、或努力不夠,就可能難以“真脱貧”。

中華民族是個勤勞的民族。應該説,貧困羣眾沒有一個不希望脱貧致富的,絕大多數貧困羣眾都能在政府扶持、社會幫助下,勤勞致富,過上好日子。但正如筆者見證的那位貧困村民一樣,確有少數貧困者在貧困面前失了志氣:有的怨天尤人,抱怨自然條件惡劣、山多地少,認為種田種地再累再苦也解決不了温飽問題,卻不從自身找原因,也不看看鄰里為何能在同等條件下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有的怨病自棄,以病為由,自己放棄努力,也不調動甚至影響家庭其他成員的積極性,導致一家人長期生活在自怨自艾中,放棄了致富希望;有的怨運不濟,種植或養殖項目不幸遭遇天災人禍,夢碎一刻,便灰心喪氣、一蹶不振。諸如此類,正如人們所説,富裕的家庭各有各的理由,貧困的家庭各有各的原因。但是,如果是天災人禍、患上大病等客觀一時之因,政府可扶、鄰里可幫,貧困可脱;如果是自暴自棄、不思進取等主觀常態之因,政府投入再大、鄰里幫助再多,也無濟於事,貧困難脱。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 ”貧困是座大山,但這座大山再高,也高不過人的志氣,高不過人的自強。貧困羣眾是脱貧致富的主體,也是脱貧致富的主人,物質貧困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貧困。擺脱貧困首先要擺脱精神上的“貧困”,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有志氣、才能自強,在脱貧上依靠“扶”而不全賴“扶”。

扶貧理論上,有個“貧困陷阱”,即貧窮會成為貧窮的理由:因為窮,有致富的機會沒有錢投入,把握不住增收的機會;因為窮,受到的歧視多、打擊多,容易陷入貧困的惡性循環;因為窮,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下一代還會窮。如果跳不出“貧困陷阱”,即使一時脱了貧,也容易返貧。扶貧實踐中,有個貧困“依賴症”,即“等、靠、要”,雖然這是少數貧困羣眾的貧困“痼疾”,但個體帶來的影響卻不利於整體脱貧致富。 “等、靠、要”,説到底是一種精神上的懶漢行為,等,等不來真正的富裕;要,要不來一生的幸福;靠,“靠山山會崩,靠樹樹會倒”。幸福不會從天降,扶貧當先扶其志,摘掉貧困帽子,最好的辦法,與其怨天尤人,不如自我反省;與其陷在阱中,不如效法榜樣;與其自暴自棄,不如發憤圖強;與其苦熬坐等,不如苦幹巧幹,“靠着牆根曬太陽,等着別人送小康”,不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扶持、有幫助,要抓住時機、借力脱貧;沒有政府扶持、社會幫助,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有志氣,“輸血”才能強身;靠實幹,“造血”才能發展。

扶貧中,政府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脱貧中,脱貧者“收人以魚”更要“學人以漁”。一次兩次、即使多次享受到扶貧和社會的救助資金,花光之後還是貧困。一位扶貧工作者到一個嚴重缺水縣檢查扶貧工作時發現,扶貧辦以高價從巴西引進抗旱良種給貧困農民試種,沒想到有的農户把良種拿回家沒有種下去而是磨成面吃掉了,結果那些貧困户還是脱不了貧。 “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浙江,資源匱乏,自然稟賦不高,卻成為京滬之外人均收入最高的省份,也成為全國第一個完成脱貧攻堅任務的省份,浙江山區的貧困羣眾靠的是什麼,是“想盡千方百計、嚐遍千辛萬苦”的精神,憋足勁頭艱苦創業,發揮智慧不斷創新。 “收人以魚”更要“學人以漁”,病後康復,煥發精神,全家一起脱貧困;因災返貧,痛定思痛,遠近兼顧建家園;面對政策,搶抓機遇,遠謀近施謀發展;瞄準窮根,因地制宜,特色發展快致富。扶貧要扶志,還要扶智,再窮不能窮教育,搭上“教育扶貧行動”,讓孩子接受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程教育,以知識改變貧窮,以智慧改變命運,才能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與全國人民一起奔小康。

上甘嶺電影500觀後感篇7

昏睡了幾乎一個下午的週日晚上,實在是沒有心情再去做其他的事了,抱着電腦趴在瑜伽墊上開始看電影,之前在電腦裏下載了很多經典電影,點開了一部想看去一直沒看的經典之作《飛越瘋人院》。

