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科學光與影活動教案模板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7.86K

想要提高學生們學習的興趣,一定要認真制定教案,教案在撰寫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講授內容要點,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幼兒園科學光與影活動教案模板7篇,感謝您的參閲。

幼兒園科學光與影活動教案模板7篇

幼兒園科學光與影活動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鞋子的名稱、特徵、材料及穿着者。

2、知道要穿合適的鞋子。

3、激發幼兒進一步了特殊鞋子的興趣。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慾,體驗成功快樂。

5、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各種鞋子的圖片若干;大人的鞋人手一份;爸爸、媽媽、弟弟、妹妹的圖片各一;

2、特殊作用的鞋子課件。

活動過程:

一、猜謎激趣

聽説大班的小朋友最喜歡猜謎了,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謎語。

猜猜是什麼?(鞋子)

二、幼兒觀察自己的鞋子,認識童鞋。

今天你穿的是什麼鞋子呢?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認識運動鞋、靴子、皮鞋、布鞋等。

(從鞋子的名稱、材料、款式等來介紹,幼兒認識童鞋)

小結:我們小朋友穿的這種鞋叫童鞋。

三、參觀鞋展認識男鞋和女鞋。

1、參觀鞋城

小朋友的鞋子可真漂亮,今天正好是步步高鞋城開業,我們一起去參觀一下,看看那裏有些什麼樣的鞋子。

(小朋友參觀鞋城,認識更多的鞋子。)

參觀後提問:你看到了那些鞋子?哪雙鞋子印象最深?

是什麼材料做的?什麼季節穿的?是誰穿的?

2、送鞋

今天明明一家也來到了鞋城,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誰?(分別貼出明明、妹妹、媽媽、爸爸的頭像)他們想請我們小朋友幫他挑鞋子,你們能挑好嗎?

(幼兒把鞋子圖片放到相應的人身邊)

請幼兒説説自己給誰挑選了鞋,挑選了什麼鞋,並説説為什麼送給他?

我們一起來看看媽媽得到了哪些鞋、爸爸得到了什麼鞋、明明和妹妹得到了什麼鞋?

小結:媽媽穿的這些鞋是女鞋,爸爸穿的這些鞋叫男鞋。

四、遊戲穿爸爸、媽媽的鞋

小朋友們你們穿過爸爸、媽媽的鞋嗎?今天我們就來穿這大人的鞋做遊戲,做什麼遊戲呢?

(幼兒換上大人的鞋子做老鷹捉小雞的遊戲。體驗穿大鞋的感覺。)

你們剛才玩遊戲的時候和平時有什麼不同,穿大鞋是什麼感覺?

小結:我們穿大鞋會覺得不舒服,我們應該穿自己的合適的舒服的童鞋。

五、認識一些特殊的鞋子

播放課件,你們見過裏面的鞋子嗎?是在那裏見過的,誰穿的?

認識釘鞋、溜冰鞋、潛水鞋、芭蕾鞋等。

活動延伸:

繼續去收集各種各樣的鞋子,瞭解更多關於鞋子的知識。

活動反思:

?有趣的鞋》這是一節手工製作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中的學習內容。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習內容生活化,《有趣的鞋》一課讓學生把熟悉的鞋作為創作的重點,是將學生的學習與他們的生活世界緊密聯繫,強調學生把美術學習與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相結合。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利用了新的教學理念,轉變課堂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能力,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以學生為主體的。體現“以學生自主發展、自主學習、自主實踐”和“展現自我、張揚個性”的教學思想,讓學生的美術造型活動與其他學科綜合起來,讓學生在跨學科中探索美術學習、在快樂中欣賞美、感受美、體會美的收穫!

首先是利用謎語導入激趣,再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大量直觀的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風格的鞋子圖片,比較全面的讓學生了解了隨着社會進步發展鞋的多樣化、趣味性。同時,這多種多樣的有趣的鞋,使學生感受到鞋子的造型美和裝飾美,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製作的慾望。

