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區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1W

 

嘉定區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

嘉定區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

(綱  目)

 

一、指導思想

二、發展目標

三、主要任務

(一)完善體育場地設施體系

1.優化體育場地設施佈局

2.新建體育場地設施

3.擴大存量體育場地開放

(二)健全體育健身組織體系

1.發展市民身邊的體育健身組織

2.激發基層體育健身組織活力

3.協同治理體育健身組織

(三)打造全民健身賽事活動體系

1.廣泛開展體育健身活動

2.舉辦市民身邊的賽事

3.促進重點人羣參與體育賽事活動

4.助力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四)提高科學健身指導水平

1.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

2.提高科學健身指導質量

3.加強社區體育服務配送

4.落實國民體質監測制度

(五)深化“體醫融合”模式

1.提高市民健康素養

2.完善慢病運動干預模式

3.深化“體醫融合”模式

(六)提供全民健身智慧服務

1.推進體育管理方式智慧化

2.拓展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平台功能

3.推進體育場地設施管理智慧化

4.舉辦線上賽事活動

(七)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全民健身

1.支持社會力量建設與運營體育場地

2.鼓勵社會力量辦賽事

3.鼓勵社會力量提供其他公共服務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二)加大經費投入

(三)加強隊伍建設

(四)加強法治建設

(五)加強績效評估

 

嘉定區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

(徵求意見稿)

 

全民健身是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重要內容,是市民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的重要途徑,在嘉定區打造創新活力之城、建設“汽車嘉定、科技嘉定、教化嘉定、健康嘉定”過程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十三五”時期,嘉定區全民健身事業發展水平處於全市前列,市民科學健身素養不斷提升,體育健身設施日益完善,體育賽事活動豐富多元,健身組織活力顯著增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十四五”時期,是上海基本建成全球著名體育城市的關鍵時期,是嘉定城市高質量發展、市民高品質生活的現代化新城樣板建設的重要時期。為創建國家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依據《上海市市民體育健身條例》《上海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和《“健康嘉定2030”規劃》,制定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新發展理念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深入實施“健康中國”和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大格局,推進政府、社會、市場共同參與,提高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豐富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供給,不斷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體育健身需求,服務“健康嘉定”和“體育強區”建設,助力上海全球著名體育城市和上海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力城市建設,為創新活力之城高質量發展、市民高品質生活作出積極貢獻。

二、發展目標

堅持政府主導和市場機制相結合,推進政府、社會、市場共同參與全民健身事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實現“15分鐘社區體育生活圈”全覆蓋,為各類人羣提供均等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以市民體育健身需求為導向,完善體育健身場地設施體系、體育健身組織體系和體育健身賽事活動體系,加強科學健身指導,培養市民體育健身習慣,促進更多市民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健全全民健身聯席會議制度,推進融合發展,提升全民健身治理現代化水平,提高市民健康素養和體質健康水平。拓展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平台功能,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效率,增強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2025年,建成國家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全民健身發展水平領先全市,成為上海市全民健身的標杆城區。

根據嘉定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趨勢,在“十三五”全民健身事業發展基礎上,提出“十四五”期末全民健身事業主要發展指標。

 

 

 

 

“十四五”時期嘉定全民健身發展主要指標

序號

指標名稱

單位

屬性

2025

1

人均體育場地面積

平方米

約束性

1.70/4.75

2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

%

預期性

45

3

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

約束性

3.0

4

社區市民健身中心

%

預期性

街鎮全覆蓋

5

行政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覆蓋率

%

約束性

100

6

萬人擁有體育健身組織數量

約束性

28

7

市民體質達標率

%

約束性

96

 

 

《嘉定區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主要發展指標: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比例達到45%以上;

每萬人擁有體育健身組織數量達到20(常住人口)

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佔常住人口2.5‰;

市民體質達標率達96%以上;

户籍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3平方米以上,常住人均體育場地面積0.9平方米以上(除高爾夫與F1);

