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己是求職擇業的前提

來源:巧巧簡歷站 5.77K
認識自己是求職擇業的前提
1.為什麼要“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是求職擇業的前提。這對我們選擇職業、維持職業活動的進行、職業活動的成效等都有重要的意義。
第一, 正確認識自己是擇業的關鍵。
我們認為認識自我是職業選擇的關鍵。英國心理學家蘇波認為,自我概念即形成相對穩定而明晰的自我認識是職業指導中的關鍵一環。職業選擇只是時間問題,每個人都會根據自己的目標和自我認識狀態,明確做出對自己的評價,然後再對職業的瞭解狀況及社會提供的有關職業信息做匹配,最終做出擇業決策。
第二, 正確認識自己是維持職業活動正常進行的動力。
職業活動的正常進行需要一些動力維持,這些動力有外界的因素,即客觀因素,如經濟收入、職業的社會地位、職業的福利待遇、職業權利等等。另外,還需一些內部因素,即主觀因素來維持職業活動的正常進行。如能力結構是否與職業活動的要求相匹配,職業觀、職業意志品質、職業興趣、職業活動中成績的反饋等等。這些主觀因素受自我認識的制約。因此,要想保證職業活動順利進行,必須正確地認識自我。
第三, 正確認識自己直接影響着職業活動的成效。
能力直接影響活動的效率。順利完成任何職業活動都必須具備兩種能力,即一般能力與特殊能力。心理學家認為,每種特殊能力都是由制約職業活動質量的幾種心理品質組成的。如專業汽車司機工作,其運動感覺特性、動作目測、視覺廣度及分配、注意的迅速轉移等,被認為是該項職業活動中重要的心理組成成分。這些成分影響司機職業活動的成效性。而個體特殊的職業能力也需自己不斷的認識和培養。
2.怎樣認識自己?
第一, 通過別人的態度認識自己。
心理學家柯里説:“人與人之間可以相互為鏡子,都能照出他面前人的形象。”旁觀者清,通過“旁觀者”這面心理鏡子,照出對自己的認識。如果你的同學或同事都願意和你在一起學習和工作,樂於求助於你,這説明你一定具有某種才能;如果同學和同事尊敬你,老師和領導喜歡你,樂於和你交往,這説明你一定具備某種令人愉悦的品質。相反,如果同學或同事對你敬而遠之,不願和你在一起相處,甚至厭惡你,在一般情況下,則説明你有一些使人討厭的缺點。當然,“旁觀者”的態度,不一定能全面評價一個人,但是大多數人的態度,應該引起你的警覺。
第二, 通過與別人比較來認識自己。
有比較才有鑑別。事實上,人們對自己的認識過程往往都經歷了與別人比較的過程。在學校裏,與“旁觀者”比較,不能僅看重分數,更應注重實際的能力、實際成績。通過比較可以認識自己的長處和不足,認清自己在相比較的人羣中所處的位置,以便揚長避短。一個求職擇業的人如果不注意與共同競爭職業的人相比較,很難判斷自己的成功概率。
第三, 認真傾聽周圍人對自己的評價。
認真傾聽周圍人對自己的評價,有助於正確認識自己。首先,應該認真聽取親友的意見。俗話説“知子莫如父”。長輩人看着自己長大,和自己一同生活,他們的意見不可不聽。事實上許多年輕人在升學、擇業的問題上不但認真聽取家長的的意見,甚至於過分依賴了,這也是要注意克服的一種偏向;其次,要虛心接受領導、老師的批評、教導。他們從整體的角度對你加以客觀公正的評價,有助於正確認識自己;再次,認真聽取同學、同事、朋友對自己的忠告。長期學習、工作、生活在一起的人對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看在眼裏,往往對自己評價更公正、更客觀。
3.擇業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在我們選擇職業時,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 要有長遠的眼光。
有許多人在選擇就業單位時,目光短淺,一味講究條件優厚,待遇較高而不願意到基層或稍偏遠的單位去。這種就業觀念未免短淺。要知道,從歷史到現在,許多有作為的人都是從底層經過奮鬥從而逐步實現自己的目標的。“宰相必起於州郡,猛將必發於卒伍。”那些一踏入社會就處於優厚待遇環境中的人,最後大多數必然一事無成。
第二, 要讓自己的能力與未來的職位相符合。
雖然某些單位的職位很誘人,但與你的能力水平及類型不符;雖然某些單位的職位很平淡,但卻恰好符合你的能力水平與類型。求職者應選擇後者為上策。這樣,你才能恰如其分地發揮自己的才能。
第三, 要注意就業單位的社會效應。
有些單位物質條件優厚,但並不被社會所尊重;有些單位雖然物質條件欠優,但是受到社會的尊重。自然,選擇第二種單位可以提高你的社會地位,並有較好的發展前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