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大國崛起》觀後感範文四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1W
中華崛起炎黃兒女生百福,民族團結歌舞昇平納千祥!偉大的祖國,我為你自豪!那麼關於大國崛起的觀後感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精選《大國崛起》觀後感範文四篇,以供參考查閲!
精選《大國崛起》觀後感範文四篇

《大國崛起》觀後感

因為工作的緣故,不得已,才又看了一遍央視十年前的大手筆——《大國崛起》。以前看這部片子,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消磨時間,或是純粹為了找點樂子。現在再看這部片子,則是希望能從更專業的角度來解讀它,更希望對大國的崛起之路有一個更好的總結。

作為一部成功的紀錄片,《大國崛起》在整部片子的謀篇佈局上可謂匠心獨運。細心的朋友們可能會發現,這部片子從第一集開始到第十二集結束,數不清的疑問貫穿在每一集片子中。比如第一集海洋時代裏在描寫葡萄牙人對於海洋世界的遐想時曾這樣寫道:世界真的是托勒密描繪的這個樣子嗎?大西洋真的無法航行嗎?巨大的問號折磨着歐洲大陸,也燃燒着痴迷於地理學和航海戰略的恩裏克王子。

這種描述方式或者説闡述方法,我們在每一集裏都可以看到,正是通過這樣層層設扣哦方式,觀眾的胃口被有效地調動起來,故事的推進也顯得更有邏輯性。事實上,層層設扣,是紀錄片一種非常重要的講故事的方式,它不僅應用於紀錄片,在電影裏中也是屢見不鮮。究其原因,自然是由於人類對於未知的渴望,這似乎是人的一種本能。

“層層設扣”幫助紀錄片更好的推進節奏,但嚴密的邏輯只能保證一部片子不出現硬傷,並不能確保它一定會好看。對觀眾而言,一部紀錄片首先要好看,其次才能關注其邏輯性等其他方面。因此,如何選擇一種適合觀眾的,能讓觀眾感同身受的講述方法,就變得尤為重要。

“油畫上這位用巨型裙箍、僵硬皺領、寬大衣袖、繡金披紗來裝飾的女性,就是當時英國的統治者——伊麗莎白一世。在重疊繁複的服裝下,婦女的形體不見了,人們記住的是一個莊嚴高傲的王權偶像。”這是大國崛起第三集:走向現代的一個段落篇章。這裏,片子以伊麗莎白女王,這個英國走向現代的關鍵性人物為核心來展開故事。通過一個栩栩如生的人物來傳奇一系列轟動一時的大事件,我們姑且可以稱作“以小見大”,實際上,對觀眾而言,歷史無論多麼的波瀾壯闊,波濤洶湧,它終究只是過去發生的事,或者説終究算是一個故事。對很多現代人而言,我們很難想象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革命的困難,生存的危機等一系列在今天已經被輕而易舉解決的難題。因此,人,只有人的故事,才能更容易引發人的同感,引發觀眾的感同身受。

在大國崛起的故事中,歷史從來都不是一幕幕冷冰冰的油畫,相反,他方佛是發生在我們眼前的一樁樁正在發生的故事。這就是通過小人物,地點這種星星之火,最終引發的燎原之勢。

當然,大國舉起的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央視自身的平台具有無可比擬性,國家級的資源調動能力也不是一般的機構能夠製作單位能夠想象的,但所幸,他它是一部好片子。

説完了紀錄片講故事的方法,接下來也許我們可以談談片子本身的內容。大國,崛起。這兩個詞同時出現在屏幕上的時候,相信每一箇中國人心裏都別有一番滋味。歷史上,中國曾是世界上無與倫比的大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曾為人類歷史的進程做出的巨大貢獻。然而,近代以來,輝煌一時的封建主義卻成了中國前進的絆腳石,中國的發展一度陷入停滯,被西方各國遠遠的甩在身後。戰爭以來,中國就開始不斷遭到西方列強的蹂躪,羞辱,甚至差點走上被肢解的命運,很多歷史學家都把中國的近代史形容成一部屈辱史,正是在那個時期“東亞病夫”成為中國的代名詞,中國人的地位自然也一落千丈。

