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觀後感精選範文四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9.37K
我們在寫觀後感的時候需要注意的就是要將自己內的想法和觀看影片的內容相結合起來寫,文字要生動形象。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八佰》觀後感精選範文四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八佰》觀後感精選範文四篇

《八佰》觀後感精選範文

十點多,和朋友看完點映《八佰》。

大概有半年多沒有去電影院看電影,以至於疫情前最後一場電影和誰看的、看的什麼,完全沒有一點印象。時間流淌得真無情,不久之前鮮活的記憶竟然會消失不見。

因為買票晚了,坐得太靠前,一開始出現的音效讓我對朋友一直説:“我害怕。”現在不自覺驚歎,害怕這種感受,我是多久沒有擁有過了。

説説電影。僅僅一河之隔,對比強烈,炮彈聲此起彼伏,一面中國軍人在流血流淚,一面租界百姓在猶唱後庭花。經歷炮火的中國軍人讓人心疼,那麼多英勇無畏甘心奉獻的,那麼多向死而生勇往直前的,讓“大無畏精神”不單單是形容詞,更成為了中國軍人縱身一躍、犧牲自我的動詞,“大無畏精神”背後浮現着的中國軍人形象讓這個詞語永遠飽含力量。另一面看熱鬧的百姓也發生了大的變化,從一開始不允許中國軍人跨河到最後伸出想要幫扶的雙手,“商女不知亡國恨”漸漸消失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認同支持、奮不顧身越來越多。的確,日本的炮彈傷了多少同胞、中國軍人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氣魄讓國人不得不警醒:國不太平,何以為家?

説到如今。一個民族對我國傷害如此之深,但是我們的歷史那樣客觀地講給人們,我們的觀點那麼正確地引導人們,是要多麼大的胸懷才能這樣毫無恩怨色彩地教育子子孫孫千秋萬代:讚美和平。

影片結束時,朋友邊哭邊説非常感動,我倒是很久沒有過想哭的感動了,等擁有這樣的感動我一定第一時間記下來。

《八佰》觀後感精選範文

最近上映的電影《八佰》票房已經突破20億,點燃了剛剛重啟的國內電影市場,同樣也收穫了許多好評。電影的上映也引發了網絡上關於那段慘痛歷史的熱議,故事原型發生地上海四行倉庫遺址紀念館也隨着電影的上映引來了大批市民前來參觀。

《八佰》是什麼?

電影從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開始,講述在謝晉元團長的指揮下,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八百壯士”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日軍進攻達四天四夜的英勇事蹟,呈現出抗日戰爭的艱苦卓絕和八百壯士的英勇形象。《八佰》是這羣勇士共同的名字;是一條河間隔出天堂與地獄的戰爭史奇觀;更是抗日戰爭中千千萬萬的英雄縮影。

電影裏中國軍人堅守倉庫英勇抵抗與一河之隔的'租界裏的歌舞昇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聽起來不可思議但事實的確如此。1937年的大部分國人並沒有覺醒,他們不認為這個國家的戰爭跟他們有任何關係。很多人認為保家衞國流血犧牲那是軍人的事情,就算日本人已經轟炸了上海,摧毀了這個城市,也依舊炸不醒租界裏的人們。在他們看來,日本人是不敢進入英國租界的,生意繼續做,大戲繼續聽,日子一切如常。就連支援淞滬會戰的地方保安團的民兵,都琢磨着趕緊溜號回家,好把家裏的那幾畝麥子給收了。

四行倉庫保衞戰讓租界的國人看到了什麼是戰爭,什麼是捨生取義,倉庫對岸的芸芸眾生也最終完成了從麻木到奮起抗爭的轉變。

在收穫好評的同時,電影《八佰》的熱映也引來了網絡上的不同看法,認為影片誇大了真實的戰況,美化了國民革命軍隊,掩蓋了主力軍隊潰敗撤退的事實。這些批評大多是基於對抗戰初期國民革命軍抵抗不利的不滿情緒。不過,也許對於這部電影大可不必如此苛刻,以電影的形式還原歷史,本身就需要不少的藝術加工。更何況在《八佰》之前,許多人並不瞭解淞滬會戰這段慘烈的歷史,這部電影起碼讓人們知道了四行倉庫,也知道了上海晉元中學是為了紀念哪位民族英雄。這難道不是《八佰》最大的意義麼?

《八佰》觀後感精選範文

當我成塵時,你必能看見我的微笑。

——題記

有句話説得好:“天堂離地獄只有一步之距。”電影裏的800壯士也正是如此。在第一次看這部電影之前,我也聽説過一些關於800壯士的故事,但看完電影之後還是會忍不住落淚。1937年,抗日時期,中國在淞滬戰爭最後只留下了一個師的軍力去打後衞,抵抗上海日軍,最後卻零零散散只剩了幾百人。他們只有400多人,對外卻宣稱有800人,而他們的勇氣和力量也遠遠不止800人。日軍用盡了一切非人的手段,但他們一次次的扛了下來,用行動告訴世界,中國人還沒有放棄!

