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網絡輿情工作情況總結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2W

  關於網絡輿情工作情況總結

在輿情發生後,結合網上態勢和傳播情況,對輿情整體和發展趨勢有一個科學準確的判斷,是解決輿情事件的重要參考。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關於網絡輿情工作情況總結相關資料,提供參考,歡迎閲讀。
 

關於網絡輿情工作情況總結

 

總結一

(一)研判預警

對可能引發重大網絡輿情的突發事件、熱點敏感問題,要及時蒐集掌握有關真實信息,做好應對處置準備,增強工作前瞻性和時效性。

(二)及時上報,迅速調查核實,積極溝通。

一是發現輿情後,立即向輿情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或相關領導報告,同時向有關部門通報。應急處置過程中,要及時續報事件處置進展和可能衍生的新情況。緊急情況下,可電話口頭報告突發事件信息,並快速報送書面信息。在重大輿情應急處置過程中,要及時續報有關情況。

二是涉事各方加強內外部溝通,迅速組織調查,核查事實,分析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三是強化正面引導。一方面以發帖、跟帖、撰寫評論文章等不同形式及時回覆,在第一時間告知公眾真相,釋疑解惑,化解矛盾,消除影響,矯正視聽,積極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另一方面進一步加大政務公開力度,暢通信息公開渠道,依託微信羣,政務網等平台,積極進行正面宣傳,主動發佈工作動態、工作亮點和各類先進典型等方面信息,讓公眾更多地瞭解真實情況。

四是對不實貼文,即刻函告相關網站迅速採取有效措施進行管控,消除負面影響。同時,可邀請主流媒體採訪,正面迴應網民關切。

(三)分類處置(不同輿論情況採用不同方法)

對網絡媒體出現的突發輿情,在嚴格執行保密法律法規、新聞宣傳紀律等規定的基礎上,分類處置:

一是屬詢問、置疑、訴求類的,安排相關單位、科室依法依規進行辦理、提出答覆意見,經各單位負責人審定後統一回復;能當即回覆的要當即回覆,需要一段時間辦理後才能回覆的,要在發現當日內回覆處理意見並在辦結之日內回覆處理結果。

二是屬於對某一突發事件或社會熱點、敏感問題惡意傳播或炒作類的,要依法告知事實真相或事件處置情況;對於造成重大負面影響或嚴重損失,告知事實真相、事件處置情況後仍繼續惡意傳播或炒作的,商請執紀執法部門依紀依法查處。

三是屬捏造、歪曲或誇大事實,惡意攻擊、誹謗,煽動網民鬧事或涉嫌網上違法犯罪活動類的,要依法澄清事實真相,並商請監察執法部門依紀依法查處。

四是屬對推動改革、發展、穩定工作有重要積極意義類的,及時致謝肯定,及時梳理歸納,積極採納建議,要並按要求予以回覆落實效果。

(四)動態跟蹤,事情協調督導

對突發重大輿情及處置後的事態實行動態跟蹤,適時採取應對處置措施,防止輿情危機再發生;對其他相關事情跟蹤協調督導落實完成。

(五)總結反思

在輿情被消除或趨於平穩後,要根據輿情的發生、傳播和處置情況及時進行總結、梳理、反思,健全完善工作機制,不斷提高應對各類媒體的能力,並對造成這一事件相關人員按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總結二

從字面意思看,輿情即“輿論的情況”,是公眾對客體事物的“意見、建議、情緒”的集中體現,也可視為“民意”。在西方國家,“public opinion”(公共意見)的表述與我國的輿論、輿情意義相近。網絡輿情,顧名思義,就是“網絡上的輿情”。

一般來説,網上輿情會經歷起源、發酵、平息三個大階段,涉事部門需結合網上輿情發展態勢,進行精準研判,有針對性的採取一些處置應對措施,以達到平息輿情的目的。無論是金融、環保、公共服務等政府職能部門,還是公檢法等政法部門,在監測預警、分析研判、處置應對和輿論引導等四個方面具有一些共性。

二、輿情監測預警

輿情監測是一項基礎性工作。負責網上輿情工作的部門應採用多種輿情監測工具對全網信息進行監測,及時發現各類苗頭性、傾向性敏感信息,並向涉事單位和部門發出預警。在發現輿情的第一時間進行處置,往往能夠將輿情風險降至最低,有效防止輿情進一步發酵升級。

監測模式

一般來説,輿情監測多采用人機結合的方式。各類輿情監測系統由於技術和數據庫的限制,均存在一定不足,結合利用人工主動網上巡查監測,能夠有效的查缺補漏,防止輿情漏報、缺報。

