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依法治國心得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7.81K

寫心得可以讓自己感到工作的不容易,心得體會是抒發我們對於一件事的真情實感的文體,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全面依法治國心得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全面依法治國心得6篇

全面依法治國心得篇1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京召開,全會透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這是中國政治發展和改革中一件劃時代的大事。

依法治國就應是執政黨的依法執政、政府的依法行政和公民依法行使權力三者的有機統一。全會提出,應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要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維護和運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更好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係、規範社會行為,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務必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範作用。

從“人治”到“法治”的轉變,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是中國走向現代禮貌的重要標誌。全會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務必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決維護憲法法律,依法維護人民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安全穩定,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帶給有力法治保障。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要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理念,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每一項立法都貼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加快完善體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落實。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法律的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務必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用心性和主動性,構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衞者。

全黨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決策部署上來,審時度勢、居安思危,既要有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推進改革發展的戰略定力,又要敏鋭把握國內外環境的變化,以釘釘子精神,繼續做好持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工作,繼續做好改善和保障民生個性是幫扶困難羣眾工作,繼續做好作風整改工作,繼續做好從嚴治黨工作,繼續做好持續社會和諧穩定工作,為明年開局打好基礎。

全面依法治國心得篇2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的習近平同志《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一書出版發行。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是實現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現代法治國家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深刻理解新時代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把握其根本要求,明確其着力點和創新處,才能更好地開展現代法治國家建設實踐,為順利有序推進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項事業提供法治保障,實現建設現代法治國家的戰略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被納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一系列開創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提出,為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邁進新時代、開啟新徵程、譜寫新篇章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司法改革力度最大的一個時期,司法改革碩果累累。我國不斷提高人權司法保障水平,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有效提升了人民羣眾對人身、財產的安全感。事實證明,只有法治才能平等保護人民羣眾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西南政法大學校長付子堂説。

全面依法治國,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要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在‘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中來把握,深刻認識全面依法治國同其他3個‘全面’的關係,努力做到‘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只有發揮好法治的經濟發展助推器、社會運行調節器作用,才能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就是要完善加強產權保護、維護契約自由、保障交易安全、促進公平競爭的法律制度,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調節社會關係、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拓展法治在保障民權、化解民憂、改善民生上的重要功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全面依法治國也是創造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制度文明的必由之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堅持依法治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就是要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推動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創造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制度文明,為人類制度文明進步作出充滿中國智慧的貢獻。

全面依法治國心得篇3

法治是維護社會穩定、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是實現民族復興、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重要保障。實踐證明,法治強則國家強、人民富,法治弱則國家弱、人民衰。抓法治建設即是抓國家和社會建設、即是抓民生民計建設,這是一項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持久工程。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黨的十九大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一重大政治論斷,清晰地指出了黨和國家事業所處的時代座標,為明確下一階段的歷史任務、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明瞭方向。

同時,對全面依法治國對作出了新部署、新安排。十九大報告談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時,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作為十四條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分兩個階段走的目標時,特別強調:“到2035年,我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

由此可以預見,黨的十九大之後,法治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將發揮更加基礎性的作用。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極為重要的時期,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決勝階段,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的關鍵一程。無論發展環境、條件、任務如何變化,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是未來中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這是毫無疑問的。

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在全體公民中普及憲法、法律知識,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全民普法,一直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適應,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而發展;一直與國家經濟發展相適應,隨經濟發展而發展;一直與國家民主法治建設進程相適應,隨民主法治建設的發展而發展;一直與人民羣眾不同階段的法律需求相適應,隨人民羣眾不斷增加的法律需求而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重要部署,對法治宣傳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今天,依法治村、依法治校、依法治企、依法治縣、依法治市、依法治省等等,這些不同層次、不同形式,但已生根、開花、結果的各項依法治理活動,最初都是在普法的基礎上被提出來、並得到發展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這是今後法治宣傳教育的根本方向,也是基本遵循。

依法治國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黨的堅強領導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實現全面依法治國,不僅需要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而且更要全民守法,需要全社會樹立法治觀念、增強法律意識,需要全民的參與和支持。法治實踐是法治宣傳教育取得實效的最佳途徑。長期以來的全民法治宣傳教育經驗告訴我們:只有學用結合,普治並舉,從學法、尊法到用法、護法,才能提高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法治理念。因此,全面依法治國應堅持全民普法先行。