其次在教學過程發展中,以我製作的一隻鞋子為例,通過邊説邊拆下鞋面,拉直,讓學生觀察:鞋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再把鞋面和鞋底的寬度比一比,讓學生自己探索發現:鞋面比鞋底寬。並讓學生説一説:為什麼鞋面要比鞋底寬?我在展台上演示製作鞋子的過程,讓學生了解制作步驟。師生共同分析,製作鞋子所用的各種材料和各種裝飾方法。教師的現場示範是美術課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的環節,這一環節體現了美術教師的美術基本功和自身的素質能力,通過教師的直接示範作用,能使學生極快地掌握製作技巧、技能,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從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教師可以示範整個製作過程也可示範作品中的重點與難點之處,讓學生更加的清楚、一目瞭然。但是,由於時間的原因,我本人的示範不到位,鞋子裝飾的簡單、不夠完美。

最後作品展示環節,我使用的評價方式有:自評:在學生自我評價時主要我引導學生從作品的設計意圖、巧妙構思、精心選材等方面展開評價。互評:我提出諸如這樣一些問題:你最喜歡哪一件作品?喜歡這件作品的什麼方面?讓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對學生的的作品及時的進行評價,是對學生學習的肯定,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與興趣。但由於學生受生活經驗和語言表達能力的限制,本課在互評環節學生表達的不太理想,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還要對學生進行多引導。

總之本課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在課堂上的興趣很高,製作鞋子時小組之間合作得很好,許多學生在裝飾鞋面時採取了很多種方式,如粘貼、繪畫、染色、印小印章、貼小飾物等方法,製作的鞋子造型獨特,色彩和裝飾美感很強,學生學得開心,做得更開心!作為教師,我們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快活、輕鬆、自由的學習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美、自己去探索生活、自已去張揚個性,這樣才是真正的自主學習模式的探索,才能激發學生創造的才能和潛能。

幼兒園科學光與影活動教案篇2

設計意圖:

在嘗試讓瓶寶寶發出聲音的操作活動中,為了幫助幼兒探索把不同的東西放入瓶子中搖動後發出的聲音也不同,我選擇了有一定差別的材料,如玻璃球、黃豆、米和紙片,在操作中還準備了小勺,鼓勵幼兒使用小勺放材料,並融進了開瓶蓋、蓋瓶蓋地練習,促進了幼兒肌肉和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體現了活動的綜合教育過程。

活動目的:

1、通過探索嘗試讓瓶子發出聲音;2、探索將不同的材料放入瓶子中搖動後發出的不同聲音;3、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體驗與同伴共同活動的樂趣;4、探索不同的材料能使"瓶寶寶"唱出不同聲音的歌,從而萌發幼兒好奇、好問、樂於嘗試和敢於表達等積極情感。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個空礦泉水瓶子一把勺子一個碗,豆子、米、面若干。

(2)不透明的瓶子兩個,透明的瓶子兩個。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導幼兒讓手中的瓶子發出聲音。

①教師帶幼兒邊做"大雨和小雨"邊搖動手中的空礦泉水瓶。

--"請小朋友拿起你們椅子下面的礦泉水瓶和老師一起做下大雨和下小雨的遊戲吧。"②引導幼兒比較自己手中的瓶子和教師手中的瓶子有什麼不同,並思考有什麼辦法能讓自己手中的瓶子也能"唱歌"。

--師:我們剛才做下大雨和下小雨的遊戲時,小朋友有沒有發現你們的瓶子和老師的瓶子有什麼不同?"

小結:老師的瓶子會"唱歌",有聲音,小朋友的瓶子不會"唱歌",沒聲音。

(二)幼兒探索、操作。

1、教師用語言激發幼兒的操作興趣:讓我們用桌上的米、豆子和麪來"喂"瓶寶寶吧,瓶寶寶吃了東西就會"唱歌"。

2、讓幼兒選擇操作材料,用勺子"喂"瓶寶寶。

交代注意事項:先把瓶蓋打開,再用勺子把米(或豆子、面)喂到瓶寶寶的肚子裏,喂的時候要把礦泉水瓶放在碗裏,防止操作材料弄髒地板和桌子,喂完瓶寶寶要把蓋子擰上。

(三)交流分享:你在瓶子裏放了什麼?瓶寶寶發出聲音了嗎?

1、幼兒喂瓶寶寶,師巡迴指導並與個別幼兒交流分享。

2、組織幼兒集中交流分享。

(四)幼兒再次探索、比較,知道不同的物體在瓶子裏發出的聲音不同。

1、分組活動:讓幼兒嘗試換另一種東西放在瓶中,搖一搖、聽一聽、比較前、後兩次操作後,瓶子發出的聲音有什麼不同。

2、指導幼兒分辨不同的聲音。

(1)引導幼兒感知不同物體在瓶中發出聲音的不同:你第一次在瓶子裏放了什麼?這一次你又在瓶子裏放了什麼?它們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2)教師請兩名幼兒搖動兩個不透明的瓶子,讓手中的瓶子發出聲音,引導幼兒聽聽:他倆的瓶子發出聲音一樣嗎?