學校體育場地對社會開放率達86%以上。

 

 

2019729日嘉定區政府發佈《“健康嘉定2030”規劃》中指標:

                                     2020        2030

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平方米)            2.4            2.5

社會體育指導員佔常住人口比例(‰)    2.5            2.6

市民健康素養水平(%                 30             40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         45             50

城鄉居民體質達標率(%               97             98

 

《上海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指標:

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達到45 %以上,

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平方米左右,

全市社會體育指導員佔常住人口比例達到2.8‰,

每萬人擁有體育健身組織數量不少於23個,

市民體質達標率不低於96 %

市民體質健康水平處於國際領先,成為國際知名、全國領先、上海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力城市。

 

三、主要任務

(一)完善體育場地設施體系

2025年,建成區、街鎮、社區三級體育健身場地設施網絡體系,實現市民方便可及的15分鐘社區體育生活圈”全覆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7平方米(包括可使用面積達到4.75平方米)。

1.優化體育場地設施佈局

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發展羣眾體育的意見》,將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納入嘉定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嘉定區健身設施建設補短板五年行動計劃》,優化和均衡區內體育場地設施建設佈局,解決體育場地設施“總量不足、結構不佳”問題。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同,推進政府體育實事項目,落實城市社區體育設施建設用地定額指標,重點建設市民體育公園和社區市民健身中心,佈局冰雪運動、足球場地設施建設用地。通過市區聯動,融入上海公共體育場地設施“三極”、“三片”、“兩帶”、“多點”格局。

2.新建體育場地設施

堅持需求導向,通過新建體育場地設施,緩解室內室外體育場地結構性矛盾,解決體育場地設施在街鎮間不平衡問題。擴建嘉定區市民健身中心、新建區級體育健身設施15000㎡;推進嘉定市民體育中心二期項目落地,建設安亭鎮以體綠結合為主體的市民慢行系統,加快建設南翔鎮市民健身中心、外岡鎮市民健身中心、菊園新區市民健身中心、徐行鎮市民健身中心和嘉定工業區市民健身中心,基本實現社區市民健身中心街鎮全覆蓋。加快區域內健身步道、益智健身苑點、市民球場、市民健身中心、健身廣場、體育公園等建設。與綠化部門合作,在沿河、沿路、村帶等區域建設50公里健身綠道,在公園、綠地、園區等區域建設市民球場等。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和河湖環境治理,充分利用閒置廠房、倉儲用房、地下空間、建築屋頂和城鄉環境整治產生的“金角銀邊”,優先建設一批小型多樣、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不斷優化和豐富農村地區體育健身場地設施類型和供給。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建設1-2個都市運動中心、冰雪場地、足球場地和棒壘球場地設施等。

3.擴大存量體育場地開放

進一步開放體育場地設施存量資源,保證公共體育場館按照國家相關規定100%開放。規範公共體育場館委託經營, 加強對公共體育場館開放使用的評估督導。推動專業機構集中運營本地區符合對外開放條件的學校體育場館,促進學校體育場館開放。鼓勵區域內企事業單位現有體育場地的社會開放,通過發放體育消費券等方式支持商業性體育場館、民建民營體育場館開展公益性開放。進一步挖掘公園、園區、樓宇內的體育設施,增加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供給。加強體育健身設施的迭代更新、維修和日常管理,推進體育健身場地設施提檔升級,消除安全隱患,提高現有體育健身場地設施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

(二)健全體育健身組織體系

2025年,建成覆蓋區、街鎮和社區的三級體育健身組織體系,每萬人擁有體育健身組織不少於28個。

1.發展市民身邊的體育健身組織

建設各種類型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基層羣眾性體育健身組織,把體育健身組織建在廣大市民身邊。整合現有體育健身組織資源,逐步形成以區體育總會為引領,以單項體育協會、各類人羣體育協會、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社區體育俱樂部等為骨幹,以基層社區體育健身團隊、草根組織、網絡組織等自發性羣眾體育組織為支撐,覆蓋城鄉、富有活力、就近就便、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體育健身組織體系,方便市民加入體育健身組織,獲得歸屬感。支持以博擊足球俱樂部為代表的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建設,建立校園足球聯盟,推動青少年體育健身組織建設。

