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電影《上甘嶺》觀後感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W
《上甘嶺》講述了戰役中,志願軍某部8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敵人浴血奮戰、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經典電影《上甘嶺》觀後感三篇,以供參考。

經典電影《上甘嶺》觀後感三篇
《上甘嶺》觀後感

班主任利用晚自習時間帶領我們觀看了《上甘嶺》這部電影。

《上甘嶺》的主要內容是:在抗美援朝時期,美帝主義的侵略者們為了擴張野心,而和中朝兩國爆發了戰爭!中國決定支援朝鮮,抗美援朝,保家為國。中國的解放軍們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有智有謀地擊退了敵人的二十三次進功。但是因為日美兩國的武力火藥都比中國的多,比中國的強,把中國解放軍打得傷亡慘重。於是,中國解放軍決定在坑道里隱藏,拖住敵人。由於坑道里的水源和糧食都不充足,人們身體弱,只等待着後勤準備好武器再進行大反攻。衞生員王蘭,在人們最困難最消極的這段時間為他們唱歌,安慰他們,使他們有信心,使他們把飢苦忘掉,對生活有了希望!是希望的天使。終於,火藥武器齊全了,解放軍們使出渾身的力氣做了最後的大反攻,號角響了,嗚……嗚……我們解放軍勝利了!

看了這部電影,我感到很慚愧。我如果衣穿不好,吃不好時我都會大發脾氣,如果把我放在戰爭的年代,在那種情況下,我會怎樣?我慶幸我出生在新世紀,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但這些並不代表我不學習他們的精神。另外,我也敬佩這位女衞生員,王蘭,能捨身在戰場搶險,在黑夜裏為戰士們點亮那一盞盞明燈,為他們指引希望的方向!我敬佩他們,喜歡他們,讚美他們堅持不懈的精神!

《上甘嶺》觀後感

著名作家魏巍曾寫過一篇文章叫《誰是最可愛的人》,歌頌的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戰士。我之前讀這篇文章時,沒能很好地理解,直到我看完《上甘嶺》這部電影后,才深刻體會到《上甘嶺》中戰士的“可愛”。

影片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為了保衞祖國領土不受侵犯,中國派軍隊到朝鮮支援作戰。戰士們忍飢挨餓,最終憑着頑強的毅力成功完成了保衞上甘嶺的任務。

其中有一個情節給我留下了最為深刻的印象:在嚴重缺水的情景下,司務長冒着生命危險給連長送來了兩個蘋果。連長摸了摸這兩個紅彤彤的蘋果,嚥了咽口水,把這兩個蘋果遞給了一位重傷員。重傷員用鼻子嗅了嗅這散發着清香的蘋果,捨不得吃,又把蘋果傳給下一個傷員。他們這樣一個接一個地傳,最終蘋果又被傳給了連長。連長被深深地感動了,只好決定把蘋果切成幾片,每人一片分着吃。

這是一個多麼感人的情景啊!戰士們先人後己的精神讓我聯想到了自我。在生活中,我總是先為自我着想,這與上甘嶺的戰士構成了多大的反差啊!我決心改掉這不好的習慣,做事先研究別人的感受,多關心別人,多為別人着想。

最終,我想呼籲大家一齊像這羣最可愛的人學習,把方便留給別人,把困難留給自我,這樣,這個世界就會變得更加完美。

《上甘嶺》觀後感

這是美麗的祖國

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

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

朋友來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來了

迎接它的有獵槍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電影《上甘嶺》講述了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敵人浴血奮戰,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在觀影過程中,觸動了我的內心,帶給我極大的震撼。特別是三個鏡頭的刻畫令人記憶深刻,同時引發了我的思考。

鏡頭一:指導員孟德貴為抓隊伍組建黨支部

同志們,嚷什麼,這是黨給我們的任務。

是共產黨員都舉起手來。

在經過艱苦的戰鬥之後,七連連長犧牲,七連指導員孟德貴受傷失明,七連損失慘重,八連連長張忠發接過孟德貴守住的陣地,繼續戰鬥,師指揮所要求八連堅守24小時以待後援,可就在一個上午,敵人進攻次數多達23次,我軍傷亡慘重。師指揮所命令張忠發暫時撤進坑道。張忠發抓住敵人大舉進攻五聖山的時機,命令連隊配合其他部隊主動出擊,打退了大股敵人。師指揮所要求張忠發拖住敵人,使後方爭取時間調度兵力,補充彈藥。面對堅守坑道的任務,戰士們的想法各不相同:有的戰士認為坑道條件艱苦不易堅守,有的戰士認為要向上級求增援奪取陣地。此時孟德貴站了出來,他提出堅決完成上級任務並要求組建黨支部。孟德貴通過組建黨支部實行集中統一領導迅速統一了思想,凝聚了戰鬥力。