進20世紀下半葉以來,中國逐步完成了國家獨立,民族統一。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運動更是讓中國創造了無與倫比的發展奇蹟。今天的中國早已擺脱了東亞病夫的帽子,成為國際舞台上不可忽視的力量。

隨着國力的增強,埋藏在中國人心裏的那顆大國之心也隨之顯露。從中國的最高領導層到地方的普通百姓,沒有一個人會懷疑中國成為世界大國的能力,這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心照不宣的心態。在這個時間點,大國崛起的播出具有深遠而重大的意義。

片子中的九個世界大國,崛起的路徑不盡相同。葡萄牙、西班牙靠的是最到完成國家統一的先發優勢而稱霸海洋;荷蘭憑藉發達的工商業而享譽全球;英國最早建立了君主立憲的資本主義制度,為經濟發展提供了體制保障;法蘭西以深邃的思想解放人性,號召人們解放思想,追逐自由;德意志從分裂走向統一,確立了統一的國內市場,為經濟的騰飛打下基礎;沙俄則靠着強大的君主專制開啟了一場自上而下的沙皇改革;日本始終堅持與強者為伍,終於走在世界前列;美利堅甩開歷史包袱,開創了屬於自己的發展道路。

那麼,中國,中國的崛起靠什麼?我們不得已而知,但有一點可以明確的是:單純借鑑大國興衰的經驗教訓就可以嗎?顯然,歷史的無數經驗告訴我們,no。那麼,人才、技術、體制、機制、市場潛力、國民素質、人文精神,中國又有哪些能夠在世界上是數一數二的呢?

《大國崛起》觀後感

由國內數位知名教授共同撰寫的《大國崛起》圖書,全書共40多萬字,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以歷史故事的形式,描述了自15世紀以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九個國家競相登上世界舞台中心的歷程。

站在整個世界文明的高度,以全球的視野和歷史的眼光,從政治、經濟、思想、宗教、藝術、軍事、外交等多個角度全方位深入分析了大國興衰的成敗得失,濃縮了世界大國崛起道路歷史經驗教訓,着力尋找中國和平發展的未來戰略,對今天正在飛速發展的中國有着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

從面積和人口看來是小國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通過航海探險殖民掠奪成為第一代世界大國;最先建立資本市場和信用體系的荷蘭,以發達的商業貿易創造了富甲全球的歷史;法國以其獨特思想文化影響力和對理想主義的追求獨領風騷,始終躋身於強國行列;英國以温和漸進的方式實現社會變革,通過科技創新的力量率先走上現代工業化道路,稱雄世界達兩個世紀之久。

德國大力發展科技教育,實現國家統一,短時期內躍升為實力雄厚的強國;曾閉關鎖國的日本重視學習西方先進制度和技術,一躍成為當時東方唯一世界性大國;俄羅斯改革圖強,特別是前蘇聯以全新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開闢人類歷史新紀元,國力達到頂峯;美國地理位置優越,通過迅速吸收歐洲科技文化成果,憑藉一套較完備成熟的民主法制體系和深入人心的創新精神,在短短兩百年間成為超級大國。

富有傳奇色彩的歷史故事講述,意味深長的大國興衰歷程回望,理性和激情相互激盪,歷史和現實兩相比照,回顧與前瞻交相映襯,九個大國不同時期的獨特發展軌跡躍然紙上,對大國崛起歷程進行了深刻辨析,獨闢蹊徑而令人耳目一新。

通過本書學習,我更加全面的瞭解了世界強國的發展歷程,感悟到大國興亡盛衰相通的規律性趨勢。中國有着五千年深厚歷史和包容其他文化的深厚根底,要實現民族復興和大國崛起,首先要融入整個世界,強國之路,必須保持軟硬的綜合平衡,哪一個要素都不能偏廢,對中國而言,國家興盛指日可待。

