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公益崗個人總結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W

將個人總結寫好是可以不斷提升我們的工作效率的,要想熟練運用工作中的經驗,我們需要學會個人總結的寫作,發發總結網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社會公益崗個人總結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社會公益崗個人總結7篇

社會公益崗個人總結篇1

做志願者這一年多以來,我一向為能夠有非常多兄弟姐妹感到非常開心。因為我一向覺得既然能夠做志願者就應都是看透了,人世間非常多功利才會來做這些,在旁人眼裏覺得是傻瓜做的事情。那麼在我的眼睛裏就沒有人與人之間的高低貴賤的區別。

志願者的管理其實是一門科學。其實現實的狀況也不必須和想象的那樣單純。不明白我是不是該説,其實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所謂的志願者人羣有大部分是來湊熱鬧的,甚至有些人是帶着各種各樣的目的來的。但是我一向覺得不管是帶着什麼目的加入進來。只要做的事情是對志願服務有幫忙,能夠幫忙到需要幫忙的人,不對志願工作大方向有影響,我們就就應學會包容。

此刻的志願者工作其實是處在一個十分關鍵的時刻。透過熱鬧的2015年。已經有非常多人提出了2015年為志願者元年的説法。這其實對志願者事業是一個十分好的契機。其實此刻是更需要的是對志願者工作進行規範的時候了。只有進一步規範化管理,將來才能夠做到真正實現志願者,能夠真正服務於社會的目的。但是此刻志願者團隊能夠説是窮出不層,非常多時候,穿上一件寫有志願者字樣的衣服,掛上一個牌子就説自我是志願者;扯起一個旗幟就稱自我是一個團隊。非常多自稱為團隊的,其實就那麼一兩個人。

在那裏當然並沒有其它的意思,但是説句心裏話。這樣的情形對將來志願者工作其實是非常不利的。那些所謂的不規範的志願者的行為,其實也給將來志願者工作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所以我有幾個想法:

一、探討和總結什麼是真正的志願者精神和文化。人們到底為什麼要來做志願者?是就應引發更多人來思考的一個問題。在這一段時間,我和北京的志願者楊濤夫婦一向在合作策劃一個叫“聚源入川”的活動。也就是由此思考引發出來的一個人文公益活動,我們把志願者精神和水文化相結合。水是生命的源頭,志願者精神也就應和水一樣,是人們的生活狀態到達必須境界後,一種人性最質樸的迴歸。汶川、北川一帶原本就是傳説中大禹的故鄉,也是中國水文化的發源地。地震在那裏發生後,把那麼多人心裏面如水的情懷都震發了出來。大家不顧一切奔往四川做志願者。那麼我們不就應讓人們心裏,已經引發出來的善心隨着地震的過去,而又隱藏回去。我們就應把這種每個人心裏面,最美的一面更多更好的提煉,讓已經離我們遠去的生命不至於白白的犧牲。

二、完善志願者考評認可機制,但是更重要的是給予志願者發自內心的認可,志願者的心其實是非常敏感。如果應對的人不是真誠的,會被非常快覺察出來。他們當面不會説什麼,但是現實中會採取用腳投票的態度。只有當各個部門真正把志願者當朋友,當兄弟看待時,志願者也自然會認真做好非常多事情。

三、規範志願者培訓機制,設計確實可行的志願者培訓課程。讓每一個剛剛來做志願者的人們,能夠明確的明白自我該幹什麼,能夠做什麼,怎樣去做。

四、認真的給來參加志願服務的成員志願者工時記錄,因為做的時間的長短,是唯一能夠量化衡量志願者工作的標準。那麼只有那些真正從事志願服務時間長的志願者才能夠真正沉澱下來。也才能夠真正透過時間的考驗,來讓真正優秀的志願者昇華。此刻志願者工作浮誇風其實十分盛行,非常多所謂的明星志願者居然是被包裝出來的。然而經過必須的瞭解後,明白真相後,反而對志願者工作是一種打擊。我們就應透過真正實實在在的工作來規範志願者工作。

