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生態建設工作計劃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08W

工作計劃可以幫助我們合理安排工作場所和設備,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計劃的目的是為了確保我們能夠按時完成任務,不會出現拖延或混亂的情況,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鄉生態建設工作計劃8篇,供大家參考。

鄉生態建設工作計劃8篇

鄉生態建設工作計劃篇1

一、20xx年工作總結

1、圓滿完成了縣下達的20xx年林業四大基地建設造林任務。全縣共完成人工造林17015.5畝(任務14815畝),基中油茶5118畝、毛竹3929畝、三椏263畝、板栗、泡桐、獼猴桃等6560畝,火燒跡地造林1215畝,綠化造林224畝。

2、縣城生態建設工程屬縣重點工程,項目總投資1500萬元,今年計劃投資800萬元,111月份已完成投資640萬元。已完成高速入口至紅綠燈兩側、城西立交橋四周空地、城西廣場、天堂西路兩側坡面、南園濱河公園、竹篙尖公園等處10公里街道綠化工程。

六潛高速嶽西段從響腸至温泉兩旁火燒跡地多,為加強該段綠化、美化建設,我局2月作出詳規,3月中旬通過縣政府招投標,確定投入100萬元由皖林公司完成綠化任務。已完成火燒跡地綠化造林1215畝,營造以毛竹、楓香等樹種為主的風景林224畝。

318國道、105國道沿線實行嚴格封育,不準採伐、採脂與採挖,部分地方火燒跡地及時更新造林。

3、完成環城綠化36.7公頃,綠化建制鎮1個,村莊綠化12個,綠色長廊10公里,森林提質工程3321公頃,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造林283公頃,長防林造林467公頃,速豐林建設422公頃,經果林建設211公頃,花卉苗木基地建設30公頃,完善生態旅遊區6個,建立科普教育基地3處、義務植樹基地2處。

4、20xx年全縣有林地面積177793公項,森林覆蓋率74.54%,林木綠化率76.3%,活立木總蓄積量5887422立方米。

二、20xx年工作計劃

1、繼續抓好林業四大基地建設,計劃新造林15000畝,其中油茶5755畝,毛竹3380畝,三椏160畝,薄殼山核桃508畝,馬尾松、楓香、映山紅等5197畝。

2、鼓勵和引導林農發展林下經濟,積極推廣林藥、林菌、林菜、林果、林花、林牧等立體開發、循環利用模式,在提高林地利用率與產出率上取得新突破。

3、實施城鎮森林生態建設工程,其中縣城建成區綠化20公頃、環城綠化17公頃、新增鄉鎮綠化達標3個,新增村莊綠化達標10個;實施綠色長廊工程28公里;實施森林質量提升3026公頃;實施花卉苗木基地建設258公頃、林下經濟4450公頃。

4、全縣有林地面積增加到180000公頃以上,森林覆蓋率提高到75%以上。

鄉生態建設工作計劃篇2

有一位著名學者曾這樣解釋宜居城市:“所謂‘宜居城市’,就是適合人們居住的城市。它必須具備兩大條件:一個是自然條件,這個城市要有新鮮的空氣、潔淨的水、安全的步行空間、人們生活所需的充足的設施。另一個是人文條件,‘宜居城市’應是人性化的城市、平民化的城市、充滿人情味和文化的城市,讓人有一種歸屬感,覺得自己就是這個城市的主人,這個城市就是自己的家。”

一、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有人做過些一項調查,關於的宜居水平,九成以上受調查者認為發展得非常快,但交通、休閒娛樂設施、公用空地等方面,開放程度不夠。説明市民對的宜居滿意度不算很高。

在發展過程中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服務性行業水平低,服務業是帶動經濟發展的第三產業,提高服務業才能從本質上改變這一城市的生活水平;道路建設跟不上,地處於西南山地,交通不便,要提高這一地區的宜居水平就要加強道路建設;公交設施投入不夠,公共設施也是提高羣眾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部分;羣眾文明程度不高,城市的文明是這個城市的軟環境,羣眾的文明程度也是決定這個城市宜居程度的一個重要部分。

二、建設宜居

1的環境優勢

縣位於重慶市域中部,是重慶市城鄉統籌試範縣,縣城15萬人,總人口93萬,屬於三峽生態經濟區,近年來,縣的城市佈局有了很大的發展,遠遠超過周邊城市的發展。一系列大型生態居民區配套設施的竣工完成,使縣的都市化進程步伐穩健。