《大國崛起》觀後感

公元1500年前後的地理大發現,拉開了不同國家相互對話和相互競爭的歷史大幕,大國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座標,五百年來,世界上相繼出現了九個世界性的大國,大國興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和經驗教順,啟迪着今天也影響着未來……

看完“大國崛起”這部十二集的紀錄片,再縱觀大國崛起之路,回望中國的近現代史。的確感慨萬千。也想到了這麼幾個問題:大國崛起之謎底是什麼呢?怎樣的國家才是大國?中國目前是不是大國GDP是衡量經濟狀況的最佳標準嗎?新世紀的青年應該樹立怎樣的、應該怎樣樹立愛國心。

那麼以經濟繁榮昌盛、人民生活富裕為標誌的大國崛起之謎底是什麼呢?

思想文化的進步,吹響大國崛起的號角。

英國首相丘吉爾説:“我們情願失去一個印度,也不能失去莎士比亞。”英國正是有了莎士比亞的文學、牛頓的力學和亞當斯密的經濟學等思想文化的進步,才有了大國的崛起。縱觀各大國之所以能夠崛起,都有其理論觀念的更新和思想文化的進步,這是吹響大國崛起的進軍號角。

社會革命的興起,推動大國崛起的步伐。

各大國的崛起都經歷了種種陣痛,為了政治民主而進行的國內社會的變革和戰爭及兩次世界大戰造就了大國的崛起,這是不爭的事實。蘇聯是在“一戰”和國內推翻沙皇的戰爭後崛起;美國是在國內南北戰爭和“二戰”後崛起。可見社會革命是帶動歷史前進的火車頭,人們要求實現民主政治是大國崛起的推動力,而戰爭便成為大國崛起的必由之路。

經濟體制的創新,開闢大國崛起的途徑。

英國市場經濟體制的構建、美國反托拉斯的政策出台,蘇聯新經濟政策的實施等,都是由上至下的經濟體制創新,市場經濟不是不要計劃,計劃經濟更不能離開市場機制,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與時俱進,不斷變革生產關係,以適應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這是開闢大國崛起的重要途徑。

科學技術的發展,奠定大國崛起的基礎。

500年間,從航海技術開始,全球經歷了以蒸汽化、電氣化、信息化為代表的三次工業大革命,這些科技的發明創造及推廣運用,是大國崛起的重要因素。事實完全可以證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沒有科學技術就沒有大國的崛起,因此重視科學,重視教育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美國有4000所大學就足以説明教育和科學技術在大國崛起中的顯著地位和重要作用。

民族精神的宏揚,掀開大國崛起的篇章。

任何大國的崛起都想謀求世界霸主的地位,都想從本國和本民族的利益出發來調整世界格局,因此民族精神在大國崛起中有着舉足輕重的份量。自強不息和秀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精神為大國的崛起譜寫了一幕幕新篇章。當然本民族利益和全球利益之間是密切聯繫的,其距離也是越近越有生命力。正如德國的考問世界是偉大的,而拷打世界則以失敗告終。所以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離開全球利益的民族利益是沒有出路的。