(3)讓幼兒猜猜兩個瓶子裏裝的各是什麼。

(4)教師協助幼兒把兩個瓶子中的東西分別倒進兩個透明瓶子中,讓幼兒驗證自己猜想是否正確。

(五)結束:

層次清晰,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

幼兒園科學光與影活動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幾種熟悉的小動物的過冬方式。

2、得關心小動物,萌發關愛小動物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1、家長協助蒐集有關冬天裏動物生存方式的知識。

2、《天裏的動物》課件。

3、動物圖片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1、兒根據自己已有經驗向同伴介紹小動物的過冬方式

採用自由談話的形式,幼兒可以利用搜集的圖片、圖書、光盤等資料向大家來展示,活動過程中儘量讓幼兒多説。

2、賞故事,瞭解故事內容

(1)幼兒觀看課件,傾聽教師講述故事《動物怎樣過冬》。

(2)聽完故事,請小朋友們説一説故事中的幾種小動物是怎樣度過冬天的。

提問:青蛙怎樣過冬的?還有誰也採用這種冬眠的方法過冬?小燕子是怎樣過冬?兔子呢?松樹呢?螳螂呢?蚊子、蒼蠅呢?還有哪些小動物的過冬方式和它們一樣呢?

3、助課件加深多種動物的過冬方式,萌發關愛動物的美好情感

冬眠:蛇、青蛙、烏龜等

遷移居住的地方:大雁、燕子等

加厚自己身上的皮毛或者羽毛:兔子、鹿、狐狸、麻雀、烏鴉等

儲存食物:松鼠、蜜蜂、螞蟻等

讓卵過冬:螳螂、蝗蟲等

躲在安全的地方過冬:蚊子、蒼蠅等

4、兒兩人一組分別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圖片,互相説一説圖片上的動物是怎樣過冬的

5、幼兒評選“動物過冬方式之最”

最懶的過冬方式——冬眠;

最勇敢的過冬方—遷移;

最聰明的過冬方式——加厚皮毛;

最勤勞的過冬方式——儲存食物;

最有愛心的過冬方式——讓卵過冬;

最該捱打的過冬方式——躲在安全、暖和的地方。

活動延伸:

通過視頻、教師講述等方式拓展幼兒的知識面,如“海豹冰上鑽孔、蛇凍成冰棍、兔子撞肚皮等。

幼兒園科學光與影活動教案篇4

一、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玩玩、做做、説説等多種活動,尋找不倒娃娃不倒的原因,激發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興趣。

2、通過讓娃娃不倒的操作活動,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3、引導幼兒體驗不倒玩具給我們帶來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各種不倒娃娃和不倒娃娃外殼若干,沙子、棉花、木塊、彩泥、圓形金屬、膠帶、剪刀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發現問題。

師:今天老師請小朋友來玩不倒娃娃。孩子們有興趣的玩了起來,一會兒向不同的方向把不倒玩具推倒,一會兒把玩具拿在手裏摸來摸去,一會兒在手裏掂來掂去。

師:誰能告訴老師,你們發現了什麼?(小朋友爭先恐後的舉手,有的説不倒娃娃頭小腳大;有的説娃娃沒有腳,娃娃下面是圓的;有的説不倒娃娃永遠倒不了;還有的小朋友感覺不倒娃娃有點重。)

(二)進行比較。(發肚子裏沒有東西的不倒娃娃外殼給幼兒)

師:小朋友再來玩一玩老師剛才發給你的不倒玩具。(幼兒自由的玩)師:小朋友你現在發現了什麼?(有的小朋友發現兩個娃娃一模一樣,有的小朋友發現不倒娃娃站不住,有的小朋友發現後發的不倒娃娃很輕。)

(三)開動腦筋。

師:兩個娃娃看起來一樣,為什麼前面發的不倒娃娃能不倒而後面發的不倒娃娃卻站不住呢?(小朋友再次討論起來。有的小朋友説不倒娃娃肚子裏有東西 ,有的小朋友説因為前面發的不倒娃娃重……)

