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學生演講稿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3W

  變化學生演講稿

“民以食為天”嘛。“中華美食”,會讓你聽得耳熱,看得眼饞,吃得陶醉。中華美食風味多樣,四季有別。它的口味有着“南甜北鹹東辣西酸”之説,有着四大風味和八大菜系之別。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變化學生演講稿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閲讀。

變化學生演講稿

變化學生演講稿一

親愛的外國青年朋友們:

我是高三學生李明。歡迎你們來到中國,來到我們的學校。“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作為禮儀之邦的一員,我掩不住內心的喜悦,向你們介紹我可愛的中國。就讓我從幾個“很中國“的“關鍵詞”開聊吧。

來到中國,你們首先關注吃得怎麼樣,“民以食為天”嘛。“中華美食”,會讓你聽得耳熱,看得眼饞,吃得陶醉。中華美食風味多樣,四季有別。它的口味有着“南甜北鹹東辣西酸”之説,有着四大風味和八大菜系之別。

它注重菜餚的色、香、味的完美結合,給人以視覺和食覺的絕妙享受。此外,它還有好聽的名字、耐聽的故事,真是趣味十足。更為稱奇的是,中華美食講究“醫食同源”,做的菜既講究好吃,又對身體有醫療保健之功。這樣的美食很中國。

物質豐足的中國,注重了居住環境的建設。聽過“美麗鄉村”這個詞吧?我們黨帶領人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要建設一個個環境美、生活美、心靈美的美麗鄉村,讓八億農民過上整潔、富裕、文明的生活。這,是全黨的願望,是全民的願望,也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部分。這樣的鄉村“很中國”。

這一年,我們經歷了一場可歌可泣的抗疫鬥爭,團結一心、眾志成城,見證了患難與共的家國情懷,書寫了人類歷史上與疾病鬥爭的偉大奇蹟。最刻骨銘心的,是那一次又一次舍小家為大家的奮不顧身,以及顧全大局、主動擔當的人間大愛,14億中國人民齊心協力自覺為戰疫貢獻一份力,是無數英雄“小家”的堅守與付出換來了“大家”的平安與健康,是無數默默無聞、義無反顧的“小我”融入“大我”,與病毒爭分奪秒換來了祖國的幸福安康。這一年,我們全體中國人走過“千山萬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荊棘與挑戰,各條“戰線”各行各業都湧現出許許多多感人至深、令人敬仰的英雄人物,這就是我們中華兒女同心同德、共克時艱的家國情懷,這就是中華民族戰勝艱難險阻的一大法寶。這樣的家國情懷,真的很中國!

適值我的祖國成立xx週年之際你們來到我美麗的祖國,很中國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最後建議你們去看看 “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飛檐翼角,雕樑畫棟,很中國的建築;以及兵馬俑、“銅奔馬”、司母戊鼎等很中國的藝術吧!

變化學生演講稿二

親愛的外國青年朋友們:

你們好!歡迎你們到中國遊學!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嫦娥五號將完成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中“回”的任務,是我國探月計劃的收官之戰,其探測器發射成功,標誌着我國航天事業進入下一個里程碑。千百年來,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歇,“嫦娥五號”承載着一個古老民族對於太空的渴望,在漫漫銀河中與輝煌成就“邂逅”,與偉大精神“相遇”,每一步,都標誌着中國“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精神邁得更穩更遠,不斷譜寫出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新篇章。

回眸中國航天事業奮鬥歷程,“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始終貫穿其中,從零“起飛”,創造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等為代表的一系列輝煌成就,登月、火星探測、國際空間站等一系列的航天名詞出現在人們眼前,標誌着我國在空間技術、空間應用、空間科學領域取得了一批重要創新成果,這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離不開航天科技工作者的默默付出,離不開億萬中華兒女的自強不息、接續奮鬥,充分彰顯着中國責任、中國速度、中國智慧。

航天事業滿足人們對於美好生活最直接的嚮往。航天事業是人民的事業,直接影響着人民羣眾的長遠利益。中國共產黨把航天事業作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重要舉措,始終堅持以國為重、以民為重的發展取向,用系統科學的發展思維,有序推動行業事業高質量發展。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意義不僅僅體現在政治上,其已經深入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不管是經濟社會的發展,還是民生領域的保障與改善,都離不開航天技術,航天事業不僅能滿足人們對於浩瀚宇宙的嚮往,更能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可以説,沒有哪個行業能夠比航天事業更能把人民羣眾的切身利益如此緊密地融為一體,“嫦娥五號”帶着人民羣眾的夢想破浪前行有多遠,就與人民羣眾的尋常生活貼得有多近。