孟德貴的舉措不禁讓我感歎:黨支部的作用是如此重要。黨支部實行集中統一領導,是基層連隊的核心和靈魂,發揮着戰鬥堡壘的作用。黨支部能激勵官兵發揚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能使官兵克服一切困難,保證完成任務,能對戰鬥行動實施不間斷、強有力的領導。

鏡頭二:連長張忠發身先士卒炸地堡

張忠發是機槍射手出身,敢打善戰,但是他有一個習慣打仗時愛喝水。張忠髮帶領部隊堅守坑道。坑道內的戰士每天都有傷亡,他們不僅要跟頭頂上的敵人作戰,還要為生存而鬥爭。坑道與後方的聯繫被敵人切斷,坑道內嚴重缺水,條件十分艱苦。敵人步步緊逼,在坑道口附近修建地堡企圖困死坑道內的戰士。等到晚上的時候,張忠發派人去炸地堡,卻發現敵人在地堡前放置了空罐頭,人員匍匐接近就會發出聲響,敵人聽到聲音馬上進行掃射。張忠發對此想了個方法,他命令一名戰士每隔一會扔一個空罐子到坑道外,經過一段時間後,敵人的警惕性下降,不再聽到聲音便進行掃射。此時,張忠發親自帶着戰士毛四海拿着手榴彈就竄出了坑道,他們匍匐緩緩靠進了地堡,最終兩人摧毀了兩個地堡安全返回。

張忠發作為指揮員,本不該作戰如此激進,但他身先士卒的行動充分發揮了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有什麼樣的連長就有什麼樣的兵,張忠發不怕犧牲的無畏精神已經潛移默化地影響了連隊官兵。我想這也是張忠發能帶領連隊不斷打退敵人的進攻堅守24天,最終迎來大部隊反攻的勝利的原因。作為一名預備幹部,我不禁對張忠發感到敬佩,也意識到要提升自身思想境界,向革命先烈看齊。

鏡頭三:通訊員楊德才危急之時爆破火力點

什麼樣的連長就有什麼樣的通訊員電影中的師長這麼説。

楊德才是張忠發的通訊員。在退守坑道之後,張忠發希望配合後續部隊奪回陣地,於是讓楊德才在黑夜中摸回營部報告情況。面對這危險性極大的任務,楊德才的回答僅有一聲是。經過重重磨難,他順利地完成了任務。他跟隨連長在坑道堅守24天,最終迎來大部隊反攻。反攻時部隊被敵人一個火力點阻擊,張忠發連續派了三個小組均爆破失敗。楊德才在這危機時刻自告奮勇擔任爆破任務,即使身邊的戰友一個個倒在了衝鋒的路上,他還是堅定而緩慢地靠近敵人的火力點。楊德才摸到火力點前猛地將爆破筒扔進碉堡,敵人卻迅速地把爆破筒扔了出來,他再次將爆破筒塞進碉堡,而敵人也在用力想把爆破筒推出來。為了完成爆破,減少戰友的傷亡,他毅然用身體將爆破筒壓入碉堡,並用胸膛堵住碉堡的射擊口,在最後時刻他回過頭看向連長的方向並高喊一聲連長。我想此時他是想向連長説:我做到了。他犧牲了自己,完成了這艱難的任務,對進攻作戰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我的淚水止不住的流了下來。楊德才的原型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級英雄黃繼光,這種危難時刻的奉獻精神讓我深受感動,也讓我深深敬佩。正是因為有這種精神才能做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才能做到堅守至最後一人,才能做到不斷在一場場戰鬥中取得勝利。

通過這部影片我看到了革命先烈身上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血戰到底的無畏精神、為了勝利的奉獻精神。也正是憑藉這些戰鬥精神,先烈們屢屢創造奇蹟,打贏一場場看似不可能取得勝利的戰役。同時也看到了我自身的不足,作為當代官兵中的一員,我認為我與革命先烈思想上的差距十分巨大,我要向英雄們學習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來提高思想認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