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一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W

一、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這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範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這冊教材出現的是口算部分,即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因此,應該讓學生很好地掌握。同時,教材結合計算教學,安排了應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常見幾何圖形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安排了關於位置與拼組圖形的教學內容,設計了豐富多樣的探索***操作活動,讓學生體驗空間方位和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的認識外,還安排了學習具體時刻幾時幾分的讀、寫方法。
“找規律”和“統計”是兩部分新的教學內容。“找規律”引導學生探索一些圖形或數字的簡單排列規律,初步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統計是正式教學統計初步知識的開始,讓學生學習收集和整理數據的簡單方法,認識最簡單的統計圖表,經歷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係。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二、教材的編寫特點
這冊實驗教材的編寫,是以《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在總結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國小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編排。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反映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同時,還繼承了現行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經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學生在獲得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1.以《標準》為基本依據,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豐富的知識。
本冊實驗教材的內容安排,是以《標準》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同時根據整套教材的知識、能力和情感發展總體結構以及階段***目標進行設計的。注意擴展知識的範圍,注重內容的豐富***和開放***,體現鮮明的時代感。與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二冊相比較,本冊教材增加了“位置”、“圖形的拼組”、“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五個單元的新的教學內容。“位置”和“圖形的拼組”是新的關於圖形與空間關係的內容;“認識時間”是逐步培養學生時間觀念的內容;“找規律”是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訓練,培養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的內容;“統計”是“統計與概率”正式教學的開始。這樣,本套實驗教材就初步呈現出內容豐富,結構寬闊的特點。
2.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
數學課程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是《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也就是説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以學生有所體驗的和容易理解的現實問題為素材,並注意與學生已經瞭解或學習過的數學知識相聯繫,讓學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體情境中理解數學知識的含義,主動建構自己的數學知識結構。根據這一理念本套實驗教材的設計注意下面幾點。
(1)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例如“20以內退位減法”從小朋友參加遊園活動碰到的各種計算問題引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已有的進位加法的知識探索、理解退位減的計算方法。“找規律”從學生熟悉的學校舉行聯歡會的具體情境引入,讓學生體會到現實生活中的有規律的排列原來包含有數學問題,初步感受到數學的奇妙和無所不在,產生學習和探索數學的動機。

國小數學一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2)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用數學的樂趣提供豐富的素材。例如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口算,以一系列學生學校生活內容(發新書、聯歡會、作業評比等)為素材引出計算問題,使原來比較枯燥的計算教學有了豐富的現實背景,使學生體會到計算意義和作用。又如教材在第6頁、第37頁和第85頁安排了“生活中的數學”;分別展示了學生所能見到的含有數學內容的現象,使學生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悦的數學學習體驗。數學教學中的所有活動都是為使學生獲取某一知識或技能而設計的,因此,要符合兒童認知特點和興趣需要,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兒童主動建構有關的數學知識。教材注意為學生提供富有兒童情趣且具有挑戰***的數學探索活動,設計的情境、插圖的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圖畫的風格和色彩注意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例如第10~11頁的遊園活動、第19頁的放學以後、第31頁的牧場、第86~87頁的小小商店等,都是反映學生生活的內容。教材還設計了一些充滿兒童情趣的童話內容,如第20頁的熱鬧的小河邊、第25頁的愛勞動的小松鼠、第41頁的小熊一家,第43頁的能幹的小青蛙等。這些都是兒童喜歡、熟悉的情境,而在這些有趣、美麗的圖畫中包含有許多奇妙的數學知識,需要去探索才能完全理解,這就容易激發兒童主動探究的慾望。教材還安排了一些有趣的遊戲,第9頁的“聽反話”、第30頁的“教你折飛機”、第44頁的“估一估、猜一猜”等,通過這些豐富多樣的活動,使學生獲得愉悦的數學學習體驗。