影片的開頭是對着精神病院的一羣患者,基本上給每個人一個特寫。然後是麥克被警察帶到精神病院。醫生在討論他是不是真的有病,還是隻是藉口逃脱勞動。麥克在院中帶着其他患者打球,賭博,向瑞秋護士要求放電視看棒球比賽,但是遭到了瑞秋的拒絕,她以投票的方式決定,結果第一次只有幾個人舉手,第二次投票只有九個人,投票結束時,麥克去遊説病友,但都沒人理他,出乎意料的一直不説話的大塊頭酋長卻舉手了。

麥克歡呼着叫瑞秋護士看,她卻説投票已經結束。麥克看着電視裏反射出的自己的樣子,開始自己解説球賽,把病人全部吸引,並隨着他的解説詞一起跳躍激動。麥克帶着一羣瘋子打球賽,讓酋長守着籃筐不讓對方進球,酋長充分發揮身高的優勢,攔截進球,輕鬆地投球。印象深刻的一幕是酋長最後帶着微笑在球場上奔跑起來。

麥克似乎就是進來打破瘋人院的一切規則和秩序的。他對抗冷酷教條的瑞秋,翻牆出去開着療養車帶着他們一起出海捕魚,通過女友凱蒂在院裏狂歡辦派對。本來狂歡派對那次他可以出逃,但是酋長不願意跟着他走。酋長説,出去了也是被利用,就像他們利用麥克一樣。酋長沉默的生活在瘋人院裏,讓別人一直以為他又傻又笨,就像麥克説的,原來他才是最聰明的人,一直在耍他們。比利在出海捕魚那次愛上了凱蒂,狂歡夜麥克讓凱蒂去跟比利一起度過,最後所有人都喝多了趴下。

第二天瑞秋來了看到的是一片狼藉,她很憤怒,她的規則被打破,權威被挑戰。她威脅比利説要把發生的事情告訴他媽媽,讓他説出是誰幹的事情。比利最後屈服了,但瑞秋沒有遵守她的約定,還是要把比利帶走。比利最後用玻璃碎片割斷自己的頸動脈自殺了。瑞秋出來説,已經發生的事情無法改變,所有的要儘快回到原來的位置。麥克在這個時候爆發了,他衝上去,死命的掐住瑞秋的脖子,想要殺死她。最後被瘋人院的保安制服。

影片的最後一切回到了原樣,瑞秋依然同志着這裏。兩個保安帶着麥克回來了,酋長在他們走開的時候去看麥克,説現在他願意跟他走了,他知道麥克不會拋下他,但是麥克卻沒有像以前那樣對他眨眼睛,卻裝傻騙過所有人。這次麥克是真的變傻了,額頭的兩側做手術摘除了什麼東西。酋長抱着麥克,説他也不會拋棄他,會帶上他一起走。麥克艱難的回答了“ok”。酋長拿起枕頭捂死了麥克,搬起了壓力水箱。當初麥克打賭時,也曾搬過水箱,但以失敗告終。麥克説至少我試過了不是嗎?用它砸碎了醫院的鐵窗,在晨曦中慢慢消失。那些瘋子都為他歡呼,但是自己卻沒有走出去的勇氣。

故事的結尾出乎我的意料,麥克本是瘋人院裏最正常最健康的一個人,在最開始的總是做些瘋狂的事情來證明自己有病,到最後想盡辦法要逃離。在狂歡夜的時候我以為他會帶着酋長一起離開,跟着凱蒂一起走。但是卻都醉死了。最後被醫院做了手術活生生地變傻,變成不正常了。一切想逃離的,最後還是無法逃離。反而是一直冷靜沉默的酋長最後帶着麥克默菲的自由的靈魂一起飛越出瘋人院了。

那個朝着瑞秋大叫,説我不是小孩子,不要把我當成小孩子,你不能控制我的煙就像控制小孩子的餅乾一樣,在你高興地時候才會給一點的巴提尼最後還是接受了瑞秋的控制,安然的到影片最後還是呆在瘋人院裏。

有些人的反抗是因為有人帶領,一旦沒有了別人的指引,自己就會失去改變的勇氣,讓一切龜縮到原狀。百度上説這部是美國電影歷史上最經典的電影之一,被稱為“影視表演的必修課。每個經典的電影看完之後都會讓你久久不能平靜,帶給你思想的衝擊,讓你開始反思自己。

篇二:電影《飛越瘋人院》觀後感

觀看《飛越瘋人院》這部電影,給我帶來很大的感觸和思考,許多隱喻在其中引人深思,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我對部分內容不甚理解,在此主要談論一下酋長的人物形象還有對這部電影的理解。