五、政府就應為志願者工作帶給實質性更強的支持。比如帶給相對固定的辦公場地,和一些辦公設施。志願者和非常多志願者團隊,能夠用自我的時間和金錢來無償服務社會,但是同時也都不約而同的在團隊發展到必須時候,面臨生存的問題。因為在團隊組建初期,大家憑着最初的熱情能夠不顧一切,志願者能夠一次甚至十次的付出。但是不幫忙他們解決一些最根本的問題,也是非常難堅持下去。志願者團隊就象是一個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應是怎樣把那些,真正擁有志願者精神的人留下來。

社會公益崗個人總結篇2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_精神,豐富和活躍基層羣眾的精神文化生活,__縣建設了一支有專業技能和志願精神的羣眾文化工作隊伍,本着“奉獻社會、志願服務、關心他人、共同進步”的準則,旨在響應我國精神文明的建設,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為城鄉羣眾提供專業性、公益性、經常性文化服務,推動了我縣文化大繁榮、大發展。

通過一些列的志願者文化服務活動,展示志願者的風采,展示新時代志願者的良好精神風貌,使人們更加了解志願者這個特殊的羣體,擴大志願者羣體的影響力。同時也豐富志願者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動文化志願服務的發展,為創建科學、高雅、和諧的平順文化貢獻力量。

一、參加文化下鄉演出

此活動旨在推進城鄉文化建設,提升文化的感召力。提高農民羣眾的綜合素質,豐富農村人民羣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為農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協調羣眾文化發展,為農村創造和諧温馨的生活和文化氛圍,幫助廣大農民更快更好地投入到的生活當中去。

此項活動的開展,共參與文藝演出44場,編排文藝節目26個,進入12個鄉鎮36個村莊演出,服務人次達1萬2千人次,節目形式多樣、寓教於樂,文藝演出多在露天席地進行,老百姓看了覺得親切、貼近,多數節目採用編演身邊的人和事,反映良好,都説唱自己人演自己事比看電視劇、電影的大戲更有趣,同時自願者也和百姓一起吃飯聊天,問長問短,使自願者在活動中放下心情投身農村,走到百姓家炕頭,覺得是一次生活體驗,又是創作素材的收集大好機會。為營造“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農村文化氛圍貢獻出了力量。

二、送出一本書、貢獻一份熱

關注農村,凝聚愛心,為農村架起一道瞭解外面世界的橋樑;為農村的羣眾,建立起愛心書社。將志願者的精神發揚光大,使更多的人感受到社會人心的温暖,享受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此活動一經開展,得到縣鄉各級領導重視,自願者的積極響應,深入農家書屋開展圖書登記,發現現配書籍的不足之處,積極調撥農民急需的圖書6400餘冊,開展當面傳授知識,開展文化講堂,積極為羣眾解答問題,突出解決農村種植、養殖、手工藝、土木建築等知識傳授講課活動,同時把當時解決不了的重點問題收集整理成冊,遞交給相關部門的學科技術人員,請專家予以傳授。共開展講座24期,服務羣眾3650人次,解答技術問題42條,充分保障了圖書下鄉知識。

投送整個鏈條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為農村的人民羣眾獻上自己的一份愛心,送一本書,獻一份熱。

三、文化藝術傳遞

結合全縣羣眾文化活動展示,通過開展教、傳、授活動,輔導農村開展文化節目創作、編排,實現文化站、文化室、文化户聯合資源的配置,給他們提供一個交流的平台,進一步培養農村人民羣眾搞文藝的基本水平,從身邊的人和事寫起,結合生產生活的普遍性,把生活搬上舞台、融進文藝當中,針對性開展創作指導活動6次,輔導農村業餘文藝創作人員65人,開展文藝節目編排輔導9次,輔導120人次,編排節目9個,主要集中於農民喜歡的戲曲聯唱、潞安鼓書、秧歌等題材,節目短小精幹深受廣大羣眾喜歡。

四、志願者互聯成果斐然

文化志願者根據業務特點分成四個組,在實際服務當中,各組通過協調員相互配合完成工作任務,對於熱點問題通過召開討論會解決,科技下鄉工作組通過編排快板、數來寶等節目開展宣傳活動,既可以將科技知識傳授又能增強老百姓學知識的興趣,便於理解便於掌握,圖書服務組可以通過科技專業人員開展農村科技講座活動,編印宣傳資料發放,從書本到講授再到田間的服務模式,這種三合一的服務模式可以使農民拿得到、學得快、好實踐,帶動一個地方帶動一批人,把文化志願者下鄉活動開展的有實效、有成就、有根基。