作為重慶市城鄉統籌示範區的,尤其自己的獨特優勢。交通便利,處於長壽、萬州、涪陵等大中城市的結合部,是重慶東部近郊重要的陸上交通樞紐,是三峽旅遊陸路環線上的一個重要結點。以及交通線路的完善都將大大促進了未來的發展。縣有“中國地名文化遺產保護”稱號,歷史悠久,人文厚重。同時在民間文化中也是銅管樂之鄉,重慶書畫之鄉之稱。這些對宜居城市的發展奠定了厚重地民俗文化基礎,是建設宜居城市的軟環境。縣資源豐富,素有“巴國糧倉”、“牡丹故里”等美稱。人民利用牡丹的文化底藴,以花為媒,大打“三花牌”(牡丹花、油菜花、白柚花),極大地提升了縣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為引進外資項目、引進資金提供了機遇。同時,也為宜居建設爭取到了不可或缺的資金和人才。

2的城市定位

要發展宜居城市,要有一個設施、功能、結構基本齊全、便捷、舒適的生活環境。對於居住環境首先就是要滿足不同收入羣體對各類住房的需求。其次是供水、交通、通訊、生活、醫療、城市的建築、廣場等公共配套設施。第三就是安全和諧的社會環境。如:城市的社會治安狀況;人民的人身安全、財產安全等保障;城市的社會保障體系是否健全,人們在養老、失業、醫療、生育等基層設施能否得到滿足;城市在應對突發事件、自然災害、重大疫情、其他公共危機等方面是否有健全的應急機構,嚴謹的應急預案,科學的應急機制等。第四是要有一個良好的人文、文化、生態及發展環境。市民的民風、政府的作風、城市精神的提煉與認同,是人們對城市人文環境的主要需求;城市的文化資源、文化特色、文化底藴、文化氛圍,是人們對城市文化環境的重要需求;城市的基礎自然條件、環境治理能力、生態質量狀況、可持續發展潛力,是人們對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需求;城市的行業、就業、創業條件能否提供出良好的機遇,是人們對城市發展環境的主要需求。

縱觀近幾年的發展,變化是巨大的。從硬環境和軟環境方面看人民正不斷提高着優質的生活品味。縣人民日常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已堅定地預示着縣的宜居城市發展事態良好、前景開闊。

從政府發麪看在構建宜居城市的進程中,政府首先要把握好三方面的關係。一是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定位。根據重慶市提出的建設“綠色重慶,森林重慶”縣政府已初步定義了發展的主要方向為“重點發展工業,鞏固原有的企業並幫助企業做大做強。重點發展電子產品;加強人才培養,建立培訓機構,重點培訓和提拔專業技術管理幹部”。這些方向的提出都對建設環境資源友好型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要和諧城市中人與自然的關係。因此,在考慮城市建設任務時應確立一個“城市現代化、生態環保化”的目標定位。二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定位。城市中人與人的關係無非也是三個方面:個體、羣體、全社會。因此,在建設城市人文環境時要以“羣眾和諧,社會和諧”的目標定位。按照這個目標定位要求,1要以創建“平安”為目標,全面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強化防災減災體系、公共應急體系、生產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的監管體系建設。2要加快服務體系的建設。要不斷健全縣的社會保障體系。3協調現階段社會存在突出矛盾。把公平,平等放到首要位置,為宜居城市建設提供一個堅實的軟環境平台。

三、加快構建宜居的步伐

1三個層面一是以人為本。和諧社會是人的生存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設宜居的最基本要求。二是軟硬環境的建設。人們物質上在滿足了基本生存需要之後必然會上升至追求精神層面上的需要。各項公共服務措施是否完善,供求機制和社會保障機制是否健全成為構建宜居的主要標誌。三是和諧的宜居條件。當人們的賴以生存和生活的條件得到了有效改善後,在建設生活環境方面就要有進一步的發展,就會注重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共存。城市和宜居環境是這三個層面的結合和載體,是構建和諧的重要方面。

2齊心協力同發展一是樹立新的發展理念和信心:二是構建宜居要與重慶的總體發展相適應;三是在完善城市功能的基礎上,必須充分認識目前的縣情和城市發展戰略定位;四是創新發展思路,將城市發展導入宜居城市和和諧社會的良性發展軌道中

3合理的城市管理。在工作中做到“以人為本”,在建設中貫穿“宜居生態”。一是要在管理理念上,從破除“按部就班”到實現“改革創新”。讓合理有效的城市管理規劃貫穿於整體建設的各個環節之中,並積極反饋公共產品、公共服務存在的問題與缺陷,使公共產品的規劃、建設更加完善,更加人性化。二是要在價值尺度上,從破除以“物”為重點到實現以“人”為中心的要求。城市的基礎設施要兼顧以“人”為中心,突出人在城市生活中的主體地位,給羣眾更高的生活品質。三是要在施政理念上,破除重“管理”輕“服務”的毛病。四是要在服務方式上,破除“粗放”實現“精細”。五是要在民生和市容的關係上,從破除“只重市容”到同時“兼顧民生”的要求。