2.激發基層體育健身組織活力

優化體育健身組織發展環境,支持各類體育健身組織規範有序發展,重視發揮社會體育指導員、體育專業人士和健身骨幹在體育健身組織建設中的作用,增強體育健身組織粘性和活力。積極發揮基層體育健身組織在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供科學健身專業指導等方面的作用,承接符合社區(行政村)居民健身需求的中小型體育賽事活動、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等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切實發揮基層體育健身組織在服務會員和市民、普及健身健康知識、傳播體育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市民參與全民健身活動方面的作用,激發基層體育健身組織的活力,提高體育健身組織成員的獲得感。

3.協同治理體育健身組織

區體育行政部門要切實履行對各類體育健身組織的監管職責,建立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相結合的監督管理體制,依法維護廣大市民參與全民健身的合法權益。提高各類體育健身組織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推進各類體育健身組織成為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體育社會組織,增強體育健身組織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生存和發展能力。創新管理模式,促使各類體育健身組織承擔更多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責任。建立基層體育健身組織間幫扶合作機制,引導、扶持和促進基層體育健身組織與健身團隊規範化、專業化、品牌化發展,使基層體育健身組織成為宣傳和開展全民健身的重要陣地。

(三)打造全民健身賽事活動體系

開展各類體育健身賽事活動,完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體系,方便市民參加體育賽事活動,2025年,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不低於45%

1.廣泛開展體育健身活動

因時、因地、因需開展市民身邊的體育健身活動,大力開展市民喜聞樂見、時尚休閒的路跑、足球、籃排、排球、網球、乒乓球、游泳等運動項目,推廣普及太極拳、柔力球、八段錦、排舞等傳統體育項目和廣播操、工間操,支持舉辦石擔石鎖、風箏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繼承和推廣彈弓、舞龍舞獅等民間傳統體育項目,鼓勵發展電子競技、賽車、馬術、擊劍、棒壘球、冰雪運動、房車露營等具有時尚消費特徵的運動項目,吸引更多市民參與全民健身,增強市民體質和科學健身素養。弘揚市民身邊的健身文化,講好市民身邊的健身故事,在各類媒體制作和播出全民健身節目,引導市民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習慣。

2.舉辦市民身邊的賽事

構建項目全面、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規模不等、各具特色覆蓋全體市民的“區——街鎮——社區”三級全民健身賽事體系,提高市民體育健身的參與度。在“一區一品”、“一街(鎮)一品”的基礎上,以上海市民公園和上海賽車場為平台,打造以足球和汽車為主題的特點明顯、可持續性強的本土羣眾性品牌賽事,擴大“元旦蒸蒸日上迎新跑”、“HEROS自行車嘉年華”和“汽車行業精英跑”等品牌賽事的影響力。舉行園區“三人籃球賽”、園區運動會,打造園區體育賽事品牌。開展“全嘉啟動”賽事,舉辦足球聯賽、業餘羽毛球聯賽、乒乓球聯賽和棋牌類賽事活動,把賽事服務送入社區、送進企業、送到市民家門口,激發市民參賽熱情,不斷擴大市民參與賽事的覆蓋面,保持體育賽事影響力在全市的前列。