怎樣的國家才是大國?大國崛起都有着共同的特點:業先進的科學技術指引並加快經濟的發展,以雄厚的經濟實力增強軍事力量,以強大的軍事力量來威懾世界。那麼很明顯了,只有有着健康並且雄厚的經濟實力,強大的軍事力量,和顯赫的政治地位的國家才是大國。現在很多人都在説GDP説中國的GDP怎麼怎麼樣,的確,中國百分之八甚至高達百分之十的GDP增長率很是讓人眼紅,但中國的經濟並不健康跟不均衡。1840年前,中國的GDP總量是世界總量的三分之一,但結果呢?就連甲午海戰前,都是日本的六倍,但甲午一戰,是敗得那麼的恥辱。也許有人會反問,美國日本為什麼強大,難道與GDP沒關嗎?不,有關,但總要的是她們的產業結構,我們看看。美國的GDP構成是什麼,航空航天,造船,鋼鐵,生物科技,現代農業。日本呢,鋼鐵,電資產品,汽車。再看看中國,紡織,簡單的製造業,和清王朝時的茶葉,陶瓷沒什麼區別。怎樣的國家在強大,怎樣的國家才能在變化的國際局勢中立於不敗之地,是看一個國家能否在更短更快的時間內,將經濟轉化成暴力。通俗而講,就是你的錢能不能換來更多更先進的武裝力量。很明顯,只有一個國家有以先進科學技術為支撐的重工業體系才能做到。因為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關鍵時刻,只有靠自己。現在中國還在用3000萬條褲子去換別人的一架飛機。到了真正的戰爭時期有誰跟你換,就算能換,那架飛機還是那樣的價錢嗎?到時候是不是真的要像國歌裏唱的那樣,用我們的熱血鑄成新的長城。強大不等於肥大,何況中國的肥大還是用的別人的脂肪呢……

那麼,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該怎麼做?其實,在我們的思修書上早就寫得明明白白了。可能有人會説我怎麼總説祖國的這不是那不是,外國這好那好,是不是崇洋媚外啊?不,並不是,居安思危是一個國家和名族的品質。孟子云: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我認為只有始終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別人的優點,才能有自己奮鬥的方向,才有可能後來居上。正如人們上説的,狼來了,你是否準備好了獵槍……

《大國崛起》觀後感

幾千年興衰更替。各個國家在世界文明史上畫下了濃墨重彩的符號。而最近觀看的一部紀錄片,更是將精彩的內容重現在我眼前。它就是紀錄片《大國崛起》。大國崛起用歷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視野,站在人類文明的高度解讀了500年來大國的興衰更替並探究其背後的原因。世界的格局總是跟隨大國的崛起們悄然地變化着。我們看到各大國家的征程,終將隨着變換的風雲起落。

看完這部紀錄片,我想假如中國沒有了狂妄自大的閉關鎖國,沒有愚昧的天朝上國之思。人們封建的思想早日被打破,國家的力量儘快被用力凝結,那麼我們的國家是不是可以早日強大?

本片主要講述了九個大國稱霸世界的過程。15世紀歐洲最早的兩個國家,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國家的支持下進行航海冒險,在不懈的努力下迪亞士達伽馬等航海家們開啟了從大西洋往南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的航線。

當麥哲倫完成人類第一次環球航行後,原先割裂的世界終於有地理大發現,連接成一個完整的世界性大國,而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競爭中在16世紀上半葉達到鼎盛時期,成為第一代世界大國,但這兩個依靠掠奪迅速發展的帝國很快便轉衰。

荷蘭是一個小國,在海潮出沒的湖泊上依賴船隻和商業信譽進行海上貿易,他們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公司,東印度公司。壟斷全球貿易被稱為海上馬車伕。

而彼時的中國,三國紛爭的刀馬繼續演繹着大漢的故事,明清時的繁華繼承着唐宋詩詞的典雅,我們在一片虛無的繁華當中逐漸走向落寞。被歷史的潮流拋棄在身後。

英國是一個面積不大的島國,家裏有四面環海的優勢給自己獲得海上貿易提供了便利。開明的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莊園分權制,都為英國的海外貿易打造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自此,英國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

綜上所述,上述四個國家他們的崛起與海外貿易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在海外貿易中,他們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而必須的中國正在實施嚴苛的海禁,這無異於將自己推向了落敗的深淵。從此從屬於西方。

而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西方和東方的差距被徹底拉開了曾經高高在上的天朝上國,此時也不得不放棄所謂的大國外交。開始效仿起曾經鄙夷的西方了。

曾經在舞台上熠熠生輝的國家有的漸漸淪為平庸,有些不起眼的配角卻剛剛嶄露頭角。只有緊跟歷史時代潮流,抓住每次機遇,我們的國家才能立於不敗之地。真正成為優秀的大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