3.教學內容的展開儘量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數學教學要重視知識形成的過程是當前數學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的理念。《標準》認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因此數學的教學內容不僅要包括數學概念、定理、法則等現成的知識,還應包括這些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經歷這個過程,不僅可以體會一個數學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一個數學結論是怎樣得出的,某一數學知識是怎樣應用的,等等,從而加深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而且通過在這個充滿探索和自主體驗的過程中,使學生逐步學會數學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數學去解決問題,並且獲得成功的體驗,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
根據上述原理,實驗教材的編排注意了以下幾點。
(1)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例如“100以內數的認識”,先讓學生整體感知100有多大,接着學習數數、數的組成、讀數、寫數,然後探索10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數的大小,再試着用語言描述數與數之間的關係等等,使學生經歷形成100以內數的概念的過程,初步建立數感。又如“統計”單元的教學安排了兩個例題,先讓學生收集各種顏色的花各有多少盆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再調查本班學生各喜歡什麼顏色,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讓學生經歷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不僅學習了收集和整理數據的簡單方法,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圖表,而且初步感受到了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為形成統計觀念打下基礎。
(2)讓學生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最主要的目標之一。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包括會用數學解決現成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能夠發現或者提出問題,並能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去解決它。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經歷從現實中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然後解決問題的過程,不僅是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而且也有利於學生逐步獲得數學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應用數學的意識。因此本冊教材安排了訓練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內容,例如第19~20頁的例題和練習,第22頁、第75~77頁的一些練習題等,這裏一般都展示了一個含有數學問題的現實情景,提示學生自己發現並提出問題,然後解決問題。
4.注意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學習。
《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冊教材的編排注意體現這一理念,努力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參與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認真聽講,課堂練習的同時,有更多的機會去親自探索、操作實踐,與同學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結果,從而更好地理解數學的基本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數學方法。
(1)體現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例如,例題、“做一做”等的插圖,大都展現了小組活動、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和民主的學習氣氛。提示教師要不斷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或數學活動,鼓勵每一個學生去探索數學,並會主動地與同伴進行討論交流。讓學生在主動的、互相啟發的學習活動中,獲得知識、發展能力,逐步形成創新的意識。


(2)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感受和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例如,圖形的拼組,安排了例2、例3兩個開放性活動,讓學生通過自由自在的實際活動,探索、發現、感受所學圖形的特徵及其相互關係。又如數100以內數的教學,教材也展示了開放式的操作活動,學生可以使用各種方法數數,並通過互相交流獲得對100以內數的感性認識。
5.數與計算的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體現算法多樣化。
數與計算是國小數學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數與計算的知識和技能也是國小數學教育要使學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識和最基本的技能。近年來,有關數與計算教學領域的改革已經形成了幾個明顯的趨勢。如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提倡算法多樣化、加強估算、降低筆算難度和熟練要求、提倡使用計算器等等,這些也是《標準》的重要理念。為此,本冊教材在數與計算教學方面採取瞭如下措施。
