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疫情居家辦公信息保密管理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3W

  2020疫情居家辦公信息保密管理

當前全民戰“疫”的非常時期,許多單位正以居家辦公的特殊形式復工。作為涉密資質單位人員尤其是涉密人員一定要注意結合居家辦公的環境和特點,強化保密意識,轉變方法手段下面職場範文小編分享2020疫情居家辦公信息保密管理,提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2020疫情居家辦公信息保密管理

 

保密管理一

居家辦公保密“六要”

在當前全民戰“疫”的非常時期,許多單位正以居家辦公的特殊形式復工。作為涉密資質單位人員尤其是涉密人員一定要注意結合居家辦公的環境和特點,強化保密意識,轉變方法手段,既保證業務工作順利開展,又確保黨和國家祕密安全。為此,這裏特向大家推薦“居家辦公保密‘六要’”。

1.密與非密要分清居家辦公必須首先劃清密與非密的界限,涉密項目(含項目合同、方案、圖紙等文件資料及各類存儲介質)絕不帶回家中處理,做到“涉密業務不回家,居家辦公不涉密”。

2.脱密處理要徹底居家辦公如果確實遇到涉密項目急需處理而無法迴避時,應當先行脱密,徹底避開該項目中的密點內容。要特別提醒,處理業務、製作信息不能簡單用字母或符號代替脱密。

3.存儲傳遞要合規居家辦公必然藉助某種方式、手段、渠道製作、存儲、傳遞信息,而最常用的微信、微博、QQ、電子郵件發送信息和快遞寄發是失泄密的多發途徑和關口,必須嚴把。同時,要嚴禁在非密存儲設備中製作、存儲涉密信息。

4.接打電話要慎言居家辦公常常會用到手機或家用普通電話聯絡溝通、瞭解情況,但接打電話要嚴格遵守保密法規,涉及敏感事項應當謹言慎語,不得在無保密安全措施的通訊設備中談論涉密內容。

5.家人聊天要有度在同處於居家隔離期間,有更多與家人聊天交流的機會。但辦公要遵守辦公的規矩,聊天要掌握聊天的分寸。涉密資質單位的許多業務信息比較敏感,不宜也無需讓家人知悉,辦公時應告知家人迴避,並提示家人對相關信息不問、不聽、不傳。

6.涉密辦公要穩妥居家辦公的涉密資質單位人員處理涉密業務,無論情況再特殊、事情再緊急,都不可違規犯紀。最穩妥、最保險的辦法和路徑,就是到單位涉密場所按照保密標準要求和規定動作進行。

保密管理二

員工在家辦公不涉密

1. 嚴禁在家開展涉密公務工作;

       2. 嚴禁將涉密文件、涉密計算機、涉密移動存儲介質等帶回家;

       3. 嚴禁將涉密文件拍照存儲於私人手機、相機等設備中帶回家;

       4. 嚴禁在普通手機通信中涉及涉密信息;5. 嚴禁在私人計算機、存儲設備中存儲、處理涉密信息;

       6. 嚴禁使用QQ、微信、郵件、網盤等存儲、處理、傳輸涉密信息;

       7. 嚴禁通過普通郵政、快遞等無保密措施的渠道傳遞涉密信息。

(二)單位保密監督要跟上

1. 開展疫情期間保密宣傳教育,多提醒,嚴要求;2. 嚴格監管在家辦公人員的工作內容與工作方式;3. 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泄密隱患,堅決杜絕泄密事件發生;4. 嚴肅追責違反相關保密規定的工作人員。

微信工作羣裏要講規矩

開工在即,而這場全民抗擊新冠病毒的戰役依舊在進行。伴隨着疫情防控期間推行的“網上辦公”措施的落實,微信成為一部分用人單位主要的辦公平台,由此帶來的諸多信息安全保密問題一時之間變得尤其重要。讓小編帶你梳理一下特殊時期如何讓微信成為正能量集散地,把好微信保密關!

保密管理三

個人信息統計安全保密提醒

目前,各地疾病防控機構、基層街道社區、企事業單位等普遍開展調查工作,統計相關返鄉、返工人員的個人信息。這個過程涉及個人信息的採集、彙總、共享、披露等多個環節,每個環節都應當注意做好個人信息保護工作,以防出現數據泄露、丟失、濫用等情形,特別是涉及的涉密人員,更應加強對其個人信息的保護。

1.採集環節如果以紙質填表方式開展調查,在非經授權的情況下,不準對紙質材料進行拍照、複印,應統一回收,妥當保管;如果以電子方式記錄相關信息,需要責任到人,將數據和備份數據保存在特定的終端,並做好對終端的安全防護,避免遺失。

2.彙總、存儲環節儘可能相對集中管理和處理個人信息,採用嚴密的訪問控制等安全措施。

3.共享、傳輸環節應確認對方是有權獲取數據的機構或個人,並採用安全可靠的傳輸方式。

4.使用環節需要做到專採專用,嚴格限制於疾病防控目的,不得挪作他用,在疫情防控結束後按照規定予以妥善處置。

5.對外披露環節對於確診患者,僅公開性別、確診日期、發病症狀等非個人信息,即可滿足社會一般公眾對疫情狀況的知情權,非必要時不應公開姓名、年齡、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家庭住址等。對於確診或疑似病例所在地區的公眾,可公開確診或疑似病例的大致居住區域,滿足此類公眾對防控需求的知情權,非必要時不應公開具體的個人信息。對於涉及“密切接觸傳染源”的重點人羣信息,應安排專人負責,保證其聯繫方式不被擴大傳播,相關人員名單應進一步限定知曉範圍,予以重點保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