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的個人心得體會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03W

心得體會不僅是思考的工具,也是情感的宣泄途徑,通過心得體會,個體可以識別自己的優點和不足,進一步完善自身的能力和技能,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依法治國的個人心得體會6篇,感謝您的參閲。

依法治國的個人心得體會6篇

依法治國的個人心得體會篇1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此次會議為節點,中國將開啟依法治國新時代,中國的依法治國將從政治方略走向全面、系統的法治實踐,在社會主義法治旗幟引領下的中國號巨輪必將走得更穩健、更精彩。

當今世界,國家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制度的競爭,國家的現代化歸根到底是制度的現代化。法治作為中國當前最大的政治,四中全會給出了一個振奮人心的答案,描繪出了一幅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宏偉藍圖。

一、法治承載中國治國理想

法治承載着中國的治國理想,也構築起中國的治國大廈。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法治建設走過了一條艱難探索、創新發展的不平凡道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黨的明確提出,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此後,在不同場合多次就依法治國作出重要論述。隨着一次次的闡述,新一屆領導集體依法治國的理念愈發明確,路徑也愈發清晰。

依法治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不竭動力;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要求;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制度基石;是人民權利的根本保障。

四中全會以高遠的立意、宏大的構架、精細的筆觸,勾勒出了升級版的依法治國。

二、法治的基礎是良法善治

四中全會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

良法善治是人類古老而崇高的法治理想,要實現這一理想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更需要有永遠在路上的準備。

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努力,2011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這讓依法治國有了現實的制度基礎。但是,這並不意味着立法的終結,相反,作為一個動態開放的法律體系,以此為轉折點中國迎來了一個新的立法時代。這一時期中國的立法工作突出體現三大特點。

完善法律體系——社會實踐是法律的基礎,法律是實踐經驗的總結。永無止境的社會實踐為法律的立改廢提供了無限可能,只有真正體現時代要求和人民意志的法律才是良法。

助力改革創新——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改革是這個時代的主旋律,立法要發揮引領和推動作用,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確保改革在法治軌道上穩妥有序推進。

民主科學立法——身處利益多元、矛盾多發的社會轉型期,立法要通過擴大公眾有序參與,為社會不同利益羣體提供平等對話、公平博弈的平台,最廣泛地聽取社會各方的意見,更好地協調社會利益關係。

提高立法質量,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是新的立法時代的特點,更是黨對新時期立法工作的新要求。

三、嚴格恪守憲法至上原則

四中全會提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完善全國人大及其會憲法監督制度,健全憲法解釋程序機制。

憲法作為國家根本大法,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成果,反映了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為新時期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則、重大方針、重要政策在國家法制上的最高體現。因此,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維護憲法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

憲法的生命在於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於實施。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於把憲法當成是一部“被供奉起來的法律”,地位雖然崇高,但執行得卻並不夠好,其根本原因在於缺少嚴格的違憲監督機制。

違憲監督是四中全會最值得關注的亮點之一,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賦予全國人大及其會更堅實、更有效的違憲監督權力,是憲法實施的根本保障。

四、推動法治政府勇於闖關

四中全會提出,各級政府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法治的要義就在於處理好權力與權利的關係。對於政府來講,法治意味着限權;對於公民來講,法治意味着權利保護。但現實中,行政權力的擴張衝動,使權力有時更像一匹隨時都要脱韁的野馬。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依法治國、建設法治政府的關鍵在於限權。

從2004年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第一次明確提出“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到包括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行政審批法、行政強制法等在內的一系列重要行政法律法規的出台,體現的無不是對行政權力的限制與約束。

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前,面對改革發展穩定的巨大壓力,面對轉型期社會運行風險,一些政府部門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問題的能力依然不足,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仍然有待提高,建設法治政府依然處在艱難的闖關階段。

四中全會提出的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等每一項任務和目標,無不劍指當前法治政府建設的要害。認真落實四中全會要求,中國的政府法治必將躍上一個新的高度。