酋長在麥克墨菲來到這個瘋人院前,甚至在麥克墨菲知道之前,他一直都裝作聾啞人,其他人也都認為他聽不見也不會説話,沒有人理他,沒有人和他交流。他只是一個人在那兒默默的生活,幾乎不參加任何活動,規規矩矩做一個瘋人,按時間安排表做事,沒事時拖地、發呆等。其實,很多人肯定都覺得他很沒趣,更加不正常,但我認為,在瘋人院裝聾裝啞卻很好地保護自己,不會和他人起衝突,也不會受懲罰,如果他還比較正常的話,這未免不是一個好方法。

當麥克墨菲來了之後,他試圖改變這裏的一切,相信酋長可以明白他的意思,幫助他,也以為他倆可以一起逃脱出去。所以,對於他們兩人來説,對方都是瘋人院裏特別的人,特別的朋友。對於酋長,麥克墨菲沒有像其他人一樣,他不服輸於環境,平等的對待每一個人,很耐心、好心的教他帶籃球,酋長有一絲感動,也在盡力幫助麥克,生活瞬間充滿光明,臉上漸漸有了笑容--這是前後的巨大改變。

當比利受侮辱自殺後,麥克和護士長廝打被切除了腦白質,變成了白痴。當麥克終於回到普通病房時,酋長已像一座大山,充滿力量,準備好逃出去,但當他看到麥克已變成這樣,非常痛苦,大家還有我可能都以為他會帶着麥克一起逃出去,卻沒想到他用枕頭悶死了麥克,用之前麥克原來設想的方法“帶着他”砸破窗户,逃離了瘋人院。是麥克帶給這個印第安人突破束縛的勇氣和力量,最後他撼動並舉起沉重無比的石台,這是麥克之前的想法並沒有實際做到的,酋長完成了他的夢想,確是以死這種方式。讓麥克靈魂解脱、讓他靈魂自由,也許是西方人的價值觀和宗教信仰,也算一個比較完美的結局。酋長原本是瘋人院裏病得最嚴重的一個,在最後找到真正的自己,一個擺脱墨菲的自己。

可以説,是麥克給大家帶來樂趣和生機,鼓勵他們追求自己的幸福和權力,他改變了大家的觀念,變得想要離開瘋人院,即使要受到懲罰,即使明知這個不可為卻願意為之,這是麥克的勇氣和執着,並感染到瘋人院裏的每一個人。但正如酋長其中某天晚上説的那樣,他的父親很粗壯,隨心所欲,所以每個人都利用他,因喝酒太多變得誰都不認識他;酋長也許正是因為他的父親的經歷影響到他,不想和他父親一樣,因此儘管高大粗壯卻裝聾作啞,以防別人利用他。但是一直到最後,大家除了比利自殺外其他人可能都逃脱出去,而只有麥克變成白痴,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麥克在一開始表現的很不同,會為不公抱不平,在大家的眼中高大無比,不得不説大家對他有利用的成分,想要通過他,獲得趣味、開懷甚至逃脱瘋人院。

瘋人院裏的大部分人都是自願來的而不是受逼迫,他們沒有精神失常,只是厭倦了現實生活,來此逃避,逃避工作,逃避壓力,逃避感情,逃避自己的內心。在瘋人院裏,每天重複着無聊受人管制的生活,時間久了,他們沒有克服自己,也不想回到正常的生活,但又無法改變瘋人院的時間表,沒有像麥克一樣反抗,只是逆來順受。比利在割腕收到護士長刺激之前,他很開心,可以説在麥克的鼓勵下,克服了自己的恐懼,卻因為護士長的侮辱割腕自殺。

其實,每個人都有陰霾的一面,有些人明顯,而有些人不明顯,當環境改變逼迫時,有可能會顯現出來,形成反常的行為,造成對自己或他人的傷害。比如,之前出現的復旦大學投毒案,林森浩經事先預謀,在3月31日將做實驗後剩餘並存放在實驗室內的劇毒化合物帶到寢室,注入飲水機槽,最終致黃某死亡,4月1日黃某飲用飲水機中的水後出現中毒症狀,後經送醫救治無效於4月16日去世。僅僅因如此生活瑣事與黃某關係不和,心存不滿,心存歪念,就犯下此重大錯誤。他家境平寒,平時好強,其實很優秀,沒有必要因為嫉妒黃某讀博或者其他原因生殺念。任何一個在其他人看來不正常的行為,因為性格和追求,在外界有事激發起情緒時,容易引起一個人的行為偏激甚至更嚴重的後果。

篇三:電影《飛越瘋人院》觀後感

兩小時前,決定要看《飛越瘋人院》,兩小時後,我的頭很痛,是“我”在非常強烈的想表達自己的觀後感。首先想説,這是一部好電影,真的。接下來,我有一個問題,對着這一羣瘋子,從內心發問的。你們瘋了嗎?