四行倉庫在蘇州河的一岸,而另一岸是租界。開頭,我看到了那些租界裏的國人如魯迅先生筆下一般的麻木不仁:夜晚的租界依然燈火通明,彷彿對岸的戰爭不存在一般,有些人竟然還在賭博,這也是將詩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表現的淋漓盡致啊。

電影中,端午和小湖北都是孩子,他們在影片的最後都“醒了”,成了當時的勇士,他們的舉動與影片中的老算盤和一個老頭形成了鮮明對比。前者心中剛開始還在各種糾結,最後也為國家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後者為了自己活命,想盡辦法逃離戰場。最後一戰時老算盤看到對岸的戰況,他下了車,也去岸邊望着,雖然只有一個鏡頭,但忍不住讓我產生遐想,他是不是後悔了?他是不是也想回到對岸,幫助他們去擊退日軍?他是不是也“醒了”?

電影中還有一個情節:日本人準備擺好鋼板陣,向四行倉庫進行攻擊,於是那裏的戰士個個都綁上炸彈,跳到日本人的陣形裏,才使日本人撤退,爆炸聲響徹天際,對岸租借的人也是十分驚訝,日本人説好的三小時攻下四行倉庫也不了了之。

他們跳下樓時我十分驚歎,世界上真的有不怕死的嗎?沒有,他們也怕但他們卻有捨己為人、前仆後繼、奔赴戰場的精神,這是最可貴的。

前年暑假,我和家人一起去了上海旅遊,自然也去到了四行倉庫的遺址。現在回想起當時的場景,依然很清晰破爛不堪的牆體,上面有一堆又一堆被於彈打了凹陷的印子,黑一塊白一塊完全無法想象當時戰況究竟有多激烈。

狼煙四起,槍聲餘音繚繞;待到破曉,奔赴戰場懷抱,摯友已故,精神終究未倒;故土燃燒,保衞者奔向風暴:無憾與你相遙,幸而留下微笑!

“勿忘國恥!愛我中華!”

《八佰》觀後感精選範文

《八佰》的故事就是描寫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黨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420人留守蘇州河畔四行倉庫、狙擊日軍的故事。為壯聲勢,對外號稱800人。

上海四行倉庫和英法租界只有一河之隔,租界裏燈紅酒綠,賭場、戲院正常營業,街道上熙熙攘攘。河對岸團附謝晉元告訴大家,這裏是我們最後的陣地,也是我們的墳墓。

謝團長接到上峯的命令,要死守四行倉庫,倉庫的對面就是英法租界。死守的目的就是死給你看,換取英美等國際勢力的同情。戰鬥很慘烈,英美也很同情中國,各大國際報紙的記者紛紛架起設備在對岸拍攝,報導戰況。同時更多的是河對岸的中國看客。他們把戰鬥當戲看。而我坐在熒幕前看着他們,我心裏怒斥這些看客。然後電影裏飛艇上的外國觀察員指責中國看客的冷漠。

這400人並不是想當英雄,也不想撐英雄。四百壯士英勇抵抗日軍,意思沒錯,但進到歷史現場確不是這樣的。他們有些是農民,稀裏糊塗被抓來當兵。張譯演的文職軍官也只會打算盤,不會打槍。他們心念的是回家,老婆孩子熱炕頭。影片的第一幕不是打日本,而是中國軍隊在槍斃逃兵。

懦夫經過戰火的洗禮變成戰士這是基本套路。對岸觀戰的大學生看到國軍應勇戰鬥被感召,偷偷渡河要加入他們,他們對戰爭有着浪漫的想法和期待,他們眼中的戰爭是一些書本上的傳奇。當見到強大的敵人,槍火紛飛,屍橫遍地時,這種浪漫就消失殆盡了。真正見過戰爭的人是不相信英雄那一套的。姜武飾演的老鐵,不管你怎麼罵我,羞辱我,老子就是怕死,就是不想死。看到身邊兄弟受傷,他也生惻隱之心要去救人。等他付諸行動時,戰爭馬上就給了他教訓,讓他負了傷。

最後他們奉命撤退。上面知道繼續表演沒有意義了,英美出於自己利益的考慮不會支援中國。謝團長希望戰鬥能重新激發戰士們對戰局的信心。

黃曉明飾演的特派員説,上海淪陷大局已定,七十萬國軍都沒幹成事,你們四百人能成。

謝團長還不甘心,希望這場戰鬥能激發對岸羣眾的戰鬥熱情。

黃曉明冷冷回到,他們的熱情馬上就會消退,這些人的熱情改變不了戰局。戰爭的背後都是政治。

這個真相是告訴特派員告訴謝團長的,也是導演想告訴觀眾的。

你們這麼做到底值不值,後人會如何評説。八佰的倖存者楊養正晚年在接受鳳凰衞視採訪時説,我不是什麼英雄,只是一個軍人,為國家打日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