(四)動手嘗試。

師:那給娃娃肚子裏放什麼東西才能讓娃娃不倒呢?請用老師給你準備的東西試一試。(幼兒打開後發的娃娃,有的先用沙子放到娃娃的肚子裏,結果發現娃娃倒了還是起不來;有的小朋友用木塊放到玩具的底部也不行;高興小朋友先用橡皮泥團成一個圓球放到玩具的底部,發現娃娃倒了站不起來,他又取了一大塊橡皮泥團圓壓扁固定在娃娃底部,這次他發現娃娃不容易倒了。他高興的讓周圍小朋友看;有的小朋友試用了幾種材料後發現用比較重的金屬材料能使娃娃不容易倒;更有的小朋友發現放在底部的東西必須在中間不動,娃娃才會倒了再站起來。)

活動進行一段時間,引導幼兒互相交流、探討,並進行再次嘗試。

(五)交流結果。

師:現在請你們告訴老師你們是怎樣讓娃娃不倒的?(小朋友爭先恐後告訴我他們的實驗過程。有的小朋友告訴我他先用棉花和木塊,發現太輕了,娃娃照樣倒下去起不來;他又用沙子放在裏面,沙子在娃娃肚子裏動來動去,娃娃倒了還是站不起來;最後他用厚鐵圈放在娃娃底部,娃娃能站起來卻是個歪的。)

師:誰發現了幫他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讓大家討論)

(六)看看構造,打開不倒娃娃的肚子,幼兒觀察內部結構。

師:小朋友不倒娃娃的肚子裏到底有什麼?

(七)發現祕密。

師:小朋友現在你發現娃娃不倒的祕密了嗎?

幼兒總結:應在娃娃肚子的底部放重一點的東西並固定住。

四、延伸活動:

1、修一修壞了的不倒玩具。

2、把不同形象的不倒玩具放在科學角,讓幼兒繼續探索。

3、準備蛋殼、橡皮泥、膠水、彩筆、彩紙供幼兒自制不倒翁。

幼兒園科學光與影活動教案篇5

一、活動目標

1、探索並感知沙子有粗有細,顆粒狀、鬆散、不溶於水的基本特性。

2、體驗玩沙的快樂,初步瞭解沙的用途。

3、體會集體合作遊戲的快樂。

4、體驗同伴間友好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套玩沙工具(鏟、籮筐、小桶)、攪拌棒、水、玻璃杯等物品。

2、用來自制沙球的礦泉水瓶每人一個。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發現沙子有粗有細、顆粒狀、鬆散、不溶於水的基本特性。

2、活動難點:能在認知沙子特性的基礎上,瞭解沙子在生活中的作用。

3、指導要點: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各種感官,通過多次的嘗試探索活動,不僅感知了沙的特性,並且初步瞭解沙與人類的關係。

四、活動過程

1、玩沙活動。

教師:今天我們一起來玩沙。玩時,要把袖子捲起來,不要用手揉眼睛。

2、初步感知沙的主要特徵。

(1) 讓幼兒感知沙有粗有細,並結合相關的衞生教育。

幼兒分組進行篩沙遊戲,請幼兒觀察。提問:“你們篩沙時發現了什麼現象?(有些沙子漏下去,有些還留在篩子裏)留在篩子裏面的沙子和漏下去的沙子有什麼不一樣?

小結:沙子有粗有細,人們稱它們為細沙或粗紗。小朋友玩沙時要注意不揚沙,保護自己和小朋友的眼睛,鼻子等器官。

(2) 讓幼兒感知沙是一粒一粒的。

提問:請幼兒摸一摸沙,有什麼感覺?用眼睛仔細看一看,沙是什麼樣子?

小結:沙是一粒一粒的。

(3) 讓幼兒感知沙是鬆散的。

提問:我們用沙來團“湯圓”,可以團成嗎?試一試。

提問:為什麼橡皮泥可以團成湯圓,而沙子團不成湯圓呢?(小朋友有用橡皮泥團過“湯圓”的經驗,教師要遷引幼兒已有經驗進行對比。)

小結:沙是鬆散的。

(4) 讓幼兒感知沙是不溶於水的一種自然物。

提問:沙放進水裏會有什麼變化呢?還能看見沙子嗎?