志願者活動是年內的新事物,我們也是逐步進行,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不僅要使工作有成效,還要使我們的活動受歡迎,每年帶動一個點,不僅要把文化知識傳授給農村,還要讓農民學會自主學文化辦文化管理文化,依託文化站、文化室、文化户的帶動作用,做成一個文化網絡,跳出小圈圈成就大視野。

社會公益崗個人總結篇3

為了使青年志願者活動更加深入人心、讓更多的人瞭解關注志願者活動,近年來,我校進一步壯大志願者隊伍,註冊會員達到500多名,並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系列教育活動,各位會員通力合作,無私奉獻,真正地做到了為師生服務,為社會服務,同時也讓同學們的課餘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大力推進了校園文化建設。

一、注重日常禮儀監督,創造文明和諧校園

青年志願者學幹示範崗、團幹示範崗成員,每天對通學生進出校門佩戴胸牌,騎自行車進校園進行了監督和檢查,杜絕了同學們在校內騎車的現象。同時也對那些不穿校服,留長髮、染髮,亂拋亂扔,説髒話等不良的行為習慣進行監督。這不僅讓同學們養成了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了一個好的學生形象,而且讓這個學校變得更加和諧文明。

二、加強環境維護,保持潔淨校園

20__年10月,我校開展了“志願者在行動”系列活動之“潔淨校園”行動,各班組織志願者在班級內消除“課桌文化”。經過志願者們的辛勤勞動,教室的課桌更乾淨更整潔,學習環境更加優雅美麗,校園更和諧文明。

20__年3月5日,我校認真組織青年志願者美化校園活動,重點清除衞生死角:清除牆面灰塵、蜘蛛網;教學樓走廊、樓梯間、教室等班級清衞包乾區進行徹底打掃;學生宿舍門前走廊地面、室內地面、衞生間便池、牆面瓷磚、窗台、門窗、玻璃作徹底打掃。

這些活動不僅僅讓同學們有了個乾淨衞生的生活環境,同時也讓同學們增加了愛護環境的意識,養成了講衞生的好習慣。

三、走出校園,走進社區和公園

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環保、參與環保,我們青年志願者協會於20__年4月,將志願者帶出校園,來到鹽城公園消滅白色垃圾;帶領志願者來到社區,向居民發放健康環保傳單。於20__年10月,開展“志願者在行動”系列活動:“保護蟒蛇河”行動,組織學校青年志願者到蟒蛇河邊進行義務勞動,清除河邊垃圾;“低碳環保”宣傳行動,組織志願者到社區、附醫等地發放宣傳材料,宣傳環保理念,促進生態文明;“廢舊電池回收”行動,組織志願者到社區發放宣傳材料,並回收廢舊電池。

通過系列志願者活動的開展,增強了我校學生的環保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會服務師生、服務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並用熱情與執著感染同學和廣大市民,帶動市民加入到志願者的行列中來。

社會公益崗個人總結篇4

當踏入大學校門時,心中充滿好奇,好像個孩子來到這五彩的世界一樣。對於公益勞動這門從沒接觸過的課程來説,其實心中不免懷着同樣的好奇。

從課程題目上來看:“公益”,也許你看它時覺得很遠,其實它離我們很近。公益廣告遍佈街頭大街小巷,偶爾你也會看到一些公益志願者在做着各樣的事,在汶川大地震時我們都深切體會到公益的力量,併為此感動,而我們其實也在做着公益的事,比如勸募,捐款。“勞動”,那就更熟悉不過了,從小就明白勞動最光榮,會在家長的教導下反反覆覆背誦那首耳熟能詳的《憫農》,即使到國中沒有勞動課之後,我同樣每天勞動着。如此一來,我仔細一想,覺得公益勞動這門課程是最貼近我們生活,最有延續性的課程。它延續在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中,延伸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並且將在以後依然延續。