五、努力實現更公正的司法

四中全會提出,必須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規範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努力讓人民羣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四中全會對司法工作提出的要求正是當前司法改革的目標。從1987年司法改革第一次試水,到今天司法改革進入全面攻堅期,縱觀中國司法改革的歷史,每一次都與國家的改革、與黨和人民對司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密切相關。經過30多年的努力,今天,站在更高的起點上,中國的司法改革開始下決心解除那些影響司法公正的深層次、制度性矛盾。

從廢止勞動教養制度,到出台防範冤假錯案規定;從微博直播庭審,到審判文書上網;從嚴格規範減刑、假釋、保外就醫,到全面推動涉法涉訴信訪改革,中國新一輪司法改革,每一項都落在了人民羣眾最關心的熱點問題上。而司法去地方化、去行政化改革作為改革難點中的難點,也在積極試點,改革倒計時已經啟動。

但是中國的司法改革從來沒有因為走得長、走得遠,而忘記了出發的目的。全面推進司法公開、司法民主、司法監督,確保司法公正和司法清明,建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努力讓人民羣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是中國司法的最終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司法改革的腳步從未停止。

六、讓守法成為民族之精神

四中全會提出,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衞者。

“守法即正義”,這個古老的法治命題,在當下的中國有着非常現實的意義。“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對公民個人來講,守法應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對整個民族來講,守法應該成為一種民族精神和文化自覺。

依法治國不是無根之水、無本之木,它需要法治文化的滋養和法治精神的支撐。如果説,科學立法、公平執法、公正司法是依法國的外在表現形式,那麼,以全民信法、守法為代表的法治文化就是依法治國的內生動力。只有強大的內生動力才能讓依法治國植根於中國的大地,釋放出無盡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四中全會把全民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讓人們清楚地看到,黨的治國方略正在融入社會文化,國家治理方式正在昇華為民族精神。

七、鑄造忠誠法治工作隊伍

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隊伍思想政治素質、業務工作能力、職業道德水準,着力建設一支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

古人云,“得其人而不得其法,則事必不能行;得其法而不得其人,則法必不能濟。人法兼資,而天下之治成”。事業成敗的決定因素在於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實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體目標,核心力量是一支忠誠專業的法治工作隊伍。

法治工作隊伍的靈魂是對黨和人民的事業、對法律的忠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內涵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這就要求中國的法治工作隊伍必須要有堅定的理想和信仰,堅持黨的事業、人民利益、憲法和法律至上,忠誠履職,不辱使命。

法治工作隊伍的根基是法律專業精神和專業素養。法治工作隊伍説到底還是一支專業隊伍,只有良好的專業素質和專業能力才會為這支隊伍贏得信譽、贏得尊重。

四中全會從思想建設、隊伍建設、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提出了對法治工作隊伍的要求,解決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由什麼人來擔綱的大問題。

八、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統??

四中全會提出,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必須加強和改進黨對法治工作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過程。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正確處理好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關係。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黨早已有明確表述,“黨的領導要通過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領導人民執行憲法和法律來實現,而黨自身也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真正做到領導立法、保證執法、帶頭守法”。四中全會再次明確提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

為此,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是四中全會的一個重要議題。四中全會不僅明確了黨依法執政的執政理念,更重要的是將依法執政的理念具體化、法治化、可操作化。改進黨的領導方式,依法執政不存在制度上的障礙,關鍵是黨的領導幹部必須打破思想上的障礙,自覺地把權力和個人意志置於憲法和法律的監督之下,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

堅定不移地走中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釋放出的最明確信號。憲法至上、科學立法、公平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依法執政,是依法治國的具體路徑。認真貫徹落實四中全會精神,積極投身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偉大實踐,法治中國的理想必將成為現實。