監測工具:主流監測軟件,一類是人民網等媒體搭建的輿情監測平台,突出優點是可以提供媒體宣傳服務;還有一類是湖南蟻坊、新浪輿情通、北京清博輿情等商業輿情監測軟件,此類軟件在數據庫、監測技術、使用方法各有優劣,可以搭配使用。

監測對象:當事人、網絡大V、意見領袖、自媒體、新媒體、傳統媒體及相關政府部門、涉事單位。

監測範圍:電視、廣播、報紙等傳媒媒介;門户網站、貼吧、論壇等;微博、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知乎、各類新聞APP等新媒體平台和社交平台;抖音、快手、梨視頻等頭部短視頻平台;個別境外媒體,YouTube、推特、INS等境外平台。

預警模式

人工預警:由輿情監測值班人員向分管領導、部門負責人、涉事單位進行預警。

機器預警:由監測軟件發出預警,此類預警方式多采取短信、郵件、微信、APP推送的方式。受限於技術原因,會出現預警不及時的情況。

三、輿情分析研判

輿情分析研判是開展輿情處置應對工作的重要依據,在輿情發生後,結合網上態勢和傳播情況,對輿情整體和發展趨勢有一個科學準確的判斷,是解決輿情事件的重要參考。另外,單就“輿情”的字面意思來説並無褒貶之分,輿情反映的是輿論對某一事件的態度。一般進行輿情分析研判會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始發情形:輿情事件的首發平台對輿情發酵的程度有很大影響。網上輿情一般有這幾種情況:一是網民求助。網民在各類社交平台和新媒體平台發佈舉報貼文,意圖引發輿論關注。此類情況佔比較大,除非被舉報的事件特別惡劣(如未成年女孩受侵害而兇手逍遙法外),在沒有權威媒體或者網絡大V跟進的情況下,幾乎很難形成輿情事件。

二是自媒體炒作。多數自媒體會同時在新浪微博、微信公眾號、百度、今日頭條、各類新聞APP進行運營,發佈稿件。一些自媒體為了利益配合當事人炒作一些案件,這種情況取決於自媒體的影響力有多大。粉絲多、關注高的自媒體或會推高輿情態勢。

三是主流媒體監督報道。按照媒體影響力,一般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央媒,澎湃新聞、新京報等有影響力的媒體關注的事件會迅速成為全國熱點。而省市級媒體的監督報道,多數情況下會在本區域內形成熱點。需要注意的是,新浪、騰訊、鳳凰、網易等商業媒體雖然無法進行採訪,但其平台優勢明顯,轉發媒體報道會推高網上關注度。

敏感因素:判斷一個輿情是否會發酵升級成全網關注熱點的一個重要指標是,這個輿情事件是否有引發網民“共情”的敏感因素。一個輿情事件的具體情況基本上能決定其炒作的範圍和關注度有多大多高。一般來説,老人、婦女、孩童、殘疾人等弱勢羣體受到不法侵害、不公正待遇的事件,和涉及教師、醫生、警察、軍人等敏感羣體的事件網上關注度較高。

傳播情況:對媒體報道、傳播路徑、傳播平台進行全面分析,才能夠更好地判斷輿情熱度。如果某個輿情事件被多家媒體同時轉載報道、多個自媒體深度挖掘跟進,往往會形成輿論熱點。

輿論反應:媒體態度、網民評論是把握公眾輿論對某一事件的情感態度的重要參考。網上評論基本上能夠真實反映網民態度,在進行輿情處置應對工作時必須充分分析網民在各類平台上發表的評論。可以從媒體和網民對某一事件整體情緒,對涉事部門態度來判斷輿情形勢。

風險等級:通過對輿情事件的各個方面進行全面分析後,可以引入一個輿情風險等級的概念。如低風險、中風險、高風險,或者一級、二級、三級,結合輿情風險等級科學制定對應的處置應對措施。

上級態度:一些輿情事件也許在網上引發的輿論關注度不高,但上級部門重視程度高,也給輿情處置應對工作提出一些要求。

四、輿情處置應對

在對輿情事件有了清楚的認識後,基於網上輿論態勢,輿情處置部門有針對性的開展處置應對工作。

輿情信息上報:及時將網上輿情線索及研判意見整理成正式“輿情產品”後(如輿情日報、輿情專報)報主管領導,這是輿情工作部門的基本職責,也有助於單位領導對相關輿情有更為清晰的認識,幫助領導做好決策工作。另外,在輿情上報工作中可以不斷總結經驗,開發不同類型的輿情產品,為領導提供更加豐富的互聯網輿情信息參閲服務。