3.促進重點人羣參與體育賽事活動

推動青少年、老年人和殘障人等重點人羣的體育活動常態化開展。以全面提升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完善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為主線,以青少年俱樂部為載體,廣泛開展青少年喜愛的籃球、足球和排球等運動技能培訓和體育賽事活動,鼓勵青少年每天課外鍛鍊一小時,幫助青少年掌握2-3項體育運動技能,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協調發展。支持社區利用公共服務設施和社會場所,建設公益性老年人體育健身設施,並為老年人提供科學健身指導,支持開展適合老年人特點的門球、太極拳、健身氣功等健身活動。加強殘障人健身與康復的分類指導,引導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健身活動,舉辦特殊人羣運動會。組織以家庭為單位、以親子為主題、以特色體育項目為內容的婦女、幼兒體育健身活動等。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利用傳統節慶和文化旅遊活動,為農村居民提供更具針對性、更加鄉土化的體育健身賽事活動

4.助力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貫徹落實《長三角地區體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推動長三角地區全民健身工作的深度合作和融合發展。圍繞體育強國建設和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發揮上海建設全球著名體育城市的輻射作用,藉助“嘉昆太”及長三角區域其他城市的資源優勢,在體育場館設施聯動共享、資源整合利用、標準互認互通、人才共同培養、賽事同申共辦等方面開展深度交流與合作,共同打造長三角區域全民健身特色品牌賽事活動。擴大市民體育公園(足球公園)在長三角地區的影響力,打造長三角足球集聚區,助力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四)提高科學健身指導水平

2025年,市民科學健身意識和健康素養普遍提高,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佔常住人口的比例達到3.0‰以上市民體質合格達標率不低於96%

1.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

精練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優化社會體育指導員年齡結構、等級結構,激發社會體育指導員活力。引導各類體育健身組織會員、健身俱樂部教練、體育教師、體校教練員、健身達人等各類體育專業人士加入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為市民提供公益性科學健身指導服務。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建立全民健身志願服務長效機制,吸引更多人蔘與全民健身志願服務工作,培育全民健身志願服務隊伍。

2.提高科學健身指導質量

加強對現有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日常培訓和專項化健身技能培訓,深入掌握科學健身知識和健康知識,提高社會體育指導員專項運動技能和綜合素質,增強社會體育指導員科學健身指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依託具有技能推廣職能的嘉定市民健身中心,組織社會體育指導員以社區為基地,結合晨晚練健身站點,切實提高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指導率和市民滿意度。開展科學健身的線下指導與線上指導相結合模式推廣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各地形成的簡便易行、科學有效、易於推廣的居家健身方法,豐富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科學健身方法的選擇,促進人人掌握科學健身的技能。

3.加強社區體育服務配送

充實和優化由體育健身專家學者、專業教練、社會體育指導員、街鎮健身團隊骨幹等組成的“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才庫”,深入實施覆蓋各個街鎮的市、區、街鎮三級“你點我送”社區體育服務配送,普及運動促進健康的理念、知識、方法與技能,幫助市民掌握科學健身方法,普遍提高市民的健身意識和熱情。繼續推進健身技能培訓、健身知識講座、小型賽事活動組織等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進家庭、進社區、進園區、進校園、進樓宇,使市民均等享有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配送服務

4.落實國民體質監測制度

健全區、街鎮體質監測網絡,實現市民體質監測站街鎮全覆蓋,從場地、人員和經費等三方面保障,為全體市民提供標準化體質監測服務。參與國民體質測試人員100%建立健康檔案,並提供全方位個性化運動健身指導服務,城鄉居民《國民體質測定標準》總體合格達標率不低於96%推動《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達標測驗活動常態化,創新達標測驗活動組織形式,提高市民參與達標測驗活動的積極性鼓勵將國民體質測定納入健康體檢項目。

(五)深化“體醫融合”模式

大力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進健康關口前移,發揮全民健身在“健康嘉定”建設中的作用。

1.提高市民健康素養

充分利用各類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宣傳和普及“運動是良醫”理念,提高市民體育健身意識,激發“天天想健身”的熱情。把身心健康作為個人全面發展和適應社會的重要能力,推行“社區主動健康計劃”,培養市民的鍛鍊習慣,提高市民科學健身意識和自主健身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鍊意志。提高個人獲取和理解健康知識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基本技能等信息,並運用健康信息提高自我維護和促進健康的能力,使具有健康素養並作出正確決策的人口比例達到35%以上。