全面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應有要義,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之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既是保證全面依法治國得以實現也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根本底色。十八屆四中全會制定了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頂層設計、路線圖、施工圖。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提出了新任務,明確到2035年,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要基本建成。為此直到2035年前我國逐步全範圍全領域全深入,在全國上下形成“人人愛公平,公平為人人”的良好氛圍,從黨中央到省市縣再到人民羣眾皆能參與到“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領航員,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事業不斷髮展的“定海神針”。推進黨的領導制度化、法治化既能增強黨的領導,同時保證全面依法治國的頂層設計不偏不倚。當下一些貪腐案例牽扯出來的官員存在以權謀私、充當黑惡勢力的保護傘及不為人民羣眾幹實事等現象,因此顯現出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必要性、首要性。黨員幹部是全面依法治國對象中的一小部分,但很大程度影響該項事業的成色,所以要健全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強化黨中央在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方面的領導,更加有力地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的引路人,黨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正是黨的奮鬥目標。當下國家逐漸壯大,物質條件得以極大改善。現在,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多向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延展,也就是向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去追求,更加在意公平正義,對社會大局的和諧穩定有更高要求。總之,我們要繼續推進黨的領導制度化、法治化,不斷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

依法治國的個人心得體會篇2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提過全面依法治國、嚴格執法等關於法的論述,確實,法對一個國家來説非常重要。法律是維護國家穩定、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最強有力的武器,也是捍衞人民羣眾權利和利益的工具,也是統治者統治被統治者的手段。

習近平還曾多次圍繞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四個方面發表重要論述,可見習近平總書記對法律的重視。

領導立法。立法指國家權力機關按照規定程序制定或修改法律。立法要合理,要能適用當今的社會。我們基層幹部要不斷學習,工作中要不斷創新,不學習就要落後,工作也不能生搬硬套以前的老方法,要根據社區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法也應如此。當今社會變化很快,不斷湧現新事物,若是法律一成不變,不適用於如今的社會,那麼人民的利益就容易受到侵害。

保證執法。執法指執掌法律,行使法律權力,執法不嚴會使壞人有隙可乘。要保證有嚴格規範、公正清廉的執法部門區執行法律,法律得不到執行,或是因為執法機關的不公正導致法律無法被有效的執行,法律形同虛設,那麼誰還去遵守法律?所以要在執行法規時,不放鬆、不走樣,做到嚴厲、公平、公正。執法人員必須秉公執法,嚴肅執法。

支持司法。司法現指檢察機關或法院依照法律對民事、刑事案件進行偵察、審判。司法機關要公正至上,同樣司法人員也要公正廉明,要是出現誤判、瞎判,都會造成對司法機關的不信任,同樣也會造成對法律的不信任。

帶頭守法。守法是法的實現的最基本的形式。法的遵守包括權利的正確行使、積極義務的履行和禁令的遵守。作為一名黨員,我們要帶頭遵守法律,為身邊的人做好榜樣,帶動身邊的人遵守法律。但是法律也需要守護,司法機關、執法部門的公正審判、嚴格執行,都是對法律的守護,他們守護着法律的公信力,守護着人民對黨、對國家的信任。

社會的發展建設,離不開法治的引領和規範;我們的生活、工作也離不開法治的保障和支撐。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離不開我們的共同努力。

依法治國的個人心得體會篇3

黨的__大以來,提出了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明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發展道路、工作佈局、重點任務。

一是堅持加強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全面依法治國決不是要削弱黨的領導,而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不斷提高黨領導依法治國的能力和水平,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必須堅持實現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健全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通過法定程序使黨的主張成為國家意志、形成法律,通過法律保障黨的政策有效實施,確保全面依法治國正確方向。

二是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法治建設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必須牢牢把握社會公平正義這一法治價值追求,努力讓人民羣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三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要從中國國情和實際出發,走適合自己的法治道路,決不能照搬別國模式和做法,決不能走西方“憲政”、“三權鼎立”、“司法獨立”的路子。

四是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法律表現形式。必須抓住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這個總抓手,努力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不斷開創全面依法治國新局面。

五是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統籌兼顧、把握重點、整體謀劃,更加註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是一個有機整體,關鍵在於黨要堅持依法執政、各級政府要堅持依法行政。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三者各有側重、相輔相成,法治國家是法治建設的目標,法治政府是建設法治國家的主體,法治社會是構築法治國家的基礎。要善於運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國家,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