4一是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和諧的原則。二是堅持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的原則。三是堅持挖掘自身特色的原則。因此,在宜居城市建設過程中要深入挖掘縣自身的地域優勢,根據的本土優勢,大力開發鄉村旅遊文化、土特產文化;根據千年古縣的歷史傳承,大力開發丹鄉文化、鄉村文化;根據千年古縣的民俗、民風,大力開發民樂文化、飲食文化等較具特色的城市文化,使縣在建設宜居城市之路上更具吸引力和活力,成為重慶市建設宜居城市的鮮明旗幟。

5建立有特色的城市形象。一是縣是山城,能過充分利用山水優勢,構建豐富的城市綠化景觀。能夠利用山地特有的結構,種植不同的綠化植物,形成豐富的綠化帶,發展立體綠化,構建生物的多樣性。二要保護好空間形態,建設與自然共存的生態城市。利用河流,山體,森林,城市建築等,建設有特色的城市佈局結構,提高總體視覺質量。三山城上的建築屬於錯落有致型,有比其他城市更好的條件發展城市夜景,城市夜景觀是城市形象的有力補充。目前,夜景燈飾應以豐富和提升城市形象為目標,以美化夜景、豐富市民和遊客夜間文化生活為手段,通過實施夜景燈飾亮化建設和改造,把中心城區精心打造成“點、線、帶、面”相結合,獨具特色夜景燈飾景觀系統。這就必須解決夜景燈飾規劃層面的問題,通過對夜景燈飾的`規劃、建設和管理,走出一條獨闢蹊徑造特色、依靠特色聚人氣的夜景經濟發展之路,從而快速實現城市空間的拓展和規模的擴張。四有“牡丹故里”之稱,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打造的“花海”景觀。20xx年成功舉辦過第一屆牡丹節,此後每年都會接待近25萬遊客,以牡丹為媒,搭配各種經濟活動,促進全縣的旅遊,經貿,交通等的全面發展。從“牡丹節”去辦至今為縣的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發展速度,都帶來的難能可貴的機會。造“花海”可以更大程度上改善投資環境,進一步提高市民素質,提高縣的名譽度。

四、加強軟環境建設,提高城市形象

一座宜居城市,最大的表現在於能夠吸引住人。我們打造宜居,就要注重和諧,要加強軟環境建設,要提高市民素質,發揚城市精神。誠實守信是第一步,看一個城市市民素質的高低很大一部分取決於市民的誠信度,誠信是一種品牌,一種形象,一種軟環境。還要有良好的風尚,包括工作禮儀,社交禮儀,個人形象等方面,對市民的言行舉止進行規範,在思想上樹立正確的意思,從源頭上改掉市民的孽根性。可以開展一些評選活動,比如:優秀小區,優秀個人等。讓市民參與其中,形成一定的競爭性,讓人帶動人,通過網絡媒體加強正確的輿論導向,逐步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

多向羣眾開放體育館,少年宮,圖書館,公園等有益於加強市民素質的公共場所,在市民中開展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多進行文化交流,豐富市民的生活,共同建造和諧,文明,友好的社會環境。

建設宜居城市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在今後的建設中要不斷的提高城市的硬環境和軟環境,要使縣的整體功能更加的合理化,把建設成為一座生態之城,人文之城,宜居之城,休閒之城,魅力之城。

以上內容就是差異網為您提供的8篇《生態建設工作計劃》,您可以複製其中的精彩段落、語句,也可以下載doc格式的文檔以便編輯使用。

鄉生態建設工作計劃篇3

美化綠化工作是學校環境建設的主要內容。抓好學校的生態建設工作活潑向上、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生活是兒童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經學校德育工作領導小組研究決定,特制定06-07學年度第二學期生態學校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加強校園生態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優化育人環境,建設快樂校園,提升工作、學習環境的層次,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優良品德,增進師生生活情趣,提高教學情緒,增進教學效果,增強校園文明氛圍,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穩步發展。

二、工作目標:

1、 培植適合當地種植的名花異草,豐富校園綠化品種。

2、 利用升國旗、校園廣播以及宣傳欄加大對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安全教育、環保教育等思想品德教育。

3、 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環保知識,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

三、工作措施:

1、 聘請專業人員指導生態學校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

2、 美化綠化實行包乾制。

3、 管理人員要根據不同的季節,培育好花苗,定期做好花苗樹木的殺蟲、防病工作。

4、 堅持升國旗制度,堅持國旗下講話10分鐘,讓師生在莊嚴的時刻接受良好的教育,要求全體師生在聽到國歌聲及時原地肅立,少先隊員行隊禮。

5、 對學生進行文明、誠實、勤奮、向上的教育。

6、 讓面面牆壁會説話。把《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書寫在比較醒目的地方,隨時對師生進行教育。

