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什麼資本去裸辭

來源:巧巧簡歷站 8.44K

最近公司掀起一股裸辭潮,因近期公司很多項目在續標,續標期間的工作量是非常大,所以很多同事都趕在續標前辭職

或許對於這部分人來説,也正是藉着續標事件讓自己一直蠢蠢欲動、猶豫不決、搖擺不定的辭職心做了一個決定吧,但令人沒有想到的居然是裸辭。

同事春妮説,那批辭職的人的項目統籌工作會交接給她,為了躲避這繁瑣又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她也想辭職了。

我問她:“你找到工作了嗎?或許有什麼其他副業收入嗎?”

她説:“沒有啊,就不想幹這份苦逼的差事了,裸辭!”

職場上會有大部分人是這樣,看見別人辭職,自己也有想辭職的想法,這有點像 “中國式過馬路”思維,隨大流。

羅振宇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成人世界的第一條天條原則,選擇,並承擔起代價。”

但很多人都沒考慮過裸辭的代價。

先摒棄“中國式過馬路”的職場思維,在隨大流裸辭前,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01

“我拿什麼資本去裸辭?”

我拿什麼資本去裸辭

辭職的理由的千千萬,老闆讓你受委屈了、環境讓人不舒服了、工資低了、工作量大了、工作厭煩了等等。

無論是哪一種理由,對於裸辭我們都務必謹慎對待,因為,裸辭的代價不是誰都能承擔得起。

當你要裸辭時,不僅要評估自己是否有能迅速找到下一份工作的能力,還要評估自己是否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去支撐。

除了面臨物質條件外,心理方面的精神壓力也是非常巨大了,你能否承擔得了這段時間的精神壓力?

我這些裸辭的同事,那都是有強大的經濟背書。

有個同事是上海本地人,在上海有幾套房子在出租,每個月靠收租就相當於別人好幾個月的工資,他説出來工作僅是為了體驗生活。

而另外一個同事的老公開了一家律師事務所,年薪上百萬,老婆不用上班那完全不是問題。

而還有一個同事,家裏有礦,畢業不到兩年家裏就已經在市中心給他買了一套140平米的房子,均價10萬/平。

裸辭,不管你是創業還是繼續在公司工作,都需要強大的經濟背書,支撐你度過那段灰暗的時光。

所以,在看見別人裸辭前,先認真分析一下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資本,再決定是否裸辭。

不要看見別人裸辭你也裸辭,看見別人跳槽你也跳槽。

別人有規劃、有能力、有實力,裸辭跳槽那叫跳槽,而你裸辭跳槽叫跳坑;別人辭職後那段時光叫度假,而你的那段時光叫度日。

02

“我承受得了裸辭帶來的反噬嗎?”

我拿什麼資本去裸辭 第2張

裸辭爽一時,可是裸辭帶來的反噬,你承受得了嗎?

朋友小敏談起2年前的那次裸辭,也是為自己唏噓了一把。

裸辭後,她花了8個月的時間才找到下一份工作,那段時間心理壓力是巨大的,每天吃不下飯,睡不着覺,處於焦急、煩躁的狀態,比上班還焦慮,時間越長承受的壓力也越大。

空檔期太長,面試官還會問你:"你為什麼這麼長時間不工作?"、“從上家公司裸辭的原因是什麼?”等等。

HR會對你心存疑慮,綜合考慮你的工作能力和職業的穩定性。

時間越長越難找工作,越難找工作越找不到工作。

多次面試失敗極易產生挫敗感,尤其是當你和身邊人對比的時候,很有可能導致一蹶不振最後破罐子破摔的狀態。

同時,長時間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自身就會降低要求,達不到之前想象的預期,甚至有可能還不如之前的工作。

那麼這只是從一個坑跳到另外一個坑,毫無價值和意義可言。

小敏説,除了心理的負擔,還得承受着經濟方面的壓力,看着自己的存款餘額減少,每日更是不敢亂買東西。

除了出去面試,她甚至連門都不敢出,買衣服也只能去淘寶買些便宜的,從不做飯的她也開始在家裏學做飯吃了。

這種壓力不是推動你前進的動力,而是摧毀本身自信心強大的破壞力。

看着別人裸辭一時爽,缺乏深思熟慮,裸辭後才發現找工作是如此難,賬户餘額是如此少,心裏猶如壓着千斤重的石頭,卻無處釋放。

所以,裸辭,除了有找到下一份工作的能力、強大的經濟背書、強大的心理素質。

還得有清晰的職業規劃,對自己能力的明確判斷,以及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明確的方向。

03

“我做好了裸辭的準備了嗎?”

我拿什麼資本去裸辭 第3張

正如前文所説,裸辭帶來的被動局面,我們承受得了嗎?

“中斷收入源帶來的經濟壓力;隱約的心理負擔,導致自我懷疑;喪失了原公司的人脈和平台資源;削弱了與下一家公司談判的資本和底氣…”

裸辭就是一場博弈,無所謂對錯。

那麼,在裸辭前,你做好準備了嗎?

無論是創業還是繼續就業,能力、人脈、積蓄這三者你都具備了嗎?