六是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法律,領導人民實施憲法法律,黨自身必須在憲法法律範圍內活動。任何公民、社會組織和國家機關都必須以憲法法律為行為準則,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利或權力,履行義務或職責,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

七是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解決好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領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必須堅定不移推進法治領域改革。要緊緊抓住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環節,完善立法體制,提高立法質量。要推進嚴格執法,理順執法體制,完善行政執法程序,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要支持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健全司法權力分工負責、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制度安排。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培育全社會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

八是堅持處理好全面依法治國的辯證關係。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正確處理政治和法治、改革和法治、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的關係。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改革與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要堅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實現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要發揮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的互補性作用,確保黨既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又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從嚴治黨。

九是堅持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着力建設一支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推進法治專門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提高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要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努力培養造就一大批高素質法治人才及後備力量。

十是堅持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領導幹部具體行使黨的執政權和國家立法權、行政權、監察權、司法權,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領導幹部必須帶頭尊崇法治、敬畏法律,瞭解法律、掌握法律,遵紀守法、捍衞法治,厲行法治、依法辦事,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以實際行動帶動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必須長期堅持、不斷豐富發展。

依法治國,就是把社會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法制緊密結合起來,實現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從而保障人民羣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礎,法制是民—主的確認和保障,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一方面,包括公民民—主權利在內的各種權利都由憲法和其他基本法律所確認和保護;另一方面,公民民—主權利也必須通過法律規定的程序規範而有序地行使,才能真正得到實現。因此,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就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這樣一種人們嚮往的社會裏,只有堅持依法治國,才能保障和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諧發展。

社會穩定、秩序井然,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沒有穩定和秩序,人們就不可能安居樂業、和睦共處。當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因素,其中一些涉及羣眾切身利益的矛盾比較突出。這些矛盾和問題,既是社會不穩定因素,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障礙,需要採取多種措施進行調整解決。在眾多的社會調整措施中,法律調整最為重要。法律作為一種社會規範,具有“硬性”的社會功能和規範功能。要維護社會穩定,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正常的社會、經濟生活秩序,實現社會和諧,就必須依靠法治作保障。

依法治國理念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黨的十五大報告對依法治國的含義做了界定:“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羣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其基本含義是依據法律而不是個人的旨意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實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確立以憲法和法律為治國的最具權威的標準,樹立法高於人、法大於權的觀念。

法律權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嚴、力量和威信。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迫切需要。任何社會都必須樹立有效的權威,沒有權威就沒有秩序。不同的歷史條件和社會形態,決定了一個社會中不同的權威。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權威性是由法律的本質屬性決定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現了人民的意志,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統一。法律具有規範相和確定性,非經法定程序不得修改或者廢止。這種法律所獨有的確定性,使人們根據法律的規定可以清楚地預見自己行為的法律後果。法律具有普遍性。它在其有效時間內,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法律具有國家強制性。法律以國家權力為後盾,由國家強制力來保證實施,任何個人或者組織違反法律,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些特徵,決定了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具有崇高的權威性。

按照司法部、全國律協,省司法廳和省律協的安排布暑,自7月起至12月底在全國律師隊伍中開展全面依法治國教育活動,漢中市司法局、市律師協會制定並轉發了《關於開展全面依法治國教育活動的實施意見》按照實施意見要求,活動的第一階段是動員學習階段。漢鐘律師事務所將集中組織學習與自學相結合,先後進行了四次統一學習。通過集體學習和自學,我對黨的__大精神尤其是《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結合律師工作實際,體會如下: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

黨的__大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在這個總目標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我們描繪了宏偉藍圖,指明瞭前進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則為我們繪製出路線圖,指明瞭具體路徑。兩者有機統一,缺一不可。

綜觀世界近現代史,凡是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都較好地解決了法治和人治的問題,否則就跳不出“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的人治怪圈。這是歷史給我們的深刻啟示,只有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只有法治的方式才能保證國家統一、法制統一、政令統一、市場統一,才能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

依法治國的個人心得體會篇4

2月25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__次會議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__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離不開法治,改革開放越深入越要強調法治。

