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調查報告模板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6W

想要積累更多的調查經驗,你會怎麼寫調查報告呢,撰寫調查報告的主要目的就是記錄下我們調查過程中的感受,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國小調查報告模板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國小調查報告模板7篇

國小調查報告篇1

一、調查原因及目的:

語文閲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個重要內容,在教學中,進一步培養和增強學生的閲讀興趣,豐富語文學習的內容與形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並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以致用,培養學生通過課外閲讀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提高文學習水平的目的。

我於20xx年5月,對我所在的白壩鄉中心國小語文課外閲讀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走訪、與師生交流、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對學生課外閲讀的情況和效果進行了分析研究,力求探索出有效的課外閲讀的指導方法,以提高教學效果。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 調查目標

1、學生現在的課外閲讀書量以及課外閲讀常識的情況;

2、師生對語文課外閲讀指導的認識;

3、學生課外閲讀方法的掌握情況;

4、語文課外閲讀的作用。

(二) 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主要是學生的課外閲讀量、學生所閲讀的課

外書籍以及讀後所受到的啟發和閲讀評價等。問卷調查在我校四五年級中進行,共發問卷250份,回收有效問卷212份,有效率達84.8%。

2、調查詢問

主要針對三至六年級的部分學生進行了交談詢問,一是問學生,二是問家長,三是問老師。

三、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和走訪詢問了解到:多數學生想讀書、愛讀書,但讀不到書,學生的讀書興趣有是有,但不濃厚,且閲讀方法單一,課外閲讀缺乏目的性,多數只是覺得內容很吸引人,但缺少對主題的深入理解和寫作方法的學習與借鑑。少部分同學有課外閲讀的條件,但缺少同學間的合作、交流意識不是很強,也有一部分同學通過課外閲讀受益匪淺,這些學生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訓練。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教育教學理論水平的得到進一步提升。

(一)課外閲讀教學發展的不均衡性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農村教師教育教學理念還有待於進一步轉變,多數老師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認為只要學生考好才是唯一目的,課堂教學多數是滿堂灌,再加上我校處於山後,教師的教學任務重,工作量大,根本沒有專門拿上課時間來給學生閲讀,也沒有精力來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閲讀。學生的課外閲讀大多處於“自流”狀態,不少學生無書可讀,也沒有時間讀書。學生課外閲讀的主動性較差,有些同學也是隻憑一時興趣,閲讀時也只是注重內容和情節,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借鑑,學生閲讀量和閲讀能力發展很不平衡。

(二)客觀條件的限制和束縛。

調查中發現,其實不少學生還是想讀書,但受到多方面客觀條件的制約,造成了學生難讀書,無書可讀,一是由於白壩鄉處於大竹縣邊遠地區,農村學生大多數家庭條件差,家長的意識淡薄,農村家庭沒有錢也不願出錢給學生買課外書,從而導致學生閲讀量相對不足,學生的閲讀面較窄。二是學校雖然也有圖書室,但由於管理制度不健全,學生主動來借書的少之又少。三是由於農村學生受家庭影響,沒有形成一種良好的家庭讀書氛圍,好多學生看書積極性不高。不少學生家長認為“讀書不如做題”。雖然老師也強調要求學生多看課外書,但他們缺乏良好的閲讀習慣和方法,對有限的圖書也僅僅是囫圇吞棗,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課外閲讀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四、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一)、創設良好的閲讀環境

良好的閲讀環境和閲讀氛圍是至關重要的,在開展課外閲讀實踐的指導中,我們應首先創設良好的閲讀環境和閲讀氛圍。那麼怎樣創設良好的閲讀環境呢?首先是充分發揮圖書室的功用,提高圖書室的利用率。目前,我校在上級的關心下,已投入了四十多萬元,專門用於學校圖書室的建設。其次是設立班級圖書角。在調查中發現,有些學生買不起書,要買也只是買些作文書,有些學生覺得借書難。針對此情況,我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書拿出來放到圖書角,同學之間互相輪流閲讀,實現圖書資源共享。三是積極爭取家長的配合,做好動員工作。學生的課外閲讀多在家裏進行。因此,開展課外閲讀必須得到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在開展課外閲讀前,老

師通過家訪,家長會協商,讓家長捨得花錢買書給孩子,捨得花時間讓孩子參與課外閲讀實踐,共同營造良好的閲讀環境。

(二)、激發濃厚的閲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濃厚的閲讀興趣才能主動、自覺地閲讀課外書籍,在閲讀中品嚐讀書的樂趣,明白讀書的意義,真正發揮課外閲讀的效用。