7、 設立廣播室,主要用於播放升旗、兩操音樂快樂大課間,午後教育宣傳廣播、大型活動指揮等。

8、 學校設立圖書室,各班均設立圖書角,定時向師生開放。

9、 聘請思想品質、文化素質好、專業技能強的社會人士或校內教師擔任輔導員。

10、 科學設置、認真設計學校的藝術節、科技節、文化節、讀書節、體育節以及傳統節日的慶祝活動,發動師生獻技獻策。

四、工作安排。

2月份工作安排

1、 利用廣播室,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2、 營造高效快樂課堂環境,各班佈置教室,將名言警句、教師寄語等張貼於教室門等地方。

3、 成立各種興趣小組和中心隊。

3月份工作安排

1、 開展植樹節“植樹護綠”活動,植樹造林,移栽花苗。

2、 讀書筆記展評。

3、 古詩文背誦及讀名著心得演講。

4、 開展讀書節活動。

5、 各興趣小組和中心隊活動。

4 月份工作安排

1、 繼續開展讀書節活動。

2、 世界地球日宣傳活動。

3、 對各班黑板報進行檢查評比。

5 月份工作安排

1、 我成長、我快樂藝術節活動。

2、 生物多樣日宣傳活動。

3、 做好對學校的花草樹木的管理工作。

6月份 工作安排

1、 慶“六。一”文藝匯演。

2、 世界環境日宣傳活動。

3、 環保知識競賽。

7 月份 工作安排

對各班各項活動進行檢查、評比、總結、表彰

摘要: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三農”問題的不斷深化,農村改革迫在眉睫,自從20xx年,海南省首倡文明生態村建設,全國上下掀起了建設生態文明村的熱潮。山東省滕州市緊跟社會潮流,應廣大農民朋友對生活環境質量的需求,加快生態文明村的建設步伐,取得了廣大農民朋友的一致好評。

在調查期間,通過和該村黨支部書記的談話中我瞭解到,該村已經建立了生態文明户80餘家,種植綠化植物一千餘株,購置垃圾桶二百餘個,基本上每一個衚衕能夠平均四個,該村計劃在20xx年上半年普及沼氣池,現階段該村建有自己的沼氣池配件廠,包括沼氣池主池體和沼氣池蓋,也建成了自己的彩磚廠,生產各種彩磚,用來內銷和外銷,還有自己的農產品購銷服務部,方便了農產品的銷售。該村街道建不設別具風格,除了道路兩旁間隔栽種了不同種類的綠化樹,還在兩棵樹之間栽種了各種花草,各户門前也建成了自家的“花池”用來栽種一些蔬菜之類的東西,各個衚衕安排了具體的≮≯生態文明負責人,具體負責該衚衕的衞生以及治安問題。

通過調查訪問,該村的生態文明村的資金除了廣大村名的集資外還有好多關注村莊發展的熱心民眾的捐款,和政府的一部分支持。通過這一村莊建設可以發現,一個人,當他功成名就的時候,他就會用各種辦法回報生他養他的家鄉,也可看出一個人奮鬥的重要性,為了自己的親人,為了家鄉……

雖然生態文明村的建設如火如荼的進行着,但是也存在着許多的問題,就在一開始,村幹部就面臨了各方面的壓力,一是資金問題的緊迫,二是好多村民的反對,他們的思想跟不上社會的發展,沒有遠見卓識,只能看到當前利益,無法正確的衡量生態文明村的利與弊,得與失。村幹部在村民的思想動員上做了很多的工作,這為生態文明村的建設排除了一部分障礙。除此之外,我個人認為,不管什麼地方,哪一個社會階段,建設生態文明村都要充分考慮到以下幾個問題:

1、建設生態文明村就是為了提高村民的生活質量與水平,所以首先要堅持以人為本,充分激發和調動廣大農民羣眾用自己的雙手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他們真正成為文明生態村創建和收益的主體,切實增強創建工作的責任感讓他們從思想上到行動上支持生態文明村的建設工作。

2、建設生態文明村還要樹立和增強科學發展的觀念,堅持文明、生態一起抓,軟件、硬件一起上。避免一些地方的“光説不幹”的現狀,三番幾次的將農民朋友對生態文明村的建設熱情涼到了最低點。除此之外,最主要的是還要充分發揮農村文體中心或活動場所的宣傳、教育、娛樂等功能和作用,開展各種形式的羣眾文化活動,使農民朋友不僅在物質上有一種富有感,還要在精神上有一種充實感,例如:舉辦各種科技培訓班和文化科技知識講座等,大力普及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傳播健康文明的生活觀念,倡導文明新風。要通過對農村人居環境的改造,提高農民生活質量,進而全面提升農民文明素質,最終達到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實現農村社會的和諧。