依法治國要處理好黨和法的關係。黨和法的關係是一個根本問題,法治興則黨強、法治衰則黨衰,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法治化、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當前我國正處於“兩個一百年”關鍵階段,更加需要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過程。同時,法治是保證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的法治化水平,才能充分發揮黨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中的領導和帶動作用,實現黨帶頭貫徹執行全面依法治國方略的領頭作用,讓法治精神植入全黨全國人心。

依法治國要處理好黨和國的關係。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開闢了一條不同於西方國家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條法治道路充分發揮了黨推動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關鍵作用,推進了國家立法、依法治國各項事業健康有序地向前發展。事實證明黨在法治建設道路上,黨的領導這個政治根基,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重要的前提條件和最根本的保障。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障。

依法治國要處理好法和國的關係。國無久盛,然而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在全面深化改革之際,在社會主義法治化國家建設這一過程中,更需要法治完善,為改革保駕護航,為國家定線,只有以法治為準繩、以法治為抓手,黨的執政基礎才會更牢固,才能傳播中國最強音。

縣委中心組第__次(擴大)理論學習會上,省綜治辦副主任沈國新同志做了《法治江蘇建設指標體系和考核標準解讀》的專題講話。通過學習,我對中央__屆__中全會的內容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明確了今後努力的方向。

一、堅持嚴守黨紀國法,強化自我約束。黨員幹部應當把黨紀國法視如戒律一樣,把對法律的敬畏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將其作為修身理政的法寶。比如,中央的“八項規定”約束了黨員幹部內心慾望的膨脹,守住底線、紅線、高壓線,遠離是非之地、是非之事,促進心安、家安、國安。其他黨紀國法和“八項規定”一樣也是修身理政和凝聚民心的法寶。黨員領導幹部要帶頭自覺把黨紀國法置於心中敬畏它,做黨紀國法的守護者、先行者,這也是黨員對自己內心的崇敬,對自己良知的負責,對自己入黨宣誓的忠誠。

二、堅持推進依法行政,構建法治社會。行政機關在依法治國中有着重要的示範作用。因此,作為行政機關要帶頭嚴格執法,維護公共利益、人民權益和社會秩序。執法者必須忠於法律,既不能以權壓法、以身試法,也不能法外開恩、徇情枉法。廣大黨員幹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識、規範發展行為、促進矛盾化解、保障社會和諧。

三、堅持弘揚法治精神,釋放法律正能量。法治精神是決定一個國家能否依法治理的前提與根基,是法治的靈魂。人們沒有法治精神、社會沒有法治風尚,法治只能是無源之水。高舉法治精神就要加強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樹立法治信仰,形成守法光榮的良好氛圍,引導公民理性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行動,避免走進“信訪不信法”和“走關係強於走程序”的惡性循環怪圈。要把法治精神、法治觀念熔鑄到全民的頭腦中,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習慣,法治就會源源不斷地釋放出法律的正能量。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這三個方面的核心要義,規定和確保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內在屬性和前進方向。

黨掌舵領航。在中國,誰能負擔起領導建設法治國家的重任?毫無疑問,只能是中國共產黨。依法治國是我們黨提出來的,把依法治國上升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也是我們黨提出來的,而且黨一直帶領人民在實踐中推進依法治國。

制度奠定基石。法律制度與政治制度緊密相連,有什麼樣的政治制度,就必須實行與之相適應的法律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制度基礎,我國一切法律法規和相關體制機制必須建立在這一基礎之上。

只有適應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要求,法治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我們的法治道路才能走穩走好。

理論指引方向。在改革開放以來法治建設的實踐過程中,我們黨提出了關於依法治國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這個法治理論,科學的回答了中國要不要搞法治,搞什麼樣的法治,怎樣搞法治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是指引中國法治建設始終沿着正確方向前進的指南針和導航儀。

以上三個方面緊密聯繫,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指明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力量、制度基礎、理論指導。