⒈讓學生體會到讀書的樂趣。國小生正處在純真的年代,讀什麼樣的書和怎樣讀書,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巨大。根據國小生的閲讀現狀調查分析表明,大多數學生喜歡閲讀教輔類書或故事類讀物,閲讀面不夠廣泛。因此我鼓勵學生博覽羣書,廣泛閲讀,從而擴大學生的閲讀面,培養廣泛的閲讀興趣。一是結合教材內容,推薦讀物。將課內學習與課外閲讀有機結合,激發學生閲讀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如學習了國小五年級第七單元22課人物描寫一組後,立即向學生推薦《小兵張嘎》《范進中舉》《紅樓夢》等書籍,還有國小六年級中選自四大名著的課文,引導學生閲讀四大名著。二是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推薦讀物。有些學生喜歡故事性強的書籍,就可以給他推薦一些小説或故事書。有些學生喜歡科幻,就給他推薦《哈利波特》等科幻類書籍,有些注重知識性的讀物,就給他推薦《十萬個為什麼》等知識性較強的書籍。

2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閲讀活動

國小生活潑好動,喜歡遊戲活動,我們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根據學生的閲讀能力水平,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閲讀活動,以活動促閲讀,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閲讀,

提高閲讀能力,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如開展故事會,演講比賽,詩歌朗誦比賽等一系列的讀書競賽活動,為孩子們提供了展示舞台,讓他們看到了自己的閲讀成果,提高他們閲讀興趣。

(三)、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

學生有了良好的閲讀習慣,才能自覺地參與課外閲讀活動,才能在閲讀中主動去發現、去探索、去獲取。在開展課外閲讀活動中,我打算培養學生以下幾方面的閲讀習慣:一是合理安排課外閲讀時間,養成每天堅持讀書的習慣,要求做到持之以恆;二是善於運用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的習慣,同時要有好問的精神;三是堅持做讀書筆記。

(四)、注重閲讀方法的指導

教給學生科學的閲讀方法,是開展課外閲讀活動的基礎保障。我主要培養學生以下方法:一是閲讀方式多樣化,如默讀、朗讀、湧讀、精讀、略讀等。要根據文章的內容選擇閲讀方法;二是邊讀邊思;三是合作中閲讀,閲讀後要與別人交流討論;四是有選擇地閲讀,要自覺抵制那些低級趣味,庸俗的對身心健康不利的讀物;五是在實踐中閲讀,把從課外閲讀中學到的知識運用於學習生活中,如在作文、學校黑板報、文藝活動等,不斷提高閲讀質量。

五、幾點建議

1、要創造性的開展課外閲讀活動。教師要“善於準確把握兒童的閲讀期待激活他們的已有經驗,及時滿足他們的表現衝動,因勢利導,讓他們盡情地將自己的閲讀感感受表露、溝通、碰撞,從而體驗到語語言的張力、閲讀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讓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感受課外閲讀的樂趣,增長語文知識,提提高語文能力,促進智力發展,全面提升語文素質。

2、對學生的課外閲讀要求要把握“適度原則”,謹防因為課外閲讀,人為地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尤其是讀書筆記的書寫,要“輕形式,重實效”。學生可寫、可摘、可畫、可剪、可貼,千萬不可因為“強調寫”挫傷學生的閲讀積極性。

3、教師要加強自身的學習,優化自身素質,提高指導能力。課外閲讀課程否發揮最大成效關鍵在於教師。教師要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大量閲讀泛涉獵,不斷提升人文素養。如此,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激活生閲讀的“內部動機”,實現課外閲讀教學的“雙贏之,經過對農村國小語文課外閲讀教學現狀的調查,我發現閲讀面窄識儲備少是影響國小生語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國小生的語文閲讀量、語文能發展很不平衡。我認為課外閲讀應該是一種獨立的學習形式,學生可以根據自的實際情況需要,獨立自由的確立目標、選擇讀書、制訂計劃、控制進度,但師必須加強宏觀調控與指導,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書是知識的海洋,書是智慧的碧波,希望通過大家的努力讓書香伴隨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國小調查報告篇2

作業完成情況調查報告

原因

這學期開學以來,有很多同學都不能按時上交英語作業,導致我每次給老師送作業時都要報一大堆同學的名字,幾乎沒有一次英語作業全交齊過。作為課代表的我終於按捺不住了。於是,我在這次收作業時,對全班同學家庭作業的完成情況進行了調查。

調查

我讓組長把沒有按時上交作業的同學的名字記了下來,並詢問了原因。

我們班一共有8個小組,每組平均有兩個沒有按時上交作業。全部有59個同學,按時上交的有43人,佔總人教的五分之四,另有16人沒有交作業,並且大多集中在第四組。其他小組也都有一、兩個人沒交。

分析

1、這幾次老師留的英語作業並不多,既不難,時間也充足。全部完成應該是沒問題的。

2、經過調查我發現,大部分沒有交作業的同學,都是把寫作業的時間用來玩遊戲,雖然玩得很開心,但要受到老師的批評。

結論

沒有按時交作業的原因有:

1、有的同學沒有記作業的內容,不知道有什麼作業,所以沒有寫。

2、有的同學知道有作業,卻故事把作業本放在班裏,所以回到家裏寫不成作業。

3、有的同學是寫完作業了,可是卻忘了把作業本裝進書包裏。

4、有的同學寫了一半就瞌睡了,第二天只能交一半作業。

大量的事實告訴我,大多數沒有按時上交作業的同學是因馬虎而造成的。

建議

同學們在老師留作業的時候,要認真記錄;晚上睡覺之前,先把作業全部對一遍,並旦把書包整理好,第二天早晨背上書包就能上學去。這樣你就能按時完成作業了!