在影片最後那個叫做比利的男孩自殺了,看到這一幕,我得到了答案。比利,他是一個説話結巴的young man,感覺他不是真正的瘋,他只是被恐懼吞噬了,他從來不敢表達自己的感受。

醫院裏的護士對他的死應該承擔直接責任,我對她印象最深的是她總説的一句話“為了更好的治療。”再用麥克墨菲對她評價的一句話“她總是在撒謊。”他真的是在幫助病人治療嗎?在她的管理下,醫院非常的安靜一切都是我們正常人眼中的正常。但是我不知道,她為什麼揭傷疤,就在比利死前,我印象非常深刻。

比利忙手忙腳穿上褲子,站在護士面前,護士問他知不知道羞恥。比利告訴她自己不以為然,覺得很自豪。此刻比利和正常人一樣,他直視了自己的恐懼,所以他也不再結巴了。但是下一秒,護士卻以“告訴他媽媽”來威脅他。比利馬上意識到了問題嚴重,他開始慌亂不安,他一直乞求不要“告訴她媽媽”,護士依舊冷漠,我們都知道她不會告訴他媽媽,但比利不會,他一直在吶喊着no…no…no…no… no…no… 直到玻璃劃過自己的喉嚨,眼神依舊是恐懼。

麥克墨菲看到這一幕內心是愧疚,他認為是自己的錯,悲傷着,無法原諒的錯誤。對比麥克墨菲,護士卻表現的是“正常”,她依舊如往常,彷彿一切都沒有發生過,彷彿死去的不是一個人,不是一個生命。麥克墨菲看到護士的冷漠,充滿憤怒,他認為是她殺死了比利,他用雙手扼住對方的喉嚨,用盡全力的直到死去。

“至少我試過了”,這一幕是他打得一個賭,他打賭説自己能搬起一個笨重的飲水機,砸開鐵窗從這裏逃走,但他和我預料的一樣,搬不動,失敗了。他們嘲笑他,於是他説出這句耐人尋味的話。“至少我試過了”

他們沒有試過,他們在這裏一直沒有嘗試,我認為他們是被囚禁的,他們卻説自己是自願的。他們接受命運,選擇做一個瘋子,住在用鐵絲包圍的高牆下。麥克墨菲卻不一樣,因為他本身就不屬於這裏,他一直在打破規則,對他們來説應該是一個教父,關於自由。

我把影片的人物進行分類,一種是正常人眼中瘋子中的"正常"和“瘋子”,一種是瘋子眼中的“正常”和“瘋子”。正常人是我們,瘋子是病人。

前一種我們認為的瘋子是非正常+神智不清+痴呆的那種。“正常"是我們認為的瘋子,”瘋子“卻是加了一些獨立思考的一面,讓他們顯得瘋子中的非正常+神智清晰+不受制約的危險。

後一種應該是從非正常+神智不清+痴呆的的瘋子。瘋子看到的正常包括正常人+自己。”瘋子“是第三類,也是獨立思考的人,他們不同於瘋子與正常人。他們是有自我的人,有獨立的價值觀,他們思考着質疑着,他們為自己提出的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尋找着一個又一個的答案。所以我認為”瘋子“才是真正的人類,可以升級的新人類。

影片到最後,麥克墨菲死了,在掐住護士的喉嚨那一刻起,他死了,他自己選擇的`死,他不再理智,他沒有像以前巧妙的避開規則,而是直接殺死規則,以犧牲自己的方式。

他被做了前額葉摘除手術,變成了真正的瘋子,他變得在正常不過了,不論是我們眼中,還是瘋子眼中,他非常的普通。眼神痴呆,如同行屍走肉一般,不再交流,不能行走。這時他應該死了,精神雖然未死,但載體已經無法工作,沒有了價值。不過值得慶幸的他還是飛越了瘋人院。

影片最後,酋長幫他逃離了瘋人院,和他一起。酋長這個人是一個壯漢,他身材魁梧,卻不願講話,被所有人認為是聾啞人,為什麼聾啞人也被送進瘋人院,這個我不清楚。但是他認同了麥克墨菲,和他坦誠相待,他告訴麥克墨菲,自己父親經常被人利用,而且還落到悽慘的死去,因為父親比自己還要強大。所以他不願意相信任何人,也不再去説一句話。是麥克墨菲幫助了他,他不再靜止,他開始奔跑在籃球場上,僵硬的表情露出內心的笑——直到影評最後,酋長因為有了感情,他看到麥克墨菲的痛苦,決定要幫助他。