建設法治國家目標已確立,怎樣走好我們的法治道路是關鍵。

回望過去,走出一條成功的法治道路極為不易;面向未來,繼續走好這條道路更加不易。黨的__屆__中全會對法治中國建設進行了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要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把握好以下四個方面:

增強道路自信。近年來,法治是社會上的熱門話題。對我國法治建設應該走什麼樣的道路,有這樣那樣的議論和爭論。而且,敵對勢力把法治作為“武器”,大肆宣揚西方法治理論和法治模式,企圖從“法治”問題上打開缺口,否定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所以,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

明確目標原則。黨的__屆__中全會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提出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堅持的五個基本原則。我們要堅守目標不動搖,把握原則不“越線”,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才能越搞越好。

落實重點任務。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這四個方面、十六個字,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點環節,科學立法是前提,嚴格執法是關鍵,公正司法是保障,全民守法是基礎。

深化體制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動力在改革,出路是改革。當前法治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許多都是涉及到利益關係和權力格局調整的“硬骨頭”。我們必須堅持改革方向,問題導向,要有革新的勇氣,落實好黨的__屆__中全會的重大改革舉措,堅決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不斷開創法治建設的新局面。

充分發揮律師的職能作用和專業優勢,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積極貢獻。

黨的__屆__中全會《決定》指出:探索委託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規,其中就包括法學專家和律師。尤其是《決定》依法賦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這將使廣大律師參與立法的範圍大大擴充和可能。司法行政機關、律師協會應大力加強對律師參與立法工作的支持,充分發揮律師的專業特長和職業優勢。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全依法決策機制之後,律師在各級政府法律諮詢、法律顧問等非訴訟業務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加之,《行政訴訟法》的修改,行政法律業務領域將是律師業務的一個新增長點。在律師擔任政府法律顧問普遍推進之後,對政府依法行政、依法決策以及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和行政複議、行政訴訟、聽證等環節中更好發揮律師的作用,也是今後律師工作的職責所在和歷史重任。

?決定》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努力讓人民羣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國家設立律師制度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對司法活動進行制衡監督,發揮律師在維護公平正義中的作用。

如何更好地發揮律師的監督制衡作用,關鍵是落實__屆__中全會首次提出又在__屆__中全會再次重申的三句話,即完善律師執業權利保障機制、加強律師職業道德建設、完善違法違規執業懲戒制度。其中完善律師執業權利保障機制是更好發揮律師維護公平正義作用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律師的執業權利來自於委託人的授權,是公民權利的讓渡和延伸,保障律師的執業權利,實際上就是保障每一個參與司法活動的公民的權利。合法權利得不到保障,難言公平正義。

?決定》還提出: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加強民生領域法律服務。要促使各級黨政機關落實有關政府購買法律服務的政策,要改變以往習慣於讓律師免費服務、無償勞動的做法,要尊重律師的勞動,尊重律師的專業知識。

充分發揮律師在法制宣傳中的積極作用。律師的職業特點和執業實踐經驗決定了律師在法制宣傳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律師在辦理具體案件,提供具體的法律服務活動中,可以潛移默化的普及法律常識,提升法制觀念、弘揚法治精神;律師還可以通過辦理典型案例進行以案釋法,以及舉辦各種法律講座活動起到普法宣傳教育的作用。

黨的__屆四中全會《決定》賦予了律師如此多的新任務、新使命、新責任,既是對律師隊伍的認可和肯定,也是對律師政治、業務和職業道德三大素質的考驗。在不久之前,在中央政法委員會的主導下,“兩高兩部”聯合召開了全國律師工作會議,規模之大、規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

會議精神振奮人心,尤其是孟建柱書記代表黨中央發表的重要講話,肯定了廣大律師是黨和人民信賴的國家法律工作者,是我國法治工作隊伍、法律服務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法治建設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律師具有專業優勢、職業優勢、熟悉社會的實踐優勢,是國家法治建設的重要力量。作為律師隊伍的一員,而且又是律師協會的領頭羊,深感責任重大。律師一定要堅持依法執業的底線,必須規範執業、依法執業、誠信執業,要遵守憲法和法律,擁護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要忠於事實真相;要嚴守執業紀律;要謹言慎行。做到政治堅定,業務精通,誠實守信,愛崗敬業。