我就懷着小小的好奇心去上這門既陌生又親切的課,漸漸去體會公益勞動其實際帶給我們的教育意義。

第一次,我被分配去打掃休息室,一走進去,覺得會議室挺乾淨的,不用我們幹太多事,覺得應該挺輕鬆的。我撩起袖管就開始賣力幹起來,上上下下里裏外外都擦得乾乾淨淨,連櫃子頂我也搬個椅子站在上面把它擦乾淨了。原以為老師會來大加讚賞一番,不想老師一來就是一個殘酷的打擊,重做。我不知道是怎樣重新拿起拖把的,但我開始做了就依然要做好。終於,老師發現了問題,雖然我很賣力,其實人在走動,拖過的地方便又髒了。小事情裏也有大學問。怪不得,有句話: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重新干下來,人已滿頭大汗,老師關切地問一句:“很累吧?”我看了看這敞亮的休息室,覺得挺温暖的,也許這就是“勞動最快樂”的內涵所在吧,我笑了笑:“不累,不累。”

一開始,其實我並不太明確應該做什麼,怎麼做才能參加到公益活動中去。一次公益勞動課上出現“溪水”這個公益性組織時,對於這個問題我開始明晰起來。現代的公益,是人人蔘與的公益,不管是個人還是集體,人們通過各種方式都可以參與到公益中來。關鍵一點就是有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這來源於內心,來源於對於社會,對於他人的愛本身。只要我們有心,那麼我們同樣能做出努力,為公益事業作出貢獻。當然高中時我就參加過志願者活動,同時還是市紅十字會會員,但這都是大團體,大組織,讓我深深震撼的是,只要我們有志向,有愛心,我們同樣能組成一個民間團體去幹出自己想做的公益事業。

8周就這麼一步步走過,每一步踏出的都是掛着汗水的甜蜜,掛着快樂的艱辛,我在這一次次公益勞動中也慢慢體味着這門課本身具有的意義。

社會公益崗個人總結篇5

從20__年考入大學以來我就參與到志願者活動中,想一想已經有一年半了。在這段時間裏,我參加了很多的志願者活動,從一開始的“創建文明校園活動”、“安慶路公益課堂活動”到“3.5中國志願者活動日活動”、“青年志願者策劃大賽”我學到了很多。在每一次的活動中我都努力去感受青年志願者事業的偉大,同時總結經驗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志願者,傳遞快樂、奉獻愛心。

一,“創建文明校園”志願者活動的開端

在上大學前就曾對志願者充滿了崇敬之情,這不僅僅因為志願者是一羣被多數人尊敬和值得人尊敬的羣體,更多是因為志願者活動所展現的是一種精神風貌,所體現的是社會愛心的踐行。還記得第一次作為志願者參與的活動是“創建文明校園”。我們的工作是進行食堂用餐秩序的維護,那次執勤地點是我校第二食堂,我共執勤了三次。在那次活動中我第一次感受到作為志願者,所需要的不僅是熱情,還需要毅力。當我們站在食堂裏一站就是兩、三小時時,坐一下便是我們最大的需要,但是既然頭戴一頂小紅帽,就應對這一身份負責,這也就成了我從事志願者活動的開端。

二,“公益課堂活動”師即友,友為師

曾未想過以一名志願者老師的身份走出學校,涉足社會;也曾未想過,作為一名不是老師的老師應該怎樣去教不是學生的學生。當這一切都無可抵擋的突然襲來時,忽然感到幾分緊張。然而當我以一名大哥哥的心態去教這些小弟弟小妹妹時,我的前狀出現了轉機。在從事將近十五次公益課堂活動中我所感受的並不是一個老師為其學生上了十五次課,而是一個哥哥為他的弟弟、妹妹講了一些精彩的數學題、教了一些深入淺出的做人道理以及討論了一些共同話題。師即為友,友為師,我從孩子哪裏感受到的是童真的美麗與笑臉的燦爛。如果説我付出的是每一次的認真,那麼我收穫的便是一大筆快樂。

三,“3.5中國志願者活動日活動”

