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經典演講稿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6W

要想讓更多人肯定我們的觀點,就必須認真對待演講稿的寫作,大家在做任何演講之前,務必要提早準備好演講稿, ,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國旗經典演講稿8篇,感謝您的參閲。

國旗經典演講稿8篇

國旗經典演講稿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就是《文明禮儀伴我成長》。

回顧燦爛歷史長河,泱泱中華締造了享譽千年的“禮儀之邦”。“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三字經中的這句話告訴我們:做子女的,年少時就應當學會尊敬師長、關愛同學,學習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禮節。魯迅先生曾説:“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因此,我們要努力做到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

文明是一種認識,是一種觀念,更是一種文化,文明是在內心不斷生成、積累而又外顯於形的,伴隨着社會進步發展的規範,它存在於我們每一天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當中,每個人的儀容儀表和行為習慣都是它體的表現。我們現在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自身的成長,影響我們將來的發展。一個不講文明的人,一個低級趣味庸俗的人,一個放鬆了自身思想品質培養的人,一個迷失了文明和道德標杆的人,那一定是現在最需要我們去幫助的人。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讓我們相互幫助,相互督促,從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做起:着裝得體、不求時尚;説話文明、舉止大方;愛護公物、保護環境;尊重師長、學會關愛;遵守交通、講究衞生等等。

我們既是校園文明的創造者,又是校園文明的受益者。文明的舉止,文明的行為,加上恬靜、幽雅、舒適的環境,濃郁的文化氛圍,會啟迪莘莘學子去不斷探索求知。

謝謝大家!

國旗經典演講稿篇2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的講話題目是“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弘揚尊老愛幼新風”。

不少同學都知道,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九,它是我們中華民族又一個傳統佳節——重陽節。農曆九月九日,為什麼叫重陽?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又因為“九九”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因此重陽佳節,寓意深遠,所以古人認為這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

據説重陽節從漢朝初就有了。東漢時期,民間在這一天又有登高的習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以後到了唐朝,文人墨客們寫了很多登高詩,其中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而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已經很普遍。因為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

今天的重陽節,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我國把每年農曆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人節。在這個屬於老年人的節日裏,我們祝願所有的爺爺奶奶生活愉快、健康長壽!

尊老愛幼,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還有在重陽節祭祖的習俗。老一輩為了我們國家的強盛,為了下一代能過上富裕安康的生活,他們艱苦創業、辛勤勞動了幾十年,創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精心哺育和照料我們,使我們茁壯成長。如今他們老了,理應受到全社會的尊敬和照顧。所以我們應當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

尊老敬老絕不是重陽節一天的事,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中,幫助老人解決生活的困難,多給老人一些心理慰藉。因此,我提議,每一位學生都要用實際行動向老人們獻上我們的一份心意,為自己的爺爺奶奶或者鄰居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幫他們洗衣、洗碗、掃地、疊被,多為他們着想,少讓他們做那些本來應該是我們自己做的事,把好吃讓給他們,把有趣的事告訴他們,對鄰居長輩有禮貌,外出禮讓老人。

願所有老人都過上和我們一樣幸福的生活!

謝謝!

國旗經典演講稿篇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再過兩天就是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重陽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古時候,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會登高山、佩茱萸、飲菊花酒,希望這麼做可以讓自己健康長壽。在今天呢,重陽節也叫老人節,是敬老、愛老、助老的日子。

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古代就有“卧冰求鯉”、“親嘗湯藥”等二十四孝故事。有個故事叫《子路負米》,説的是春秋時期,孔子有一個最有名的弟子叫子路,子路小時候,父母體弱多病,家裏很窮。有一次,父母想吃米飯,可家裏一粒米也沒有,怎麼辦呢?小小的子路就翻山越嶺,走了十幾裏的山路,從親戚家揹回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可開心了,也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他是個孝順的孩子。你們看,二十四孝故事就像一支熊熊燃燒的火炬,照亮了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從小就懂得敬老、愛老,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就應該積極地幫助老人解決生活上的困難,多給老人一些心理上的慰藉。

今天,老師在國旗下向同學們倡議:在重陽節那天,所有的同學都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致以節日的問候,感謝他們為自己所做的一切,在平時,多幫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關心照顧他們,多陪他們聊聊天。讓我們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去關心愛護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讓身邊所有的老人都能天天感受到温暖和快樂。你們説,好嗎?老師相信,大家一定能夠用實際行動來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

最後,讓我們共同祝願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快樂平安,福壽綿長!謝謝大家!