國小調查報告篇3

一、前言

國小升入中學後學生生活發生明顯變化。首先,環境變了:同學結構重新組合,原來的位置發生變化,優秀的同學更多了;與教師關係有了變化,中學接觸教師也更多,班主任的管理和照顧不像國小那樣周到。這就要求國小培養的學生具有學習自覺性、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良好的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其次,學習任務和特點有了很大變化:課程的深度、廣度、難度,知識的密度有很大增加,老師教學中比較“開放”,這就要求學生具有刻苦學習的精神、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較強的心理承受力。第三,國小與中學的管理不同:中學開展活動常由學生負責,教師只作引導;中學自由支配的時間更多。這就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自理能力,有對行為進行自我抉擇併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的能力。

二、調查研究

1、目前中國小教育銜接上存在的主要問題。

要幫助孩子平穩地完成從國小到中學的過渡,亟待解決的問題涉及四個維度:

(1)道德水平和行為習慣;

(2)心理承受能力;

(3)人際關係;

(4)創新精神。

如果這些方面的問題能夠得以解決,最終就能培養出具有良好適應力的學生,從而實現國小與中學教育的良好接軌。

2、解決問題的主要途徑是心理健康教育。

從理論上,要解決上述的問題,實質上就是要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水準、獨立自主的個性、完善的社會適應性、交往的合作性,塑造學生具有完善的人格、富有勇於創新的精神,這些都是基本的心理素質。從實踐看,中學老師評價比較好的4所國小的經驗總結中也反映出,抓心理健康教育能對幫助國小生儘快更好地適應中學生活,打下良好基礎。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1、進行教育思想大討論。

把心理健康教育當作一件大事來抓,必須使教師的學生觀、教育觀發生變化。進行教育思想的大討論,是改變教師的學生觀和教育觀的有效途徑。例如通過培養學生創造精神的討論,使教師認識到教育中一個要求、一個標準、一條出路,嚴重束縛了孩子個性的發展兒童的天性和潛能在我們統一的規則下將會一點點被扼殺,所以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教育思想討論,使教師進一步認識到要尊重學生人格,注重個體差異,愛護與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將自己的角色由“權威者”、“塑造者”轉變成“協助者”、“服務者”。

2、進行教法改革。

教法改革的核心是教學生“學會生存”、“學會關心”、“學會學習”和“學會創造”。“學會生存”是要求學生具備與瞬息萬變的世界相適應的知識和能力,國小階段要讓學生學會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和生活。

3、教育過程中弘揚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選擇性和創造性。

教育過程中注重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使學生由消極被動地學習到積極主動地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開展自由的課堂討論,讓學生各抒己見,什麼想法都不受約束,使許多求新求異的火花得以在順暢的思維中迸發出來;發揚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讓每個學生在各項學校、班級組織的活動中都做“主角”,不做旁觀者:舉行一些“學生自主”的活動,由學生自主確定活動主題,設計活動方案,主持活動內容和進行活動評價;開展“假如我是班主任”、“假如我是中隊長”、“今天我是一日小班長”的主題演講,羣策羣力制定班級管理目標;通過“一事一議”、“課間怎樣與同學友好相處”等主題討論,進行自我教育,認識自己,悦納自己,欣賞自己的長處,改正不足,學習心平氣和地接納別人的意見,剋制自負、自傲、自卑、自責等不良的情緒和反應;設置學生自己負責的“圖書角”、“生物角”、“作業展”等,發揮和發展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

4、加強小組活動,促進學生交往。

加強小組活動,以小組活動來組織教學:預習、朗讀、研討、質疑、評價。還可以實行小組長“自主承擔、輪換負責”制,按學科或“職能”各設一名小組長,如數學組長、語文組長、預習組長、討論組長、朗讀組長、分析例題組長、實驗操作組長等等,並定期輪換,這樣每個學生都能表現自我,都能受到學習管理的訓練。

5、創造成功的心理體驗。

成功的體驗會給孩子自信。教師要珍惜和接納孩子的每一次努力、每一點成功,引導學生去領略無處不在的成功喜悦。如在大眾面前順利地作了三分鐘的發言,球賽結束前三秒鐘仍作了最好的發揮,考試因審慎而多得了幾分,等等。對於每一個學生,既要求他們有遠大的抱負和追求,又必須讓他們按自己的實際水平和能力,一步一個台階地去接近。幫助學生設定一些通過努力有把握成功的短期目標,讓學生付出努力後能看到自己的成果。如過去對學生期望過高,就作適當調整。經過奮鬥獲得勝利能幫助學生恢復自尊與自信,去爭取更大的勝利。

