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關工委上半年工作總結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8W

一、 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 拓展陣地,培育特色,創關工工作品牌
  1、深化“一刻鐘”課堂。針對轄區外來人員多、文化基礎比較差的現狀,街道關工委在外來人員相對集中的孔浦二村社區,面向外來青少年開設了“一刻鐘課堂”,每天利用十五分鐘時間,向外來青少年傳遞文化知識。上半年我們主要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充實“一刻鐘課堂”中的“五老”志願者隊伍。“五老”志願者一直就是“一刻鐘”課堂的策劃者、組織者和參與者,義務為外來青少年傳授知識、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培養他們的業餘興趣愛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上半年,我們對“五老”志願者隊伍進行了進一步的充實,增加了一些專門人才。如,擅長書畫的崔炳龍,擅長唱歌的張玲玉,擅長跳舞的湯國敏等。二是進一步豐富“一刻鐘課堂”內容。“一刻鐘課堂”在開始初期,基本上僅僅是涉及基本的文化知識和禮儀常識等內容,上半年我們進一步豐富了課堂內容,按照教師資源隊伍和外來青少年的需求,將課堂分為五大類:文化活動類,包括教唱歌曲、教健身操和健身舞、開展體育競賽活動;知識類,包括識字課、數學課、送知識上門;健康類包括家庭生活小常識、常見疾病預防、急救知識;禮儀類包括服務禮儀、禮儀花卉、社交禮儀;技能類有電腦培訓、插花培訓、簡單的操作技能培訓、縫紉技能培訓。三是將“一刻鐘課堂”向課堂外擴展。依託街道流動青少年陽光驛站,為轄區青少年尤其是外來流動青少年提供教育培訓、心理諮詢、定期組織文藝活動等服務。街道關工委將以流動青少年陽光驛站為載體,在暑期推出“在同一片藍天下”關愛外來青少年系列活動,包括暑期夏令營、軍營參觀、“寧大尋遊”、“陽光夥伴”新老“小寧波”結對等活動,使一刻鐘課堂向課外擴展。
  2、開設“心靈氧吧”。上半年,我們在孔浦二村社區設立了“心靈氧吧”,建立一個為青少年減壓的心靈關懷工作室,聽他們傾訴,幫他們出主意,為他們排解憂愁。“心靈驛站” “心靈氧吧的宗旨是:是做青少年的成長之家,幫他們排憂解難,聽他們傾訴,幫他們維權;青少年有心理難題,就派上心理專家幫助疏導、矯正。 “心靈氧吧”得到了浙江合創律師事務所兩名律師、康寧醫院兩名心理諮詢師、孔浦醫院全科醫療團隊和兩名社會工作事的大力支持。社區裏有個退休老師也主動站出來,表示願意做教育顧問,給家庭教育方面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幫助。大學生志願者願意給她們他們的學習提供幫助。“青少年心靈驛站”的志願者老師是一支有心理學、教育學、法學、醫學心理學、精神醫學等專業背景的人員組成的隊伍,持有國家心理諮詢師、社會工作師、教師、律師、醫師資格等證書,竭誠為大家提供服務。社區“青少年心靈驛站”設立的消息見報後,不少社區居民、青少年陸續登門。不少人是手持從報上剪下的報道找上門的。運行以來,給數十名前來求助的青少年及轄區居民做了心理輔導,效果不錯。不過讓工作人員最為自豪的是,他們已成功地讓一名心理壓抑,想棄學的大學生開心地回到了校園。如,我們瞭解到暫住在孔浦夏家25號四川籍外來人員張強,是名牌的學生,暑期跟着父母打工感受到父母掙錢供他讀書的辛苦,因為窮在學校受到冷落,沒有理解他的人,滋生了不想繼續讀書的念頭,通過交流,肯定他智慧不窮、志氣不窮,給予他鼓勵,最終他有鼓足了勇氣,回到了美麗的大學校園。還有一青少年國中沒畢業,每天迷戀網絡,已經棄學,家人都沒有辦法,家人到社區尋求幫助,經過多次勸導、教育,現在他參加了夜校學習,爭取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專業水平。
  (二)依託“五大行動”,開展青少年教育主題活動
  1、“文明行動”,爭做合格小公民。在4月的第一個雙休日啟動了公民道德建設月活動,轟轟烈烈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社區“五老”中的老教師、老模範和孩子們一起製作了圖文並茂的宣傳板面,編撰了琅琅上口易學易記的公德歌,設計印製了“我與文明同行”的宣傳單。“請你獻出五心”、“請你珍惜五情”、“請你做到三管六不”等等豐富多彩的內容吸引了社區裏的老老少少,營造共育文明、共享文明的家園氛圍。