從整體上看,律師隊伍目前的綜合素質尤其是政治素質,還不能完全適應四中全會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司法行政機關和律師協會必須加強律師隊伍建設,加強律師隊伍思想政治建設,不斷提高律師隊伍業務素質和法律服務水平,監督律師嚴格遵守職業道德、職業操守和執業紀律規範,加強律師行業黨的建設,發揮黨員律師在行業起到引領和示範的作用,使廣大律師積極為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經濟社會發展和法治陝西、平安漢中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引下,經過x多年的艱苦努力,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在我們邁進充滿希望的21世紀最初幾年的關鍵時刻,黨的十x大明確提出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莊嚴命題,並將其寫入憲法。這不僅是鄧小平同志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思想的深化和發展,也是治國方式的進一步完善,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

社會主義的主要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產力。貧窮與落後絕不是社會主義。而要發展社會生產力,使經濟發達,社會進步,國家強盛,就必須改革。即逐步取消行之多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把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結合起來,建設起新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經濟的自主、平等、誠實信用等屬性,必然從客觀上要求法治。市場不是萬能的,也存在消極的一面。要求法律的規範、引導、制約、保障和服務,否則就會成為無政府經濟。所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和完善的過程,實質上是經濟法治化的過程。

只有有了健全而且有效的實施市場經濟法律,市場經濟才能健康有序地運行,否則,經濟活動中的種。種弊端和不良傾向就會滋生蔓延,如投機倒把、假冒偽劣、坑蒙拐騙、欺行霸市,直至權錢交易,腐敗現象猖獗。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後,我國的經濟需要與國際市場接軌,這就要求按國際經貿和民商事領域的通行規則和慣例辦事。而這些慣例和通行規則已成為各成員國制定經濟貿易法律、法規的基礎。因此中國的經濟要融入世界經濟的大潮中,法律還必須符合國際慣例和通行規則。這樣才能平等地參與競爭,不至於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被判罰淘汰出局。

完全可以説,沒有依法治國,沒有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就不可能有給人民帶來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就不可能有社會生產力持續、協調、高速的增長。

二、依法治國,是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根本保證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14億中國人民的偉大事業。它和人民當家作主緊密相聯,休慼相關。沒有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沒有社會主義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民主是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的堅實基礎。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又是民主、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早在80年代初,鄧小平同志就提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而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從治國方略的高度來講,就是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

只有如此,人民才能按照法定程序把自己信任的人遴選進國家機關作公僕;才能依照法定程序撤換那些不稱職的公務人員;才能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多黨合作的政治協商制度來參政、議政、管理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務和社會事務;才能通過法定程序真正保證國家對重大問題的決定符合自己的願望和根本利益,才能使自己的一切權利和自由得到切實保障,而一旦遭到侵犯,就可以及時獲得法律的有效救助。因此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使人民當家作主真正在中國落實,都必須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根本保證。

三、依法治國,是推進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的內在需要

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一個締造崇高精神文明、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的偉大事業。不能想象,社會主義不是文明的,是野蠻的;不是進步的,是落後的;不是發達的,是衰退的。

要想使我們國家精神文明發展,社會能夠全面進步,就需要實行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樹立崇高的道德情操,盪滌利己主義的濁水;培植遵紀守法的社會環境,消除公共生活中的無序狀態;繁榮催人奮進的文學藝術,掃除精神垃圾;堅持不懈地開展“掃黃打非”,打擊和取締腐朽沒落的吸毒販毒,拐賣婦女兒童活動,這一切都需要加強法治。

四、依法治國,是國家穩定,長治久安的關鍵所在

國家穩定,長治久安是人民的利益。特別是今天,我們國家所面臨的形勢是:在國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在20世紀90年代遭受了嚴重的挫折,西方發達國家控制着科學技術的制高點,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仍然猖獗,他們在政治上對我們搞顛覆、滲透,經濟上搞制裁封鎖,意識形態上搞西化、分化;在國內,我們在改革開放中取得了偉大成就,也遇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存在不少不安定因素。