6、開展心理輔導活動。

心理輔導活動多種多樣。如:設立心理輔導站,由專職心理輔導員、班主任擔任輔導員,耐心聽取同學的內心傾訴,熱心幫助解答問題建立“諮詢信箱”,開通“熱線廣播”,讓同學把自己的心理問題寫出來投進信箱,心理輔導員以專門回信的方式和同學交流談心,解決他們的心理憂慮,開闢心理健康教育專欄、開設心理輔導課、舉辦心理講座,介紹有關的心理知識和解決生活中小矛盾;進行考前心理疏導,漫談如何公平競爭、如何正確認識自我價值、如何正確對待挫折、如何克服煩惱、控制憤怒、消除嫉妒,介紹交往的準則、人際溝通的方式和技巧,指導同學們以健康的心態去學習和生活,等等。

國小調查報告篇4

據調查我國現有盲人500多萬,低視力近千萬人,尤其是在兒童及青少年當中,患病率極高。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最新數據表明,我國國小生近視眼發病率為22.78%,中學生為55.22%,高中生為70.34%。更令人震驚的是,有份調查報告稱,國內因高度近視致盲者已達30多萬人。因此兒童及青少年近視的防治越來越為學生、家長及社會所關注。為什麼患近視的青少年越來越多?孩子們的眼睛到底是怎麼近視的?僅僅是不良用眼習慣造成的嗎?為了解中學生近視情況及引起近視的相關因素,我針對我們學校的部分五年級同學作了一次調查。

一、調查問卷

為了防止中學生近視,我們為廣大中學生出此問卷

1、你是不是近視?

a、是的

b、不是

2、你是如何近視的?(不近視的可不答)

a、看電視過度

b、坐姿不端

c、其它

3你近視多少度?

a、100以下

b、500以下

c、更高

4、你近視幾年了?

a、一年以下

b、五年以下

c、其它

5、你身邊大部分同學近視嗎?

a、是的

b、不是

二、調查分析:

導致眼睛近視的原因

大多數人都是平時不注意保護眼睛而導致近視的。研究結果表明,近視眼是人眼對當代環境的適應性改變,它的發生與發展與日益增加的近距離用眼活動的環境密切相關,與攝入營養成分的失衡密切相關。而不正確用眼,不注意用眼衞生(如看電視和上網過長等)是現代兒童近視大增的主因。

1、看電視距離太近

2、看電視的時間太長

3、所看電視的畫面濃度太深

4、寫作業時的姿勢不正確

5、在光線太強的陽光下看書

6、在光線太弱的光下看書

7、長時間的在電腦前

8、不合理飲食

9、看激光

10、在車廂裏看書

11、遺傳因素

12、不認真做眼保健操

三、建議

(一)看書時作姿要端正,光線要充足。讀寫要坐到離課桌一尺,胸離課桌一拳,眼離課本一尺。

(二)不要在坐車或行走的時候看書,不要躺下看書。讀寫1小時要遠眺10分鐘或到户外走動,調節眼睛肌肉。

(三)時常佩帶一些滴眼液,如:珍視滴眼液,明目滴眼液,珍珠滴眼液等。在課間十分鐘堅持做眼保健操。

(四)儘可能少上網或看其他輻射性強的東西。注意作息時間的安排,不能讓眼睛長期處於疲勞狀態。

(五)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a,d的食物。

(六)定期到眼科專醫作檢查,聽從儀醫師的指導,逐步矯正視力或防止近視度加深。

四、體會

為有效預防近視等眼病:一要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合理飲食,鍛鍊身體,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糾正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的用眼衞生;三要定期到眼科醫院檢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近視眼患者,及時發現眼病,以便早發現、早治療。視力關係着我們的一生,我們要愛護我們的眼睛,不讓我們將來後悔。面對21世紀視覺危機的挑戰,我們要勇於接受挑戰,戰勝敵人!

國小調查報告篇5

現在,隨着課業的增多,我們畢業班學生肩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再加上同學都沒有保護眼睛的意識,因此,我們的視力也越來越差。所以,這幾天我在班級裏統計了同學們的視力情況。

調查結果

我調查了20位同學。其中,只有2位同學兩隻眼睛視力都是5.0以上的,只佔我調查人數的10%。而有一隻眼睛在5.0以上,另一隻在4.0-4.9的有7個。兩隻眼睛都在4.0-4.9的有11個。可見同學們的視力情況很不好。

分析

同學們的視力不好完全是因為大家不好好保護眼睛而造成的。同學們寫作業時眼睛裏本子因保持35釐米的距離,不能彎腰埋頭寫。長時間看電腦、電視對眼睛也有很大的傷害。很多同學就是因為這兩個原因而視力變差的,所以,我們應該從小就樹立保護眼睛的意識。

建議

不要在暗光下看有強光的東西。若要長時間地寫作業、看電腦和看電視應每半小時閉眼休息5-10分鐘或做一次眼保健操,讓眼睛能休息。

結論

眼睛是我們心靈的窗,同時,它也能幫助我們完成很多事,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地保護我們的眼睛。我們應該馬上就樹立保護眼睛的意識,不然,我們將會永遠地失去光明!