小結:還能看見沙子,沙是不溶於水的。

3、總結沙的特性。

我們和沙子玩了遊戲,知道了沙子是一粒一粒的、鬆散的;沙有粗有細,不溶解水。

4、初步瞭解沙的用途。

提問:沙有什麼用處?

小結:沙子有很多用途,可以鋪操場供小朋友們遊戲;沙和水泥攪拌後可建高樓;小朋友們喜歡吃的栗子也是用沙子炒出來的。

5、自制樂器—沙球,進一步擴大對沙的功能認識。

請幼兒每人拿一隻空礦泉水瓶在教師指導下裝進少量的沙,搖動已裝沙的瓶子為歌曲”大公雞”伴奏,結束活動。

五、評價要素

1、是否瞭解沙子的主要特性。

2、是否主動參與體驗玩沙的快樂,並和同伴合作玩沙、交流感受。

小百科:沙子,指細小的石粒,或者是形狀像沙子的東西。也喻指不完美的瑕疵。

幼兒園科學光與影活動教案篇6

活動背景:

我班幼兒男孩子較多,對交通工具很感興趣,對於圓頭圓腦的輪子更是有無窮盡的探索樂趣,每次活動後,都圍着我嘁嘁嚓嚓,意猶未盡。我便由此想出再讓孩子對於輪子有進一步的探索。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觀察、測量等操作活動,瞭解我們的周圍世界有各種輪子。他們大小不同,所用的材料各異,但都有相同的形狀,使得輪子能滾動,並能使物體移動。

2、學習測量技能,發展幼兒觀察、操作能力,擴展幼兒的思路,培養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3、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1、請每一個幼兒帶一個輪子或有輪子的玩具。

2、教師準備有輪子和缺一個或二個輪子的玩具幾個,短繩子若干條。

活動過程:

教師:“請你們把帶來的輪子或玩具在桌上或地上移動,然後告訴我,是什麼使你們的玩具移動的?”

幼兒:“輪子”

教師:“請你們觀察一下輪子是什麼,它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允許幼兒互相觀察玩具。

教師:“你們還可以用小繩子量量它有多長。”

教師示範用繩子量輪子的大小,講述量的方法,允許幼兒相互測量玩具。

教師小結:“有的輪子大,有的輪子小,它們的大小不一樣。有的用塑料,有的用木頭,有的用鐵,有的用橡膠做的,它們做的材料都不一樣,但它們的形狀是相同的,都是圓形的。”

教師:“你們想過嗎?為什麼輪子都是圓的呢?”

“現在你們可以再玩玩,觀察你的玩具,或者拿一個其他形狀的東西來比較一下,有什麼感覺,有什麼發現,請告訴大家,為什麼輪子是圓形的?”

小結:“圓形的輪子能滾動,長的、方的積木不會滾動,有輪子的玩具移動省力。”

“你們在幼兒園、家裏、街上還看到過有哪些東西有輪子?”

“如果這些東西沒有輪子將會怎樣?輪子壞了又會怎樣?”

教師:“請你們以後在街上、家裏、商場裏各個地方觀察有輪子的車子、機器他們是怎樣工作的?以後請你們再來討論。”

活動反思:

幼兒對實驗活動的興趣比想像中要旺盛,有不足之處,就是關於“滾動”這一個詞,應該給予簡單的解釋:圓形的東西能滾動。

幼兒園科學光與影活動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增進數數的能力。

2、獲得扮演開店遊戲的樂趣。

3、在遊戲中學習以認真的態度工作。

活動準備:

1、佈置“商店”的道具,如收款機、紙製錢幣、貨物架、海報紙、卡紙、色紙、漿糊、彩色筆、卷標貼紙。

2、事先選擇一家商店,並和商店主人聯繫參觀事宜。

3、活動前一天,請家長為幼兒準備幾枚一元硬幣帶到幼兒園。

活動過程:

1、參觀前,與幼兒討論參觀時應遵守的規則,如不能買超過多少元的東西,買好後記得索取發票或找零錢。

2、實際到店裏購物,並觀察店裏出售商品的種類以及老闆是如何為顧客服務的。

3、回園後,請幼兒分享購物過程中的趣事。然後問幼兒:如果你開了一個小商店,你想賣些什麼東西?你會取什麼樣的店名?你準備如何招呼客人?

4、將幼兒分成數組,各組決定所要開的店,並着手佈置商店。然後實際進行扮演遊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