國旗經典演講稿篇4

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

十年前的今天,由衞生部等十二個中央部委聯合發出《關於開展“愛眼日”宣傳教育活動的通知》,決定每年6月6日為全國愛眼日。所以,我今天講話的題目是:加強鍛鍊,預防近視

要預防近視必須瞭解近視的發病原因。高度近視的父母,其子女幾乎100%是高度近視。對於這一類患者來説,改變遺傳基因是根本的治療方法。對大多數近視患者而言屬於遺傳和環境引起的發病,而且環境因素佔到45%以上。所以從環境入手預防近視就變為可能。近年來,從中外學者所進行的動物實驗中證明,長期緊張近距離用眼所引起的一系列反射所帶來的眼組織的代償性變化是引起近視的主要原因。長期近距離用眼為什麼會引起近視呢?從生物進化和環境因素對人的視覺系統發育的影響中,也可以得到證明。原始人類生存在廣闊的大自然中,以巢居穴處,漁獵為生,他們所看到的東西都在遠處,他們的視覺適應遠處物體來得光線,並能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物象,所以遠古人都是正視眼。現在的人剛剛出生的時候,眼球仍然多半是接近正視的輕度遠視眼,以後隨着身體的發育,眼球慢慢增大逐漸變成為正視和近視。

文明在進步,科學在發展,近距離用眼精讀的機會不斷地增加,尤其是近年來,電腦、遊戲機的普及,必然會影響近視的發生發展。請看兩組數據:1996年我們學校學生平均視力低下率為32.12%,2004年我們學校學生平均年視力低下率為41.37%,均高於同時期全國城市國小生平均視力低下率。由此可以看出我們學校學生視力低下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怎樣預防視力低下已經是一個非常迫切的問題。既然專家們已經論證了近視的主要原因是長期近距離用眼所引起的,那麼預防近視就應該反其道而行之。因為學生平時用眼絕大部分是使用近視力。視力分為遠視力和近視力,近視力過度強化造成了遠視力運動不足,遠視力就會退化,看遠處的物體就會模糊。所以儘量使眼睛多看遠少看近處或遠近結合協同鍛鍊,讓自己的遠視力得到強化才是預防的關鍵。每一個同學都應該為自己努力營造一個健康的視覺環境,比如加強鍛鍊,三要三不要等等。這些內容同學們可以倒背如流。但是請一定遵照執行。在這裏我要特別提出的是握筆的姿勢,若握筆的手指過於接近筆尖,尤其是拇指過度彎曲,擋住視線,要想看清筆尖在紙面上移動,必須要將頭前傾並向左偏斜,並不是握筆的姿勢好就能防治近視,但握筆的姿勢不好,由於眼和筆尖的距離過近,肯定會多發近視。所以對於剛剛接觸筆的低段學生一定要加強握筆姿勢的訓練,從多年的視力的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9歲是眼的屈光度改變的重點年齡,所以預防近視的重點年齡是9歲以後。

很多同學經常問我這樣的問題,他們的眼睛是真性近視還是假性近視。從理論上講,假性近視是由於眼肌的持續疲勞眼的屈光力增強而造成的物象不能在視網膜上而是在視網膜前成像。所以物象模糊。而真性近視是由於眼的屈光力正常而眼軸長變長,物體同樣不能在視網膜上而是在視網膜前成像形成物象模糊。對於大多數視力低下的青少年學生而言,均為混合型近視,因為眼屈光力的加強和眼軸長增加是一個漸變而不是突變的過程,所以,在近視的初期(假性近視)可能既有屈光力加強,又有眼軸長增加,此時眼軸長的改變數值可能很小,不易被檢測出來,所以,對於假性近視來説,很可能假性不“假”。假中有真。