我們的路還很長眾所周知我們華夏民族有着文明世界的傳統美德樂於助人,我們每一代華夏子民都將這樣的美德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3月5日,我作為志願者參加了“3.5中國志願者服務日”活動。然而在志願者活動頻發的一天我卻第一次如此真實的發現志願者羣體中也有蛀蟲。那次是我服務隊與廬陽區安慶路街道合作完成的,在宣傳志願者與文明交通過程時,部分志願者人員的行為似乎很難被大眾所接受。一方面我方誌願者辛苦執勤,另一方面合作方部分志願者卻表現出應付的態度,照相、聊天,無善始也無善終,草草了事,不僅沒有起到宣傳文明交通的作用,相反可能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我很清楚的記得當時有一位路過者看見我們執勤時毫不含糊的説了一句“又來這一套”!“恰到好處”的展現了我們“志願者”形象在部分人心中的扭曲現象。我想在一片叫好聲的背後志願者事業仍然任重道遠,志願者工作仍然需要我們再接再厲!

四,“志願者策劃大賽”

志願者不僅是個人,更是一團體20-年四月份左右我參加了院志願者策劃大賽,我和其餘七名同學組成了一個隊,經過努力,我們獲得了三等獎的成績,雖然最後由於參賽名額的限制我和其餘兩名同學並沒有將名字報上去,但在這次活動中我學到了至關重要的一點東西。這便是“合作”的理念。無論是我們參賽過程的工作分配還是策劃方案中實施計劃,所突出的一點就是“合作”,任何一項計劃的實施都需要志願者的明確分工和系統合作。固然我們所倡導的是“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但我們的最終目的都是將再小的力量都聚集起來,形成一種新的社會風氣,一種團體意識和團體力量。所以志願者事業要想發展必須注重團體意識的拓展。

五,“大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活動”轉身、離去,留下的不僅是背影

如果有誰要問到目前為止哪項志願者活動讓我最引以為豪,那麼我將拒絕回答。因為作為志願者任何一項志願活動都應是自己最引以為豪的。只是我們所做的事在記憶程度上有區別。盤點09年我最難忘的一件志願者活動便是三下鄉活動。在那段時間裏我所經歷的是一個生命的斷點,交織着是快樂是汗水是聚聚散散的歡喜與憂傷,而這一切都源於我們彼此之間的感動。還記得20__年7月11日我們電子系“三下鄉活動”小組揹負着行囊拎起大包小包離開了我們工作了八天的大本營。在那天,我們十二名隊員(包括指導老師袁老師),告別了那個充滿懷念而又不得不作別的地方,告別那些可愛的孩子們的童真的臉和燦爛的微笑。八天的經歷變成了永久的回憶,定格的風景。相處的那段時光充滿了歡樂,轉眼一曲終了,離別變成了淡淡的憂傷。我們,雖轉身、離去,然而都知道我們留下的不僅僅是背影!

六,踐行志願精神路上,仍未停止

本學期我最後一次做公益課堂活動是在11月份,那天我見到了我的學生,一個叫萬軍的小男孩。那天他依舊很活潑的來到安慶路社居委的會議室(我們開展公益課堂活動的場所),我們在很融洽的氣氛下結束了那次課,他並不知道我以後不會再來了,因為我告訴他因為有事這段時間我不會過來帶他。我的公益課堂活動將到此結束,然而還有很多活動等待着我的參與,因為我知道志願者事業不會因為我的退出而變壞,卻會因為我的參與而變得更強大!在路上,我的志願活動將不會停止!

社會公益崗個人總結篇6

沒想到這次活動得到了廣大社區居民的熱烈響應,活動開始不到10分鐘,就已經有一些大爺、大媽拿來早已準備好了自家蒐集來的廢舊電池,前來更換環保袋子(這還是因為孩子們前一週的廣泛宣傳的結果呢!他們早就印好了傳單,在社區發放,其中還有我這兒的熱心家長們的功勞)。這個利用更換環保袋回收廢舊電池的主意就是他們想出來的,這個主意真得不錯,人們看到花花綠綠的環保袋,即使忘記帶來了,也都會盡量跑回家一趟,並儘可能多蒐集一些前來更換。