當前,我們要認真實施“七五”普法規劃,進一步以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為目標進行法治宣傳教育。一方面要進行全民普法,抓住普法重點對象。十九大報告強調,“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逐利違法、徇私枉法。”要堅持把領導幹部帶頭學法、模範守法作為樹立法治意識的關鍵,完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把法治觀念強不強、法治素養好不好作為衡量幹部德才的重要標準,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幹部的重要內容,切實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要堅持從青少年抓起,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引導青少年從小掌握法律知識、樹立法治意識、養成守法習慣。要努力讓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成為每一個公民的生活方式,讓規則意識全面取代關係意識,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夯實羣眾基礎。

另一方面要開展全面普法,創新普法方式方法。要在推進形成“大普法”工作格局上下功夫,健全普法宣傳教育機制,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健全媒體公益普法制度,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創新,不斷增強法治宣傳教育的實效。要增強普法的“互動性”“參與度”,在繼續發揮原有渠道作用的同時,整合各類普法資源。根據不同對象的學法需求,採取訂單式普法、案例式普法、項目化普法、實施法治小區建設等措施,以更廣、更活、更為羣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來豐富普法的形式和內容。要堅持多途徑、多形式積極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加大法治文化傳播工作力度,形成全面覆蓋、惠及全民的法治文化陣地,傳播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建設法治文化,充分發揮法治宣傳教育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基礎作用,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

新目標催人奮進,新方略高瞻遠矚,新藍圖鼓舞人心。我們有理由相信,深入持久的全民普法活動,必將為全面依法治國奠定堅實的基礎,全面依法治國的宏偉藍圖終將變成偉大現實。

全面依法治國心得篇4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章《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中強調,我們國家現在正處於“兩個一百年”目標實現的關鍵歷史交匯期,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需要依法治國,需要更多加強黨對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堅決領導。

科學合理使用法治,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黨和國家、社會和人民發展建設更趨向於穩定的重要保證,是國家、社會和民族得以穩定、持續、高速、高質量向前發展,是不斷推進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充分協調好各方面生產關係的堅強基石和後盾。

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發展的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全面要求黨和國家在發展建設的過程中要科學合理使用好法治,堅持科學立法、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建立起科學合理的法治體系和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監督體系,我們還應該要把全面依法治國的法治理念和觀念更深層次的融入到廣大人民羣眾的思想價值理念和觀念當中,融入到他們的人生價值觀念體系當中。

廣大黨員和各級領導幹部同志,一定要從全國各族人民的法治思想價值觀念體系入手,認真講黨和國家全面依法治國深刻融入到廣大人民羣眾的人生法治思想觀念體系當中,建立起合理健全的科學合理的法制宣傳和教育體系,讓全國各族人民用全面依法治國的人生價值思想觀念體系中要求的標準來規範自己的行為而令行禁止,已全面依法治國的人生價值思想觀念理論體系來重新鑄牢自己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用更加全面的全面依法治國思想理念來重新鑄牢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提高廣大人民羣眾的法治意識形態,並從思想意識形態上去鑄牢和規範他們的思想行為規則,讓廣大人民羣眾的思想行為規則、道德行為準則與黨和國家全面依法治國的法制觀念和理念能夠始終統一在一條全面依法治國的法治建設線上。

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科學全面的領導是一項長期的偉大工程,廣大黨員和各級領導幹部同志要用全面依法治國永遠在路上的心態高度重視好這方面的工作,認真執行和履行黨和國家做出的有關於全面依法治國的高度決定和政策方針,毫無疑慮將全面依法治國理念和觀念推行到廣大人民羣眾的思想觀念價值體系的建設當中,並認真做好全面依法治國的相關領導工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的高速、持續、穩定、高質量發展,為不斷推進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不斷協調好各方面社會生產關係,並以醫生治理好病人的各種病症,使其能夠更加健康的生存和發展的心態為中華民族的現代化法制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全面依法治國心得篇5

2月1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刊登在第4期《求是》雜誌上。文章中強調,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筆者認為,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着力加強。

第一,加強法治為民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為民辦實事中落實以人為本”。這就説明了我們要始終把人民羣眾擺在第一位。人民羣眾的需求就是我們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羣眾的呼聲就是我們法治工作的指路標。我們要充分聽取人民羣眾的意見,牢固樹立羣眾觀念,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的理念。