3、要堅持建管並重,建立健全長效建設管理機制。不能像有的地方那樣,建而不管,修而不治,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這樣周而復始的就會影響生態文明村在廣大羣眾心中的地位。首先,作為村幹部要將生態文明村的建設當作一件長久的事情來做,不管到什麼時候,都要將生態文明村的建設當作一件重要的事情來做,時刻想着為老百姓謀利益,謀發展,只要能為百姓辦實事,就會得到百姓支持。

4、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資金投入機制,切實增強創建後勁。就像上面提到的,要把生態文明村當作一件長遠的事情來抓,要根據自己村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更加促進整個村莊的發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譬如上面提到的根據村莊需要建立自己的廠房,既能促進村莊的經濟發展,還能為村民提供一些相應的就業崗位,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5、形成邊建設、邊治理的建設模式。農村不比城市,雖然中國的城鎮化速度挺快,可是農村的經濟發展還是跟不上社會的腳步,在各個方面都存在一些落差和不足,譬如農村的環境問題,包括村道的衞生,生活垃圾的存放,村莊河流的治理,農作物秸稈的存放問題等等,應該嘗試建立一套生態鏈,使資源的`利用率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6、要堅持因地制宜,制定完善創建規劃。可以根據當地的土地情況制定相應的種植方案,盡最大的努力提高經濟收入,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為農村向城鎮化過度奠定一定的基礎。

在生態文明村的建設中除了要注意以上的問題以外,還要正確處理文明生態村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的關係:其一,文明生態村建設是符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和要求的。其二,滕州市文明生態村建設是立足滕州實際的戰略選擇,符合滕州市情,符合滕州的經濟發展狀況。其三,既然是模式,就應該有多種,而不是一種,要允許各個地方領會中央精神而因地制宜,有所創新。三層含義歸結起來,就是要求我們正確處理文明生態村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的關係。

蓋新房子、修水泥路、建沼氣池,種花種草,等等,這些確實是新農村建設的內容和措施,因為他們可以使“村容整潔”;同樣,在農村搞多種經營也可以適當增加農民收入,使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

鄉生態建設工作計劃篇4

為了全面加強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切實維護生態環境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以治本和提高環境質量為目標,努力做好公司企業的環保工作。特制定公司環保工作計劃、安排如下:

一、主要工作任務

1、實行環境保護目標負責任制,將環境質量和環境保護工作列入各單位負責人職責

2、建立各車間的污染物信息檔案,採取定期和不定期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及時掌握環保處理設施運行情況。

3、定期組織召開環保會議,進行工作佈置,環保培訓等。

4、加強對環境的管理工作,尤其是現場管理,杜絕跑、冒、滴、漏現象。

5、加強對水、汽監測設備、設施的管理工作,設立專人負責,出現故障及時通知有關人員及運營商處理。

6、對固體廢棄物進行規範化處置管理。

7、對在環境保護、防治污染和環境建設等方面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9、積極配合市環保局每季度的監督性監測。

二、環保宣傳

1、充分發揮各單位負責人帶頭作用,圍繞環保工作,推進環境宣傳教育全員化進程。引導和發揮員工在環境保護中的重要作用,鼓勵和支持有利於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活動,不斷在宣傳教育的深度和廣度上下功夫。要針對員工關心的環保熱點、難點問題做好宣傳工作,並做好環保科學知識的普及教育。

2、要深入宣傳發動,增強環保意識,進一步增強公司幹部員工環境保護意識,着重加大環保工作宣傳力度,全員普及環境科學知識,提高公司員工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環境法制觀念,鼓勵和支持羣眾性活動。

三、日常工作

1、做好環保檔案整理保存工作,規範環保檔案管理工作。

2、加大對各生產車間的監督力度。

3、做好環保信息採集工作。

4、做好環保資料積累整理,裝訂成冊,便於查閲。

5、加強環保知識宣傳工作。

安技環保處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祕範文為大家整理的3篇《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計劃》,希望可以對您的寫作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鄉生態建設工作計劃篇5

為了更好地推進生態市建設工作進程,保證環境污染整治行動的順利實施,我局認真貫徹生態市建設和環境整治方面的有關政策和工作要求,按照《縣度生態市建設工作任務書》確定的目標,統一思想、明確責任,制訂了相關工作計劃:

一、加強重視程度,落實專人負責。我局高度重視生態市建設和環境整治工作,根據《縣度生態市建設工作任務書》要求,局領導將開展三次以上專門研究,並確定由工礦安全科負責此項工作,聯絡員為郭特迪。

二、通過開展縣“安全生產年”深化危險化學品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進一步落實危險化學品專項整治和隱患排查治理各項工作,促進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政府安全監管責任的落實,立足於治大隱患、防大事故,建立健全隱患治理和危險源監控制度,加強事故預警、預防和應急救援工作,努力構建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實現我縣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生產形勢的持續穩定好轉。

