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金剛川》精選讀後感兩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6.45K
當我們看完一部作品後,不能空感歎,現實往往比電影藝術更殘酷,我們只能通過影片知道那段歷史,讓我們拿起筆把感想記錄下來吧,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電影《金剛川》精選讀後感兩篇,供參考。

電影《金剛川》精選讀後感兩篇

金剛川電影觀後感1

電影《金剛川》的故事主要講述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金城戰役”期間,志願軍某部戰士們為了向前線輸送戰力,在敵軍的炮火下堅守金剛橋的故事。

影片分“士兵、對手、高炮、橋”四個段落,以步兵、炮兵、工兵的不同角度分頭呈現戰役裏的同一天,用不同人物置身於特定時間、特定地域、親身參與整個過程而且身臨其境的感知,去告訴觀眾、引導觀眾,從而獲得觀眾的共鳴。始終聚焦普通士兵的講述方式,以戰爭的局部、時代的細節,始終凝視關於“犧牲”的諸多問題:七十年前,英勇的戰士們何以無懼犧牲慷慨赴死?七十年後回首,又該如何去致敬那樣的犧牲,我們能否真正地、從心底理解時代的鋼鐵意志,英雄的熱血與眼淚?

毛澤東同志説:“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在影片《金剛川》中,那個身體被炸斷的連長,犧牲前依然在囑託戰士“快修橋”;昂着頭直面敵軍掃射的高炮班長;還有那個被炸掉一隻手和一隻腳的高炮排長,死也要死在炮位上;當然,還有那些充當“人橋”的志願軍戰士們。他們就是當年那些志願軍勇士的代表,也是新中國“最可愛的人”。

衝擊感極強的個體敍事,代替了磅礴的集體敍述。我們從普通人的心門認領這些情感,隨着血淚體會戰爭的殘酷艱難,以及由此迸發的對國、對民、對戰友至堅至淳的情感。渺小的人與龐大的戰爭之間,充滿細膩的連接,微小的通道。戰爭的局部,細胞般完整傳遞出極限的意志、情感。《金剛川》最讓人動容的地方就在這裏。比起以往主旋律戰爭電影裏一個個偉光正但形象扁平的英雄戰士,本片中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幾個角色似乎更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金剛川》有很大程度的藝術化加工,影片的選擇並非一比一再現歷史,而是進行歷史的濃縮。雖然《金剛川》在刻畫戰爭殘酷與英雄悲壯上很精彩、很刻骨,但和真正的歷史比起又略顯稚氣,畢竟電影是藝術,而歷史才是記錄。《金剛川》展現了無數人民志願軍捨生忘死的家國情懷,以及濃濃的戰友情,電影中充滿了無數感人至深的細節,讓人感動之餘,也加深了年輕一輩對抗美援朝的印象。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是保衞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中朝兩國人民和軍隊團結戰鬥的偉大勝利,是維護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事業的偉大勝利。展示了中華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有敢於戰勝一切敵人的決心和堅定信念,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在和平時代,我們應銘記歷史,珍惜革命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歲月靜好;更應牢記抗美援朝精神,為中華民族在全面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新徵程中勇毅奮進、不懈鬥爭。

       金剛川電影觀後感2

戰爭雖已結束,但歷史將被銘記,英雄將永留青史!

做為後輩,我們將永遠致敬英雄烈士!

由管虎、郭帆、路陽共同執導,以抗美援朝為題材的電影《金剛川》發佈獨白版預告,以戰爭親歷者的角度講述了一段發生在主戰場之外的戰爭往事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志願軍在金城發動最後一場大型戰役。為在指定時間到達,向金城前線投放更多戰力,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武裝懸殊的情況下,不斷抵禦敵機狂轟濫炸,以血肉之軀一次次修補戰火中的木橋。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在暗流湧動的金剛川上徐徐展開。

領銜主演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特別出演鄧超悉數亮相,在與敵人實力懸殊的情況下,依然奮勇迎戰,跨越七十年歲月傳遞不滅的精神共鳴。與此同時,《金剛川》同步釋出的人物關係海報,更描繪出戰友間生死相托的深厚情誼。

信念、堅忍、義氣、剛強、志氣

志願軍戰士們以通過那座橋為共同目標。各主演化身炮手、工兵等不同兵種,或共同禦敵,或動情交談,又或並肩前行,展露出戰場上生死相托的兄弟情義以及上下同心、協作堅守的戰鬥精神。作為經典的兄弟搭檔,張譯與吳京的再度合作給觀眾帶來不少親切感,張譯解讀這次和吳京的角色關係:這次我們的角色不是簡單的上下級或師承關係,而是亦師亦友亦兄弟,所以在人物關係的詮釋上有很多新鮮感。鄧超時隔數年再次飾演軍人,以豐富的表演層次彰顯成熟氣質。

而近年在戰爭類型片中表現亮眼的李九霄、魏晨,又會用怎樣的方式詮釋70年前的志願軍戰士,備受期待。融世代血肉金剛,換當下風平浪靜。也是電影想要傳遞給觀眾的精神,即便身處和平年代,依然能夠通過電影去感受戰爭的殘酷和真實,去接近、理解每個為祖國犧牲的先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