第二,加強法治護民職責。現今網絡上,人民羣眾對執法者亂作為和司法不公平的呼聲比較高,這就是我們法治護民中的薄弱環節。《韓非子•心度》中寫道“嚴刑則民親法”——只有使刑法公正嚴明,民眾才會信任法律。所以,對於執法不作為,我們需要加強制度規範,文明執法,杜絕衝突的發生,促進執法者與人民羣眾互相理解、和諧共贏。對於司法不公平,要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不冤枉一個好人也不錯放一個壞人,讓每一個人感受到正義,感受到公平就在身邊。我們要始終維護人民羣眾的利益,人民羣眾才會信任我們。

第三,加強法治親民形象。法治對於以往人民羣眾來説是一件嚴肅而又遙遠的事情。實際上,我們的法治工作恰恰需要親近人民羣眾,走入到人民羣眾的生活中去,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在這過程中,創新立法方式,推進民主立法,擴大人民羣眾參與立法的途徑,改變人民羣眾對法治的固有思想是改變法治不親民的問題關鍵。法治工作親民了,我們才能對症下藥,切實解決人民羣眾的問題。

我們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主體地位,從加強法治為民思想,加強法治護民職責,加強法治親民形象這三個方面來加強法治工作,讓人民羣眾密切地參與到法治的工作中,讓他們知法、親法、立法、信法,法治的工作才能有序健康的發展下去,我們才能真真切切地把人民羣眾服務到位。

全面依法治國心得篇6

今天,備受矚目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開幕,議題早已確定為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面對當代中國行進的歷史新方位,面對人民對法治的期待目光,四中全會將在怎樣的深度和廣度上進行迴應?它又將在中國的歷史進程中築下什麼樣的里程碑?數日內,答案將揭曉。

今日之中國,已經進入全新的航域,身後是法律體系的基本完備,腳下是發展的新階段,周邊是上下打量的目光。社會精神層面,法治日漸成為共同的核心價值;人民物質層面,法治為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保駕護航乃是熱切期盼。從發展階段和實際看,這一期盼已經成為一個痛點與焦點。

這兩年,中央對老虎蒼蠅一起打,讓一批大貪小蛀們落馬,人民羣眾拍手稱快。為什麼?原因就在於,這些蛀蟲們在吞噬人民的血汗財富。在那些有利益的地方,權力都在染指;有資源的地方,權力都在伸手。一些人因此而大貪大吞,肆無忌憚。因此,打掉腐敗分子的囂張氣焰,把權力關進法治的籠子裏,才會確保人民的果實落到人民的手裏。

也必須看到,人民要能享受到改革發展成果,路障不少。一個關鍵方面就是體制機制障礙。這些障礙,並不僅是因為滋生腐敗,更可能是因其制約而導致社會失去活力,導致發展成果被沙漏。因此,改革是必須推進的主旨。三中全會吹響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改革的紅利效應開始顯現。要把改革順利推進下去,就需要法治劃定保障軌道、堵住各種吞噬改革成果的跑冒滴漏。明確提出“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讓百姓看到了法治的力量和前景,更讓人們期待四中全會在改革方面烹飪的法治大餐。

社會生活中,公平正義如陽光、空氣,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從總體情況看,改革開放36年來,社會公平正義方面的進步有目共睹。但是,還有一些地方的百姓遭受不法分子的欺凌,還有一些權力凌駕於法律之上而對羣眾利益造成侵害。有的案件存在徇私枉法現象,人民羣眾還難以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有的執法不嚴、選擇性執法,有的有案不立、有罪不究,有的辦關係案、人情案、金錢案,這些都使公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逐漸蠶食着人民羣眾對公平正義和法治的信心。對此,我們又豈能讓人民失望?又怎能不迴應人民羣眾的強烈期待,不給人民的信心注入法治的能量?

法治的最終呈現,應當是一種良好的狀態。當出現違法現象時,依法治之成為共識和行動。當人們解決問題辦事情時,法治成為共同價值和信念。誠然,我們知道這樣的狀態還很難一蹴而就,但是我們必須把法治導入良性循環,使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在這個軌道上不斷向上攀升。四中全會就是這樣一個重大的導入機制,它將使我們的法治更有質量,使我們的法治更有力量。如是,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就必定擁有健全的、剛性的法治軌道,就誰也奪不走,哪裏也漏不掉。

熱門標籤