(1)豐富關於數概念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建立初步的數感。關於數感,在《標準》中已有明確的説明。在國小低年級,要使學生建立初步的數感,就是要讓學生理解所學的數和計算的意義,學會用數及其關係來表示和交流,能為解決問題選擇適當的算法等。本冊教材在“100以內數的認識”中,加強了形成學生數感的教學內容。例如,用100只羊的圖給學生以100的整體感受,體會100的大小。安排了比較100以內各數相對大小的例題,以及用比一個數“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詞語描述數的關係的練習,幫助學生建立起100以內各數的大小的概念。此外,教材還安排了估計一些物品的數量,展示用數來表達、交流的有關內容(第44頁第8題)以及“生活中的數”等等。使學生在豐富的呈現形式和實際活動中逐步形成數概念,發展數感。
(2)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計算教學的例題中呈現多種計算方法,允許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不對各種算法進行評價,尊重學生自主的選擇,保護學生的自主發現的積極性。同時,教材展示學生之間對各種算法進行討論交流的活動,通過教學讓學生經歷與他人討論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瞭解存在着多種算法,逐步體會各種算法的特點。
(3)計算教學的要求和訓練強度相對降低。根據《標準》的規定,本冊教材在計算教學的要求和訓練強度上有所變化。與現行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相比較,20以內退位減法的教學要求並沒有降低,但訓練的時間和頻度有所減少;100以內加、減法口算的教學要求和訓練強度都相對降低了。
6.提供關於物體空間關係的更豐富的內容和素材,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觸的事物大都與圖形和空間有關,良好的空間觀念是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內涵。學生形成了良好的空間觀念,不僅可以從形狀上去認識周圍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徵,描述事物間的關係,而且也為進一步發展各種能力奠定了基礎。國小數學的幾何教學,主要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因此,在《標準》中,空間與圖形是大力加強的內容。
根據這一要求,教材一方面提供了關於圖形與空間的更豐富的內容和素材。安排了“位置”和“圖形的拼組”兩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通過對空間方位概念的體驗和理解,對所學圖形特徵及其圖形間關係的感知,逐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另一方面教材設計了豐富多樣的探索性操作活動,讓學生在各種操作、探索的活動中,觀察、感知、猜測、感受空間方位的含義及其相對性,圖形之間的關係與變化的奇妙,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另外,教材還根據兒童的已有經驗和興趣特點,設計了大量的觀察、操作、遊戲等活動,即那些學生能親自參與又有興趣的活動,如佈置房間,用長方形紙做圓筒,用三角形拼出美麗的圖案等,豐富學生對空間方位與圖形關係的感性認識,逐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7.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問題的能力。
解決問題教學在數學教學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發展學生數學思維的過程,又是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根據《標準》的理念,解決問題的教學要貫穿於數學課程的全部內容中,不再單獨出現“應用題”的教學。並且《標準》對解決問題教學提出了詳細的教學目標。為此,本冊教材在解決問題教學方面採取了這樣幾個措施。


首先,結合各部分知識的教學,安排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內容。本冊教材注意結合各部分教學內容,提供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例題或練習。當然主要的是結合計算教學安排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體現在計算教學從實際問題引入,學生掌握了計算方法以後,出現現實的問題情境,通過探索提出問題,再應用計算知識來解決。這樣就使解決問題與計算教學內容有機的結合起來。
其次,對於一些用特殊解決方法的問題,也結合計算教學單獨出現例題進行教學。例如“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的問題,就安排在“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中教學(第72頁例3、例4)。
第三,安排訓練數學思維的教學內容,加大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力度。解決問題,不僅僅是實際問題,還需要為學生提供在數學範疇之內已經符號化了的問題,以便學生髮展數學思維能力,學習數學思想方法。因此,從本冊教材開始,編者嘗試系統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安排一些探索純數學問題的內容,如在本冊安排的“探索給定圖形或數字中簡單的排列規律”(“找規律”一單元)。這些教學內容既具有挑戰性又具有趣味性,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初步感受數學的思想方法,受到數學思維的訓練,同時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注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為教師創造性地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為教師創造性地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仍然是本冊教材的一個重要特點。教材一方面儘可能根據新的教學理念,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方便,另一方面,還注意為教師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提供更多的空間和時間。這主要表現在:
(1)注意為教師創設數學問題情景提供豐富的素材。許多例題插圖中安排瞭解決問題的多個信息,供教師選擇使用,如第1頁的長江大橋圖、第2頁的公共汽車站圖、第10~11頁的遊園活動圖、第67頁的買玩具圖等。為教師創造性地組織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例如長江大橋圖,在學生理解了“上、下”的基本含義以後,教師可以利用火車與汽車、輪船的相對關係,引導學生初步瞭解物體上、下位置的相對性。
(2)很多插圖提供的情境具有連續性或故事情節,為設計、使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投影片等教學輔助手段創設生動的情境提供了方便。例如,第2頁的公共汽車站圖、第10~11頁的遊園活動圖、第19頁的放學以後圖、第61頁的發新書圖、第72頁的作業評比圖、第88頁的聯歡會圖等等。