航天事業推動我國科學技術再攀高峯。放眼當今的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發展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各國在發展戰略部署上都以增強綜合國力作為首要目標,其核心就是科學技術的發展,而航天技術就是重要內容之一。航天技術作為科學領域的最新成就,是各國必須優先搶佔的最重要戰略高地。航天技術是科技創新能力的標誌,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航天技術的發展,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緊抓航天技術主動權,主動融入科技發展前沿,通過幾十年的航天技術的發展,實現了一次次重大的跨越,推動了我國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進。航天技術革命方興未艾,科技發展浪潮激盪前行,毋庸置疑,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是我國科技再一次進步自主創新能力再一次提升的重要標誌,在這種背景下,堅定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目標不變,以航天事業發展謀劃和推動科技創新成為必然。

飛天攬月看今朝,航天為民看中國。“嫦娥五號”飛天,航天強國稱號實至名歸,我們要做真正的引領者,瞄準航天事業高質量建設目標,積極主動融入全球航天事業發展網絡,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航天技術創新,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書寫精彩天空篇章。

變化學生演講稿三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很榮幸今天能夠站在這裏與大家做一份演講。

要問到全世界最為寶貴的東西是什麼,有人説是那人們視為吉光片羽的歷史遺產,有人説是那日新月異高速發展的科學技術,有人説是那幾代偉人留下的瑰意琦行……但是窺其本源,還是來自於一個最平凡,最普遍的勞動。

勞動,每個人都在勞動。政客、經理、教師、工人……無時不刻在勞動。這看似平凡的事物,實則珍貴無比。“平凡孕育着偉大,勞動創造者奇蹟”想想看那歷史遺產,不是前人勞動而創造的嗎?想想看那科學技術,不是後人勞動而創造的嗎?正是這平凡而無價的勞動,創造了我們有價的財富,創造了人類的進步發展。

中國人最不缺的就是勞動精神,古人的詩詞中無一不體現着。李紳《憫農》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婦孺皆知的詩,其中深意不言而喻;白居易《觀刈麥》中:“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也體現了麥收時節的人們繁忙的景象;羅隱《蜂》中:“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更是突出了勞動的無價……而這些勞動的成就是什麼呢?是那成就天府之國的都江堰、那七大奇蹟的長城、那引領世界的四大發明。還有許多,不勝枚舉。也正是我們勤勞的中華民族,讓這偉大的中華文明延續五千年,如今屹立於世界民族之巔。

看見古人的默默無聞而勞動,努力不懈地創造着偉大的奇蹟。今人更是如此,不僅驕傲地把“東亞病夫”的惡名拋於身後,還從許多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全國勞動模範”袁隆平院士,在新中國建設時期,人民高速發展工業、經濟時期,他也沒有閒着。他用自己的科學研究技術,在人們的温飽問題上下足了功夫。他在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75年研製成功雜交水稻種植技術,養活了全世界第一人口大國。“748工程”中的王選院士,在頂着西方技術高速發展、國內各種方面指責的壓力下,以自己不懈、不屈、不畏的勞動精神,於80年成功發明的激光照排技術,讓中國漢字在信息時代中走向了世界。就是走到現在也不乏這樣的勞動人。武漢新型肺炎帶來的死亡和恐懼,但是病魔終究戰勝不了勞動人們。一批批白衣逆行者奔赴武漢,他們以自己的艱苦奮鬥,書寫了一段生命的史詩。同時,全國人們眾志成城,毫無畏懼地對抗着病魔。武器只有那默默的勞動,同時這也是最強大的武器。

生活中各行各業,每個人都在勞動着。雖然不是每個勞動者都能出人頭地,但是至少人們在這勞動之中,創造的價值總和,遠遠大於某個偉人所創造的。因為勞動是無價的,是美好的。但也許有的人會想:既然這個價值總和如此之大,少了自己或許可以。實則不是。惡勞好逸,是人之常情。但長期安逸,往往得到的是空無一物。正是因為如此,智慧的人選擇鞭策自己,然而這還不夠。勞動的方向不能不確定。勞動者一定要進德修業,在勤能補拙地提升自己的同時,奉獻社會,從而創造價值。這才是勞動的真諦。

勞動是摘不開寫有平凡的這頂帽子的,但是一旦你帶上了這頂帽子,就可以免受豔陽之照射,免受陰雨之澆打。待到雨過天晴後,你總會看見那無盡的風光。這正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待到那時,你便會知道——勞動是無價之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