這次活動非常成功,之所以這樣説主要是已經達到了以下目的:

一、在社區廣泛宣傳了電池對環境的危害,使人們認識到電池不能隨意丟棄,一定要有序回收。

二、通過此次活動,不僅大人們對電池有了認識,參與活動的孩子們也都明白了其中的意義。使孩子們從小就知道回收電池對我們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孩子們不僅將收來的廢電池整理整齊,還將大家帶來的塑料袋還有塑料瓶等垃圾也一併收拾利索了。

三、孩子們在此活動中收穫更多。他們瞭解了舉辦一個活動的全過程,組織活動的技巧,對公眾表達意願的方法,例如,有的孩子剛一開始還不敢對路上的行人開口講話,比較膽怯,但是漸漸的,隨着活動進展,孩子們越來越知道如何表達,如何宣傳,如何來實施這項活動了。同時還體驗到了工作的辛苦。有些孩子在活動中遇到了一些困難,比如當初規定好了2-5個廢舊電池可換1個環保袋,6個以上可以換兩個(當時為何這樣規定呢?首先考慮到這是一項公益活動,萬一有的人只有2或3節電池,那也要回收啊!我們也希望他們都能拿來。而6個以上的人如果較真,非要按照2個2個的計算的話,也可以給他3個。原來就想,大家不會為一個兩個環保袋為難孩子們吧,可是就會有這樣認真的,孩子們有的就疑惑了,到底該怎麼辦?他們都在動腦筋想辦法,來解決棘手的問題。有的阿姨甚至沒有電池,直接就找孩子們要環保袋去買菜用,有一個奶奶更有意思,活動快結束時只剩下兩個環保袋了,她那一塑料袋電池拿來了,就跟孩子們急了,嫌棄兩個環保袋少了,不依不饒,其中一個孩子很棒,直接跑回家把我們留給她的那個環保袋貢獻出來給了這位奶奶,總算平息了她的怒火。

孩子們不僅增強了自信心,同時還學會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了。呵呵!社區的居民們都紛紛稱讚這次活動真的辦得很好,他們都知道電池對環境的危害,但就是不知道哪裏回收,很多人都在期待着下次活動的來臨。

社會公益崗個人總結篇7

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打破了我對老人的偏見。説真的,我以前對於老人其實是有不好的印象的,覺得他們迂腐固執,還總認為自己都是正確的,有時候以為我們年紀小,發表自己不同於他們的觀點時還覺得我們冒犯了他們。這次和老人們相處之後,我發生了我一直以來都對他們有偏見。其實老人就想是小孩子一樣,需要我們去哄的,我們只要耐心的聽他們説,能夠陪在他們身邊,即使有意見相左的時候,我們只要半哄着想對小孩子一樣耐心的跟他們説,大部分都是能接受的。我想或許是以前我對老人的態度有問題,我真的要改變這樣的態度,真正的去關注和傾聽他們真正在想什麼。

老人也跟小孩子一樣是需要陪伴的。敬老院裏的老人據我們瞭解到,大部分都是因為自己的子女不在身邊,沒有人照顧才到敬老院的。在那裏有很多的老人可以一起聊天,這樣就不會一個人呆在家裏都沒有可以説話的對象了。我印象很深的一個細節就是我們去的那天,正好有一個老人的孩子來看他,我看到了那個老人瞬間發亮的眼神,滿心歡喜的見了自己的兒女,可是沒有多久那人就走了的時候,老人的眼神一瞬間就暗淡了,我看着心裏特別的不是滋味,我千方百計的都那位老爺爺開心,跟他説一些有趣的笑話,唱歌給他聽,最後爺爺是高興,卻再也沒有看到他親人時候的欣喜若狂。

暑假去敬老院的社會實踐,讓我深刻明白到,老人和小孩一樣都是需要陪伴的,我真的很希望那些老人的家人可以抽時間多陪陪他們,讓他們能夠安享晚年。看着他們我不禁想起自己的爺爺奶奶,我想我以後應該多陪陪他們,多跟他們聊聊天。以後我有時間我也會多去敬老院多去看望那些老人,為他們多做點事情,以安慰他們沒有親人長期陪在身邊孤獨和寂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