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教學目標計劃四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7.27K
         光陰如水,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續寫新的篇章,不如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個教學計劃吧。以使教學工作順利有序的進行,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國小數學教學目標計劃四篇的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國小數學教學目標計劃四篇

國小數學教學目標計劃1

新學期開始了,我充滿激情的開始投入新學期的教學教育工作,為把畢業班的數學教學工作做得更好,更紮實,我做了詳細的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國家教育方針和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為指導方針,以《數學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為依據,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為基本出發點,認真分析班級學生的數學學習現狀,做到有的放矢,使學生學有所得,落實本冊的教學目標。採用各種開放的現代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以適應新時期培養目標的要求。

二、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42人,大部分學生對數學有上進心;有些學生的學習態度還需不斷端正;有部分學生自覺性不夠,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時完成作業等;還有個別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紮實,學習數學有很大困難。所以在新的學期裏,在端正學生學習態度的同時,應加強培養他們的各種學習數學的能力,利用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討論中人人蔘與,各抒己見,互相啟發,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三、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

1.瞭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2.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會用比例知識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係的數據在有座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圖,並能根據其中一個量的值估計另一個量的值。

3.會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紙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

4.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徵,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

5.能從統計圖表準確提取統計信息,正確解釋統計結果,並能作出正確的判斷或簡單的預測;初步體會數據可能產生誤導。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經歷對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過系統的整理和複習,加深對國小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較合理的、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材分析

在數與代數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負數和比例兩個單元。結合生活實例使學生初步認識負數,瞭解負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比例的教學,使學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會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圓柱與圓錐的教學,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使學生通過對圓柱、圓錐特徵和有關知識的探索與學習,掌握有關圓柱表面積,圓柱、圓錐體積計算的基本方法,促進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有關數據可能產生誤導的內容。通過簡單事例,使學生認識到利用統計圖表雖便於作出判斷或預測,但如不認真分析也有可能獲得不準確的信息導致錯誤判斷或預測,明確對統計數據進行認真、客觀、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國小數學教學目標計劃2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其中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單元分析:

()數與代數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以及小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乘、除法計算仍然是國小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此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或用到有關小數的知識和問題,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引入小數的初步認識,可以擴大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範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小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展數感,併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及小數四則運算做好鋪墊。

()空間與圖形

1、測量。(第六單元:面積)

本單元設計加強了探索性,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探究引進統一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面積單位,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進一步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

2、圖形與位置。(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讓學生初步形成辨認方向、表達與交流物體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

3、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在前一冊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計量知識的範圍,教學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以及24時計時法。

()統計(第三單元,統計)

初步學習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

加強了對統計作用的進一步認識及對平均數在統計學意義上的理解。

()解決問題

1、第八單元,解決問題。

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第九單元,數學廣角。

學習簡單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換思想,並能應用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3、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實踐活動――“製作年曆設計校園。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學情分析:

這學期我所帶的三(6)班學生情況兩級分化嚴重,班中學生優等生不少,但學困生也很多,正是所謂的高分高,低分低。在經過了兩年的數學學習後,學生在數學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有所提高,對學習數學有着一定的興趣,能體會到數學的實用性,把數學的學習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解決身邊的問題。並且能夠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具備一定的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學生對題目的解讀能力及語言的完整清晰的表達還有待加強。同時有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積極性還有待進一步強化和提高。雖然在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大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引導的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學困生的基礎比較差,計算能力、思維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一些數學學中的良好習慣還有待於加強,對於這些學生要在本學期的教育教學中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探尋良好的學習方法,採用各種激勵機制,讓孩子迎頭趕上。

三、教學目標:

1、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3、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4、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並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瞭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瞭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實踐活動――“製作年曆設計校園。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五、教學措施:

1、努力鑽研教材,認真學習教學大綱,加強自身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表揚先進,鼓勵差生,積極調動學生積極性,全班平衡發展。

2、加強常規訓練,加強口算訓練,提高口算能力。將計算作為解決問題的一個組成部分進行教學,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對具體問題,先確定是否需要計算,再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口算、估算、筆算等),最後應用計算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這樣一種思維方法。

3、重視形象直觀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有意識的逐步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創設豐富的便於操作的實踐活動情境,使學生親身體驗方位的知識,感受方位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4、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的統計知識——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介紹平均數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數的方法;結合實際問題,進一步教學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斷。

5、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綜合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動手實踐解決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6、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猜測、推理與交流等活動,初步感受數學思想方法的奇妙與作用,受到數學思維的訓練,逐步形成有序地、嚴密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7、提供豐富的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素材。激勵他們擴充知識面和進一步探索研究的興趣與慾望,並通過這些活動獲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強等良好體驗,從而逐步增進學好數學、會用數學的信心。

國小數學教學目標計劃3

一、學情分析

我現任六年級二班、三班兩個班的數學。兩個班共有學生142人。其中男生佔大多數。兩個班的學習存在着較大的差距。其中二班有男生35人,女生35人,整體學習習慣比較好,個別同學基礎差,對數學學習沒有興趣,大多數同學能夠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並且效果較好。三班男生有40人,女生有32人,有五分之一的同學沒有形成一定的學習習慣,所以學習自覺性不夠,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還有個別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紮實,學習數學有些困難。所以新的學期裏,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採取不同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喜歡數學,我還要加強培養他們的各種學習數學的能力,利用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討論中人人蔘與,各抒己見,互相啟發, 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二、全冊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關鍵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負數、圓柱與圓錐、比例、統計、數學廣角、整理和複習等。

(1)重點: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正反比例的意義。圓柱、圓錐的特徵,圓柱的表面積及圓柱、圓錐的體積。整理和複習國小數學知識。

(2)難點:比例的有關概念及應用。圓柱表面積、體積和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和實際應用。國小數學有關知識體系的建構。