2.完善慢病運動干預模式

深化與衞健委合作,舉辦以“慢性病綜合防控”、“運動傷害防治”為主要內容的全民健身主題活動。完善“1+1+2”慢病運動干預模式,加強對老年人、青少年運動干預,完善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以及肥胖症、特殊人羣的體質健康干預模式,提高運動康復效果,促進康復人羣、病症人羣、病兆人羣、亞健康人羣逐漸迴歸健康。積極開展上海特色的“體醫交叉培訓”,試點培養一批會開運動處方的社區醫生和一批能指導慢病患者體育鍛煉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為市民提供健身方案或運動促進健康指導服務,培養複合型“城市健康使者”,發揮體育健身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

3.深化“體醫融合”模式

推動健康關口前移,建立體育與衞生、健康等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實現體育健身與養生、醫療、保健、康復等融合發展,完善“體醫融合”的疾病管理與健康服務模式。配合衞健委,以街鎮智慧健康驛站為基礎,整合社區衞生服務、社區體質監測等資源,為市民提供自助健康監測服務,促進市民健康自檢自評與健康自我管理為老年人提供安全的健身場所和科學的健身指導,不定期舉辦健康知識講座,提供針對不同人羣、不同身體狀況的健康檢測、評估、干預等三位一體的綜合服務。整合體育、醫療及養老等資源,建設 “長者運動健康之家”,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健身、康復、養老融合的“一站式”運動康養服務

(六)提供全民健身智慧服務

運用現代信息化技術,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智慧體育,助力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提質增效,提高全民健身管理水平和服務效率。

1.推進體育管理方式智慧化

在建設服務型政府和實施“放管服”改革進程中,轉變體育行政部門管理方式,運用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建設全民健身管理系統和服務平台,實現全民健身信息資源的共享,發揮智慧體育在資源要素配置中的優化集成作用,推進辦公協同化、管理信息化,提升體育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事項,接入區“一網通辦”和“一網統管”,滿足政府、企業和市民的需求,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效率。

2.拓展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平台功能

實施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平台擴展工程,建立門户網站與部門業務和信息系統的互動機制,實現網站在線業務、移動辦公及增值服務,提升“上海嘉定體育”門户網站的網絡與服務功能,弘揚體育文化。利用服務平台、移動客户端等新載體,即時完成健身場所查詢、預訂、賽事信息、在線健身指導和運動處方等服務。建設統一的安全支撐平台,為各類業務系統和應用支撐平台提供模式統一的認證、加密、授權、時戳、審計服務和基本安全防護。完善“一網”、“兩台”、“三系統”功能,實時發佈全民健身相關資訊,為市民及時獲取體育類資訊、參與線上賽事活動提供便利,達成對象全覆蓋、服務全天候、體驗全方位的“三全”服務目標。

3.推進體育場地設施管理智慧化

加強對體育場館設施智能化管理,創建共享公共運動場服務模式,實現智能化線上遠程管理和智能化運營。實現全區公共體育場館無線局域網全覆蓋、公共體育設施“二維碼”全覆蓋,用信息化手段為全區公共體育場館設施建立“身份證”信息庫。運用大數據手段提高公共體育設施管理服務質量,推進“智慧場館”建設,為市民提供便捷的場館設施信息服務。

4.舉辦線上賽事活動

根據疫情防控常態化要求,注重“科技+體育”應用,依託互聯網、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拓展和完善“全嘉運動”公共服務平台功能,打破傳統線下比賽的時間和地域限制,舉辦覆蓋各類人羣的線上賽事活動。創建武術、健身氣功、跳繩等眾多項目的“線上運動會”,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運動模式,豐富全民健身賽事活動組織形式。結合節慶活動、紀念活動等,推出“全嘉來賽”線上運動會、“全嘉企動”園區體育、“全嘉樂跑”雲定向、“全嘉公益”體育服務配送和“全嘉來學”科學健身指導等不同主題的線上賽事活動,吸引更多人羣參與線上賽事活動,引導市民居家健身、科學健身。