國小調查報告篇6

一、提出問題:

現今,國家大部分河涌都受到水污染,我們家鄉的許多河流也不例外。這是自然污染嗎?不是的!!記得我們還小的時候,家鄉的許多河流還是清澈見底的。過去每到夏季,游泳的、釣魚的人絡繹不絕,給人的感覺是乾淨、清涼。但是隨着時間的推遲,歲月的逝世,那些河水已經不像樣了,現在撲鼻而來的是一陣陣的臭味,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塊的垃圾、一堆堆的建築廢料。究竟致使這些河流被污染的原因是什麼?水污染帶來什麼危害?今天,我們帶着這些疑問,來到當地進行調查,調查。

二、調查目的:

1、通過調查,瞭解當地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帶來的一系列危害。

2、通過訪問,清楚羣眾對水污染的認識。

3、通過查閲,查找改進的方法,進一步使家鄉的河水恢復昔日面貌。

三、調查成果:

(一)水污染的原因:

1、船家和行人亂丟垃圾,為了圖一時的方便而絲毫不顧環境被破壞。因為垃圾遍佈衝面,使錦水衝的水質污染程度升高。沖裏的魚兒和蝦從此也不能在乾淨的沖裏暢遊;

2、衝底淤泥堆積,使沖水受到較大的污染。也使沖面積減小,影響船隻行駛;

3、工廠直接將廢水排到河流裏

4、人們都把生活污水排放到河裏;

5、村民經常把一些動物的死屍拋掉入衝,以致臭氣熏天;

種種不良因素致使這條沖受到嚴重污染,沖水發黑發臭,影響到附近居民的呼吸,對環境、空氣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嚴重影響市形象和羣眾生活。

(二)存在的危機

一些工廠為了方便,通常把一些廢料污水通至江河,就連家鄉的憶帆河也面臨着這樣的危機。所以,人們要自覺做好。

(三)解決措施:

1、控制污染源,尤其是在河流上中游限制污染物質的排放,主要是造紙廠、冶金廠等等;

2、沿河多植樹,保持水土;

3、減少污水的污染度,利用化學方法將污水中的有害物質中和或沉澱;

4、加強人民的環保意識,不亂丟垃圾,如有發現,進行適當罰款;

5、控制河流污染,保持水源的良好水質,並可持續利用;

6、有專人定期清潔河面垃圾;

7、工廠不排放或儘可能少排放廢水,工業用水經處理後循環使用。

(四)我們的行動

1、向全校師生髮出保護水資源倡議

國小生作文調查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學生不喜歡作文,甚至懼怕作文,這是當前國小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個嚴重的問題。為了改進作文教學、提高國小生的作文水平和習作能力,我決定進行一些調查,從調查入手,希望通過對國小生寫作現狀的調查,瞭解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心理狀態,並分析產生這些心理狀態的原因,以作為改進作文教學的參考。

在實際的教學與學習中,由於地域文化、經濟發展、教育觀念等諸多方面的原因,加之寧夏地區經濟比較落後,信息相對閉塞,儘管教師們主觀上非常努力,真正做到了敬業愛崗,以學生的發展為主,可由於受到舊的教育觀念的束縛,教學設備的落後,從學生的習作可以看出,農村國小的學生習作與城市國小的學生習作有明顯差異。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國小生作文心理狀態很不樂觀,其自身的生活環境對他們的作文能力存在着一定影響。

學生自身環境包括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學校環境主要包括硬件和軟件兩大類。硬件主要包括校園建築(綠化、文化)、教學設備(教學儀器、參考資料)等。軟件則包括比較多,如校長辦學觀念、教師的素質、教學能力、教學觀念,以及校風班風等。而家庭環境主要包括家庭基本情況(家長文化水平、家庭收入等)、家長意識(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家長對培養孩子的習作和閲讀等學習能力的認識)、家庭學習氛圍等。本次對學生作文心理狀態的調查,首先希望通過這次調查,為學校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和指導教師的實際教學提供依據,其次還希望通過這次調查,能夠真實的瞭解學生的作文心理狀態,瞭解影響學生習作的一些主要因素,以便在實際教學中揚長避短,有針對性地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改進作文教學。

二、方法與步驟

1、隨機抽取本校學生三至六年級八個班共計298名學生(其中男生140名、女生156名)做為樣本。

2、通過問卷調查,瞭解學生對寫作的態度,命題方式的選擇、審題情況、選材方法、指導需求、教師講評時的心態以及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方法和存在困難等方面的意見,做出數據統計。