(3)關鍵:運用知識遷移,採用對比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理解掌握比例、比例尺、正反比例的意義;解比例應用題,通過分析已學過的常見的數量關係,正確找出兩種相關聯的量,判斷成哪種比例關係,再列出方程解答。充分利用電教媒體,通過演示,學生實驗,操作,揭示規律,從而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協作探究出多種方法來推導計算公式,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好國小數學相關知識的歸納、整理工作,確實做到精講多練,使學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建構。

三、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

1.瞭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2.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會用比例知識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係的數據在有座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圖,並能根據其中一個量的值估計另一個量的值。

3.會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紙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

4.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徵,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

5.能從統計圖表準確提取統計信息,正確解釋統計結果,並能作出正確的判斷或簡單的預測;初步體會數據可能產生誤導。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經歷對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過系統的整理和複習,加深對國小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較合理的、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材分析

在數與代數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負數和比例兩個單元。結合生活實例使學生初步認識負數,瞭解負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比例的教學,使學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會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圓柱與圓錐的教學,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使學生通過對圓柱、圓錐特徵和有關知識的探索與學習,掌握有關圓柱表面積,圓柱、圓錐體積計算的基本方法,促進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有關數據可能產生誤導的內容。通過簡單事例,使學生認識到利用統計圖表雖便於作出判斷或預測,但如不認真分析也有可能獲得不準確的信息導致錯誤判斷或預測,明確對統計數據進行認真、客觀、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圓柱與圓錐、比例、統計等知識的學習,教學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經歷探究抽屜原理的過程,體會如何對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模型化,從而學習用抽屜原理加以解決,感受數學的魅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多個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國小數學教學目標計劃4

教學內容: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材第100-104)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

3、在建立質量概念的基礎上,讓學生形成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它們的關係。

難點:克和千克質量概念的建立。

教具學具:

課件,2分的硬幣,黃豆,天平,兩袋500克的鹽,枱秤,自己帶來的小物品等。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師:同學們,想知道今天在超市裏發現了什麼數學知識嗎?仔細看看。(課件出示:教材第100頁情景圖)

1:他們都在討論跟質量有關的話題。

2:從圖中知道5個蘋果重1千克,一壺豆油重5千克,一包餅乾重110……

師:生活中物體的質量經常用到,我們國家過去常用的質量單位是,現在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是千克,這也是今天我們要共同研究的問題。

【設計意圖:從常見的生活場景中,引導學生髮現物體的質量與生活聯繫密切】

二、自主探究:

1、教學例1

師:仔細觀察,説一説你發現了什麼?(課件出示:教材第101頁例1)

1:我知道了一盒口香糖重3克,一袋菊花茶重12克,一包美味瓜子重100克。

2:我發現這些比較輕的物品都是用作單位的。

師:是啊,我們一般用作單位來計量比較輕的物品。是國際通用的質量單位,用字母“g”來表示。

師:那麼對於比較輕的物品常用什麼來稱量呢?老師告訴大家有一種稱重的工具叫天平,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天平來稱。現在請同學們在小組裏用天平稱一稱你們身邊的什麼物品重1?

學生在小組裏測量較輕物品的質量,尋找重1克的物品,教師巡視瞭解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説一説小組測量的結果。

(12分的硬幣重約1)

師:估一估下面的物品哪些比1克輕?(課件出示:教材第101做一做”)

指定學生回答,並適時作出評價。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比1克輕?

1:一塊小橡皮比1克輕。

2:一根頭髮比1克輕。……

2、教學例2

師:其實生活中有更多物品的質量超過1克,甚至更重,那麼對於比較重的物品,我們常用什麼作單位呢?大家一看就知道了。(課件出示:教材第102頁例2上面的圖)

1:一桶洗衣液重5千克,我覺得應該是用千克作單位稱量比較重的物品。

2:一箱蘋果重25千克,我也認為是用千克作單位計量比較重的物品。

師:千克也是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用字母“kg”來表示。

師:仔細看看,蘋果的箱子上寫的是淨含量,什麼是淨含量?

生:淨含量是指這箱蘋果的質量,不包括箱子的質量。

師:對,生活中經常用到淨含量這個詞,它是指桶裏、箱子裏的物品的實際質量。

想一想,1000克有多重?舉例説一説。

生:生活中常用的食鹽一包重500克,兩包食鹽的質量就是1000克。

師:那你覺得千克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生:1千克=1000克。

師:誰知道在生活中用千克作單位的秤有哪幾種?

1:我在超市裏、菜攤上見過的有電子秤、枱秤。

2:我在體檢的時候見過測體重的體重秤。

3:我在實驗室裏見過彈簧秤。

師:如果你是個有心人,就會發現生活中的秤太多了。仔細看看圖中這些指針分別指着幾,告訴大家所稱物品有多重。(課件出示第102頁例2下面的圖)

1: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

2:小朋友的體重是23千克。

師:請在小組裏合作交流,稱出質量是1千克的物品,用手掂一掂,想想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重1千克的。

學生在小組裏合作交流,教師巡視瞭解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彙報,完成教材第103做一做2題,填寫好表格。【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生活入手,聯繫生活、貼近生活,從而縮短了生活與教材內容之間的距離,可以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習興趣,從而主動地學習新知識】

3、在 裏填上“>”“<”“=”

2千克 20005千克 4900

8001千克 25003千克

4、判斷對錯。

一個雞蛋約重50克。 ( )

小明今年7歲,約重2000克。( )

1千克鐵比1千克棉花重。( )

一袋鹽500克,兩袋這樣的鹽重1千克。( )

三、總結提升:

師: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知道了什麼?

四、作業佈置:

教材第105頁練習二十第3題和第106頁第8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