三、督促企業全面落實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安全“三同時”工作。嚴格新改擴建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設立、設計和竣工驗收審查以及試生產(使用)備案等工作程序和要求,提高准入條件,規範審批程序。建立化工項目安全生產動態監管跟蹤機制,加強對化工建設項目安全“三同時”跟蹤督查,嚴肅查處違法違規建設項目。

四、進一步深化安全標準化活動,以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為重點,積極推進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標準化工作,提高安全標準化活動企業參與率,要求所有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和50%以上有倉儲的危險化學品經營單位開展安全標準化活動。

五、嚴把安全生產許可證換證條件,積極做好危險化學品使用許可準備。在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換證過程中,嚴把換證條件,對安全管理“滑坡”、安全條件下降等不再具備應有安全條件的企業堅決不予換證。積極開展使用危險化學品生產單位的調查摸底,掌握基本情況,為實施危險化學品使用行政許可做好準備。同時要加大安全評價報告真實性和符合性的核查力度,督促評價機構依法承擔相關安全技術及報告的把關工作。對粗製濫造、弄虛作假的報告和評價機構,視情節輕重,予以通報並依法責令停業整改,直至依法追究相關責任。

鄉生態建設工作計劃篇6

為切實做好20xx年度全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科學防治地質災害,最大限度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湖南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我縣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方案。

一、全縣主要災害點的分佈

我縣地質災害類型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縫五種。其中以滑坡為主,其次為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縫。

地質災害主要引發因素為降雨等自然因素,其次為採礦、小水電開發、水利、水電引排水渠道等工程活動。我縣地質災害主要分佈在山地丘陵地區。

二、地質災害威脅的對象、範圍

(一)地質災害威脅的對象

1、受威脅的主要鄉鎮、居民集中居住區

受滑坡、崩塌地質災害威脅的主要有:棉花坪瑤族鄉排山坳村、禾亭鎮大幫村魯塘自然村、清水橋鎮洛家洞村、中和鎮淌頭村、灣井鎮石坡腳箭豬窩村、九嶷山瑤族鄉石灰窯四畝田自然村、柏家坪鎮寒塘村、舜陵鎮蛟龍塘村泮漯自然村。

受地面塌陷威脅的有:灣井鎮馬腳洞村。

受地裂縫威脅的有:水市鎮水市村。

2、受威脅的主要礦山

受採空區地面塌陷和地裂縫地質災害威脅的礦山有:中和鎮銻礦區、冷水鎮錫海礦區。

3、受威脅的重要交通幹線

省道s216清水橋段、寧道公路屋脊幹段、新建的寧嘉公路。

4、受病險水庫威脅的下游居民。

(二)地質災害威脅範圍

根據我縣地質環境條件,結合以往災情,20xx年地質災害威脅範圍主要有:各山區鄉鎮、部分丘崗區,這些區域屬崩塌、滑坡、泥石流為主的地質災害易發區;省道s216線清水橋段、寧道公路屋脊幹段、山區通鄉公路受崩塌、滑坡及山洪威脅,九嶷山、灣井、中和等鄉鎮小水電開發及其它水壩、水渠應予重點預防。

三、重點防範期

根據氣象部門的降雨情況預測,預計我縣今年地質災害發生時間為4月至9月,其中5月初至6月底、7月底至9月初為地質災害高發期,5月中旬至9月中旬為地質災害重點防範期。

鄉生態建設工作計劃篇7

佳和農業生態觀光園由佳和生態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計劃總投資68000萬元,五年內建成。園區共建設綠色蔬菜種植温室59個,生態觀光温室5個,珍禽養殖園3座,生態餐廳1座,保鮮庫1棟,野釣池3個,標準比賽池2個,特色農業研發中心2座,同時利用該地塊交通便利,環境清幽等特點,設計建設養老、度假為一體的養老休閒中心2個,生態公園1座,總佔地5000畝。

2011年該公司已在張家堡鎮杜莊村通過反租倒包的形式租用農民土地300畝,建成高標準冬暖式日光温室59座,垂釣池3個,保鮮庫1棟,共投入資金2000萬元。目前該園區種植的黃瓜、西紅柿、辣椒等蔬菜長勢良好,已上市銷售。

2012年該公司計劃建設

①生態餐廳2座,總佔地1.2萬㎡,3月份開工建設,11月份完工;

②畜禽養殖園1座,佔地5800㎡,前期計劃配合生態餐廳用餐需求,養殖豬、羊、雞、鴨等家畜家禽,後期將引進山雞、鷓鴣、珍珠雞、孔雀等珍禽;

③垂釣園進行完善性建設,共建成垂釣池5個(其中野釣池3個、國家級比賽池2個),3月底開始建設,6月份完工且投入使用,並迎接省市級垂釣比賽;

④觀光温室區計劃建設高標準觀光及育苗温室2座,每個佔地3000㎡,計劃4月初開工建設,年底前投入使用,預計全年總投資3000萬元。

鄉生態建設工作計劃篇8

一、明確生態市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我市生態市建設的指導思想是:

以保障廣大市民生態環境安全、提高市民生活質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統籌規劃與分類指導相結合、重點突破與全面推進相結合的原則,實施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並舉,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力爭通過年的努力,把我市建成生產發展、生活、生態良好的生態市。

我市生態市建設的總體目標和任務是:

①生態經濟日趨發達。以循環經濟為特徵的社會經濟加速發展,經濟結構合理。到年,全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元以上,年人均財政收入超過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元,第三產業佔比重大於%。

②生態環境更為和諧。環境污染基本消除,穩定可靠的生態安全保障體系基本形成。到年,城市空氣質量好於或等於ⅱ級標準的天數每年達天以上,城市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每萬元二氧化硫和排放強度分別小於千克,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平方米,森林覆蓋率、退化土地恢復率、受保護地區佔國土面積比例分別大於%、%和%。

③生態文化日益繁榮。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城鄉環境整潔優美,生活質量全面改善,生態文化特色顯著。到年,公眾對環境滿意率超過%,旅遊區環境達標率達%,城市化水平大於%,城市氣化率大於%,恩格爾係數小於%,基尼係數在~之間,高等教育入學率超過%。

按統一規劃與分步實施結合的原則,到年爭取%以上的鄉鎮通過全國優美鄉鎮驗收,%的縣(市)達到生態縣驗收標準;年%的鄉鎮通過全國環境優美鄉鎮驗收,%的區、縣(市)達到生態縣驗收標準;到年,%以上的鄉鎮通過全國環境優美鄉鎮驗收,所有縣(市)達到生態縣驗收標準,全面建成生態市。

二、突出工作重點,加快推進生態市建設進程

一加強自然資源保護和有序利用

合理控制城市用地規模,切實保護耕地資源,維持總量動態平衡。推廣使用新型建築材料,從年月日起,市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加強森林資源的培育,實現從採伐到管護的過渡,繼續開展植樹造林、封山育林,不斷提高全市森林覆蓋率,搞好退耕還林,防止水土流失。按照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創建要求,實施城市綠色工程和秀美工程,繼續提高城市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

加強洞庭湖濕地資源、野生動植物、古樹名木和植被、礦山、文化遺產等生態文化資源的保護,逐步增加“兩區一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的數量和建設面積,建立一批市、縣級自然保護區和特殊生態功能保護區。嚴格按照“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進行自然資源開發,在花山、太陽山及其他“兩區一園”旅遊開發建設規劃中明確環境保護要求,所有建設項目均按規定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區內禁止開礦和濫採亂挖等破壞自然生態的行為,水域內禁止投肥養殖,違者追究當地政府和有關人員的責任。

二全面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

突出抓好水環境綜合整治。切實保護湖及大中型水庫等江河湖庫水體和地下水資源,確保有飲用水保護功能的水體水質達到國家地面水環境質量ⅲ類標準。建成污水處理廠和江南城市污水處理廠,使生活污水全部處理並達標排放。抓緊實施穿紫河等市內河河段恢復、水質改善和岸邊綠化美化工程,使其水質達到景觀娛樂用水標準。禁止直接向池塘水域和水體排污倒渣,禁止亂填水體、亂佔公共綠地搞建設開發。

鞏固和加強市大氣環境保護圈建設。關停圈內所有以煤為燃料的磚瓦廠。市和各區縣(市)政府所在地城鎮要全面建成煙塵控制區和高污染燃料禁燃區,關閉區內燃煤爐灶。加快天然氣、液化石油氣、沼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推廣步伐,普及燃氣或其他清潔能源鍋爐。強化機動車尾氣污染控制,實現各類在用機動車尾氣達標排放。

加強城市噪聲污染控制。繼續開展城市噪聲達標區建設,重點治理工業噪聲,嚴格控制社會生活噪聲、建築施工噪聲和城市交通噪聲。

加強固體廢棄物和放射源管理。嚴格禁止境外危險廢物流入我市,推行危險廢物經營許可和轉移聯單制度,做到無危險廢物排放。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回收處理系統,嚴格控制“白色污染”。所有放射源實行年度安全檢查,儘快建立安全監測和管理動態台帳。

倡導可持續消費。賓館、旅店逐步取消一次性洗漱用具,餐飲服務取消一次性餐具。進一步規範環保產品和環保產業市場,加強對國家、省認定和認證的環保標誌產品的監督檢查,對直接影響羣眾生活的建材、食品等開展監測和監控,確保飲食和居住環境安全。

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嚴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逐步實現企業全面穩定的達標排放。突出抓好造紙、醫藥、化工、紡織印染等行業的污染治理,按國家產業政策要求限期關閉標準生產能力以下的造紙企業,所有制漿造紙企業都要配套鹼回收工程。