因此,社會穩定,政局穩定,國家穩定尤其重要。歷史經驗表明,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保持穩定最根本的最靠得住的是搞法治。因為它有穩定性、連續性,不會因領導人變動而變動,不會因領導人的注意力變化而變化;它有性,具有普遍約束力。在改革開放以前,黨和國家的權力過分集中於個人,這就使個人意志很容易左右黨和國家的決策。

一旦掌握黨和國家權力的個人認識發生錯誤,就很容易演變成決策錯誤,整個國家也將走向誤區。那時往往把領導人説的話當作法,不聽領導人的話叫違法,領導人的話改變了,法也跟着改變。文化革命就是在這種治國方式下發生的社會動亂和民族災難。歷史教訓表明,沒有法治,就難以保障人民的各項權利;沒有法治,就難以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就容易出現社會動亂。所以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是國家穩定,長治久安的關鍵所在。

依法治國的個人心得體會篇5

法治的出現,體現了人類社會的進步。縱觀人類社會的發展,法治代替人治是歷史的必然。“法”的繁體是“灋”。東漢許慎《説文解字》解釋,“灋,刑也。平之如水,從水;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灋”是會意字,從“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從“廌”,即解廌,是神話傳説中的一種神獸,據説它能曲直辨別,在審理案件時,它能用角去觸理屈的人。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法律來治理國家。它是治國之道,是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也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我國的法律,主要是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不受破壞和損害,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得到實現。實行依法治國,保障人民民主,有利於充分保障國家各項事業的有序進行,也有利於羣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充分發揮。

社會穩定、人民安定是我國各項事業順利發展的前提。改革開放後短短__年的發展,就讓我們實現了富起來的目標,在邁向強起來的征途中,必然會出現新的問題、新的矛盾,要克服這些矛盾,要保持社會穩定、人民安定,最關鍵就是要實行依法治國。

當前,我國正處在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關鍵時刻,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堅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推動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一體化建設,才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

以上內容就是一祕為您提供的3篇《依法治國個人學習心得體會》,希望對您有一些參考價值。

依法治國的個人心得體會篇6

當前,我國正處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交匯期,發展更需要依靠法治,黨中央成立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目的就是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集中統一領導,統籌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須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和道德素質。

堅持黨的領導是貫徹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表明,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必須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堅持黨的領導,既是依法治國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設法治國家的根本保證。對此,我們必須保持高度的政治清醒和戰略定力,始終堅持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不動搖。

堅持黨的領導是我國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奮力實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宏偉藍圖。這就要求各級國家機關要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善於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維護中央權威、維護全黨全國團結統一。

堅持黨的領導是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體系。黨領導立法,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理念,把公正、公平、公開原則貫穿立法全過程,增強法律法規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不斷提高立法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確保重大改革於法有據、立法主動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堅持黨的領導是全面落實推進依法行政的根本保證。黨保證執法,使各級政府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依法行政體制,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堅持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堅持以公開為常態,全面推進依法行政落到實處。

堅持黨的領導是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領導司法工作。黨支持司法,就是要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規範司法行為。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努力讓人民羣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要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隊伍思想政治素質、業務工作能力、職業道德水準,着力建設一支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

堅持黨的領導是帶頭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黨帶頭守法,就是要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衞者。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糾紛機制,構建對維護羣眾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體系。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加強和改進黨對法治工作的領導,依法執政是依法治國的關鍵。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幹部要深刻認識到,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衞憲法法律尊嚴就是捍衞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法律實施就是保證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實現。

十九大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的時代充滿新的活力,展現新的氣象,朝氣蓬勃、風華正茂的黨,將會永遠做人民的領路人,永遠是民族的脊樑和時代的先鋒,將會不斷自我革新,從嚴管黨治黨,以對黨、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和魄力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和損害人民利益的病毒,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匯聚起磅礴力量。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以上就是差異網為大家整理的7篇《依法治國學習心得體會5篇》,希望可以啟發您的一些寫作思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