如果選擇自己創業,個人的能力、人脈、積蓄、資源能否讓你開始啟程,有的人看見手裏拿着幾萬、十幾萬就能創業,而且還成功了,覺得自己也行,就毅然裸辭下海創業,殊不知是自己挖坑把自己給埋了。

而有的人則看見別人做自媒體也很成功,則裸辭跟風做自媒體。

卻沒有綜合評估自己的專業能力是否匹配,積蓄是否能夠支撐0收入或低收入的這段日子。

裸辭不等於詩和遠方,更不等於翻新生活。

因為詩和遠方都是需要資本的,翻新生活則更需要經歷痛苦的磨練。

在裸辭前,最好問一問自己:“有沒有實力為此買單?”

正如本傑明·富蘭克林説的那句話:如果你什麼都沒準備,那你就是在準備失敗。

説了這麼多,大家都是抱着將自己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境地,沒有目標盲目地裸辭。如果是這樣,那只有死地,沒有後生。

只有做好清晰的職業規劃,才能在你難熬的迷茫途中為你指明道路,才是你裸辭打開的正確方式。

1

梳理專業能力

我拿什麼資本去裸辭 第4張

系統認真地梳理你的專業能力,即是對自己職業過往經歷的一次認真的總結,也是未來職業發展一次系統的梳理。

清楚自己具備什麼樣的能力,欠缺什麼樣的能力,應該提升哪方面的能力等等。

能力這顆種子內外有三層,從外向內,分別是知識、技能、才幹。

我們把能力的三個核心要素,叫做“能力三核”:

知識:我們知道和理解的東西,廣度和深度是評價標準。

技能:我們能操作和完成的技術,熟練程度是評價標準。

才幹:我們無意識使用的技能、品質和特質。有強烈的個人特色,無評價標準。

古典老師在《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中提到:一個真正的職場高手,是按照知識→技能→才幹這一規律,循序漸進的。

知識、技能與才幹組成了能力三核。

在技能的獲得上,當某項技能所需要的知識你都已存儲好的時候,將知識轉化成技能主要靠運用。

技能和知識的最大差別是,技能是以熟練不熟練為判斷的。

比如你想獲得寫作的技能,除了要知道詞語,主旨,結構這些知識儲備外,還需要不斷地練習,通過練習將詞語的運用、文章的佈局這些技能轉化成實實在在的文章,通過不斷的練習,讓你提筆不需要思考“我要開始寫文章了”,而是提筆就知道自己在某篇文章裏用什麼字合適,怎麼樣謀篇佈局最精彩。

技能的獲得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笨拙期,能夠接受自己笨拙的開始,才能學好技能。

當一門技能被反覆使用,就會進一步內化成才幹。

比如一個人寫文章寫得好,是因為他對寫作這一技能進行了長時間而且是正確的訓練,當他能到位、精彩的表達出自己心中所想,而且能給與我們帶來共鳴時。

這時候,我們就會覺得他有才華,而會寫東西,就是他的才幹。

比如你的專業技能達到了怎樣的程度,就好像教師職業都需要教師資格證,有些時候證書會是很好的背書。

同時,你的作品也是你能力的體現,甚至能展現出你的綜合素質和競爭力。

所以,我們要學會系統地梳理在行業領域裏所具備的知識、技能、才幹,通過梳理,更便於發現自己某一方面的核心競爭力。

如果發現各方面能力一般,那麼,就專注鍛造自身的專業能力,提升自己,滅了裸辭的念頭吧。

2

制定長期職業發展目標

我拿什麼資本去裸辭 第5張

制定長期可執行的目標,不斷跟蹤和審視目標的進度,實行有效的“監控”機制,才能更好地行動。

在制定職業目標前,首先思考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想做什麼。

可以從不同的時間長度考慮這個願景,比如:一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分別希望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其次再從自己的興趣性格和價值觀等層面,評估自己和行業的匹配度,從自己的商業價值出發,定位到具體的職能崗位。

這樣才能對自己有更深的瞭解,才能清楚興趣、擅長、價值觀等方面的契合度。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只有在瞭解自己的基礎上,制定的目標才是可落地執行的。

個人在瞭解自我的基礎上確定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目標並制定相應的計劃,是走向職業成功最有效率的路徑。以避免就業的盲目性,降低從業失敗的可能性

想要在自己的職業生涯取得成就,一定要有長期的職業規劃。這樣才能讓我們自己有足夠的成長空間,保持終身學習。

對於自己的職業生涯來説,才能不斷地成長進步,創造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3

培養成長型思維

思維模式的不同,決定了個人的人生層次。

職場中,千人有千面。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造就了個人職業生涯路徑的不同。

很多職場人士都有一種“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態,抱着得過且過的心態做着每天熟悉的份內的工作。

工作多年,仍然沒有任何突破,職位晉升不得,工資原地踏步,職業路徑停留在原點。

隨着年齡和工作年限的增長,工作上沒有質的突破,年齡上了35歲+,如果工作還是平平,隨時有出局的風險。

培養個人的成長型思維,提升個人認知,勇於走出舒適圈,迎接更多的挑戰,才能降低職業生涯中風險。

如何培養成長型思維?

關鍵就在於保持不斷成長的學習習慣,提升持續有力的競爭力。

並在適合自己的軌道上做出努力,不然常常只是白費力氣,在一個領域做了多年,還是無法勝任,亦或是沒有激情。

每個職場人,都有必要先給自己做個職業規劃,聚焦自己的職業定位,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目標後,再做出努力,這樣才事半功倍。

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説:你永遠只能走一條路,懷念着另一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