三切實加大人居環境建設力度

加快建設生態城市。按照打造江南一流山水城市的目標加強市人居環境建設,完善獨具特色的濱湖生態景觀和人文景觀,率先建成生態城市。提高城市規劃和城市形象設計水平,建設佈局合理、景觀優美、適應現代化城市發展需要的“點、線、面”有機結合的城市綠地系統。積極推廣生態型住宅小區建設,採用節能、節材、節地建築新工藝、新技術,發展生態型建築。

積極建設生態村鎮。實施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開展環境優美鄉鎮、文明生態村、文明生態户試點。以集鎮建設為重點,加強綠化、美化建設,推行污水、垃圾污染集中處理。推廣生物防治病蟲害技術,科學合理使用農藥、化肥和農膜,控制農藥、化肥施用強度,搞好農膜回收,抓好秸稈綜合利用。

廣泛開展綠色創建活動。貫徹落實教育部《中國小環境教育實施指南》,在大中專院校、中國小校和幼兒園廣泛開展“綠色學校”創建活動。擴大公眾環保參與面和參與途徑,進一步開展“綠色社區”、“綠色機關”創建活動,努力開發地方生態文化資源。

四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結合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循環工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按規定淘汰高污染、高消耗的設備和工藝。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鼓勵企業循環式生產,推動產業循環式組合,倡導社會循環式消費,促進資源循環式利用。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對污染物排放超標的企業、使用有毒有害原料進行生產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質的企業,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倡導產業集聚化和企業集約化,各類工業園區都要按循環經濟和生態理念指導佈局、招商和建設。

根據農業發展的自然條件和比較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生態農業。山區發展以名果、筍竹、藥材、高山蔬菜等為主的生態種植,區發展以立體種植和農牧漁相結合的生態種養,區發展以糧畜漁為基礎的生態產業。加強無公害、綠色和有機食品生產,力爭年前全市主要農產品中無公害農產品比重大於%,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的比重大於%;年前農產品生產基本實現無公害,綠色及有機食品的比重達到左右,培育發展一批綠色及有機食品基地和知名品牌。

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加強資源的循環利用。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積極發展綠色物流、綠色商貿等現代服務業,推進生態型第三產業的發展。開展資源綜合利用,鼓勵發展和支持社區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網絡建設項目、專項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項目以及節能、節電、節水型商業服務業項目,實現資源、能源的循環利用。

三、強化工作措施,完善生態市建設機制

一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市生態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生態市建設的領導、組織和協調工作。各區縣(市)要成立相應工作機構,負責本地生態縣、環境優美鄉鎮建設的領導、組織和協調工作。各級人民政府要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環境質量負責,把環境保護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建立和完善政府任期環保目標責任制。從年起,滾動制定環境保護三年行動計劃,制定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具體目標和措施,突出重點,認真解決主要環境問題。

二多渠道加大投入

各級政府要把生態市建設投入納入財政預算,增加財政投入,重點支持環境保護公共基礎設施和環境執法監管能力建設。依法徵收排污費,建立環境保護基金。改革投融資體制,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改革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和污染治理設施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引入市場競爭,實現環境保護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的恃場化、產業化。建立健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

三建立健全工作機制

建立健全協調推進機制。市政府成立環境與資源保護協調推進委員會,發改委、經委、財政、規劃、環保、建設、城管、文化、旅遊、工商、國土資源、司法、水利、交通、農業、林業、畜牧水產等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按規定嚴把環境准入關,共同做好環境監察和資源保護工作。

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機制。嚴格執行環境保護和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所有規劃和建設項目必須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建設項目污染防治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進一步加大環境保護執法檢查和監督力度,依法嚴肅查處違反“三同時”、治理設施擅自停運、超標排污、破壞生態環境等各類環境違法行為。

建立健全考核約束機制。建立健全環境質量年度考核機制和任期環境審計制度,將考評結果與各級領導幹部的任用掛鈎。建立健全環境保護過錯責任追究制,按“誰決策誰負責”的原則,對造成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和環境質量下降的責任人追究過錯責任;對造成嚴重污染事故觸犯法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建立健全重大污染事故和突發事件的預警、處置機制。制定重大污染事故和突發事件的應急、快速反應預案,健全環境事故社會求助體系。

四加大宣傳教育力度

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提高對生態市建設的認識,不斷加強宣傳教育,廣泛宣傳和普及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科學知識和法律知識。宣傳部門要制訂宣傳計劃,公開環境信息,營造生態市建設的良好輿論氛圍。加強對各級領導幹部和企業法人、經營者的教育和培訓,將生態環境教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的日常教學內容。鼓勵共青團、婦聯、工會等社會團體和非政府環保組織、環保志願者參與環境保護和生態市建設,動員公民積極參與植樹造林、種草養花、清除污染等各種形式的環保義務活動,對在環境整治和生態建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