預警涉事部門:網上輿情的管控基本上採取“線上輿情,線下處置”的策略,只有切實解決網民或者媒體反映、關心的實際問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網上輿情。在發生輿情後,第一時間預警實體部門,開展自查工作,看是否有工作紕漏,梳理風險點。若實體部門確實存在工作失誤,不包庇不護短,該解決的解決,該追責的追責,積極迴應網上輿論關切;若實體工作並無失誤,當事人“無事生非、造謠生事”,可以積極發聲,果斷迴應,以正視聽。

當事人工作:在重大敏感案事件和突發案事件的輿情處置工作中,必須嚴防出現“羣體性”事件。“羣體性”事件會迅速激化矛盾,造成事態升級。以政法系統為例,輿情事件中的當事人往往“怨念較深”,在妥善做好實體工作的同時,注意做好當事人的穩控工作,防止其持續炒作,能夠儘快平息網上輿情。在當前的輿論環境裏,“封堵刪”是最低級的管控手段,容易刺激網民情緒,引發次生輿情。在輿情處置過程中,切忌“不處置問題,而去處置提出問題的人”。

媒體溝通:這裏的媒體指的是官方媒體,即各級新聞單位。由於具有輿論監督職能和天然公信力,媒體報道是輿情發酵升級的重要原因。一般情況下積極做好媒體管控工作可以讓輿情迅速降温,甚至紓解消散。媒體管控不是給媒體施壓,簡單地要去媒體“撤稿、不報道”,而是在一定限度內和媒體“做朋友”,加強聯繫,積極迴應媒體關切。但對於惡意炒作的“不良媒體”,在必要時可以請求媒體管理部門進行管控。

輿情迴應:有效的輿情迴應,能夠迅速紓解輿論質疑。輿情迴應的時機把握很重要,輿情迴應的內容要有水平。在輿情升級的初期,輿情迴應講究“快”,迅速回應輿論關切,讓網民看到一個積極處置的“態度”,從而佔據輿論主動權。輿情發酵升級後,輿情迴應講究“詳盡”,積極迴應網民的各類質疑,不在輿論場上失聲,爭奪輿論陣地。輿情迴應工作應以涉事部門為迴應主體,必要時由上級單位發聲。

協同處置:在處理一些較為複雜的敏感輿情時,往往需要藉助其他部門的力量共同處置。如上級單位輿情處置部門可以提供更為專業的指導,調動更多資源進行積極有效的管控;宣傳部門、網信部門可以聯繫官方媒體、商業媒體,管控網絡謠言。

五、輿論引導

狹義上看,輿論引導是輿情處置應對的一個具體措施,如積極迴應網民關切也是輿論引導。但在廣義上,輿論引導的內涵更為豐富,包括輿論陣地建設、人才隊伍建設、正面宣傳和形象修復等各個方面。輿論引導不是在發生輿情事件後才進行的,而是常態化的工作,通過輿論引導在網上營造積極正面的形象,提高公信力和影響力。

加強正面宣傳:圍繞重點工作、重要節點,主動設置議題、組織策劃,開展宣傳工作,持續在輿論場上發出正面聲音。

加強宣傳陣地建設。在當前的傳播格局下,自宣陣地的作用尤為突出,也是各單位、各部門倍加重視的宣傳平台。通過自宣平台開展宣傳,不用“假他人之手”,往往更直觀有效。當前,主流的措施是通過開設新浪微博、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號、抖音號等各類新媒體平台賬號,利用本單位的政務新媒體進行工作宣傳、迴應輿論關切,甚至是走“網上羣眾路線”。因此,需要切實提高政務新媒體的運營能力和運營水平。

網評員隊伍建設。用比較通俗的話來講,網評員就是網民口中的“水軍”。在一些輿情事件中,網評員能夠通過在各類新媒體平台和社交平台上留言、發文、控評的方式影響網民情感態度和輿論走向,擠壓各類謠言的傳播空間。目前,各個單位的網評員隊伍基本上都存在組織鬆散、輿情素養低、引導能力弱等各種問題,且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在經費和組織上缺乏必要的支持。加強網評員隊伍建設,一要打造一支專業素養高、輿情素養高、引導能力強的網上“戰隊”,同時積極培育、扶持本單位、本系統的網絡大V;二要完善各類制度保障,如給予一定獎勵,定期組織各類培訓等,讓網評員工作有法可辦、有章可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