3、在各班任課教師日常觀察瞭解的基礎上,將班級學生按作文成績好、中、差分類,在各班任取一名作為代表,每班3人,共計24人,對他們進行專項調查。專項調查的要點有:a你喜歡作文嗎?為什麼?b你對哪些事、哪些活動有興趣?是否應該把它們選為作文內容?c你認為老師讓你寫的作文題目哪些比較好寫?哪些比較難寫?為什麼?d你希望得到老師哪些幫助?專項調查採取個別談話的方法進行,並注意做好談話記錄。

此次調查,除了對學生的在校心理狀態進行了調查外,也瞭解了一下學生的家庭因素。在調查中發現,家長收入對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的期望與孩子的習作能力相關不大,但也有一定影響,家庭收入好的,給孩子買的課外書較多,孩子的閲讀量相對大些,作文能力也相應好些;而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雖然有,但限於家庭情況,這些期望只存在於家長的主觀願望之中,沒有精力或能力輔導,因此沒有付諸於行動,只憑孩子自己去努力學習了。這與家長的文化程度也有一定關係。

此外,學生認為,教師的素質、教學能力以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對他們的習作也有一定的影響。他們喜歡用心關愛他們的老師,喜歡課堂氣氛輕鬆愉悦,喜歡能讓他們自由表達的老師。同時在調查中學生們也提出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設備等問題,諸如教學儀器等。學生建議,學校圖書室應該時常更換新書,而且要允許學生隨時借閲,不要存放“老掉牙“的書籍,而且還只是裝裝樣子而已。他們覺得老師應該不斷轉變觀念,更新教學方法,使教學邁上一個新台階。

四、討論

上前城國小學生作文心理狀態形成的原因以及可能的改變方法有以下幾點:

(一)上前城國小學生作文心理狀態的形成原因:

上述調查表明,上前城國小學生作文心理狀態的形成原因與以下幾方面有關:

第一,不喜歡作文是當前國小生對待作文的基本態度,找不到合適的寫作材料是他們不喜歡作文的主要原因;

第二,對作文指導方式的需求反映了他們獲取材料的迫切心情,那種希望教師允許自由命題作文,又從自身作文成績狀況出發對待教師講評的心態,也恰恰體現了符合他們年齡特徵的心理需求;

第三,學生自身的生活環境和見聞經歷以及平時的閲讀量對學生的習作有一定關係。

(二)、可能的改變方法

為幫助國小生解決寫作困難,激發寫作興趣,我認為作文教學應該順應國小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改進,如命題要切合實際。

第一,在寫作內容上,要根據國小生的生活情景和經歷,誘導他們從生活出發,讓他們從身邊的小事中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第二,在命題方式上,要逐步突破封閉格局,開拓思路,以激發國小生的寫作熱情。

第三,在課堂上多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多寫多練;在課外多組織學生參加一些積極有益的活動;增加閲讀量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第四,在以後的教學中,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接受先進的教學理念,努力改變課堂教學方式。學校也應引進新的教學設備,定期開放閲覽室和增加新圖書,積極為學生創造條件,開闊他們的視野,從而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其習作能力。

國小調查報告篇7

國小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

姓名:張三學號:088888888班別:

一、調查目的

有90、5%的學生是健康的,但也有9、5%的國小生存在較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如學習焦慮、衝動傾向、恐怖傾向、對人焦慮和自責傾向等等。從而提出應重視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儘快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同時需進一步重視家庭教育並特別重視女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長期以來,我國的學校教育一直沿用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存在着重智輕德、重表(身體)輕裏(心理)的現象,學生的心理問題較少受到重視。近幾年來,隨着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應試教育所帶來的種種弊端日益被人們所認識,為此我國已明確提出了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口號,學生的心理素質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二、調查對象

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學文化知識、身體和心理素質、勞動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諧發展為宗旨的,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一個核心內容。但現階段涉及較多的還是心理問題較明顯的大中學生,國小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仍未受到足夠的重視。而實際上由於社會的發展、各種競爭的不斷加劇以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一些失誤,許多心理問題都表現出了向低齡化發展的趨勢。同時大中學生存在的許多心理問題的成因也常可追溯到他們的國小時代。因此,對國小生開展心理素質教育非常有必要。有鑑於此,我們對國小生的心理狀況作了調查,旨在瞭解國小生的心理現狀,分析國小生心理問題的發生率和困擾國小生的主要心理問題及其成因。從而為在本市有效地開展國小生心理素質教育提供參考。

三、調查步驟與方法

我們的調查選用華東師範大學心理系編制的心理健康診斷測驗作為測驗材料。miit由八個內容量表構成,分別為:

(1)學習焦慮。(2)對人焦慮。(3)孤獨傾向。(4)自責傾向。(5)過敏傾向。(6)身體症狀。(7)恐怖傾向。

(8)衝動傾向。每一個內容量表的得分可以轉換成標準分,八個內容量表的標準分相加即為全量表總焦慮傾向的標準分。

然後我們從茂名市區四所普通國小的四和六年級八個自然班抽取被試共327人,其中男生173人,女生154人。年齡為11—13歲,基本上來自工人、一般幹部和知識分子家庭。調查內容如下:

(一)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

mht測驗中若焦慮分≥65分,表示這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有較嚴重的不適應行為,可認為其存在着較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下表是327名國小生總焦慮傾向標準分的分佈。總焦慮傾向標準分65分以上0-64分的人數是296人、

由此得出該市國小生中存在比較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的比率為9、5%,此即為本市國小生心理問題的總檢出率。

(二)國小生的主要心理健康問題

若學生在某個內容量表上的標準分在8分以上,表示他在這項內容上存在着適應不良,需對其制訂特別指導計劃。對31名高焦慮學生的各項內容量表得分進行統計後,按需要制訂個別指導計劃項目的人數及其所佔比例見表2。

表2中31名高焦慮學生在各內容量表上超過8分的人數分佈內容量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人數16、12 、1、 14所佔比例(%)51、6 、38、7 、3、2、 45、2

名次2 、5 、8 、4內容量表過敏傾向身體症狀恐怖傾向衝動傾向

人數5、 7 、15、 22所佔比例(%) 16、1 、22、6、 48、4、 66、7

名次7 、6 、3 、1

由表2可知,8個內容量表在31名高焦慮學生中按標準分超過8分的人數從多到少依次排列為:衝動傾向、學習焦慮、恐怖傾向、自責傾向、對人焦慮、身體症狀、過敏傾向、孤獨傾向。

還有許多學生,雖然總焦慮分在65分以下,而其個別內容量表的標準分卻在8分以上(見表3),説明他們雖然在總體上不表現出明顯的心理問題,但在某些方面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對這些人同樣應該進行心理指導。

表3全體學生在各內容量表超過8分的人數分佈內容量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

人數34 、25 、3、21所佔比例(%) 10、39 、7、64 、0、9 、6、42

名次1 、4、8 、5內容量表過敏傾向身體症狀恐怖傾向衝動傾向

人數12 、10、 26、 32所佔比例(%)3、67、 3、06 、7、95、 9、79

名次6 、7 、3 、2

表2和表3中的名次都是按內容量表中學生超過標準分8分的人數從高到低排列而來,對兩者求等級相關係數,得r[,d]=0、93,存在顯著高相關。這表明不管是全體學生還是高焦慮學生,二者在哪些內容量表更易產生心理問題方面是非常一致的。從表3可知,學生較易產生心理問題的量表內容依次為學習焦慮、衝動傾向、恐怖傾向、對人焦慮、自責傾向(這些量表中標準分超過8分的人數比例大於5%)。國小生中相對不易產生心理問題或產生心理問題的人數較少的方面為孤獨傾向、身體症狀、過敏傾向(標準分在8分以上的人數比例小於5%)。

(三)不同性別學生在總量表和分量表得分的差異比較

表4為327名學生在總量表和分量表上得分的性別差異比較。從中可知男女學生在總量表及四個分量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自責傾向、恐怖傾向上存在着顯著差異。

表4男女學生在總量表及各分量表上得分的差異比較量表名稱性別人數@① s z p

總量表女154、 43、68、 14、96學習焦慮男173 、4、82、 2、17、 4、11 p

女154、 5、93、 65對人焦慮男173、 4、61、 1、90 、9、07 p

女154 、5、98 、0、51孤獨傾向男173 、3、07 、1、29 、0、89 p

女154 、3、42 、1、71自責傾向男173、 5、41 、1、89、 2、21、 0、01

女154、 5、86 、1、77過敏傾向男173 、5、24 、1、95 、1、10 p>0、05

女154 、5、61、 3、74身體症狀男173 、5、27、 1、50、 0、57 p>0、05

女154、 5、43、 3、19恐懼傾向男173 、4、44 、1、79 、5、40 p

女154、 5、78 、2、57衝動傾向男173 、5、23 、1、92 、0、13 p>0、05

四、調查結果

根據調查結果,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總檢出率為9、5%,這個比例略低於國內外文獻中所估出的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比例,但基本接近。如上海市精神衞生中心唐慧琴、忻仁娥的研究得出:我國國小生各類行為問題的總檢出率為12、93±2、19%。陳永勝認為國小生的心理衞生問題主要表現在學習、情緒、行為等方面,國小生在學習方面存

在問題的人數約為10~15%,情緒方面問題約在10~20%之間等等。在這裏我們不能得出國小生心理健康狀況好於其他地區的結論,因為每個研究所採用的測量工具不盡一致,或者説每個研究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評價標準不同。但仍可得出兩點結論:

1、大多數的國小生而言,心理髮展總體還是較健康的。

2、國小生中的心理問題還是普遍存在的。這既包括心理問題較明顯、其總焦慮分≥65的佔9、5%的那部分國小生,也包括雖然總焦慮分<65,但在個別內容量表上卻顯示出某一方面心理問題的國小生。我們既要對這9、5%的學生進行心理指導和矯正,同樣也要對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學生進行指導。

從表3可知,學習焦慮是影響國小生心理健康的首要問題,有10、39%的國小生存在學習焦慮。學習焦慮是指對學習的過分擔憂。學習焦慮由來自於有關學習的各方面壓力引起。近幾年來,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學習競爭加劇,同時學校、教師、家長又過分看重分數,把學生學習成績的優劣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1996年5月3日的《錢江晚報》上有一篇題為《遺憾的鞠躬》的報道,非常引人深思:某國小某班舉行了一次考試,班主任邵教師當場批卷,發現成績不理想,她要求20餘名成績在92分以下的學生走上講台,給她鞠一個90度的躬致歉。發人深省的是這位教師因此事被調離班主任崗位後,這20餘名學生的家長聯名要求讓邵教師重回班主任崗位,理由是邵老師的行為雖然有點偏激,但出發點是好的,孩子學習不好,用一些必要的手段未嘗不可。這説明在對分數的看法上,教師和家長是何其一致。教師評價學生是以分數論,而家長認為只要為了孩子成績好,採取一些手段,哪怕是以損害孩子的自尊為代價的手段也是可以理解的。這樣的例子在我國教育界還相當普遍。而教師、家長評價學生的.標準又是和學校乃至整個社會評價學生的標準相一致的,應試教育的危害由此可見一斑。在這樣的人才觀下,國小生作業負擔過重,晚睡早起現象相當普遍。據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的一份統計資料,1995年中國小生課外作業量高於國家教委規定標準的60%,而許多家長還要給子女開“小灶”,使學生夜讀時間越來越長。杭城有近70%的中國小生睡眠時間少於9小時。

衝動傾向和恐怖傾向的發生率在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發生率中排第二、第三位。這二者都是情緒方面的問題。衝動傾向是指無緣無故地想大聲哭、大聲叫,或者一看到想要的東西就一定要拿到手。這首先和家庭教育的不當有密切關係。如果家庭對孩子的要求過分滿足,就易養成孩子任性、固執及情緒易變的特點。造成恐怖傾向的原因則主要是

由於從小嬌生慣養而形成了依賴性強、缺乏獨立性的性格,往往表現為只要一個人就會焦慮或對於本來不需要恐懼的東西卻抱有一種恐懼心理等等。其次,衝動傾向和恐怖傾向的形成也與應試教育下

只重視知識教育而忽視兒童人格和個性的培養有關。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又沒能在家庭和學校裏學習到對付挫折和困難的辦法,就易情緒失調。

對人焦慮在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中排行第四,主要表現在在眾人面前感到不安,被人説了什麼總是想不開,在人際關係上容易產生焦慮。對人焦慮過強的學生往往沒有魄力,缺乏組織能力,搞不好人際關係。這種傾向在當今國小生中日益嚴重,影響了兒童正常的人際交往與心理需求。對人焦慮的產生一和學生普遍較任性、固執、依賴性重有關,二和學校教育忽略對學生人際交往技能的培養有關。

自責傾向在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中排行第五。自責傾向是指當發生不如意的事情時,經常認為是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心理。自責傾向的根源是對失去別人的愛的不安。當學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師、朋友拋棄時,往往會形成自責傾向。如:當父母、教師對孩子過分嚴厲、專制、挫傷了兒童的自尊心時,兒童感覺不到來自權威人物的愛,從而出現自責心理。當對別人的愛的渴求過強時,一點小事就會使孩子感到自己不再被愛了。這樣的孩子往往有很強的依賴心理。

男女不同性別的學生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自責傾向、恐怖傾向和總量表得分上存在着顯著差異,女生的得分普遍高於男生。這裏有一個現象需引起重視:男女生存在顯著差異的量表內容恰恰是國小生最易發生心理問題的五個量表內容中的四個,這説明了女生焦慮問題的嚴重性。對女生比男生更焦慮的原因國內外曾有不少研究,如國外流行的社會角色期待理論認為由於受傳統思想的影響,社會對女生的要求更高,女生的一舉一動要符合社會規範、社會道德,因此女生想得較多、焦慮水平也較高。相對來説,社會對男生的要求不怎麼高。除了社會角色的期待作用外,女生比男生更為焦慮的原因應該和高年級女生的生理、心理髮展特點有關。許多女生在國小高年級進入青春期,但她們還不能完全自然地接受這一切,因此會引起焦慮、自責、恐懼等反應。女孩子雖然觀察問題較細緻、全面,但也比較斤斤計較,過分要求別人完善,並且比較注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若看到自己某方面不如別人,就易產生自卑心理。另外,女孩子的依賴性較強,獨立性不如男孩,都可能使女生產生比男生更重的焦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