有些同學可能要説,現在科學這麼發達,激光治療近視不是很火嗎?大不了做個手術就ok了。目前世界上各種各樣治療近視眼的方法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發病原因。只是在視線通過的健康角膜上動刀或加壓使角膜變形,用來降低屈光度,若從治療效果和所需要承擔的風險來衡量,並不是理想的發展方向。畢竟手術治療近視眼只有短短的十幾年,並且第一批用激光治療近視眼的患者中,有些已經開始出現視力嚴重的回退和複視等手術後遺。,科學發展到今天這種程度,還沒有哪一種醫療技術可以與近視眼鏡相媲美,但近視眼鏡使遠視力得到提高只起到矯正作用,無論你佩戴多久,仍然是戴上昭昭,去掉昏昏,既無治療效果也無預防作用。特別需要提出一點,近視眼鏡是把近視眼暫時矯正人工正視力,其目的是為了解決看遠問題,這種被矯正的人工近視在看近處物體時,反而要比原有近視眼使用更大調節,因而低度近視眼患者戴眼鏡看書,有可能使原來的近視度數加深。這一點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同學們,眼睛是心靈的窗户,通過這扇窗户,你可以看到一個真實而完美的世界。請重視和愛護自己的視力就象愛護自己的生命一樣。不要讓你的雙眼失去應有的光澤,明亮的眼睛會使你們終生受益。

國旗經典演講稿篇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我是來自2012級9班的馮艾蘭。今天十分榮幸能站在這演講。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保護眼睛,保護我們的心靈之窗》眼睛是人類感觀中最重要的器官,對於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大腦中大約有80%的知識和記憶都是通過眼睛獲取的。它能夠讓我們讀書認字,瞭解的世界。眼睛能辨別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光線,再將這些視覺、形象轉變成神經信號,傳送給大腦。

1992年9月25日,天津醫科大學眼科教授王延華與流行病學教授耿貫一首次向全國倡議,在國內設立愛眼日,並在天津召開了全國愛眼日第一次研討會。這一倡議受到眼科學界和眼科專家們的響應,決定每年5月5日為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生活在這個大千世界裏,是眼睛讓我們看到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美麗;是眼睛幫助我們驅走黑暗的孤獨,讓我們看見陽光的明媚;是眼睛幫助我們分辨是非,看清黑白,讓我們做一個正直的人。因此,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説非常重要,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儘量減少對它的損害。

保護視力應該注意:不在強烈的或太暗的光線下看書、寫字。讀寫姿勢要坐端正,眼與書之間要保持30釐米以上的距離。不躺着看書。乘車走路時不看書。讀寫時間不宜過長。每隔50分鐘左右要放鬆休息一下,或是做做眼保健操,或是到窗前眺望遠處。不可彎腰駝背,靠得很近或趴着做功課,這樣引起疲勞,造成成近視。經常眺望遠處放鬆可以防止近視,與大自然多接觸,青山綠野有益於眼睛的健康。

期末即將來臨,同學們應更加保護自己的眼睛。學習固然重要,但身體更加重要。保護自己的眼睛,保護我們的心靈之窗。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

我的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國旗經典演講稿篇6

1992年9月25日,天津醫科大學眼科教授王延華與流行病學教授耿貫一首次向全國倡議,在國內設立愛眼日,並在天津召開了全國愛眼日第一次研討會。1996年,國家衞生部、國家教育部、團中央、中國殘聯等12個部委聯合發出通知,將愛眼日活動列為國家節日之一,並重新確定每年6月6日為全國愛眼日。

學生的近視眼是怎樣形成的呢?據有關資料報道,青少年近視眼以長期用眼距離過近引起者為多見。青少年眼睛的調節力很強,當書本與眼睛的距離達7-10釐米時仍能看清物體,但如果經常以此距離看書,寫字就會使眼睛的調節異常緊張,從而可形成屈折性(調節性)近視,所謂的假性近視。

要想有健康的視力,應做到以下幾點:

1、閲讀姿勢要正確。在閲讀時,書本與眼的距離應保持在30-35釐米。閲讀時最好採取坐姿,不要躺着看書。因為躺着看書時,不易保持兩眼與書本的距離相等,致使兩側眼肌發育不平衡。走路、坐車、乘船和乘飛機時不要看書,因為此時身體的搖晃使眼睛與書本的距離不定,加重了眼肌的調節負擔,容易導致近視眼的發生。

2、書寫姿勢要正確。寫字時兩手臂要等長度地放在桌面,一長一短會使身子歪斜;胸部與書桌後緣保持一拳的距離。從而,使眼與書本或作業本保持1尺左右的距離。

3、看電腦、玩電子遊戲機和看電視的時間不宜過長,一小時左右就該暫停。

4、定期檢查視力,發現有近視,及時採取矯正措施。

5、積極參加文體活動,增強體質,積極防止近視我們經常説眼睛是心靈的窗户,我們只有好好地保護它、呵護它,才能利用它清晰地去了解、觀察我們所生活、所熱愛的這個世界。所以,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我愛護我的眼睛了嗎?讓我們行動起來,一起保護視力、防治近視,還自己一個清晰世界,感悟美好生活!

謝謝大家!

國旗經典演講稿篇7

敬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五年級的郭子文,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讀國學經典,揚民族文化》。

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紐帶,是炎黃子 孫奮鬥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着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帶 着一種神聖的朝拜,我翻開了遼海出版社出版的《國學經典》這本書。正如本書作者 説:“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影響較大,對 於傳承文明,增強民凝聚力,以及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着重要影響極大,對於傳承文 明對於傳承文明,增強民凝聚力,以及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着重要作用”。讀了這本 書之後,更讓我覺得中國的國學思想,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血脈和靈魂,是連接炎黃子 孫的血脈之橋,心靈之橋。

李毓秀的《弟子覎》,使我們生活的典範教導我們為人處事的覎範,他 gap 是·告 訴我們很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言 慎行,看見別人有了迚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對待,這 時儒家的基礎,更是我們人行的基礎。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向我們展示了三國鼎立時的戰亂紛爭,有着呼風喚雨和神 機妙算的奇異本領的諸葛亮;重情重義的關羽;剛正不阿的張飛;和漢代皇帝的後裔 劉備守蜀國;還讓我們領略到一代梟雄曹操,他為實現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讓我 們不得不對這位中國歷史有重要貢獻的政治家刮目相看。

回想這些,不光是我,我相信還有很多人心裏有個大問號,何為國學,何為經 典?其實很簡單,不就是那經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澱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 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澱嗎? 國學源進流長,千年沉澱已形成“經史子集”四部,可謂恢弘壯闊,蔚為大觀, 國學不僅是中華文史知識之大成,更是中華文明的承載者、推動者。中華國運日漸昌 隆。國學的價值正走向迴歸!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引以為傲,他是我們中國人的國 粹,我們應該一起傳承國學經典,弘揚我們的民族文化,讓中國這條巨龍,永進騰飛 在世界的東方!

國旗經典演講稿篇8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 “論語者,二十篇;羣弟子,記善言……”聽,這是我們杜橋國小的學生在誦讀。

這稚嫩的童音,讓我的思緒飛揚。不知不覺中,我跨越時空,走進了兩千多年前 孔子生活的春秋時代,去聆聽他的諄諄教誨、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尋他的 敦厚之風。

孔子關於學習的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

“三人行, 必有我師焉” 、 “敏 而好學,不恥下問。

”這是《論語》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説幾個人 走在一起, 那麼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後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 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

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 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這句話包含着一個廣泛的 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很多,而每個人都有一 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 的人學習,就像置身於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着豐富的養分。正所謂:海納百川有 容乃大。

我們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於從平凡的人身上汲 取他們點滴之長—“擇其善者而從之……” 。

?論語》裏有太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生大智慧。我慶幸是杜橋的濃濃 書香浸潤了我。讓我深深感到來到杜橋是幸運的,因為有國學經典的薰陶;來到 杜橋是幸福的,因為杜橋校園充滿了濃濃的書香。

國學的經典,華夏的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 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樑!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 承中華文化,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