(七)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全民健身

堅持政府、社會和市場協同推進全民健身事業,激發社會力量主動投入全民健身的積極性,形成多元供給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局面。

1.支持社會力量建設與運營體育場地

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原則,深化政府與企業合作、公私合營方式,激發社會力量投資建設小型多樣體育健身場地的積極性,豐富體育場地類型和供給。引入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和運營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鼓勵社會力量建設體育休閒健身園、功能區。在政府扶持下,引導社會力量利用舊廠房改造、公共體育用地、產業園區、各類商業設施、倉庫等城市空間和場地設施資源,新建或改建集體育健身和休閒娛樂於一體的都市運動中心,探索“體育+文化+教育+商業+旅遊”等多元化運營方式,增加體育場地類型,豐富體育場地設施供給。

2.鼓勵社會力量辦賽事

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發展模式,開放辦賽,激發社會力量參與舉辦承辦全民健身賽事活動積極性,豐富全民健身賽事活動的組織模式。制訂社會力量辦賽的激勵政策,規範賽事活動管理,引導社會資本舉辦形式多樣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提高全民健身賽事活動的社會化、專業化程度。做強“元旦蒸蒸日上迎新跑”、汽車行業精英跑、HEROS自行車嘉年華、業餘羽毛球聯賽等精品賽事,培育和引進足球、籃球等頂級賽事,以及電子競技等娛樂性觀賞性強的新興體育賽事,豐富各類賽事活動。

3.鼓勵社會力量提供其他公共服務

堅持政府、社會和市場協同發展,構建主體多元、分工合理、相互補充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在政府保障基本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前提下,支持社會力量供給日常體育健身活動、推廣體育項目文化、提供專業技術指導、承接各類體育賽事活動、組建體育健身俱樂部、開展青少年體育培訓、制定相關服務標準等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鼓勵社會力量開辦針對老年人的體質測定和運動康復機構,發揮中醫藥在運動康復、養生等方面的特色作用,試點開展健身諮詢服務,豐富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供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堅持“大體育”和“大健康”理念,將創建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納入區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把重點工作納入區政府年度民生實事項目。完善區全民健身聯席會議制度,進一步發揮各成員單位的作用,加強部門間的溝通協調,形成部門聯動、分工合理、責任明確、齊抓共管的全民健身工作機制

(二)加大經費投入

區、街鎮兩級政府,要將全民健身經費列入基本公共服務發展規劃,並保持與其他領域基本公共服務經費同步增長。加大公共財政對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投入,增加體育彩票公益金用於全民健身的支出比例。拓展經費來源渠道,引導社會力量投入全民健身,形成多元投入全民健身事業的格局

(三)加強隊伍建設

將人才隊伍建設和層次結構優化視為推動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創建和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水平的關鍵,區和街道要配齊全民健身工作人員。大力培養全民健身基層管理人員、社會體育指導員、志願者、專項化體育服務人才、賽事活動組織、體醫融合等各領域的專業人才,為全民健身事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加強法治建設

牢固樹立依法依規治理全民健身的理念,加強全民健身領域各項政策執行的力度。體育行政部門要進一步明確政府和社會的事權劃分以及責任落實,主動適應市民體育健身需求變化,維護廣大市民參與全民健身的合法權益。建立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相結合的監督管理體制,提高全民健身治理現代化水平。

(五)加強績效評估

建立全民健身績效評估制度,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第三方評價機制,組織對本實施計劃執行情況的中期和終期評估,並進行社會滿意度調查,向區政府報告和向社會公佈評估結果。將全民健身重點工作情況納入精神文明單位、文明城區等創建指標,對全民健身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和獎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