“我們一起逃走”。這是酋長最後一次對麥克墨菲説的話,我相信麥克墨菲一定聽見了。雖然這種逃跑卻是死亡。酋長用盡全力將枕頭壓住他,將他悶死,然後自己逃走。但是他卻用了麥克墨菲第一個方法,搬起飲水機,砸開鐵窗,消失在黑暗中。

篇四:電影《飛越瘋人院》觀後感

這是一個不相信眼淚的狹小空間。時代無法訴説的悲哀,那是被神明所遺棄的地帶。如果連自由都被帶走,如果連悲傷都被帶走。

是的,你們不需要情感,只需要活着,活到老邁的無法再行走,連天空的顏色都無法辨認。貼着温柔與優秀標籤的護士微笑着,惡毒地説。那是限制一切的規章、制度,他們打壓着每一個精神有些失常的人們。開始,妥協、接受,像阿q一樣自我安慰。接着,是放棄,僵硬的精神死亡。然後,迷茫的眼神看見了渺茫的希望,開始靜默、牴觸、掙脱,瘋狂的吶喊。

嗟歎是聖人的職業,你們是普通人,無需介意,請大聲的長嘯疾呼。當然,黑暗看不見眼淚。因為它討厭。最可怕的不是被人限制了自由,而是自己將自己鎖住。自己主動的帶上精神的枷鎖。

沒有反抗就沒有改變,這個骯髒不堪的角落也許會永遠堆上陰暗的灰塵。

如果不是mc的出現,如果他不曾出現,他不曾大喊混蛋,不曾打破監管者的腦袋,不曾帶給他們希望,那扇寬敞的、雪白的,又温暖的能讓陽光桀驁不馴地撒了進來的窗户。

可怕的是他未曾出現的那段時光,但是,可愛的是他出現了。電影帶給了我們深深地絕望,但是,卻把希望留了下來。

這是最重要的。時代也總是這樣,總在人們走投無路的時候,送來了絲絲希望的曙光。我無法解釋那希望出現的原因,但我卻清楚的知道它出現的時間和方式。它硬挺挺地接下了時代的一擊,以它的氣節,用它的方式。沒有搖晃、沒有顫抖。

上甘嶺電影500觀後感篇8

已經第三次看這部電影了,《三傻大鬧寶萊塢》是一部輕鬆、幽默的印度電影,影片反映了印度現代填鴨式的教育帶給學生的壓力和恐懼。電影用詼諧色彩揭露了印度的教育制度問題,讓我們在一個愉快的氣氛中瞭解到一個嚴肅的問題,這都是電影的亮點。

中國的教育者應該好好看這部電影,有一段講述:教授對被逼得自殺的學生表現得毫無悔意,批評了教育局對學生的漠視。學生嬉戲場面與學生被校方迫至自殺兩種不同的片段融合起來,起了化學作用。同樣,在中國,雖然沒有這麼誇張,但也不得不承認,我們的教育制度也有類似的問題。

電影中,三傻的友誼也很令人感動。人活着有太多身不由己,能像蘭徹那樣跟着感覺走實屬不易。法爾漢熱愛攝影,卻苦於父親的阻攔,只能在學校讀他並不感興趣的工程學,於是他成了倒數第二,但當他決定從事攝影的時候,成功向他打開了一扇門;拉杜,一個貧苦學生,面臨家庭帶來的各種壓力,只能寄希望於神,他對現實的畏懼與逃避讓他穩居倒數第一,但當他丟掉畏懼,勇敢面對生活時,幸運真的朝他招手了。也許就如蘭徹所説:很多時候,我們由於各種原因,不能選擇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但是有時候,只要你勇於跨出那一步,説不定就可以改變你的人生。而我,看完這部電影的最大感觸就是:follow my heart。

其實看這部電影我的內心很糾結,我不得不承認病毒院長説的,可我同樣佩服蘭徹的生活態度。就像在現實裏,我深知生活的殘酷,卻幻想能隨心而活,做一個走心的人。

電影的最後,三傻終於在蘭徹的學校重聚,而蘭徹與女主的愛情也很圓滿。故事類似喜劇,但又並不是順風順水,也許就是為了告訴我們:跟着感覺走,終會柳暗花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