三、教學中需要準備的教具和學具
第一冊實驗教材教師教學用書中介紹了一些教具和學具,如實物圖卡片、方木塊、小棒等,進行第二冊教學時可以繼續使用。這裏再結合第二冊教學內容介紹幾種構造簡單、便於進行演示或操作的教具和學具,供參考。
1.計數器(如右圖)利用這個教具可以教學數100以內的數、認數位和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教師演示用的教具,可以拿一個長方體形的木板做底,上面插入3根木棍或粗鐵絲。學生操作用的學具,可以拿一個長方體形的紙盒,上面插入3根小竹棍。再準備一些帶孔的珠子,把珠子穿到木棍上就可以用來表示數了。
2.數位表(如右圖) 利用這個教具可以教學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也可以教學100以內加減法。教具的做法是:用一塊絨板,在絨板上貼上線,並在上面貼上“百”、“十”、“個”,再用紙剪一些不同顏色的圓片。教學的時候,可以根據需要把圖片貼在絨板上。學生操作用的學具,可以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印製的學習一年級下冊實驗教材用的學具卡片(以下簡稱“一年級下冊學具卡片”),其中第8頁印有數位表。
3.實物圖畫卡片,數字卡片、幾何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 見人民教育出版社印製的一年級下冊學具卡片第5、6、10、11、12頁。這些卡片是配合教科書幫助學生學習認數、100以內加減法、圖形的拼組等內容的。具體用法可以參看有關的單元或小節的教學建議。
4.百數圖 見人民教育出版社印製的一年級下冊學具卡片第7頁,可以用於教學100以內數的順序和探索100以內數的排列規律。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把圖剪下來,貼在硬紙板上,以便於反覆使用。
5.人民幣圖 見人民教育出版社印製的一年級下冊學具卡片第13~23頁。包括當前流通的所有的紙幣圖和硬幣圖。教學元、角、分的認識時,可以讓學生把這些圖剪下來,進行元、角、分的變換和簡單的加、減計算。


6.鐘面 見人民教育出版社印製的一年級下冊學具卡片第25頁。教學前,讓學生把鐘面和錶針剪下來,把時針和分針釘在鐘面上。教學時,讓學生撥動錶針,表示出指定的時刻。
7.口算練習卡片 見人民教育出版社印製的一年級下冊學具卡片第1~4頁。這是為使學生達到計算熟練用的一種練習材料,是根據學習的內容和進度編制的。各條的練習內容如下:(1)十幾減9,(2)十幾減8,(3)十幾減7,(4)十幾減6,(5)十幾減5、4、3、2,(6)20以內加減法混合練習,(7)整十數加一位數及其相應的減法,(8)整十數加、減整十數,(9)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和整十數,(10)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和整十數,(11)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12)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的),(13)100以內加法口算的混合練習,(14)100以內減法口算的混合練習,(15)100以內加、減法口算的混合練習。教學時,可以根據進度和需要選擇合適的條目進行練習。學生練習時,可以看着題口説得數;或者拿一張紙放在式題的右邊,對準每一道題寫出得數,然後大家一起對得數;也可以全班學生同時進行練習。用這種卡片進行練習,費時不多,全班每人都能得到練習。
8.口算加、減法練習表 見人民教育出版社印製的一年級下冊學具卡片第9頁。利用表上的數進行100以內加、減法口算練習,可以節省教師出題的時間和學生書寫的時間,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表的用法如下:
(1)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第一列的數加第二列的數,如75+3,43+2……第二列的數加第三列的數,如3+34,2+66……
(2)兩位數加整十數:第五、七列的數分別加第八列的數,第八列的數加第九列的數。
(3)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第三列的數加第四列的數,第四列的數加第五列的數,第五列的數加第六列的數,第六列的數加第七列的數。
(4)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第一列的數減第二列的數,第三列的數減第二列的數。
(5)兩位數減整十數:第三、五、七列的數減第八列的數。
(6)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第三列的數減第四列的數,第五列的數減第六列的數,第一列的數減第四列的數。
(7)混合練習:第九列的數加、減第十列的數,上面沒有列出的其他任意兩列的數相加、減。
可以把表放大掛在牆上,練習時隨時使用。
四、課時安排
根據《義務教育階段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徵求意見稿)》中的“各學段課程內容參考教學時間一覽表”,教材的編者為一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安排了60課時的教學內容,正課16周,總複習5課時。各部分教學內容教學課時大致安排如下,教師教學時可以根據本班具體情況適當靈活掌握。
一、位置(4課時)
二、20以內的退位減法(12課時)
例1 …………………………3課時左右


例2 ………………………………………4課時左右
例3 ……………………………………2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3課時左右
三、圖形的拼組(2課時)
四、100以內數的認識(8課時)
數數 數的組成………………………2課時左右
讀數 寫數………………………………………2課時左右
數的順序 比較大小…………………………3課時左右
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1課時
擺一擺,想一想1課時
五、人民幣的認識(4課時)
認識人民幣………………………………2課時
簡單的計算……………………………………2課時
六、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15課時)
1.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3課時左右
2.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 …………………………4課時左右
3.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 …………………………6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2課時左右
七、認識時間(3課時)
小小商店…………………………………1課時
八、找規律(4課時)
九、統計(3課時)
十、總複習(5課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