  2、“綠網行動”,爭做文明小網迷。在各社區少兒電子閲覽室開設了“青蘋果綠色網絡通道”,針對少兒小網迷的特點精選了教育、親子娛樂等網站,下載了包括“少兒信息港”、“中國少年報”、“中國少兒藝術教育網”、“兒童樂園”、“動畫城”等富有趣味性與知識性的視頻電子圖書,方便小讀者瀏覽使用。為加強網絡安全教育,區組織大學生志願者為青少年朋友講解“文明上網的注意事項”、“如何在網絡上保護自己”等常識,通過“大手牽小手*網上文明走”引導轄區未成年人在網絡世界自由馳騁,使網絡為我所用。
  3、“讀書行動”,爭做好學外來娃。在青少年學生中開展宣讀文明倡議書、高唱“文明禮儀歌”、發放文明禮儀宣傳冊等活動,倡導青少年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尊敬老師,孝敬父母,謙讓同學,以小事養德,修其身、正其心、善其行,提高青少年學生“行君子事,做有德人”的自覺性。
  4、“秧歌行動”,爭做健康好少年。為更好的培養社區青少年德智體全面發展,邀請了公益媽媽何惠明老師教授青少年秧歌舞,成立了“娃娃秧歌隊”。從最初的十來位孩子到現如今近四十位孩子,秧歌隊不斷髮展壯大,不僅住在小區裏的孩子加盟秧歌隊,就連住在附近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聞訊也一起來參加。作為“娃娃秧歌隊”的主要成員之一——外來務工子女特別喜歡參與秧歌隊的活動,由於受到家庭條件的限制,暑期去少年宮學舞蹈對他們來説常常是一種奢望,而通過“青蘋果樂園”組織的免費學秧歌真像一場及時雨滋潤着孩子的心田。
  5、“溝通行動”,爭做知心好孩子。現在的孩子有“三大三小”:生活的空間越來越大,生長的空間越來越小;住房的面積越來越大,心靈的容積越來越小;學習的壓力越來越大,學習的動力越來越小。為了幫助孩子與父母實現良好溝通,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中形成合力,街道與轄區幼兒園、學校合作,舉行了“摸手仔”、“心靈相通”、“我教媽媽學QQ”、“青蘋果——莊嚴的成年日”等一系列教育扶助活動,這些活動深受孩子喜愛,深得家長首肯。其中 “心靈相通”這一遊戲要求家長和小孩各自填寫對方的生日日期、鞋碼、最愛看的電視節目和最愛吃的食物。在互動中,家長和孩子拉近彼此的心靈距離。當媽媽的,在與孩子QQ互動中掌握孩子們的“時尚”語言、觀點、因勢利導與孩子實現溝通。
  (三)建立機制,創新方法,切實加強青少年關愛工作
  1、落實具體關愛活動。5月份,由關愛工作團牽頭,在轄區青少年中開展“法制教育周”活動,集中組織青少年學習《憲法》、《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法律法規,在青少年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6月初,在轄區開展了以“開展青少年矯正,構建和諧社區”為主題的宣傳活動,通過出黑板報、法制宣傳欄、發放宣傳材料、懸掛橫幅等形式,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使廣大羣眾能夠了解青少年矯正的意義、目的,增強了人們對青少年矯正法制性質的認識,為青少年矯正工作開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2、建立長效工作機制。街道關愛工作團建立了例會制度、定期走訪制度和信息反饋制度。街道關愛工作團和社區關愛工作小組每週一次工作例會,交流關愛工作,每週2次深入問題青少年家中,幫助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同時,成立“青少年輿情氣象站”,每個社區1名輿情氣象員,負責青少年思想動態的信息反饋鞏固,一旦發現傾向性苗頭,第一時間向街道關愛工作團反饋,以利於街道關愛工作團隨時關注青少年的思想動態。
  3、建立關愛志願者隊伍。在充分發揮街道關愛工作團和社區關愛工作小組作用的基礎上,建立一支由關心社區青少年工作的關愛志願者隊伍,主要也是由老黨員、老幹部、老教師等“五老”志願者組成。在此基礎上制定了《孔浦街道關愛志願者工作職責》,採取“1名關愛志願者協助1個關愛工作小組”的辦法,充分發揮他們在青少年關愛工作中的作用。

街道關工委上半年工作總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